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不同油脂对北京鸭生产性能、血脂及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添加不同油脂对北京鸭生产性能、血脂及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万文菊, 侯水生, 林海[1]2004年在《日粮不同油脂对北京鸭生产性能、血脂、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目的为研究不同油脂对北京鸭生产性能、血脂、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及各种指标在性别之间的差异。试验选用400只(公母各半)1日龄北京鸭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无油、牛油、豆油、鱼油4种日粮,试验日粮中牛油、豆油和鱼油的含量均为6.0%。每组10个重复,每重复10,k只,公母各半,饲养期42d,试验鸭分别于21日龄、42日龄称体重和饲料重,计算日增重、采食量与饲料转化效率。分别于21日龄和42日龄,每个重复选取接近平均体重的试验鸭2只,采血,制备血

万文菊[2]2003年在《添加不同油脂对北京鸭生产性能、血脂及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文中指出试验研究了日粮中分别添加牛油、豆油、鱼油3种脂肪酸组成不同的油脂和性别对北京鸭生产性能、屠宰性状、血脂、肝脏与血液等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400只(公母各半)1日龄北京鸭,随机分为4组,其中处理组1饲喂未添加油脂日粮,其它叁组饲喂分别添加6%的牛油、豆油、鱼油日粮,处理组内按照公母不同性别分别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公母分开饲养,饲养期42天。试验结果表明,北京鸭生长前期(0-21日龄)日粮中添加油脂未表现较好的促生长作用,无论21日龄体重,还是0-21日龄平均日增重(ADG)均显着低于无油组(P<0.05)。而生长后期(22-42日龄)添加油脂均显着提高北京鸭的日增重(P<0.05),添加鱼油组日增重又高于添加牛油和豆油组(P<0.05)。虽然差异不显着,但添加油脂(尤其是鱼油)组的北京鸭42日龄体重仍较高。性别之间差异主要表现在生长后期(22-42日龄)公鸭体重(2717.93vs2556.68)、日增重(ADG, 77vs70.54)显着高于母鸭(P<0.05),料重比显着低于母鸭(3.36vs3.62,P<0.05)。测定屠宰性能的各指标中,公鸭的肝脏比例显着高于母鸭(5.2vs3.4,P<0.05)。添加不同油脂对屠宰率、肝脏比例、皮脂比例、腹脂比例、胸肌比例、腿肌比例等屠宰性状未产生显着影响。日粮中添加不同油脂对血液中甘油叁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均无显着影响(P>0.05)。添加鱼油组较其它组显着增加肝脏中的脂肪含量(P<0.05)。本试验中日粮与肝脏、皮脂和血液等组织之间饱和脂肪酸的相关系数较低(-0.43~0.39),虽然添加鱼油和豆油组的日粮中含饱和脂肪酸较牛油低,但是肝脏、皮脂和血液等组织中并未表现出饱和脂肪酸含量的降低,相反却有稍量增加。添加鱼油和豆油组明显降低了组织中单一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WP=5>量,组织中单一不饱和脂肪酸与日粮中单一不饱和脂肪酸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均>0.9),说明增加日粮中单一不饱和脂肪酸能明显增加肝脏、皮脂、血液中单一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鱼油,北京鸭肝脏、皮脂和血液中n-3PUFA明显增加,主要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肝脏、皮脂和血液中含量显着高于其它处理组。组织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与日粮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成中度相关(0.5~0.6之间),主要原因是其中的n-6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关系数较低(0.5~0.6)。肝脏和血液中亚油酸(LA, n-6的前体物质)含量与日粮中亚油酸相关系数分别为0.47和0.41,日粮中不含花生四烯酸(20︰4 n-6),而肝脏和血液中花生四烯酸含量却较高,最高可达24.36%。说明在北京鸭肝脏和血液中花生四烯酸(20︰4n6)可以通过脂肪酸转化等方式来增加花生四烯酸的含量,而不是必须通过日粮直接获得。组织与日粮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5),尤其是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相关系数均为0.999。这说明n-3多不饱和脂肪酸直接从日粮脂肪中获得,而较少通过其它脂肪酸延长或脱饱和获得,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高的鱼油能明显增加组织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因此,通过添加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日粮来达到增加北京鸭肝脏和皮脂等组织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是可行的。

唐军旺[3]2018年在《不同油脂对朗德鹅血液生化指标、肝脏脂肪沉积、肠道形态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鹅肝脏具有很强的脂肪酸合成与储存能力。鹅脂肪肝是一种着名的美食,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保健作用,备受消费者青睐。脂质在日粮配方及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为机体提供高水平密度的能量以及必需脂肪酸,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对健康的益处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通过改变日粮脂肪酸成分来改善肝脏PUFAs含量的研究较多,然而其调控作用机制十分复杂,迄今为止尚未完全阐明。此外,综合研究产肝性能、肠道微生物以及脂类代谢的分子调控过程的文献鲜有报道。本试验以朗德鹅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日粮不同油源(牛油BT、鱼油FO、鹅油GF和菜籽油RO)及一种抗病促生长饲料添加剂(强百士)对生长性能、脂肪沉积和血液脂类成分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对填饲朗德鹅肠道形态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同时,通过数字基因表达普技术(Digital Gene Expression,DGE)、实时定量 PCR(q-RT-PCR)研究鹅肝脏脂肪酸和胆固醇代谢的调控通路,挖掘与PUFAs和胆固醇代谢相关候选基因,初步阐明了日粮PUFAs增加肥肝n-3 PUFAs的分子机制。1.油脂和强百士对填饲朗德鹅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120只70日龄体重相近(3.0±0.05 kg)、健康的龄朗德鹅,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的鹅油、牛油、鱼油、菜籽油,及0.3%的强百士(HSCAS)进行填饲。其中强百士试验以自由采食基础饲粮组为对照I组,以2%鹅油组为对照II组。预饲期7 d,填饲期20 d。结果显示:鱼油组血清甘油叁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显着低于鹅油组(P<0.05);菜籽油组LDL显着低于鹅油组(P<0.05),总胆固醇(TC)显着低于牛油组(P<0.05);牛油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显着高于鹅油组(P<0.05);与鹅油组比较,牛油、鱼油和菜籽油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移酶(ALT)水平有降低趋势。与对照I组比较,HSCAS 组 TC、TG、VLDL、胆碱酯酶、脂蛋白脂酶、AST、ALT、IgA、IgM和IgG均显着增加(P<0.05)。与对照II组相比,HACAS组IgA显着升高(P<0.05)。HSCAS处理也使胆碱酯酶、VLDL、脂肪酶、ALT比对照II组有降低趋势(P>0.05),AST水平显着降低(P<0.05)。这表明饲粮添加2%鱼油或菜籽油可降低血清脂质,添加0.3%的强百士可以改善朗德鹅的血清参数,提高填饲鹅免疫状态。2.油脂和强百士对填饲朗德鹅肝脏脂肪沉积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不同油脂及强百士对填饲鹅肝脏脂肪沉积和屠宰性状,及4种不同油脂对肥肝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菜籽油组和牛油组的肝重高于鱼油组,牛油组肝体比显着高于鹅油组(P<0.05)。2)菜籽油组和鹅油组的活重、全净膛重均显着高于牛油和鱼油组(P<0.05);3)添加鱼油降低了总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提高了不饱和脂肪酸(UFA)C16:1、C17:1、C18:1、C18:2、C1 8:3、C20:1、C20:4、C20:5、C22:1、C22:5、C22:6、C24:1 及总 UFA 含量(P<0.05);添加菜籽油降低了 SFA含量,提高了 C16:1、C18:1、C18:2、C20:2、C22:1及UFA含量(P<0.05);添加牛油提高了 C18:3,C20:1,C22:5,C22:6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P<0.05)。与对照I组比较,HSCAS组肝脏重量、肝体比、腹脂重和肠脂重均显着增加(P<0.05);与对照II组相比,HACAS组肝体比升高(P<0.05)。这表明饲粮添加2%的菜籽油或牛油对朗德鹅产肝性能较佳,添加鱼油和菜籽油可增加肥肝PUFA,但对生长性能没有明显影响,2%的牛油增加产肥肝性能,但脂肪沉积和生长性能相对较低。添加HSCAS对朗德鹅脂肪沉积和提高产肝性能有促进作用。3.日粮鹅油和菜籽油调控填饲朗德鹅肝脂代谢的分子机制我们进行了添加鹅油和菜籽油填饲的鹅之间的肝脏转录组比较,以探讨介导脂肪生成活性的分子和细胞事件。在营养添加试验第28天采集对照组、2%鹅油组(GF)和2%菜籽油组(RO)朗德鹅肝脏组织(每栏1只,每组共3只),提取肝脏总mRNA,反转录,并基于转录组测序序列进行DGE分析。3个组共构建9个DGE数据库,平均每个DGE产生12 M clean reads,其中50-56.7%能注释到鹅参考基因组中。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在GF和RO组检测到1290和1419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与GF组相比,RO组鹅脂肪肝中有124个上调和129个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涉及脂质代谢过程的包括溶质载体家族基因(SLC2A2,SLC2A5,SLC5A9 上调,细胞色素 P450 家族(CYP450 1A4 CYP4502K1,CYP450 2C19)均下调,以及ELOVL脂肪酸延长酶家族(ELOVL1,ELOVL2,ELOVL3)和ATP结合盒(ABC)转运蛋白家族(ABCA1,ABCB4,ABCC2 ABCG5,ABCG8)。一些涉及脂肪酸生物合成的DEGs如SCD1,ACACA和ACSBG2也受到调控;具有促凋亡和抗凋亡作用,包括上调的caspase-7和BCL2A1,下调的TNFRSF17和GAS2L3;与氧化应激相关基因,如PEX11A,SOD1,DAO,CRAT和CROT,被下调;此外,RO还调控了类固醇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表达。这表明添加不同油脂填饲的鹅脂肪肝承担氧化功能和激素相关代谢功能。总之,这些数据表明添加RO可以减少肝脏脂质氧化并改善脂肪生成。这些发现提供了有关脂肪肝形成的分子机制的新见解,并为分析不同来源的油脂对鹅脂肪肝影响的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4.油脂和强百士对朗德鹅肝脏和肠黏膜形态的影响试验鹅分为对照组、油脂处理组和强百士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基础饲粮+2%鹅油,牛油,鱼油,菜籽油或0.3%强百士进行填饲,强百士试验对照I为非填饲对照,以2%鹅油组为填饲对照(对照II),实验周期为27d。以肝脏组织和3个肠道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染色检测不同油脂及强百士对朗德鹅肝脏和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油脂处理组中,鱼油组细胞密度显着高于牛油和菜籽油组(P<0.05);牛油和鹅油组细胞面积高于鱼油和菜籽油组(P<0.05)。与鹅油组相比,牛油显着降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VH、VH/CD(P<0.05);鱼油组显着降低十二指肠VH,空肠VH、CD(P<0.05);菜籽油组对各肠段肠道形态影响不显着(P>0.05)。强百士组肝细胞面积高于对照I组(P<0.05),低于对照II组(P<0.05),细胞完整性较好。与对照I组比较,HSCAS组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升高(P<0.05)。与对照II组相比,HACAS组隐窝深度降低(P<0.05)。本试验表明,牛油组和鹅油组肝细胞较大,脂肪沉积较多。回肠具有良好的肠道形态,是鹅进行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日粮添加2%牛油整体上对肠道形态造成了不利影响,鱼油、菜籽油则有较好的效果。添加0.3%强百士改善了填饲鹅的肠道形态,利于饲料消化吸收,具有较好肝脏组织形态,从而促进填饲鹅的产肝性能。5.油脂和强百士对填饲朗德鹅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以朗德鹅2个肠道部位回肠和盲肠的内容物为研究对象,通过16S rDNA V4区测序技术检测微生物群落的差异,研究基础日粮添加2%不同油脂及强百士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16S rDNA V4区测序所获得Clean Tags共分为3,891个OTUs,获得 412 个属。回肠所获 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数目较少,而盲肠获得更多OTUs;不同处理组中,回肠菜籽油组OTUs数量最高,鱼油组最少,盲肠鹅油和牛油组OTUs数量较高,鱼油组最少。α多样性分析表明盲肠比回肠微生物丰富。菜籽油显著提高了回肠微生物多样性,鱼油能够提高盲肠微生物多样性,而牛油、鹅油和菜籽油降低盲肠微生物多样性。通过对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嗜胆菌属(Bilophila wadswoorhia)、柔嫩梭菌属(Faecalibaacterium)和巨单胞菌属(Megamonas)的进一步LefSe(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coupled with effect size)分析发现,添加油脂增加了与脂肪消化吸收相关的细菌丰度,盲肠相关微生物数量最多。添加HSCAS增加了回肠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并且降低了中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的相对丰度以及盲肠中Erysipelotrichi,拟杆菌(Bacteroides)和埃希氏菌(Escherichia)的相对丰度。添加HSCAS后,回肠和盲肠中的细菌多样性指标也有所增加。总之,日粮添加2%牛油、鹅油降低了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整体上对肠道微生物结构造成了不利影响,鱼油、菜籽油有利于提高有益微生物丰度,具有较好的效果。添加0.3%HSCAS对朗德鹅的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具有改善作用,增加有益菌、降低有害菌的相对丰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填饲鹅的产肝性能。本试验为了解朗德鹅不同肠道部位微生物组成提供了可靠依据,并为研究不同油脂及强百士在填饲鹅生产中的添加效果提供了肠道的研究基础。本文较全面的研究了基础日粮添加不同油源对朗德鹅消化系统、产肝性能和脂类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添加菜籽油或牛油朗德鹅产肝性能较好,鱼油和菜籽油能显着增加肥肝PUFAs含量降低血清脂质;日粮添加2%鹅油和2%菜籽油在肝脏转录水平上的调控有所不同,菜籽油减少肝脏脂质氧化并增加脂肪和类固醇生成基因表达;日粮添加2%鱼油、菜籽油对朗德鹅肠道形态和微生物区系效果较好。添加HSCAS对填饲朗德鹅的产肝、肠道发育和血清指标有益,同时改善了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可以促进填饲鹅的健康状态。后期还需进行鹅肥肝的风味评定及细胞水平实验来验证不同脂肪酸的效果。不同油源在鹅养殖业中的效果还有待结合营养价值和经济成本等指标进行进一步的评价。

周磊[4]2010年在《油脂种类及其填饲时间对樱桃谷肉鸭肥肝生产和品质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填饲饲粮油脂种类、添加时间和添加方式对肉鸭肥肝生产性能的影响,提高肥肝生产效率和开发功能性肥肝食品提供依据。试验一填饲油脂种类和其添加时间对樱桃谷肉鸭产肝性能的影响本试验旨在研究油脂的添加时间(0-14 d和8-14 d)和3种不同油脂,(大豆油、鱼油和大豆油+鱼油)对填饲樱桃谷肉鸭产肝性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按2×3+1因子设计,选用90只12周龄的樱桃谷肉鸭,按处理间体重一致的原则随机分配到7个处理组中,前4个处理每个处理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鸭,后3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鸭。对照组为玉米组,处理组1为3%大豆油组,处理2为3%鱼油组,处理组3为3%混合油脂(2%大豆油+1%鱼油),处理组4,5,6填饲第1-6d均以对照组日粮填饲,填饲第8-14d分别以处理组1,2,3日粮填饲,试验采用粉料中添加油脂的形式,按填饲量相同的原则进行填饲。填饲第7 d和第15 d屠宰并采样,测定屠宰性能和产肝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肉鸭第1 w和第2 w填饲后体重分别较填饲前提高了13.8%和30.4%,各处理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产肝性能差异未达显着(P>0.05);不同油脂、添加时间及交互作用对肉鸭产肝性能、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均无显着影响(P>0.05);填饲8-14天添加油脂具有提高肥肝重量(P=0.083)和肝体比(P=0.054),降低料肝比(P=0.063)的趋势。从以上结果可看出,油脂的添加时间对填饲鸭产肝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试验二填饲能量相同时油脂种类对樱桃谷肉鸭产肝性能和肥肝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在试验一的基础上,采用填饲能量相同的原则,研究在填饲一段时间后添加大豆油和鱼油,考察不同油脂对樱桃谷鸭生产性能、产肝性能、肥肝品质、脂肪代谢相关激素及酶活性的影响,目的在于提高肥肝生产效率及品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共设3个处理,处理1、2和3分别为玉米对照组、3%大豆油组及3%鱼油组。共选用72只体重一致8周龄樱桃谷肉公鸭,第1 d时选取12只进行屠宰采样后,将剩余60只按体重一致的原则随机分入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鸭。填饲期分两个阶段,前1-7 d各处理组均以颗粒玉米填饲,8-21 d则按填饲能量相同的原则采用颗粒玉米添加油脂的形式填饲各处理饲粮。在试验第1 d、8 d和22 d屠宰采样。试验结果表明:填饲第21d时,大豆油和鱼油组的肉鸭体重显着高于玉米组(P<0.05),日增重较玉米组分别提高了13.7%和11.6%,料重比分别较玉米组极显着的改善了27.1%和26.0%(P<0.01);大豆油组和鱼油组除全净膛率分别较玉米组显着降低(P<0.05或P<0.01),其他屠宰指标各处理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肥肝重量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提高,填饲第21 d时鱼油组平均肝重301.9g、肝体比5.15及料肝比37.2均极显着高于及低于对照组和大豆油组(P<0.01);填饲第21d时,鱼油组血清磷脂(PL)含量较玉米组显着提高了12.0%(P<0.05),鱼油组PL较大豆油组极显着提高了18.2%(P<0.01),而鱼油组TC, HDL-C, LDL-C分别较玉米组显着(P<0.05)下降了12.8%,14.2%和25.8%而与大豆油组差异不显着(P>0.05);填饲期间,肉鸭血清中激素浓度均随填饲时间的推移而显着增加,填饲第21d时各处理组间胰岛素(INS)、瘦素(Leptin)胰高血糖素(Gluca)、脂蛋白酯酶(LPL),肝酯酶(HL)和总酯酶(LPL+HL)差异均不显着(P>0.05)。填饲第21 d时,各处理组肥肝品质差异较大,其中鱼油组肥肝的水分较玉米组和大豆油组分别降低了15.9%和12.5%(P<0.01),粗蛋白分别降低了16.9%和17.7%(P<0.01),而粗脂肪较玉米组和大豆油组分别极显着(P<0.01)提高了38.1%和28.9%;各处理组肥肝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极显着(P<0.01),大豆油组和鱼油组极显着(P<0.01)高于玉米组,其中大豆油组PUFA百分比达6.1%为最高,鱼油组肥肝的MUFA百分比高达到55.5%,极显着(P<0.01)高于玉米组和大豆油组;大豆油组中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分别为3.49%和0.94%均极显着(P<0.01)高于玉米组和鱼油组;鱼油组肥肝中EPA、DHA和花生四烯酸(C20:4)含量均极显着(P<0.01)高于其他两个处理组。以上结果提示,按能量摄入量一致的原则,在以玉米填饲1-7 d后,再在填饲日粮中添加3%鱼油可较大幅度提高肥肝质量,3%大豆油对肥肝品质有较大的改善作用,但对肥肝的产量作用效果不明显。

许春兰[5]2007年在《不同植物油脂对樱桃谷鸭肥肝脂肪代谢及胆固醇含量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分别在樱桃谷鸭强饲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植物油脂,研究其对樱桃谷鸭产肝性能、肥肝脂肪酸组成、脂肪代谢和肥肝胆固醇含量的影响。1.强饲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植物油脂对樱桃谷鸭产肝性能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目的:研究强饲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植物油脂对樱桃谷鸭产肝性能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在强饲饲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山茶油、芝麻油和大豆油(2%和5%),测定各组樱桃谷鸭胴体形状和肥肝脂肪酸组成。结果:2%和5%植物油脂添加1-6组和对照组的最大肥肝重分别为:600.2g、430.21g、560g、450g、500.83g、480.52g和430.15g,平均肝重分别为:425.74g、285.48g、388.21g、292.88g、352.30g、258.47g和304.46g;5%添加水平的植物油脂组最大肥肝重和平均肝重显着低于其它组(p<0.05),2%添加水平组则明显高于其它组;植物油脂明显提高肥肝重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p<0.01),山茶油添加组增加肥肝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效果最明显。结论:强饲饲粮中植物油脂添加水平2%为宜。2.强饲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植物油脂对樱桃谷鸭肥肝脂肪代谢的影响目的:研究强饲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植物油脂对樱桃谷鸭肥肝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设计与第一部分相同。强饲期结束后,测定各试验组血清和肥肝中与脂类代谢相关的激素含量、酶活、其它生化指标和制作肥肝组织切片并观察分析。结果:以富含MUFA的山茶油正向调节血脂、抗过氧化、激素、酶和脂肪沉积的作用更强;各试验组樱桃谷鸭肝细胞和肝组织中脂肪沉积急剧增加,肝细胞迅速增大,但肝细胞结构始终保持完整,没有出现炎症细胞大量浸润、组织坏死和细胞破裂的现象。结论:强饲后期,樱桃谷鸭脂类运输趋于饱和,提高植物油脂的添加水平反而降低了激素和酶对脂类运输的调控作用,阻碍肝脏脂肪沉积;樱桃谷鸭对强饲具有较强的代谢适应性。3.强饲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植物油脂对樱桃谷鸭肥肝胆固醇含量的影响目的:研究强饲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植物油脂对樱桃谷鸭肥肝胆固醇含量的影响及其应用效果。方法:试验设计与第一部分相同,强饲期结束后,测定各试验组樱桃谷鸭血清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其它生化指标和肥肝胆固醇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2%水平的植物油脂添加组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对照组;而5%水平的植物油脂添加组与2%水平组相反。结论:强饲期饲粮中植物油脂添加水平2%为宜,植物油脂能有效降低血清和肥肝胆固醇含量,且有效促进肝脏脂肪沉积;山茶油对其的作用效果最好、芝麻油次之、大豆油最差,富含MUFA的山茶油与富含PUFA的芝麻油和大豆油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相当。

张金生[6]2011年在《调和玉米油对肉仔鸡抗氧化应激、脂质代谢酶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研究调和玉米油对肉仔鸡抗氧化应激、脂质代谢酶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120只1日龄雌性科宝500肉仔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根据日粮中添加油脂的不同分为四个组:试验一组(5%玉米油)、试验二组(2.5%玉米油+2.5%猪油)、试验叁组(2.5%玉米油+2.5%亚麻油)、试验四组(3.75%玉米油+1.25%亚麻油)。养至42日龄时进行屠宰,并做相关试验研究,其结果如下:试验1研究了调和玉米油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屠宰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除1-21日龄时试验四组的料肉比显着低于试验一组(P<0.05)外,22-42日龄和1-42日龄各组间的饲料消耗量、体增重和料肉比差异均不显着(p>0.05)。(2)试验二组的胸肌重、腿肌重和胸肌指数均最低,其中胸肌重显着低于其他叁个试验组、腿肌重显着低于试验叁组、胸肌指数显着低于试验四组(P<0.05)。但试验二组的腹脂重和腹脂率最高,其中腹脂重显着高于试验一组和试验四组、腹脂率显着高于其他叁组(P<0.05)。(3)试验二组血清中总蛋白水平显着低于试验叁组(P<0.05),而尿酸显着高于试验四组(P<0.05)。此外试验二组血清中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叁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均最高,其中葡萄糖含量显着高于试验叁组和试验四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调和玉米油对肉仔鸡生产性能无显着影响;但用亚麻油调和玉米油可降低42日龄肉仔鸡血脂、血糖,减少腹脂重和腹脂率,增加腿肌和胸肌重,改善屠宰性状,而用猪油调和时则相反。试验2研究了调和玉米油对42日龄肉仔鸡心脏抗氧化应激和肝脏脂质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试验二组心脏中丙二醛和羟自由基含量及GSH-Px酶活性均显着高于其他叁组(P<0.05),各组间的SOD酶活性差异不显着(p>0.05)。(2)试验二组肝脏中的Na+,K+-ATP、Mg2+-ATP和Ca2+-ATP酶活性均最低,其中Na+,K+-ATP酶活性显着低于试验叁组(P<0.05), Ca2+-ATP酶活性显着低于试验叁组和试验四组(P<0.05),各组间Mg2+-ATP酶活性差异不显着(p>0.05)。(3)试验一组肝脏的乳酸脱氢酶活性显着低于其他叁个试验组(P<0.05),试验一组和二组的脂蛋白酯酶活性显着高于试验四组(P<0.05)。各组间的胆碱酯酶和肝酯酶活性差异不显着(p>0.05)。以上结果表明:用猪油调和玉米油可显着降低ATP酶活性,提高羟自由基和丙二醛含量及脂蛋白酯酶活性,而用亚麻油调和时可改善这一现象。试验3研究了调和玉米油对42日龄肉仔鸡法氏囊中免疫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二组法氏囊中CD3mRNA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叁组(P<0.05);试验四组CD4mRNA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叁组(P<0.05);试验四组法氏囊中TLR3mRNA的表达量最高,并显着高于试验一组(P<0.05);各组间IFN-α的mRNA表达量差异不显着(p>0.05)。以上结果表明:调和玉米油可显着影响42日龄肉仔鸡法氏囊中免疫基因的表达量,其中试验二组显着上调CD3mRNA的表达量,试验四组显着上调CD4mRNA和TLR3mRNA的表达量。

张小纯[7]2011年在《不同维生素E水平对骡鸭肥肝品质及L-FABP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方案,选择70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公骡鸭600只,随机分为4组(Ⅰ、Ⅱ、Ⅲ、Ⅳ),每组150只,组内3个重复,其中Ⅰ为对照组,Ⅱ、Ⅲ、Ⅳ为试验组,Ⅰ、Ⅱ、Ⅲ、Ⅳ组在超饲养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40mg/kg、90mg/kg、140mg/kg的维生素E。填饲期为13天,填饲结束后研究不同维生素E水平对骡鸭生长性能、产肝性能、血液生化指标、肥肝品质等指标的影响。同时,在此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L-FABP基因在肝脏组织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营养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该基因对骡鸭肥肝形成的调控作用。试验结果如下:1.填饲前试验各组骡鸭平均体重差异不显着(P>0.05),填饲结束后试验组骡鸭体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35%、9.61%、7.22%,且差异显着(P<0.05);当维生素E添加量为90mg/kg时的体增重最高,达到1480g,且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料重比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当维生素E添加量为90mg/kg时,料重比最低为8.19,试验各组料重比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2.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能明显的提高骡鸭的产肝性能,并且当维生素E添加量为40mg/kg时,平均肝重、肝体比均为最高,料肝比最低,并且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平均肝重比填饲前增长近4倍;随着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填成率呈增长趋势,但差异不显着。3.填饲结束后血清中TG、HDL、LDL、GLU、CHOL、ALT和AST的浓度受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的影响,适量的添加维生素E可降低血清中TG、LDL、GLU、CHOL、ALT和AST的浓度,并且对照组与试验组血清TG、AST浓度差异显着(P<0.05)。4.随着填饲时间的增加各组肝脏中水分含量逐渐降低,脂肪含量逐渐增加,而蛋白质的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当维生素E添加水平为40mg/kg时,肝脏中水分含量最低为33.34%,脂肪含量最高为53.41%,且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可见,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可以促进肝脏中脂肪沉积。5.填饲结束后试验组肝脏中亚油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当维生素E添加量为90mg/kg时亚油酸含量最高,达到1.97%。试验组肝脏中油酸含量高于对照组,当维生素添加量为40mg/kg时油酸含量最高达到54.91%,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6.肥肝感官品质评定中:Ⅱ组肥肝达到一级肝各项感官评定指标所列的要求,Ⅲ组达到二级肝各项指标的要求,Ⅰ组和Ⅳ组达到叁级肝各项指标的要求。7.对各组肥肝进行综合等级评定:Ⅱ组达到一级肥肝综合评定指标的要求,Ⅲ组达到二级肥肝各项指标的要求,Ⅰ组和Ⅳ组达到叁级肥肝各项指标的要求。Ⅱ组、Ⅲ组一级肝所占比例分别比对照组高124.89%、74.22%,差异极显着(P<0.01),其它组差异不显着。8.试验组肝脏组织中L-FABP mRNA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当维生素添加量为40mg/kg时肝脏组织中L-FABP mRNA相对表达量最高。9.肝脏组织中L-FABP mRNA表达量与骡鸭肥肝粗脂肪含量、油酸含量成显着正相关(P<0.05),与骡鸭体增重、平均肝重、肥肝中亚油酸、硬脂酸含量、一级肝比例成正相关,与料重比、肝料比、肥肝中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含量成负相关(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可以显着提高骡鸭生长性能、产肝性能、降低血液指标浓度、提高肝脏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同时改善骡鸭肥肝的感官品质,提高肥肝等级。当添加维生素E为40mg/kg时,骡鸭肥肝的感官品质及综合评定等级均达到一级标准,并且一级肝比例最高。日粮中不同维生素E水平对骡鸭肝脏中L-FABP mRNA表达量有显着影响,当维生素E添加水平为40mg/kg时,L-FABP mRNA的相对表达量最高。肝脏组织中L-FABP mRNA表达量与骡鸭肥肝粗脂肪含量、油酸含量成显着正相关,表明L-FABP基因在骡鸭肥肝形成过程中对肥肝品质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姜丹[8]2014年在《低能量日粮对肉种鸡产蛋后期胚胎脂肪代谢的影响》文中指出肉种鸡在不同营养水平的调控下决定种蛋中的营养成分,进而对胚胎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子代的生长发育。脂肪代谢在动物体内是非常重要的生理活动,目前在肉鸡脂肪代谢相关的研究中,无论是肉种鸡还是出壳后的肉仔鸡脂肪代谢的过程以及脂肪在种蛋中的沉积规律等方面已经有了较深入的认识,而对胚胎发育过程中脂类代谢知之甚少。本试验旨在通过对AA肉种鸡进行能量限饲的处理,来探讨母体饲粮能量限饲对子代胚胎期脂肪代谢的影响,并从产蛋后期AA肉种鸡种蛋的成分、子代胚胎生长发育性能、血液脂肪代谢相关指标以及组织脂肪沉积几个方便面入手。为通过调控母体饲粮能量的摄入量进而影响胚胎的脂肪代谢,从而减少肉鸡体内的脂肪沉积,改善子代肉鸡肉品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20周龄体重相近的爱拔益加(AA)肉种鸡360羽,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当产蛋率达到5%时进行能量处理开始正式试验,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其饲粮水平按照中国鸡饲养标准(2004)配制,试验组饲粮能量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80%和70%,各组均限饲且饲喂量相同。各组除能量外,其他营养水平均相同。于产蛋后期第60周开始进行人工授精并按肉种鸡分组收集种蛋后孵化。于孵化期采集试验样品,其中蛋黄样品以及胚胎血液样品在12、13、14、15、16、17、18、19、20、21胚龄进行采集,胚胎胸肌、腿肌及肝脏样品在13、14、15、16、17、18、19、20、21胚龄进行采集。试验结果表明:(1)胚胎生长发育指标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70%与80%能量组显着降低了肉种鸡入孵化前胚蛋的重量(P<0.05);70%能量组显着降低了12、13胚龄采样日的蛋重以及15、20胚龄的胚胎重和13、15、16、17胚龄的蛋内容物重(P<0.05);80%能量组显着提高了13、21胚龄胸肌、腿肌、肝脏的重量以及17胚龄腿肌的重量(P<0.05)。(2)蛋黄相关脂类代谢指标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70%与80%能量组显着降低了16、17、18、19、20、21胚龄蛋黄粗脂肪含量以及15、16、17、18、19、20、21胚龄蛋黄总能含量P<0.05);70%能量组显着降低了各胚龄蛋黄总胆固醇含量(P<0.05)。(3)血液相关脂类代谢指标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80%能量组显着提高了13、14、15、16、17、18、19、20、21血清总胆固醇(CHO)含量(P<0.05);70%与80%能量组显着提高了各胚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以及除12胚龄以外的各胚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但显着降低了各胚龄血清甘油叁酯(TG)含量(P<0.05);70%能量组显着提高了12、13、14、15、16、17、18、19胚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P<0.05);70%与80%能量组显着提高了12、13、14、15、16、17、21胚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含量(P<0.05)。(4)组织中相关脂类代谢指标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70与80%能量组显着降低了13、14胚龄胸肌总胆固醇含量以及15、16、17、18、19、20胚龄肝脏总胆固醇含量(P<0.05);80%能量组显着提高了19、21胚龄胸肌总胆固醇含量以及20胚龄腿肌总胆固醇含量(P<0.05);70%能量组显着降低了16胚龄胸肌总胆固醇含量以及16、17胚龄腿肌总胆固醇含量(P<0.05);80%能量组显着提高了21胚龄的肝脏总胆固醇含量和胸肌粗脂肪含量(P<0.05)。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肉种鸡饲粮能量限饲对产蛋后期胚胎脂肪代谢的影响显着。其中,80%能量组显着提高了血清GLU、LDL、CHO含量、胚胎胸肌、腿肌重以及总胆固醇、粗脂肪含量,而显着降低了胚胎期蛋黄粗脂肪和总能含量。综上所述,肉种母鸡能量限饲能够直接影响产蛋后期子代胚胎12胚龄后的脂肪代谢,并产生了一定的母体效应。

贺显晶[9]2009年在《鱼油对大鼠肠道黏膜免疫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研究鱼油对大鼠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本试验以SD大鼠做动物模型,应用梯度稀释培养法测定断奶SD大鼠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鱼油对断奶SD大鼠肠道生物屏障的影响;应用HE染色法测定断奶SD大鼠肠道形态结构的变化,探讨鱼油对断奶SD大鼠肠道机械屏障的影响;通过人工复制结肠炎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探讨鱼油对大鼠结肠炎炎症损伤和肠道SIgA分泌及表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0.5%的鱼油能提高断奶SD大鼠的日增重,降低料重比,从而影响断奶SD大鼠的生产性能;鱼油能提高断奶SD大鼠免疫器官脏器指数,降低肠道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含量,降低肠道细菌移位;鱼油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断奶SD大鼠各肠段黏膜厚度,肌层厚度,绒毛长度和绒毛宽度;鱼油能降低结肠炎大鼠疾病活动指数、结肠黏膜损伤和结肠组织损伤,增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IgA、IgG、IgM含量,提高结肠SIgA的表达量。综上所述,鱼油通过改善肠道生物屏障、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提高大鼠肠道黏膜免疫力。

黄清[10]2016年在《基于iTRAQ技术的罗非鱼脂肪肝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罗非鱼饲养阶段中脂肪肝病频频发生,极大的阻碍了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步伐,本实验通过增加日投饲率建立罗非鱼脂肪肝病模型,应用iTRAQ联合多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筛选和鉴定健康罗非鱼与脂肪肝病罗非鱼之间的肝脏差异表达蛋白,深入分析肝脏脂肪病变过程中各差异蛋白对脂类代谢的影响,为检测与防治罗非鱼脂肪肝建立新思路。方法:根据前期研究,设计实验组B日投饲率为体重10%,对照组A为6%,饲养八周后通过检测肝指数、肝脂含量、相关肝生化指标和肝组织切片验证罗非鱼脂肪肝病模型的建立。每组取36尾鱼,将36份肝脏样品等量混合为一组,经蛋白酶切后用iTRAQ试剂标记;应用LC-MS/MS技术分离肝脏蛋白,并用软件ProteinPilotTM Software 5.0 (AB Sciex)进行蛋白质数据检索,得到可信的具有定量信息的蛋白,在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 FDR<0.01的基础上,设定两组间表达量比值Ratio(B/A)>1.3或Ratio(B/A)<0.77为筛选差异表达蛋白上调或下调的阈值,将筛选到的差异蛋白进行GO分类注释、KEGG Pathway分析,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查阅文献筛选得到与脂肪肝形成相关的目的蛋白。结果:1.3倍作为阈值筛选共获得差异蛋白166个,其中上调蛋白78个,1.3倍下调蛋白88个;这些蛋白参与了转运、小分子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脂质结合、生物合成、分解代谢、应激反应等37个生物过程,其中与脂肪肝病变密切相关的目的蛋白有29个,其中上调蛋白有RAC1 (C3相关肉毒素基质)、ATP-柠檬酸合成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乙酰转移酶的组成部分、L-FABP (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脂滴包被蛋白家族成员2(ADRP)、SOD(超氧化物歧化酶)、ACSL(长链脂酰CoA合成酶)、Trx(硫氧还蛋白)、ICDH(异柠檬酸脱氢酶)、GP(α-1.4葡聚糖磷酸化酶)、GLUT2(易化性单糖转运家族成员2)、GST(谷胱甘肽s-转移酶A型)和线粒体多功能酶亚基α(HADHA);下调的蛋白有COX4(细胞色素氧化酶4)、细胞质HMG CoA合成酶、HL(肝酯酶)、CYP7A1 (7-α-胆固醇单氧酶)、APOA4b(载脂蛋白A4b)、APOA4a(载脂蛋白A4a)、 APOB100(载脂蛋白B-100)、LCP(瘦素受体蛋白)、CLU(丛集素)、CYP51(羊毛甾醇14a-去甲基化酶)、SPARC蛋白、VTG(卵黄蛋白原;卵黄生成素)、补体B、补体C5、FPPS(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X1)以及ABCB11(ATP结合盒转运体B11)。结论:通过GO、KEGG Pathway分析可知脂肪肝模型组与对照组的29个目的蛋白,其表达水平的上调或下调分别促进了肝脏脂肪合成、抑制了脂肪分解、阻塞了肝脏脂类外运途径、引发了肝脏组织炎症反应以及诱导了机体胰岛素抵抗,加速了模型组的肝脏脂肪肝病变。本研究从蛋白质水平揭示了脂肪肝发病机制,为治疗脂肪肝病提供新思路新靶点。

参考文献:

[1]. 日粮不同油脂对北京鸭生产性能、血脂、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C]. 万文菊, 侯水生, 林海.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

[2]. 添加不同油脂对北京鸭生产性能、血脂及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D]. 万文菊. 山东农业大学. 2003

[3]. 不同油脂对朗德鹅血液生化指标、肝脏脂肪沉积、肠道形态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D]. 唐军旺. 浙江大学. 2018

[4]. 油脂种类及其填饲时间对樱桃谷肉鸭肥肝生产和品质的影响研究[D]. 周磊. 四川农业大学. 2010

[5]. 不同植物油脂对樱桃谷鸭肥肝脂肪代谢及胆固醇含量影响的研究[D]. 许春兰. 广西大学. 2007

[6]. 调和玉米油对肉仔鸡抗氧化应激、脂质代谢酶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D]. 张金生. 河南农业大学. 2011

[7]. 不同维生素E水平对骡鸭肥肝品质及L-FABP基因表达的影响[D]. 张小纯. 吉林大学. 2011

[8]. 低能量日粮对肉种鸡产蛋后期胚胎脂肪代谢的影响[D]. 姜丹. 东北农业大学. 2014

[9]. 鱼油对大鼠肠道黏膜免疫影响的研究[D]. 贺显晶.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09

[10]. 基于iTRAQ技术的罗非鱼脂肪肝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 黄清. 广西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  ;  ;  ;  

添加不同油脂对北京鸭生产性能、血脂及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