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恨水及其作品论文_丁婕

浅析张恨水及其作品论文_丁婕

北华大学

初识张恨水,是我在小学时代看的有董洁、陈坤等主演的《金粉世家》。看着结局,主人公坐着开往不同方向的火车,心里充斥着遗憾。当时虽未读作品,但是从电视剧的情节中,明晰的人物关系,通俗的话语,让我对这部剧很是喜爱,继而促使我找来原著读。渐渐的走进作者张恨水的世界,以及他笔下的《春明外史》、《金粉世家》等作品。

一、作者的故事

作者张恨水,安徽省潜山县人,1895年生人,是我国当代“妇孺皆知”的作家,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虽然出生在晚清,但是他的成书风格没有清朝文人的那般典实丰富,多骈体文。他的书体风格有种平民、通俗之感,老少咸宜。以致于会出现这个情况:张恨水的小说在报纸上连载,读者为了可以尽快的看到接下来的故事,去报社门口等着出新报纸。即使是需要把报纸送到报童手里的,即使从报社到报童只需要一点时间,读者也等不及,迫不及待的买到新报纸,仔细阅读。这就是张恨水小说的影响。

张恨水走向文学之路并非偶然,这与他的家庭是分不开的。张恨水的祖父是自幼习武,历练武职,其父亲也是有的一身好功夫,自然,作为后代的张恨水也是行伍出身,保举五品军功;后来也习得双手打算盘的绝活。祖父是二品顶戴,父亲又为人仗义,所以造就张恨水好品格和为人做事的标准。1901年,6岁的张恨水,被祖父送去蒙学读书。在朦胧中学习的他,渐渐对书结下不解之缘。虽然祖父因病去世,但祖父的高超武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成为他日后创作武侠小说的经验来源。时间的流逝,到张恨水10岁的时候,父亲调任到新城的途中,有三百里的水路,与他们通行的四叔拿着一本《隋唐演义》在船上解闷。很快的,张恨水被吸引了过去,便接过来看下去。这是张恨水读小说之始。在后来的学习期间,先生一直让他做“试律诗”,半填鸭式的教学,让张恨水明白了诗句的平仄。不过,最让张恨水有兴趣的还当属小说:《三国演义》、《七国演义》、《左传》。当时家里还有《西厢记》、《红楼梦》,对于张恨水来说,是不能引起注意的。再长大一些,张恨水借阅同窗家的《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等。在某个暑假,在一个看楼上,张恨水把自己“关”里面两个月。在里面,张恨水读《聊斋》,这本书的批注很多,通过读批注,他明白了很多典故,也学到了很多的形容笔法。后来有用来阅读《红楼梦》,受益很大。在以后的创作中,张恨水可以娴熟的运用古典小说写人状物的笔法创作小说,与此不无关系。

1910年的暑假,张恨水考入甲种农业学校,这是要求“理化生政史地”全面发展的。张恨水值得顾及学业,无暇理会文学。但是假期一来,他又回到小说的世界,在此期间,他读了《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等小说,这种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讽刺笔法给他很大影响,后来写小说,惯用不动声色的冷峻嘲讽,影响了他对社会的观察与认识,描写社会写实类的文章,也赋予这特点。

辛亥革命的爆发后,父亲去世了。为了生计,放弃求学生涯的张恨水开始写作。他自称为由于穷而“自找出路”。在苏州垦殖学校读书的时候,张恨水鼓起很大的勇气,向当时发行量很大的《小说月报》投稿。一篇《旧新娘》、另外一篇《桃花劫》。即使到最后没有刊登,但给张恨水以很大的鼓舞。后来,学校解散,失学的张恨水,回家做打算之际。怀着满腹苦闷,完成了他的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青衫泪》。

过了残年,去到芜湖的张恨水,在闲暇时间写小说。他先写了一篇《真假宝玉》,大约3千字,尝试寄给上海的《国民日报》,竟在副刊的“国民小说”栏内发表了。于是,一鼓作气的他,又写了《小说迷魂游地府记》,也寄给《国民日报》,这篇约有一万字。这两篇都是白话体,尽管艺术水平不高,但是引起了上海文坛的注意。这也促使张恨水走向文学之路的原因。

二、作者写的故事

“上下古今牛马走,文章啼笑结姻缘;世家金粉春明史,热血之花三十年。” 这是老舍先生集张恨水所撰的六部小说之名,写了一首贺诗,发表在《万象周刊》。从老舍先生的诗中,便找到了我所要讲述的“作者写的故事”。

日子一天天的过,张恨水的文学造诣也是越来越深。这时的张恨水结识了一生中重要的好朋友—时任北京《益世报》的总编辑的成舍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期间十年,张恨水一直在帮助成舍我办报。在此之前,1924年,成舍我离开《益世报》,创办《世界晚报》,约张恨水共同合作。4月1日,《世界晚报》创刊号出版,有张很是撰写的长篇连载小说《春明外史》也开始于读者见面。从此开始,张恨水的身份有所改变,不仅是小说家,也是编辑家。《春明外史》的发表轰动了北京,成为北京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之前我们说的有读者在报馆门口排队等待张恨水的小说连载,就是说的这部小说。《春明外史》被张恨水认作是“一生的力作之一”。

在张恨水的小说中,有两部号称百万言的长篇巨著,一部是《春明外史》,另一部就是《金粉世家》,都是他费尽心血的得意之作。在张恨水写《金粉世家》之前,有人发出质疑声,说出身寒门的他,怎么可以写出来富贵人家的事情?但事后,人们读到原著后,这种说法不攻自破,读者们对《金粉世家》推崇备至。连鲁迅先生的母亲都很喜欢张恨水的小说。可谓达到为男女老少所传看,是传播度极广的一本书。

《金粉世家》,是我对张恨水的小说中最喜欢的。之前我看过《秦淮世家》,《啼笑因缘》,感觉都没有《金粉世家》来的真。可能是少年时间看的电视剧版的《金粉世家》。记忆深刻,难以忘怀。《金粉世家》是部规模宏大的小说。张恨水曾经说过:“我写《金粉世家》,却是把重点放在这个‘家’上,主角只是作个全文贯穿的人物而已。”所以在动笔前,张恨水特意做了人物关系表,把发生在每个人物的故事,都简明的标注在表格里,写作时,看一下表格,不要出错误。虽然在此前,张恨水已经把故事的整体与局部,情节与细节等了如指掌。这么细致的对待自己的作品,才可以换来读者对这部书的喜爱。、

《金粉世家》讲述了寒门出身,冰清玉洁的才女冷清秋与国务总理金铨的七公子金燕西由初识、苦追、定情、结婚到矛盾、反目、出走、懊悔的故事为主线,串联起围绕在这两个主人公身边的人和事,描述了金家的兴衰。全书采用章回体形式,共112回,在金家三代20多个人物的周边,穿插,交织着100多个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史诗般的讲述了大家族的兴衰,悲剧式的爱情。

三、我眼中的那些故事

我喜欢的《金粉世家》是电视剧版的。原著中的故事的结局令我有种揪心的疼,何苦要把这份疼自己忍,忍完还不算,还要把伤口揭开。以前都是彼此相爱,苦苦相恋之后的结果,金燕西说不爱就不爱了,投奔之前的有着大小姐脾气的白秀珠,冷清秋落寞的携幼子离开。一场大火,白秀珠的离开,叫醒了沉睡在金燕西的真实。金太太在分家之际,对金燕西说“浪子回头金不会换”。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带着心里永远的痛走完下半生。而且作者还在最后留下迷一样的结局:比如写了金燕西用下半生的时间去悔恨,去寻找冷清秋和幼子。在昆明湖畔看到了冷清秋的鞋子。太苦了,让我不愿再接着读下去,情愿结局可以好一点。所以电视剧的结局,是我比较贴合我的心思的。最终完结的是金燕西站在站台上抱着他空想的那个冷清秋,而镜头拉长,映出的是靠在火车车窗上的冷清秋及幼子。清秋凄美的在眼角流下一滴滴令人心疼的眼泪,一个上面,一个下面,中间隔着一层铁车皮。最后两人坐上开往不同方向的火车,一个南下,追求民主。另一个是北上,继续寻找,痛苦生活。看过我心中一直有种设想:如果没有这层铁车皮,如果冷清秋也同时出现在月台,要是他们真的遇上那该多好,就会冰释前嫌。金燕西肯定会跪在冷清秋的面前,忏悔的眼泪会夺眶而出,悔恨的话语会要拉着冷清秋说出,那冷清秋会怎么样,是接受,或是愤怒的甩金燕西一巴掌,还是听完金燕西的悔恨之词,两个人抱在一起痛哭。这是作者张恨水留给我们的想象。对于我来说,我情愿把结局想的美满些。这样的话,心里不会替着男女主人公的事情疼,心里会好受许多。电视剧版的《金粉世家》,给金燕西,冷清秋这对恋人赋予“向日葵”,向日葵的话语是沉默的爱。还记得陷入热恋的金燕西和冷清秋,在向日葵花田奔跑的样子,还有甜蜜的躺在向日葵的花序上,沐浴着阳光,享受着人生。但谁曾想到结局印证着花语:沉默。都默不作声,谁也不理,曾经那么的相爱,最后也只换来沉默.剧中除了向日葵,还有出现最多的花,是紫藤花,这是小怜和柳春江的代表。紫藤花花瓣曾被小怜留下,被柳春江夹在书中,花瓣也曾在被刘佳尼愤怒的抛向空中。这紫藤的花语是“醉人的恋情,依依的思念”,就如同小怜与柳春江的爱情。爱情来得突然,一发不可收拾。但纠于身份地位,小怜出家,春江失疯,小怜用爱情的力量让春江重新活过来。但造化弄人,小怜彻底的离开,春江被蒙的娶了佳尼。对于小怜的思念,让春江抛开一切去找小怜。看到小怜剃发,春江一口鲜红的血喷出??耀眼的向日葵,后悔的爱情;醉人的紫藤,揪心的恋情。

四、开往不同方向的车

从《金粉世家》结局中,金燕西和冷清秋坐的不同方向的火车,彼此有着心事,曾在某一瞬间,两个人的车应该是交汇在一起的,抛去那些阻隔,两人是可以碰到的。但毕竟那是一瞬,一瞬之后换来的是永恒。 通过电视剧版《金粉世家》,让我走进了张恨水的世界。阅读他的作品,品味他书中蕴含的意味。读到他想给我们带来的,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联想。这才是作为一个作家的成就。感谢张恨水,谢谢他给我们带来的作品以及感动。

作者简介:

丁婕(1990.04—)女,26岁,朝鲜族,籍贯: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北华大学文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论文作者:丁婕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  ;  ;  ;  ;  ;  ;  ;  

浅析张恨水及其作品论文_丁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