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侯华英

衡阳市第一精神病医院(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 421002

【摘 要】目的:研究无抽搐电休克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到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无抽搐电休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前后的PANS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PAN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低,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PANSS评分,并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精神分裂症;应用效果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是指病程较长,并且经过3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未得到有效改善,3种药物中2种及以上药物的化学结构不同[1]。根据临床上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患者在发病后经常会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导致其在治疗的过程中依从性较低,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对其进行治疗的时候必须要采取短期内可以取得较好疗效的方式,从而帮助患者建立治愈的信心。本研究对无抽搐电休克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9月到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的年龄在28~71岁,平均年龄(51.63 7.94)岁,患者体重在32~71㎏,平均体重(50.19 11.64)㎏,病程在7~16年,平均病程(11.25 4.78)年。试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的年龄在26~72岁,平均年龄(51.87 8.15)岁,患者体重在30~72㎏,平均体重(51.06 11.24)㎏,病程在8~15年,平均病程(10.39 4.2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和病程等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其中主要是让患者按照200~800㎎/d的标准和100~700㎎/d的标准服用氯丙嗪和氯氮平等药物。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机进行治疗,其中常规抗精神病药物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在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先使用0.5㎎阿托品进行静脉注射,同时使用丙泊酚进行静脉推注,在患者眼球保持固定状态,并且睫毛反射完全消失以后,采用50~80㎎浓度为0.2%的氯化琥珀胆碱进行静脉注射,并且使用面罩气囊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在患者肌肉震颤停止后立即进行通电治疗,治疗频率为1次/1d,连续治疗3d后将频率改为3次/周,连续治疗2个月。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进行比较。其中疗效判定标准为: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各项生命指标趋于正常,则判定为治疗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则判定为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则判定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两组数据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中2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10例出现并发症,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

3结果

临床医学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难度本就很大,导致很多患者在发病后无法正常生活。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疑难病症,其发病率占到精神分裂症的30%,很多药物对患者的治疗无效,导致患者的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2]。根据临床上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导致患者发病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社会病因、化学病因和性格病因等,其中遗传病因导致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无法预防,也无法根治。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后,其经常会表现出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显著特征为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

目前临床上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遵循四个原则,即用药切忌单一性原则、心理治疗足够专业的原则、中医中药替代西药治疗的原则和功能康复锻炼的原则[3]。在坚持基本治疗原则的基础上配合相应的药物,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可能治愈。氯氮平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让患者的病情发展得到控制[4]。但根据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患者在使用氯氮平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白细胞数量减少和粒细胞严重缺乏的现象,甚至会导致患者逐渐出现贪睡、流涎和困乏的症状,并且可能导致患者体重不断上升,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5]。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近年来出现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方式,其通过对患者大脑的电流刺激,让患者意识丧失,从而在无抽搐发作的情况下完成对患者的治疗。同时结合精神分裂症基础药物治疗,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6]。

本研究对无抽搐电休克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12周后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文华,高晓林,石莎莎.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BPRS评分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2015,22:10-12.

[2]刘荣刚,李欢,李明,高妍.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5,33:69.

[3]唐晟,罗毅,杜洁. 齐拉西酮联合氨磺必利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2016,01:24-25.

[4]唐晟.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2016,03:59-61.

[5]赵琳琳. 女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应用喹硫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对比分析[J]. 健康之路,2016,01:114.

[6]何堂礼. 帕利哌酮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2015,10:119-120.

论文作者:侯华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9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  ;  ;  ;  ;  ;  ;  ;  

无抽搐电休克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侯华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