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水利工程对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其中混凝土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并不陌生,混凝土被广泛运用在水利工程的建设当中。检验水利工程建设是否有示范意义,质量是标准。工程作业的质量牵扯着多方的利益相关者,优良的质量是人民群众财产与生命的保障。因此为了防止出现施工缺陷,对主要组建原材料---混凝土的检测试验和质量监控是十分必要的。本论结合水利工程的现状,分析混凝土强度、抗压性及密实性等检测,而后讨论实现混凝土质量控制需要达成的目标及相关内容,提出有效途径从而提高水利项目的安全系数。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抗压性;实密性
前言
混凝土以其高强度、耐久性好和高性价比等优点,成为当下土木工程施工的优选建材,特别是对于建筑整体结构、抗压能力有着较高标准的水利工程来讲,确实是福音。混凝土是各原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和振捣配制而成,是一种人造石材,受到较大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水利工程关乎着国计民生,是一项不可小觑的项目,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混凝土检测,把关好每一道工序的质量。中国如今逐渐转型,为世界话语权争得一席之地,离开了被动制造,转向质量制造,因而在世界如火如荼的建设行业中,促进着中国的“质造”。
1.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检测试验
积累了多年的工程项目的建设经验,混凝土技术也随之得到发展与进步。检测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有两个值得关注的方面,一是制作混凝土的原材料,如水泥、骨料、混凝土外加剂等,其配合比的比例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密实程度,再一个是对成型后的混凝土整体质量检测,主要是从强度、抗压、钢筋锈蚀程度等展开。
1.1强度检验
经改良后的混凝土,在强度上有了明显增强,许多项目建设上都青睐于这种高强度混凝土。早在十二世纪末,混凝土质量已有着相应的标准与规范。但所属规程不同其依据的标准也有异,在构建和建筑强度、质量检测上各执其辞。其中一种按照时间(以天数计)的标准养护,根据规范要求在浇筑构件同时从混凝土搅拌机出料口取料,按照不同检验要求对应的试模,对成形后到设计要求的天数时展开必要检验,如抗压、抗折等,将得出实际数值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判定该混凝土是否符合要求。不可避免的是,这样一种以偏概全的取样形式并不能反映混凝土真实的质量数据,由于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与混凝土试块的养护条件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混凝土试块的数据并不能完全代表施工中的实际质量。
1.2混凝土的抗压检测
水利工程之所以经历数年甚至百年后依旧为人们使用,是因为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好。抗压性是所有混凝土检测试验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对于混凝土抗压性能的检验现以很多种形式存在,由于检验形式多种多样,得出的最终质量试验数据仍有明显差异。检测人员根据委托方要求或检测规范选择检测方法,有破坏性检测和无损检测,破坏性检测最有代表性的是钻芯法,无损检测有回弹法、超声回弹法、拔出法和射钉法,根据构件对结构的重要性以及是否为钢筋混凝土,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一般钢筋混凝土采用无损检测的回弹法,素混凝土采用钻芯法,拔出法和射钉法不建议采用。采用钻芯法得出的检测数据较为精确、直观,而采用回弹法得出的检测数据需要进行查表,推算得出结果跟钻芯法得出的结果必定有差异。因此,对混凝土的抗压性检测尽量要寻找一种精度高、测速快、操作方便和不破坏建筑结构的检测形式。
1.3混凝土钢筋锈蚀程度检测
在众多建筑材料中,虽然混凝土的综合性较高,但这并不是说它没有缺陷,混凝土在实际运作工序中结构复杂,施工周期长且易受天气影响,自身强度等。实际项目施工过程中,一般不采用素混凝土,大多为钢筋混凝土,从构件层中优化混凝土强度,然后把加入钢筋后的混凝土特别是在沿海的水利工程应该进行钢筋锈蚀检测。至于用什么方法检测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程度,也有很多种方法,我国现一般用半电池电位法检验的,参照电压大小推断其锈蚀程度。因此,对水利工程来说,拒绝使用海砂,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尽量减少对钢筋产生的锈蚀的因素。
1.4混凝土密实性检测
混凝土密实性检测对水利工程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混凝土架构的载荷性与混凝土本身的密实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如果其相应的承载性能超过了设计要求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外,自然会造成一系列的安全质量隐患,还可能对施工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存在巨大的潜在威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如今较人们常用和流行的混凝土密实度检测有弹性波检测法、电磁波检测法和热图无损检测法,用到的物理技术含量较高,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
2.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目标及内容
混凝土的质量把控要从“原”头抓起,即用于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的每种原材料的每项质量指标都要达到设计要求或者规范要求之上。同时要对其生产、运输、应用的过程中实行严格的监管。主要包括管控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的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是各种材质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和振捣配制而成,是一种人造石材,主料有水泥、集料、掺和物、粉煤灰等组成。对其原材料的质检和质控,就是确保对这几种材质的质量与用料的控制,因此,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进行原材料和混凝土配合比各项指标的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2)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得出的各原材料比例是一种理论配合比,试验室内的各种条件(如环境、设备、人员等)都跟施工现场不一致的。因而现场施工人员要根据实际施工原材料的性质(如集料含水率和含泥量)不同,对试验得出的比例进行相应的调配,使之合理可行。与此同时,为保证制作出的混凝土的质量,项目经理和相关负责人还需要不定时对原材料进行抽检,制定并落实好相应的责任制度,做到人人有责。(3)混凝土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混凝土的生产环节最为重要的就是生产机器,设备工作状态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倘若出现设备故障的情况,这意味着生产端停止,比如,混凝土搅拌机出现故障,施工过程肯定会出现施工冷缝,如果施工的是水库大坝的防渗面板,处理不好会影响后期正常使用。(4)混凝土成品的质量控制。通过生产机器产出的混凝土,对其成品进行质量检测是最后一道工序,始一而终的把混凝土质量落实到位。混凝土成品有:混凝土预制块、仿木桩、预制桩等,成品的好坏也关系到水利工程的美观和品质保证,比如预制块会铺设在大坝的迎水面和背水面的坝坡上,质量不合格的产品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吹日晒的,还未到工程验收预制块表面就会起砂严重的更直接破碎,即影响美观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3.混凝土生产质量的控制方法
3.1提高检测人员的素质
水利工程是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一项巨大工程,在如此浩大的项目中投入除了资金的花费购买设备,还需要大量劳动生产力,这样的情况下,容易鱼龙混杂一些职业素质和安全意识不高的工作人员。因而对检测人员进行水利检测岗前培训是必要的,对于新员工或是转岗的员工,岗前培训后还应进行相关的现场检测考核和理论考试,考核考试合格后方可对相关材料进行检测,这样的检测结果才会准确、公正,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保证;还提高检测人员的廉洁意识,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制止,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有效。
3.2严把材料质量关
混凝土的质量是定夺水利工程成败的关键,检测试验是严格把关原材料质量的重要步骤,合格的材料是建好水利工程的基础。有些施工单位在送检原材料时将好的材料送至试验室检测,得出的结果都是合格的,而跟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完全不同,因此,对于各种现象,监理应该充分发挥好监督作用,对原材料的送检必须要进行见证取样,这是对业主和自己负责;另外,增加监理的平行检测和业主和第三方检测,加强对施工方原材料的有效监督,严把材料质量关。
4.结束语
综上,水利工程是关系到所有人们的利益的,不可忽视其中的各项环节。像这样关乎国计民生此等大事,混凝土作为关键主料,而原材料质量的监控更为重要。使混凝土质量符合标准相关的规定标准,要从检测原材料各项指标层面入手。原材料检测合格与水利工程建设成功是充分必要的关系,但只要监理和业主对原材料的认真抽样,以及检测单位认真负责的态度,建设即高质量又美观的水利工程就不难实现了。
参考文献
[1]李昌福.浅析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检测试验及其质量控制途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9):162.
[2]范关军.浅析质量检测标准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全面控制措施[J].中国标准化,2017(20):85-86.
[3]温志成.泵送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及质量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4]江锦祥.浅析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检测试验及其质量控制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8(11):218-219.
[5]水海清.商品混凝土在水利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13(23):88-90+92.
论文作者:苏庆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原材料论文; 质量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密实论文; 钢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