药师参与1例产后溶血孪生球菌感染治疗分析论文_陈银梅

药师参与1例产后溶血孪生球菌感染治疗分析论文_陈银梅

陈银梅

(贵州省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贵州六盘水553001)

【摘要】目的:探讨药师在产科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描述患者病程发展和药物治疗及转归情况,分析产后溶血孪生球菌抗感染治疗要点。结果:通过药师提供的用药建议,有利于患者康复及治疗过程中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结论:药师参与产科医疗团队,协助医师确定、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可有效预防及处理不良反应,有利于提升药物治疗效果。

【关键词】药师;产后感染;溶血孪生球菌;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143-02

1.病例基本情况

患者,女性,19岁,因“宫内孕9+月,院外试产10+h失败”入院。入院后因枕横位行剖宫产术,术中见羊水III度粪染,恶臭,查血常规回示:白细胞(WBC)22.99×1012.L-1,中性粒细胞比率(N)92.94%,淋巴细胞比率(L)2.22%,红细胞(RBC)3.93×1012.L-1,血红蛋白(Hb)116g.L-1,CRP92.6mg.L-1较正常明显升高。肝肾功、电解质:谷丙转氨酶(ALT)102u.L-1,谷草转氨酶(AST)93u.L-1,血尿素氮(BUN)7.03mmol.L-1,血清肌酐(Cr)52.3umol.L-1。术后嘱羊水培养及药敏。诊断:(1)宫内孕9+月,孕1产1,枕左横,剖宫产后;(2)羊膜腔感染综合征;(3)胎膜早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病程记录

12月27-30日,因阴道试产史、产时羊水Ⅲ度粪染且恶臭,剖宫产术后予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0.2g,Bid、甲硝唑注射液0.5g,Bid、克林霉素氯化钠注射液(因对氨苄西林及头孢唑啉过敏)Bid三联用药抗感染,缩宫素注射液促进子宫复旧治疗,术后第3天,腹部切口外敷干燥清洁,无红肿、渗出,阴道恶露量减少,暗红,但恶臭程度不减。血常规回示:WBC17.37×10-9.L-1,RBC3.03×1012.L-1,Hb99.0g.L-1,NEUT%87.54%。因体温未降至正常且有波动,继续抗感染治疗;子宫复旧可,停用缩宫素注射液。

12月30—2014年1月2日,因输注甲硝唑后病人恶心,厌食,将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更换为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继续三联抗菌治疗。腹部切口外敷见少许渗血,无明显渗液,切口愈合可,子宫复旧可,恶露量少,但仍有恶臭。

1月3日,羊水培养回示:溶血孪生球菌(G+球菌),产科邀请药师会诊,根据药敏结果及皮试结果,药师建议予万古霉素联合奥硝唑氯化钠继续抗菌治疗3-5天,医生采纳药师建议。

1月7日,患者恶露量减少,不臭。查血常规回示:白细胞8.6×1012.L-1,中性粒细胞比率(N)56%,红细胞(RBC)3.2×1012.L-1,血红蛋白(Hb)108g.L-1,淋巴细胞比率(L)21%,T36.8℃,今万古霉素已治疗3天,故今停用,继续抗厌氧菌治疗。

1月8-10日查房,该妇精神、饮食、睡眠可,二便如常。查体:T36.8℃、P86次/分、R19次/分、BP100/70mmHg,神清,面色可,心肺无特殊;子宫复旧可,恶露量少,不臭。请示上级医师后准予出院。

3.药物治疗方案讨论

3.1药物的选择

该患者产时羊水III度粪染,长时间恶露恶臭,诊断为羊膜腔感染综合征,且存胎膜早破,超过10+h的阴道试产史,为术前已形成的感染,抗菌药物使用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1]。抗菌药物的选择应包含:1、预防致切口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2、针对可能致全身性感染的污染菌种如大肠埃希菌、脆弱拟杆菌等选择抗菌药物[2];3、抗厌氧菌的硝基咪唑类。该病例选用克林霉素+环丙沙星+硝基咪唑类三联治疗,抗菌药物选择覆盖以上三种情况,基本合理。

3.2抗菌药物耐药性观察及药物更换

该病例选用克林霉素+环丙沙星+硝基咪唑类三联治疗8天恶露恶臭不减,应考虑细菌耐药,术后第8天羊水培养回示:溶血孪生球菌(G+球菌),药敏结果:A组药(首选药):氨苄西林敏感、青霉素中介;B组药(A组药物耐药或不能使用时可选用):万古霉素、头孢曲松敏感,头孢吡肟耐药,头孢噻肟中介;C组药(替代药:首选药耐药或不能用时,可用本组替代或补充):氯霉素敏感,红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结合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患者肾功能等,因该患者对氨苄西林及头孢菌素类过敏,药师建议选用万古霉素联合硝基咪唑抗感染,疗程3~5天,用药过程中注意药物浓度(常用量溶媒应在100ml以上)、滴注速度(需在1h以上)并严密观察用药过程中是否有呼吸困难、皮疹、瘙痒等休克、过敏样症状,医师采纳药师建议,按此方案给药3d后,患者体温平稳,恶露恶臭治愈,血常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最后康复出院。

4.小结

溶血孪生球菌是孪生球菌属中的一种,此菌的典型特点是生长缓慢,因此,溶血孪生球菌造成的感染临床上极为少见。截至目前,国内溶血孪生球菌造成的感染仅见于脑脊液、血液和耳道分泌物中[3-5]。本例患者于剖宫产术后造成宫腔感染溶血孪生球菌更是罕见。本案例中,药师参与了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确定、调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置,对患者治疗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2]廖秦平.重视抗生素在妇产科临床中合理应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J],2012.28(7):481-482.

[3]诸丽娟,杨仁洪,张联璧.脑脊液中检出1株溶血孪生球菌[J].临床检验杂志,1997,4:251.

[4]刘蓬蓬,李慧,张少燕.溶血孪生球菌自慢性中耳炎分离一例[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8,4:206. 

[5]路世玲,高鹏进,高秀莲,等.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血液中分离出一株溶血孪生球菌[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994,17:226.

论文作者:陈银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

标签:;  ;  ;  ;  ;  ;  ;  ;  

药师参与1例产后溶血孪生球菌感染治疗分析论文_陈银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