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功能论文_李晓宁

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功能论文_李晓宁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第一中学 261100))

摘要: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规律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科学态度,让学生热爱、相信、尊重科学,学习掌握科学及科学方法,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按照科学规律办事。但物理教学中也需要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以加强中学物理教学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德育功能;问题

教师要教书育人,每一个教师不仅要“授业”,同时还要“传道”。物理教学不仅有智力功能,还要有非智力的教育功能。通过物理学科教学,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中的品德教育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笔者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对物理学科的德育功能不断加深认识,从物理教学的总目标中,确定德育目标、德育内容以及探索进行品德教育的形式和途径。

中学物理的德育目标主要是:根据学科内容分层次地,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教育。中学物理德育的具体任务应包括: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培养学生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有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学生有实事求是、及谦虚谨慎的作风,以及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等。

一、如何实施

爱国主义教育列于德育之前,这是涉及民族兴亡、国家富强的大事。人们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国度内进行的,也是由国家整体提供了个人生存的条件,以及从事各种事业的机会的。爱国主义教育应从小进行,在一切教学活动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实施:。

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毫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使学生有充分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使学生了解、认识我们祖国博大、光辉的历史文化,中国人民对人类的贡献,以及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情形。英国科学家培根讲过: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只有造纸、印刷术、火药和罗盘对整个历史进程的影响最大。这说明了中华民族对全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是值得昂首挺胸。从中学物理的具体内容看,我们的前人也都做出了伟大贡献,谱成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史。

在讲物理机械运动时,教师可以介绍我国古代关于运动的认识。在先秦,《庄子》记载“飞鸟之影未尝动也”的见解,这是对运动即时性的深刻认识。对机械运动的观察和分析在人类历史上是最早的。东汉时期关于地球运动也有记载:“地恒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舟中,闭牖而坐,舟行不觉也。”这不仅认识到地球在动,而且对运动的相对性的认识也是十分正确的。在学习电磁学知识时,教师我们要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在时间上和应用上都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关于磁体有磁极的认识,我国先秦时期的《管子?地数篇》中就有“上慈石者,下有铜金”的记载。到了汉朝,人们就已经认识磁极相互作用的规律。另外,古代关于力和运动的和见解;物体无限可分的观点;光学知识中的透镜、面镜的研究成果,以及关于地磁场、地磁倾角和磁偏角的发现,都是我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光辉遗产。这些成果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

2.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在物理教学中,通过介绍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文化科学技术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3.培养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通过讲述物理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用比较的方法说明我国目前科技发展还很落后,祖国对青年一代抱有殷切期望。在讲授原子核物理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核物理专家钱三强与何泽慧夫妇,以及他们在我国核物理研究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二、科学世界观教育

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规律的教育,是十分有利的。

1.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在不停地运动及变化等观点的教育

从物理学绪论开始,一直到物理学课程结束,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到:从天体到微观粒子,从实体到场,都是客观的、实在的物质,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特质又在不停地运动、变化。

2.对立统一规律的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没有矛盾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双方在事物中既即对立又统一。如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子间的吸引和排斥、物质的溶解和凝固等都说明了事物中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普遍性。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而不是在事物的外部,外部只是条件。

3.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

在物理机械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教育: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而认识对实践又有反作用。人们通过观察、实验及其他实践活动对事物的认识形成了理论,如牛顿运动定律、热的传递规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等。这些理论又反复被证明无误,然后运用这些理论从事新的实践活动。在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既重视理论,又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习惯,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育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科学态度,是指让学生热爱、相信、尊重科学,学习掌握科学及科学方法,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按照科学规律办事。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一章,结合牛顿运动定律的教学,介绍牛顿从事科学研究的精神和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相信科学的态度;再如通过“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和物体质量的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以及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为了使物理教学发挥它的德育功能,教师还应研究、考虑如下一些问题:

1.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能用科学的哲理阐明物理事实和物理规律,同时必须以身作则,注意言传身教。

2.要加强物理教学德育的针对性研究。教师应把物理教学的德育内容确定好,并妥善安排,纳入备课项目,还要从学生的实际、教学的实际出发,进行得自然而不生硬、贴切而不牵强、得当而不过分。

3.应不断改进和完善物理教学中德育的方式方法。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形式不能死板、方法不应单一。采纳的内容既可以是古代科学史,也可以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组织形式既可以是课堂教学、实验活动,也可以是参观访问的社会活动。另外,还应注意不断研究,从从而使物理教学的德育系统化和经常化。

论文作者:李晓宁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0

标签:;  ;  ;  ;  ;  ;  ;  ;  

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功能论文_李晓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