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工人寿命研究_呼吸道疾病论文

煤矿井下工人寿命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井下论文,煤矿论文,寿命论文,工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解煤矿井下工人的健康状况,本文采用寿命表方法对唐山市某煤矿井下工人的寿命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危害煤矿井下工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及危害程度,为煤矿井下工人的疾病防治工作提供资料。

一、资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唐山市某煤矿1990~1999年全部在职、退休及死亡的井下工人(井下工龄1年以上)。十年总计127411人年,死亡1675人。唐山市市区1994年男性居民人口资料及死亡资料由当地公安部门提供。死因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CD-9)标准[1]进行分类。

寿命表的编制方法采用文献方法[2,3]。以15岁为起始年龄,组距为5岁,85岁及以上年龄为最后一组,分别编制全死因和去死因截缩简略寿命表。寿命表的计算采用微机自编程序完成。并以同样方法编制了1994年唐山市市区年男性居民的截缩简略寿命表。

二、结果

(一)井下工人全死因寿命表(见表1)

由表1可见,井下工人15~岁年龄段时的平均预期寿命为59.49岁,比居民低0.52岁。80岁前各年龄段的平均预期寿命均略低于居民,80岁后各年龄段的平均预期寿命均略高于居民;井下工人死亡概率,30岁前各年龄段低于居民,30岁后(除45~岁年龄段外)各年龄段高于居民;井下工人尚存人数在50~岁年龄段和40~岁及以前各年龄段均高于居民,在45~岁年龄段和55~岁及以后各年龄段均低于居民;井下工人死亡人数在30~岁至40~岁各年龄段和50~岁至75~岁各年龄段高于居民,其余各年龄段均低于居民。

(二)井下工人主要死亡原因

为探讨各种死因对井下工人寿命的影响,编制了井下工人和居民去死因寿命表,并分别计算了某些对寿命影响较大的死因被去除后的平均预期寿命e[-i,x]与全死因平均预期寿命e[,x]的差值△e及相对差值△e%(△e%=△e/e[,x]×100%)(见表2、3)。结果表明,井下工人20~岁年龄段时因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疾病而减少的平均预期寿命依次为3.02岁、2.22岁、2.13岁和1.35岁。居民20~岁年龄段时因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呼吸系疾病而减少的平均预期寿命依次为2.71岁、2.62、1.90岁和0.45岁。由相对差值(△e%)可以看出,不同疾病对各个年龄段人群寿命的影响是不同的。

表3 居民去死因平均预期寿命与全死因平均预期寿命的差值及相对差值

*心血管疾病含肺心病,**呼吸系疾病含尘肺

(1)脑血管疾病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

脑血管疾病对20~岁年龄段井下工人寿命的损耗量为3.02岁,占全死因预期寿命的5.54%;对20~岁年龄段居民寿命的损耗量为2.74岁,占4.57%。井下工人在75岁以前,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管疾病对寿命的相对损耗量在逐渐增加,而在75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管疾病对寿命的相对损耗量在逐渐减少。脑血管疾病对居民各年龄段人群寿命的影响与井下工人大致相同。

(2)恶性肿瘤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

恶性肿瘤对20~岁年龄段井下工人寿命的损耗量为2.22岁,占全死因预期寿命的4.07%;对20~岁年龄段居民寿命的损耗量为1.90岁,占3.45%。井下工人由恶性肿瘤造成的寿命损耗量在65岁以前均高于居民,65岁以后均低于居民。由相对寿命损耗量可看出,恶性肿瘤对50岁至74岁井下工人的寿命影响较大(7.40%~8.61%)。

(3)心血管疾病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

心血管疾病对20~岁年龄段井下工人寿命的损耗量为2.13岁,占全死因预期寿命的3.91%;对20~岁年龄段居民寿命的损耗量为2.62岁,占4.76%。各年龄段井下工人由心血管疾病造成的寿命损耗量均低于居民。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疾病对居民的相对寿命损耗量呈上升趋势,尤以60岁以后,上升幅度较大,而井下工人在75岁以前,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相对寿命损耗量仅呈缓慢的上升趋势,75岁以后,开始逐渐下降。

(4)呼吸系统疾病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

呼吸系统疾病时20~岁年龄段井下工人寿命的损耗量为1.35岁,占全死因预期寿命的2.48%;对20~岁年龄段居民寿命的损耗量为0.46岁,占0.77%。各年龄段井下工人由呼吸系统疾病造成的寿命损耗量均明显高于居民。除居民80~岁年龄段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井下工人和居民的相对寿命损耗量呈上升趋势,但井下工人各年龄段的上升幅度远远高于居民。

(5)尘肺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

尘肺对20~岁年龄段井下工人寿命的损耗量为0.81岁,占全死因预期寿命的1.49%;对20~岁年龄段居民寿命的损耗量为0.09岁,占0.17%。各年龄段井下工人由于尘肺造成的寿命损耗量均明显高于居民,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井下工人的相对寿命损耗量均呈上升趋势。

(6)工伤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

工伤对20~岁年龄段井下工人寿命的损耗量为0.45岁,占全死因预期寿命的0.83%;对20~岁年龄段居民寿命的损耗量为0.03岁,占0.07%。井下工人在55~岁及以前各年龄段由工伤造成的寿命损耗量均明显高于居民,并在20~岁至40~岁年龄段井下工人的相对寿命损耗量较大。

(7)肺心病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

肺心病对20~岁年龄段井下工人寿命的损耗量为0.71岁,占全死因预期寿命的1.30%;对20~岁年龄段居民寿命的损耗量为0.22岁,占0.40%。各年龄段井下工人由肺心病造成的寿命损耗量均高于居民。肺心病对60~岁至75~岁年龄段井下工人的相对寿命损耗量较大。

三、讨论

1.由全死因寿命分析可见,煤矿井下工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在75~岁及以前各年龄段均略低于居民,在80~岁及85~岁年龄段均略高于居民。由井下工人与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差值可知,60~岁至75~岁年龄段的差值明显小于60~岁以前各年龄段,80~岁和85~岁年龄段的差值已为负值。说明井下作业环境存在着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如粉尘浓度较高、劳动强度较大、劳动条件较差及事故外伤等),井下工人长期在此环境下工作,其寿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响。但是,井下工人退休以后,由于脱离了井下作业环境,而且具有较高的劳保待遇,生活稳定,其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的好转,健康水平逐渐接近居民。甚至80~岁和85~岁年龄段井下工人的健康水平好于居民。

2.由死因分析可知,井下工人与居民的死因顺位不同,井下工人的心血管疾病较居民顺位靠后。这可能与“职业健康效应”和井下工人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其心血管功能得到加强有关。呼吸系统疾病、尘肺、工伤及肺心病对井下工人寿命的损耗量均明显高于居民,对寿命的损耗量井下工人分别是居民的3倍、9倍、15倍和3.2倍。提示,井下作业环境粉尘浓度较高,对井下作业工人的呼吸系统损害很大,工伤事故是造成井下青年工人死亡的主要死因,应进一步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加强井下安全管理及对井下青年工人的安全生产教育,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3.恶性肿瘤为井下工人死因的第二位,对寿命的损耗量仅次于脑血管疾病,是造成中老年井下工人死亡的主要死因之一。井下工人恶性肿瘤中,以肺癌和胃癌较为突出,其次为肝癌、食道癌和肠癌。居民恶性肿瘤中,以肺癌和肝癌较为突出,其次为胃癌、肠癌和食道癌。在井下工人和居民中,肺癌死亡率均占首位,可能与该城市空气污染严重有关。井下工人胃癌死亡率高于居民,可能与井下工人长期吸入和吞咽煤尘有一定的关系。煤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如铬、镍、钴、铀、铍、汞、砷、铅、放射物质和焦油、稀土、钍等。含有多种致癌物质的煤尘长期地、大量地随着唾液、痰液被吞咽入胃,因此,井下工人往往易发生胃癌[4]。

标签:;  

煤矿井下工人寿命研究_呼吸道疾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