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论文_陈呈 余明窈

浅谈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论文_陈呈 余明窈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重庆 北碚 400700)

摘要:家校合作(school-family partnerships)是指教育者与家长(和社区)共同承担儿童成长的责任[1],包括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在家学习、参与决策和与社区合作等六种实践类型,是现代学校制度的组成部分[2]。针对农村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同时应当今时代最新教育的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家校合作显得尤其重要。学校经与家长协商,可采用一系列的方式促进家校合作,如定期开展家长会,通过交流沟通,使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认识到自身角色对孩子身心发展的不可替代性。家校全力合作,为学生创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双赢的局面,达到最理想的教育结果。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家校合作;共赢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表决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特别增加一条作为第十八条:“国家制定学前教育标准,加快普及学前教育,构建覆盖城乡,特别是农村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极大地体现了对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视。而由于教育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农村小学教育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笔者看来,家校合作可作为其中一条途径,改善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开展的,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基础上的。”只有经过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培养出全面的人才。

一、严峻的形式: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现状

(一)父母角色的缺失

由于农村位置较偏,收入的来源有限,大部分父母会选择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爷爷奶奶抚养,只有春节才可能见一面。一方面,农活繁忙,爷爷奶奶分身无暇,没有多余的精力关心孩子的教育;另一方面,自身能力有限。他们中大部分人受教育水平低,即使有心,也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功课,不能有效地完成老师的任务。种种原因给家校合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前景堪忧。同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孩子很可能会缺乏自信,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品格。

(二)错误的传统教育观念

有些父母思想仍处于旧层面,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责任,他们只负责交钱。每天忙于做自己的事,对孩子的教育过程毫不关心,只关注期末的成绩,这种思想给学校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校和家庭从古至今都是联系在一起的,而联系的纽带便是孩子的教育。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体制下,家庭的作用不可忽视。目前为止,城区里的小学家校合作得比较紧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小学也要寻求有效途径加快家校合作的建设步伐。与此同时,家校合作还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个人所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自身的思想层面也有所差距,在孩子的教育上要得到统一的意见还需较长时间的沟通。

二、美好的前景: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一)时代的需要性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说“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孩童的懵懂时期,父母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给他们情感上的指导教育,但这种方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指导。而学校则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但这种方式又有些生硬,不利于孩子接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为了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并且弥补对方的缺陷,从而实现教育的最大收益。

(二)需求的全面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3]”一切的教育都只有一个最终目的,为了孩子更好的发展,而孩子发展的需求我们都应尽力满足。在学校,老师负责传道授业解惑,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并培养孩子的美好品格。可是,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班级里,一个老师和几十个孩子,老师分身无暇,给予每个孩子的关注有限,不能面面俱到,难免发生一些错误的行为无法及时纠正。这时,便需要家长从旁协助,和老师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并作出积极正面的引导。尤其是节假日,家庭的教育十分重要。老师无法了解学生的情况,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遇到一些知识或理论方面的问题,都要请教老师。通过家校合作,真正地体现孩子的主体地位,全方位地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达到每时每刻的教育。

三、促进家校合作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家校合作的制度及组织建设

目前,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家校合作处于一个模糊的概念,也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来约束它。因此,要加强家校合作,首先应制定一系列的制度并严格地执行。同时,学校应组织建立一系列的机构,执行自己的任务,如家长学校。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没有家长学校,我们就不能设想会有完满的家庭、学校教育。[4]”家长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孩子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和学校一起加入到孩子的教育中。

(二)传播家校合作的新理念

新的教育观念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更符合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因此,家校合作要想取得一定的突破,应该从根本出发,经过交流和反馈,改变家长的旧思维,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从而接受这一套新的,科学的教育理念,积极的配合学校,共同地为孩子的教育而努力。为了保障实施,教育部也可大力支持传播。

(三)促进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交流

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颁发的《综合行动纲领》中倡导:“就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协作而言,应该采取措施以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活动,如家长讲堂,邀请家长扮演老师来进行教学,体会老师的角色和心情,并在活动中建立友好的情谊。同时,也可定期开展家长会,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想法,相互交流和理解。

四、家校合作的最终结果

家校合作是在综合了孩子的教育需求和困难后提出来的,它反映了当今时代的需要,教育的大致走向,也给众多教育者提供了一条切实有效的方法,是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共同的目的出发,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经过交流和理解,打磨与融合,互补互助,最终打造家校双赢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Epstein J L, Sheldon S B.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伙伴:行动手册[M] 吴重涵 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3.

[2]吴重涵, 王梅雾, 张俊. 家校合作:小学生家长行动手册[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014.

[3]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M].毕淑芝,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7.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404..

论文作者:陈呈 余明窈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浅谈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论文_陈呈 余明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