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时光的谎言艺术:关于“快乐时光”_赵本山论文

快乐时光的谎言艺术:关于“快乐时光”_赵本山论文

HAPPY TIME 以谎言编制的艺术——关于《幸福时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谎言论文,时光论文,幸福论文,艺术论文,HAPPY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幸福时光》2000

导演:张艺谋

主演:赵本山 董洁 傅彪 李雪键

Z

“张艺谋的第一部喜剧片”。

街上的广告以这句具有诱惑力的语言作为吸引观众对《幸福时光》关注的卖点。由于多次的教训与经验,我并不那么听任广告的消费诱导,而是抱着对张艺谋的高度信赖,坐在了影院的银幕面前。

影片确实在很多地方让观众笑了,而且笑得很开心,很自然。

我不知道“喜剧”精确的概念该是什么,只是当我把影片看完后,我以为将《幸福时光》的艺术基调定为“喜剧”是不那么准确与切贴的。因为就整个影片来看,虽然领衔的主演赵本山、傅彪都是著名的喜剧演员,但影片让观众笑得开心的地方,只是一些枝节及其表像,而构成影片主体的人物命运、文化内含、题旨立意,乃至故事结构,其实都是很沉重的,沉重得让人感觉到一种浓浓的悲剧意味。而且我相信,看这部电影,一定会有人掉眼泪。那不是因为“喜”,而是因为令人心酸的“悲”。

“幸福时光”其实并不幸福。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引发“幸福时光”,而后延伸“幸福时光”,最后使“幸福时光”嘎然而止的契机和手段,完全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在特定的角度讲,谎言,是《幸福时光》的第一艺术要素,它关联到人物,关联到故事,关联到结构,关联到主题。也正因为对谎言的如此运用,才使《幸福时光》拥有多义、深沉而丰富的人文内涵。

谎言是个怪物。在许多时候,谎言令人极其痛恨;但在一些时候,谎言又显得十分美丽。

善和恶都与谎言有着不解之缘。

因此,谎言有着鲜明的两面性特质,不同的动机便使谎言拥有了不同、甚至相反的价值和意义。

《幸福时光》便是以赵本山的那段经历展示了谎言两面性的一种深刻存在,从而演绎出一种令人回味的苦涩人生。

急于找个女人结婚的穷工人赵本山为了取得他喜欢的胖女人的欢心,绷着面子撒了个存有数万元的大谎,由此生出了一个拥有庞大资产的“赵总”来。故事开始时的这个谎,似乎给人一种情有可原的感觉,但它却诱发出了一连串的事件,从人品的角度究其实质,当是一种不诚实的瞒和骗,不论是动机还是效果,都是令人厌恶的。也正因为如此,当故事结尾时胖女人以赵本山撒谎为由而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时,我们可以指责胖女人心地、人品的丑与恶,但面对这个指责却象赵本山一样无言以对。这不能不说是影片的一种深刻。

谁都厌恶谎言,但谁都有说过撒谎的经历,每一天都有人在说谎。

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时候,撒谎与否并不能最终决定一个人品格的善与恶。善,在某种特定的时候也需要谎言的帮助以达到特定的目的。在这种时候,谎言也能洗涤人心,让人从污浊走向纯净。

《幸福时光》便是以赵本山的经历对这种走向的艺术演绎。

赵本山的谎言,董洁失明的眼睛,构成了一对无法协调的先天矛盾,这是艺术结构的一种精到选择。

“谎言是个怪物。在许多时候,谎言令人极其痛恨;但在一些时候,谎言又显得十分美丽。

为了求爱,赵本山带着谎言来到了胖女人的家里,胖女人的胖儿子要吃冰激凌,当着赵本山的面,胖女人递给了双目失明的董洁一盒冰激凌,赵本山刚走出门,胖女人便把董洁手中还未开封的冰激凌抢了回来,放进冰柜中。一个细节,便把影片主要人物的性格基调及其人物关系交待得生动而清楚。从而显示出电影作者的艺术功力及修养。

当双目失明的董洁无依无靠地伫立在街头时,既为了能继续保持和胖女人的关系,为了不让董洁发生意外而牵连到自己,也为了给董洁一点人道的帮助,赵本山不得不在原来的谎言上继续使用谎言。只是动机与过去相比开始有些不同。

为了给董洁找个工作,在“赵总”的安排下,董洁在无法辨别真伪的黑暗中摸索来到了“赵总”为她刚装修好的“按摩室”。为了“按摩室”能正常运转,赵本山和几个老伙伴经过讨论,出于无奈,出于人道,也出于爱心,赵本山拿出仅有的一点钱分给大伙作为给董洁的小费,于是,几个老工人装扮成消费者来到“按摩院”按摩。这里,没有舍己为人的崇高,没有济世救民的抱负,有的只是利与害的选择和朴实的友谊。他们以一种善意的心态在集体创造谎言,这些谎言不仅使董洁有了“工作”,而且使她感到了温暖和价值。但是,不论是赵本山,还是那几个老工人,他们的收入都只能够吃饭,而没有能力、没有闲钱去帮助董洁通过按摩获取收入,于是,他们竟然想出用纸来代替人民币的办法来欺骗双目失明的董洁,然后既心安理得,又兴高彩烈地掀起了一次消费高潮。看到董洁疲惫的靠在椅子背上,看着董洁用手摸,用鼻闻的方式心知肚明的辨别真假人民币时,一种无法言说的痛楚与心酸将我几乎窒息,既为董洁,也为赵本山和那几个老伙伴。

一个好精彩的细节,一个好深刻的创意,一个好令人回味的艺术境界。

我的意识里突然出现一个与这部电影毫不相干的成语念头:逼良为娼。

在一些时候,人们做的一些不应该做的事其实是被逼出来的。因为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与无情。

在这个段落里,虽然人物的命运及其内涵是那样的沉重,但在具体的艺术表现上却是一种独到的调侃落差:当赵本山的几个老伙伴把头伸在按摩床上那个大洞的下面让董洁按摩时,所有的观众都着实开心的笑了好一阵子。沉重的压抑被笑冲淡了许多,但并没有消失。人们在笑的同时,又会不自觉的想到董洁,想到赵本山和那几个老伙伴,想到影片以外想到许多许多……

董洁出于对赵本山的信任,把他父亲的来信请赵本山念给她听,赵本山念了一半便找了个借口没在往下念。信中写的什么?做为一种艺术结构悬念,到最后也没有交待,而是留给了观众自己去思索。但在影片结尾时,赵本山在被拆掉了的“按摩院”内,给董洁继续念前一天没有念完的信。观众都知道这时念的信是赵本山写的,但影片中的董洁却不知道。影片对这个情节的处理,是非常有意味的:董洁递给赵本山的信纸只有一张,而赵本山念的时候,却变成了充满情感的几页,此时的赵本山已全情的投入,忘记了信纸的页数及其他,他用心在和董洁交流,在沟通,在给董洁描绘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而靠心、靠听觉、靠触觉去感觉外在世界的董洁呢?影片是这样表现的:赵本山在不断的念信,不断的在翻阅信纸,清晰的翻阅信纸的声音在董洁的耳边回响,然后,热泪便从董洁那失明的眼里流淌出来。这里,没有语言的叙述,没有任何外在的附带说明,但他比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激动着人心。

如果说赵本山对胖女人夸自己有钱的谎言是没有善意的自欺欺人,而对董洁安排工作的谎言则使他从开始的利己逐步向利他转变;之后,当赵本山用谎言来编织董洁的爸爸的来信时,则是一种蜕变后自觉利他的善举,并由此向着人格的自我完善境界走去。

人们极其厌恶的谎言,在这组精彩的画面里逐渐升华为一种善,一种爱,一种美好,一种崇高。影片在这里嗄然而止了,但他却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一种从心里生成的、真真切切的希望。

从影片的整个结构可以看出,故事虽然是以赵本山为第一主人公,并以赵本山找女人结婚为由而引发出这一段“幸福时光”,但故事的本体却是围绕着盲女董洁的命运而敷衍的,是盲女命运现实的走向,在决定着影片的艺术走向,决定着影片的意义和内涵,而不是其他。

标签:;  ;  ;  ;  

快乐时光的谎言艺术:关于“快乐时光”_赵本山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