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例儿童原发型结核病例分析论文_董国瑞

200例儿童原发型结核病例分析论文_董国瑞

董国瑞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疾病预控制中心 云南 大理 672100

【摘要】目的 分析200儿童原发型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提高对儿童结的认识及诊断率及早治疗。方法 对2011年0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取的200例儿童结核门诊病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0例患儿中,按时取药、规律服药的有190例,其中150例服药1月后症状明显改善,40例服药2月后症状逐步改善,疗程结束痊愈。此外,有10例未按时取药,疗效无改善。讨论:儿童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检查手段有限,容易漏诊,误诊。

【关键词】 儿童结核 门诊病历 原发型结核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历200例,均选自2011年0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取的门诊病历,男性110人(55.00%),女性90人(45.00%);年龄3-8岁,平均年龄4.6岁,其中180例为留守儿童,200例均无密切接触史。

1.2临川表现 52例(26.00%)为反复出现发烧,体温38-40不等,热型不典型,流涕,平均1-2月出现一次,每次持续1-2周不等,每次均诊断为感冒;60例(30.00%)为反复出现发热,咽痛,每次均诊断为咽炎;19例(9.50%)为进食稍有不慎(如香辣生冷)及出现咳嗽,每次发作约1.5周,每次均诊断为支气管炎;37例(18.50%)为儿童长期进食差,挑食;32例(16.00%)为身高及体重明显低于同龄人(以排除遗传因素,遗传性疾病及先天性疾病)。

1.3实验室检查 胸部X线表现肺门区淋巴结肿大;PPD结果:115例(57.50%)为一般阳性,85例(42.50%)为阴性;血常规结果:112例(56.00%)淋巴细胞百分比稍高,88例(44.00%)正常。血生化均无异常。

1.4体格检查 97例(48.50%)颈部淋巴结呈串珠状肿大,触之可活动,无压痛。心,肺,腹。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2治疗 40例(20.00%)按2HRZ/8HR方案化疗,160例(80.00%)按6HR方案,60例(30.00%)加用母牛分支杆菌;每月取一次药。

3结果 200例入选患儿中,按时取药,规律服药的有190例(95.00%)。其中,150例(75.00%)患儿服药1月后症状明显改善,40例(20.00%)患儿服药2月后症状逐步改善。疗程结束痊愈。10例(5.00%)患儿未按时取药,其中2例(1.00%)患儿失访,8例(4.00%)患儿间断用药,疗效无改善。

4讨论 儿童原发型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经呼吸道感染后定值在呼吸道,细菌及其毒力引起全身或局部反应的一种疾病。儿童普遍易感。当肺部首次感染结核菌后,细菌被吞噬细胞携至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并可全身播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时若机体免疫力低下,可能发展为原发性进行性肺结核。发生于儿童中的结核病多为肺结核,且极易并发肺外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病症,有病死率与残疾率均高的特征,除诊断难度较大以外,该病症救治难度同样较大,在诊疗工作中,需重点防治结节性脑膜炎,避免出现误诊问题以及漏诊问题等[1]。就目前而言,临床诊断儿童原发型结核时的金标准是培养结核分枝杆菌以及抗酸染色等,尽管培养结核杆菌能够获得较高阳性率,然而该诊断措施耗时较长,用作早期诊断工作中时,往往会延误患儿救治。与之相比,TB-DNA诊断措施有不仅阳性率普遍偏高,而且操作迅速,然而该方案对实验室内设备、器械的要求较高,且会受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加之价格十分昂贵,因此该方案同样应用受限,研发适合儿童原发型结核病例的专业诊断措施迫在眉睫[2]。

儿童时期免疫机制还未健全,农村及偏远山区留守儿童较多,留守儿童中多数与老人生活,生活上老人或者用零钱满足了孩子的口感(以零食饮品占多数),或者饮食较单一(用自种作物以吃饱即可)。从生活上不能满足儿童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营养不健全对生长期的儿童来说容易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此时,若感染结核菌后:(1)结核菌进入人体,人体细胞免疫低下,吞噬细胞功能减弱,细菌开始繁殖,不断消耗人体的营养,这便进一步加重了免疫低下,由于结核菌生长缓慢,细菌及其毒力还未能让机体出现临床症状,但此时机体对外界其他细菌及病毒已不足以产生抵抗,尤其是呼吸系统,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咽痛,PPD检测为阴性或一般阳性,由于多次反复不规则发热,而误认为近期易于感冒,但治疗后容易反复,其实是原发性肺结核的早期症状。(2)结核菌繁殖到一定数量时,机体开始出现临床表现。如消瘦、食欲减退、生长发育缓慢,由于病程缓慢容易误诊为单纯饮食习惯差;近年有报告L型结核菌造成的结核病变,其组织学改变常无典型的结核病变,因结核病典型病变是由其菌壁的特殊成分所致,但按结核病治疗可以好转或治愈[3]。另外,胸部X线检查时由于原发性肺内病变短暂,有时很快吸收或病变很小,常被忽视或漏诊,在平扫时,若无肋骨掩盖的部位,其病变小于3CM或有肋骨掩盖的部位其病变在6CM以内很难发现[4]。

5总结 儿童结核症状及X检查都不典型,PPD有局限性,其他无更好的检查方法,导致儿童结核的诊断很困难。临床上若反复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呼吸道感染或消瘦食欲减退,生长发育缓慢的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要高度引起注意。

【参考文献】

[1] 周伟杰,窦泽燕.青岛市胸科医院2010~2012年痰标本阳性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分析[J].临床荟萃,2014,29(06):617-620.

[2] 党娜,徐文贵,宋秀宇,等.18F-FDG PET-CT显像在原发结外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35(01):35-39.

[3] 王容侠,宋晓佳,何光慧,等.湖北省十堰市2005—2013年儿童肺结核疫情特征分析[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5,42(01):66-67.

[4] 安涛,王航雁,郭晓清,等.婴儿期原发综合征与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肺炎克雷伯菌及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1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02):388.

作者简介:董国瑞(1977年6月-) 云南省 大理州 祥云县疾病预控制中心 汉族 本科 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 结核呼吸系统及其它传染病诊治

论文作者:董国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  ;  ;  ;  ;  ;  ;  ;  

200例儿童原发型结核病例分析论文_董国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