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太极拳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太极拳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太极拳教学的实践研究

卢艳梅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太极拳课程也面临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探讨高校太极拳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信息技术的应用路径、可能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高校太极拳教学的创新方法,以期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促进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有效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关键词: 太极拳;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太极拳是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它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承,具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重要作用。高校太极拳的教学,因其自身项目特点、国家及高校的重视不足、缺乏专业化教师、缺乏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等因素,使得太极拳教学的开展及教学效果还存在诸多问题[1-3]。现有理论与实践研究大多仅停留在基础或面上研究,成果缺乏实践过程中具体的可操作性措施[3]。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也面临着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研究高校太极拳教学的创新方法,以期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促进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有效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文就是基于此,探讨高校太极拳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信息技术的应用路径、可能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高校要结合社会需求、自身教育职能和学生发展现状,将工匠精神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并以创新为导向,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保证知识的广度、思维的深度、实践的长度、成果的效度和成才的速度。高校可以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着手,建构基于工匠精神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相关文献资料,查阅了大量的太极拳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等相关论文,查阅互联网上的太极拳课程建设资源,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

(二)教学实践法

笔者通过在太极拳教学实践中,借助互联网技术帮助教学实施,逐渐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不断的进行归纳与分析,总结提出建议。

二、高校太极拳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太极拳难学的项目特点

太极拳作为传统的体育项目,有其自身特点,首先太极拳舒展大方、刚柔相济,突出一个“慢”字,慢生柔,柔中刚,在练习中需要沉得住气,而当代大学生习惯了快节奏的“素食生活”,做事情讲究的是快,较难适应太极拳的缓慢节奏,因此学习太极拳的同学普遍反映很难学、慢不下来。其次,太极拳动作连贯均匀,圆活自然,在几十人班级的教学中,视野上很难保证学生都能清楚的看到教师每个角度的动作轨迹,而为了使学生容易记住动作技术,教师多采用分模块分解动作教学,这也影响了学生学习太极拳的连贯性,影响了太极拳的“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整体感觉。再次,太极拳内外兼练,协调完整,在练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以意识引导动作,即意动身随,手到劲发,身体各部分之间协调配合,同时毫不勉强地随着速度的快慢和动作幅度的大小,按照起吸落呼,开吸合呼的要求,使呼吸与动作自然配合,从而使全身既协调又完整,这一特点中的“意”是多需要去领会的,没有客观的标准,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很难掌握,另一方面对学习者的协调性要求甚高,这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很大难度。

(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近年来,莆田市经济快速发展,始终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对木兰溪制定了相关整治规划。首先,对河流的源头进行保护,同时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并建设防洪排涝工程,使木兰溪流域得到全面合理的治理。基于此,莆田市针对木兰溪的下游阶段建成了三期的防洪工程,打破了莆田市对河流不设防的历史观念,由此为城市提供了重要的防洪保障,进而促进了莆田市的城市建设,为木兰溪百里风光带的建设提供了坚实有利的条件。

(三)教师技术水平不高

目前高校体育教师中,太极拳专业教师较少,很多高校太极拳教师是由其他体育科目的教师代替的,这些教师没有经过系统完整的太极拳训练,所以很难提供高水平的太极拳教学,更无法向学生阐述太极拳蕴含着的文化意义[5]。因此,存在着太极拳教师技术水平不高的教学困境。

(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profitt=α+β1R&Dt+β2R&Dt-1+θ1advertisementt+θ2advertisementt-1

在很多大学生的认识中,太极拳是一项老年人的运动项目,对太极拳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受到“流行体育”赛事的影响,学生对篮球、羽毛球、网球等激烈的运动项目更感兴趣。就算部分学生选择了太极拳选项体育课,也是认为太极拳动作比较缓慢,运动强度不大,比较好学,更容易通过考试,真正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学生在课后基本上不会进行太极拳动作复习,使太极拳教学效果很难得到巩固,学生反复在“忘中学,学中忘”的学习状态中,这就很大影响了太极拳课程的开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和实践措施

本文通过资料收集,对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探索,整理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及实践措施。经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与建议:

(一)化大班教学为小组学习

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班级人数较多,教师的示范动作很难使全部学生观看清楚,教师课堂中的个别指导时间也有限,很难顾及全部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慢慢的会产生难学厌学的被动学习状态。教学过程中进行分组教学,培养小组中学习能力高的同学为小组组长,每次集中示范教学结束后,在小组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练习,期间教师巡回指导和小组近距离示范补充教学,小组组长对小组同学进行领学和指导。各组学会本节课的太极拳动作后,进行小组演示,教师和其他组同学进行考核、评价并提出错误及纠正意见,同时安排别组的同学进行录像,并通过网络实时通讯将录像发送到课程平台或微信班级群,各组在练习后可以拿出手机观看回放录像,互相讨论教师和其他组同学提出的错误处进行及时纠正,也可以将自己的演示动作与太极拳课程资源中的教学视频进行对比,找出差距,进一步提炼太极动作,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实践中发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太极拳教学改革还是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促进高校太极拳课程的发展。

(二)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困难

针对高校以往传统太极拳教学的困境,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找出解决教学中问题的策略,有利于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也有利于高校太极拳课程的开展和发展。

为了使土木工程质量有所提高,就要以预应力技术作为入手点着重考虑。现阶段的预应力技术创新,主要是在体外预应力中,改变以往的预应力筋放置位置,将体外预应力放在混凝土截面的外部,这种方法能够使混凝土工程使用周期加长,从成本方面来看,这种方法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体外预应力会减小管道中的摩擦,从而使用年限就会加长。

1.制作和应用太极拳微课,帮助大学生课前预习,基于小组学习模式,使“教”与“学”进一步融合,使学生在课前、课中跟着视频中的技术动作示范进行练习和了解这项技术动作的含义。微课也解决了课堂中教师示范视角不全的问题。教师的示范讲解教学,每一式动作进行分解,逐一进行讲解,忽略了太极拳每一式动作的完整性,学生只是学到了太极拳的“形”,而没有学到“神”,太极拳成了形体操,太极拳教学流于形式。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分解教学的不足之处。

2.录制教学视频和学习视频,可以反复回放,学生进行正误动作对比,快速发现错误动作并进行纠正,解决了教师一人在课中个别辅导不足的问题。学生也能通过自己的动作录像,直观的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加深了太极拳要领中多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神”等的领悟。此外,大量视频的录制为过程评价提供了佐证材料,避免教师的过多主观的期末综合评分,也为后期太极拳网络课程建设提供了更多的素材。

(三)建设太极拳课程网络资源库

依靠学校教学网络平台、微信、移动助手,构建出信息化教学课程资源,含太极拳理论知识和相关文化、微课、动画、动作视频、任务单及整理的精彩大师太极集锦、学生课中学习录像及课后练习录像作业等。太极拳课程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学生可随时调用课程资源库里的学习资料,打破了高校太极拳教学时空的限制,使教学与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中,帮助学生课后进行太极拳复习,巩固教学效果。

高校体育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还相对落后,方式单一枯燥。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特点,也影响了教学示范时动作的观察视角。而当前高校太极拳教学课程也较单一(开始,基本,结束),教学内容单调,教学要求非量化,评价标准太主观[4],教学开展多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此使部分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太极拳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学习模式,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小组人数较少,增加学习的主人翁感,通过组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改变了以往大班学习中互不干涉、各学各的,一旦不会就很难继续练习的情况,极佳的调动了班级学习积极性。另外,小组学习模式,要求小组全部成员都能演示本节课动作内容,才能顺利通过本次课考核,这就增加了小组组长的领学责任感,要求同组同学互相帮助提高,最后的演示也使全组成员产生了骄傲感,因为演示过程的录像,也增加了小组落后生学习的压力和动力,小组之间也会产生一种相互比赛的竞争意识。分组教学加上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太极拳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加了同学们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和学习氛围产生了良性发展。

(一)体育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较低

体育教师常年在体育场上进行体育教学,使用信息技术的机会较少,这就逐渐造成了广大体育教师队伍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低下的现状。要让体育教师们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制作太极拳精美课件和微课,进行太极拳网络课程建设,应用移动助手互联网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等,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鼓励体育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现代教育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校太极拳教学的网络资源较少

近年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对太极拳的宣传和普及较少。在校园体育社团活动或体育赛事中,球类、跆拳道、瑜伽、健美操、轮滑等项目更受到同学们的欢迎,而“过时”的太极拳就近乎被大学生们遗忘了。基于这种情况,高校太极拳课程也相应的受到了一定的冷落,甚至很多的高校从不开设太极拳公体课程。因此,从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学校的课程设置要求,学校社团的大力宣传等措施,加大高校太极拳课程的开设数量,加强大学生对太极拳的了解和重视是太极拳课程发展一些有效助力。高校太极拳课程一旦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重视,体育教师必然会更有信心和动力去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研究。

(三)学生对太极拳体育课的重视不足

相对于专业课程而言,高校学校和学生的对太极拳体育课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因此,体育教师在太极拳教学的改革上也是存在观望态度,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意愿不强,使得高校太极拳教学的相关课程网络资源极少。资源缺少的情况下,要建好一门太极拳网络课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更不是一两个教师能独自胜任的,因此,建议高校太极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收集素材,制作更多优质的太极拳教学媒体软件,使高校太极拳教学的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太极拳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更佳得心应手。

五、结论与建议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如火如荼的展开,为顺应网络时代的需求,高校太极拳教学也应快速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经过实践教学探索,提出一些新的太极拳教学方法策略及实践措施。

1.“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太极拳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有效的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太极拳项目难学、教师太极拳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学生学习太极拳兴趣不高等教学困境。

初中政治教学内容基本涵盖了初中学段学生生活、学习和个人发展的各个方面,但是,这些教学内容只是对初中生基本状态的阐述,在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时,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求知欲望,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通过扩展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政治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这是凸显人文精神的一种方式。

2.采用小组分组学习模式,改变传统的大班教学,并借助教学视频、学习视频及移动助手等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现阶段进行实际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主要是基层气象部门。因此,要实现地面气象观测效果的提高,首先就要加强对基层气象部门的管理/首先,建立起一支技术过硬、业务精熟的队伍。通过对相关业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对本职工作中可能用到的相关气象只是进行掌握。同时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使得相关地面气象观测新技术得以正常开展使用。强化制度建设,建立起完善的部门管理制度,提高相关业务人员的责任心,避免在日常工作中出现失误,影响天气预测的精确度。

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评价,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快速评分,增加太极拳教学过程评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通过学习平台数据对学习效果进行量化处理分析,使学情分析、教学分析更清晰科学。

4.高校太极拳教学信息化改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提出加大体育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不断的建设完善太极拳课程资源库和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重视等相应对策,促进高校太极拳课程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夏越.高校简化太极拳教学分析与实践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8 (07):77-78.

[2]李国旺.创新视角的高校太极拳教学改革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 (17):181-182.

[3]宋清华.“考教结合、以考促练”对促进高校太极拳技术推广的作用[J].体育科技,2017,38 (06):99-100.

[4]倪宏竹,喻薇,高涛.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浅析[J].文教资料,2007 (01):189-190.

[5]商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8 (32):178-179.

作者简介: 卢艳梅(1980—),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标签:;  ;  ;  ;  ;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太极拳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