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干预对青少年生存心理的影响_心理危机论文

危机干预对青少年生存心理的影响_心理危机论文

青少年生存心理的危机干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少年论文,危机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浓厚的今天,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尤其是加入WTO以后,社会系统运行的“时空压缩”特性更为显著。发达国家目前已出现了“后现代”的某些症状,尽管中国社会总体上还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阶段,但前所未有的开放态势,已使中国青少年处于传统、现代、后现代压缩的同一时空之中。在各种不同价值观念交互碰撞,单一文化向多元文化变迁的特殊历史时期,当代青少年的生存心理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一方面崇尚竞争、积极进取、求新务实;另一方面,又极易被眼前光怪陆离的世界所迷惑,产生严重的生存心理危机(指生存的无价值感、无确定感、无理想、无信仰、无动力感等导致的精神心理偏离)。从社会发展来看,作为未来文明的创造者,青少年生存心理危机的解决,无论对个人还是整个国民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都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基于近期调查和个案接触,从文化角度挖掘青少年生存心理危机产生的根源,从生存环境及生存自身探索危机干预的途径。

一、青少年生存心理危机的主要征候

刚刚从稚嫩的童真时代走出;刚刚开始用并不成熟的思想审视世界;刚刚尝试用非凡的热望去参与社会的青少年,在强大的文化动荡力、物质冲击力和残酷的竞争力面前,他们的内心感受是多样的、复杂的。面对学业的压力、情感的困惑、交往的世俗、就业的竞争、生活的劳碌,抑或是无原由的莫名的烦恼,一些青少年表现出无能无为、随波逐流、价值偏颇的生存心态甚至陷入极大的迷惘、矛盾和痛楚之中不能自拔。这种生存危机感大多不是来自物质生活的压力,而是一种心态的危机。在复杂的社会的、民族的、传统的、现代的、文化的等等因素与其自身心理发展的交互冲撞中,他们的精神在自身与自身之外无法寻觅出路,脱离肉体的精神无处皈依,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生存心理危机。这种在精神和心理上产生的生存问题正如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一样正快速在当代青少年群体中膨胀与扩散。据调查,到心理咨询机构咨询的青少年中有40%以上属这类心理问题。生存心理的困境使这些青少年无明确的理想和追求,感觉生存无意义,生活无目的,精神空虚、孤独、苦闷、焦虚、无所依托。通过到各大中学校和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调研,笔者了解到,面临生存心理危机的青少年中,大学生多于中学生;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多于社会经验丰富的青年;女性多于男性;城里生活的农村青年多于城市青年。

如果对这类青少年的生存量题做深入的理性分析,笔者认为青少年的生存心理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信仰缺失、精神的“不在家”感。他们对任何理念都无法建立起执着的信念和追求,缺少对自身的省察,精神家园荒芜,信仰出现“真空”;双重价值肯定并存的矛盾痛苦心绪。这些青少年难以用统一的价值尺度来评判生活,多种价值观在头脑中混杂共生,价值观念的未确定性造成了这种不间断的矛盾痛苦的心绪;理想和现实之间沉重的“断裂”感。面临生存心理危机的这些青少年,无法建立起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联系,从现实的基点出发无法达至出发点与终点之间的沟通;生活指向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他们对现实生活缺乏了解,对待现实生存状态缺少理性的把握,生活无目标,日常生活混乱盲目,生活指向不确定,象水中浮萍一样难以为未来人生定位;自我生存的无意义感和无价值感。主观否定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抑或是自我难以寻觅到人类存在的真正意义和活下去的理由;对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和变化莫测的未来生活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这源于自信心的脆弱和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心态和疲倦感。承担生活重担的力不从心与竞争社会的忙碌、纷繁,使一些青年感到劳累和厌倦;无法摆脱的挫折感和对自我能力全面否定的自卑心理。生活阅历缺乏,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缺乏独立生存能力,一旦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失败和不如意,就自暴自弃,全无斗志和勇气、挥不去的挫折感使之对自我进行全盘否定,笼罩于自卑的阴影之中;心理平衡感的丧失。生存趋力支配下的、对成就强烈渴望得不到满足导致的紧张焦虑和对日常生活的不满;渴求灵魂慰藉的孤独感与生活无望的抑郁心态。

二、青少年生存心理危机的文化要源

当前青少年生存心理危机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其核心是由于异质文化的冲突所导致的价值观念的冲突,突出地体现为文化整合中社会主体文化的内在分裂使青少年亚文化的贫困、文化转型中家庭功能的失调,文化冲突中传统教育的偏颇等。

文化转型中青少年亚文化的贫困。一个新世纪的来临会给人类带来一段新的历史和一种新的生存境遇。但人们无法将文化冲突给人们带来的信仰缺失和精神迷惘连同旧世纪一起潇洒地挥去。在世纪更替的文化转型中,人们固有的精神家园已受到严重冲击,新的归宿又没有完全找到。但所有个体的人生都可能在对无限与永恒的体验中获得皈依,找到某种根据,从而使得信仰出现多元化态势。而青少年不想皈依传统,在现世和未来中他们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结果一些青少年只能跟着感觉走,注重感性享受。在荒芜了信仰和精神家园的时候,他们不知道自己还应该干些什么,这就是青少年的迷茫心态。在青少年群体中,适合他们自身需要的、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状况相交融的亚文化,同社会主体文化相比,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更具有直接性、现实性。而现实的青少年亚文化因整个社会重经济效益的商贾作风而处于贫困状态。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时期,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但又具有敏感、好动、求新逐异的心理特征。社会不良环境对其思想行为的诱导作用是难以估量的,会使他们耽于享乐、不求上进、虚荣心膨胀,导致其价值观和判断标准混乱。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重物质轻精神的氛围使整个社会文化建设长期疲软、无法抵挡物欲横流的现实。一方面,地摊读物、暴力文学和低格调享乐为主的庸俗文化与青年虚荣心一旦契合,享乐主义文化便大行其道。另一方面,“性文化”泛滥,加之手相、算卦风行,迷信宗教文化蔓延,滋生、诱发一些青年文化中的蒙昧主义、神秘主义倾向。这些都反馈出现时代青少年亚文化的贫困。

文化冲突中家庭功能的失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人的一生几乎要在家庭中度过1/3时间,由家庭文化结构、素质、水平所构成的家庭文化氛围的陶冶,对培养青少年情操、品德、性格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我国传统的家庭文化积淀与现代社会背景的疏离,两代人社会化的环境与条件不同,使他们在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态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现代文明毫不留情地冲击着传统的宁静,既给家庭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同时也威胁着固有家庭文化系统的平衡。在激烈的现代社会竞争环境中,许多父母受不良社会风气熏染,变得浮躁、虚荣、功利和世俗,不能很好地提升自己的思想和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致使健康文化的贫乏,危及每一个健全与不健全的家庭。家庭对自身文化素养的忽略直接导致了片面教育方式的出现,势必在孩子的成长中播下依赖、自私、反叛、堕落的种子。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存“贪”,即贪图虚荣和物质回报,为孩子将来有高学历和高收入,只重学习成绩,不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希望孩子做到最好,不容许犯任何错误;把教育责任推给学校,让孩子长期寄宿贵族学校而缺少精神关爱。凡此种种,不但会使孩子离成功越来越远,而且还会影响孩子思想的进步和心灵的健康。片面的家庭教育理念使青少年在父母羽翼下度过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活。他们缺少培养生存能力的环境,缺少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一旦直面冷酷的社会,把握不住的人就会发现美好的理想和冷酷的现实之间的差距太大了,这种精神的“断裂”感加之多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使青少年处于理想和现实的困境之中,产生严重的挫折感、逃避心态和自卑心理。

文化整合中传统教育的偏颇。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步融合的时代,无论家庭、社会还是学校的教育如果不能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现代文化,更新观念,把传统文化精神和现代文化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无法形成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正确的价值观。知识社会的教育更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历的提高,而忽略了思想的进步、人格的塑造和健康心理的培养,导致人们对道德理性和人类精神的偏废,急功近利的心态阻碍了青年精神信仰的构筑。就中学而言,素质教育仍无力夺取高考的指挥棒,人们把希望寄托于升学。许多学校和家庭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不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承受能力。中学生在学业的压力下,显然已无力应付书本以外的东西,他们的精神世界是疲惫的、贫乏的和脆弱的,极易产生生存心理危机。一些中学生无法承受来自各方面过重的压力,中途败下阵来;而另一些中学生一旦拼入大学殿堂,亦会出现一个理想的生活目标的真空,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自己思考过或被教育过考上大学之后干什么,加之生存能力的不足与对未来竞争社会的恐惧和不安,他们只有把大学当作自我精神进取的终结来寻求解脱和慰藉。然而,使他们难以预料的是,市场经济的大潮已经以最快的速度把大家这座象牙塔推向了竞争的平台。上大学交费,毕业双向选择,就业压力增大,用人单位苛刻等等,这一切又使一些大学生无法保持良好的心态。他们抛弃了信念的追求,冷落了心灵的健康,进入一种浮躁、世俗甚至恨世、厌世的状态。

三、青少年生存心理的危机干预

基于产生青少年生存心理危机的深刻的文化根源,其危机干预必须以文化锻造基础上的精神、价值观念之匡扶为最终的解决。由此,促进整个社会多重文化氛围的优质化,优化青少年的生存环境,为青少年提供摆脱生存心理危机的文化自由度,成为全社会每个群体和个体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而这里笔者则集中探讨咨询机构和青少年工作者应如何帮助面临生存心理困境的青少年。青少年的生存心理危机,简言之,就是青少年在如何面对生活的问题上出现了问题,或者说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不正确的。危机干预的基本思想是引导青少年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去积极去对待生活,帮助青少年建立现实主义的生活态度。主要是以剖析青少年现实生存境况为依据,通过行为的改变和各种生存境遇的接纳改变消极的的情感体验,达到对其生活境况的认识、生活挫折承受力的提高与生活态度的改变,进而从小处着手,解决其人生大课题。

用行动影响情绪。以信仰缺失和价值观错位为内在核心的青少年生存心理危机,总是伴随着种种不良的情感体验,使生活灰暗,心境凄凉,难以步入正常的生活状态。危机干预需要把可以直接控制的行为与不能直接控制的情感加以区别,不管情绪如何,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虽然不能直接控制情感,但可以通过行动影响情感,使青少年通过适当的行动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随之可以带来自信和满足感。所有的人对自己的失败都是非常敏感的,特别是当身心状况不好或面临紧张的刺激时,一些人可能陷入心身紊乱状态,产生各种不适感。解决的办法不是与这种情绪的抗争,而是引导青少年在进行积极达观的行动中,在继续生活中,来接纳自己各种情感的变化。

接纳现实。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安定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而,担心和恐惧成为我们生活中经常的体验,也是难以抗拒的原因造成的。反观自身,每一个人总会感到自己在各方面都不够理想,有着深深的对前途的担忧和自身不完善的敏感。残酷的现实使我们认识到,如果立刻想改变环境,除了使我们感到希望和现实之间不平衡的痛苦之外,将什么也得不到。应引导青少年认识到,采取现实主义的接受态度,现实如何就如何接纳它,是使事物向积极方面转化的可喜一步。

不要与情感对抗。一些不必要的心理冲突来自于不正确的专注和努力,而这些不正确的作法是由于无知、缺少对不良情绪的体验。它们来自生活环境和不正确的关注与抗争。痛苦、无助、孤独、恐惧、羞怯等情感在充斥我们的注意时都是不愉快的,任何努力都不能直接消除这些情感,想通过自身的抗争去战胜它们是徒劳无益的。因此要引导青少年的不良情绪袭击时,顺其自然,为所当为。顺应当时的境遇,做好应做的事,不是强迫自己消除症状,而是保持常态的行为,端正仪表,避免感情用事和怨天尤人,不回避现实和追求完美,学会等待,等待某些情感的消失,等待机会的到来。

认识不平衡的自然性。人们生活在世界上就会有欲望和憧憬,就会引起对将来人生的恐惧和对以往失败的记忆。消除这种恐惧和沮丧的记忆是不可能的,生存永远意味着欲望,而欲望是超越现实的,无法实现所有的欲望,挫败和沮丧情绪正是由于欲望与可能性之间不一致所引起的,把注意力错误地集中在这一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上,做徒劳的努力,便易陷入生存心理危机。解脱的办法是放弃这种尝试,认识到我们所想要和能够达到的之间的不平衡,自然地接受这一现实。一旦认识到这种不平衡的自然性,做自己该做的事,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我们可能做到的事情上,脚踏实地地做好能做到的事情,解决能解决的问题。

危机干预过程中以下几点是十分重要的:①不是告诉别人你应如何做,而是通过对其现实生存状态的客观分析使他本人感到自己应该做。②用行动来影响情绪,用情绪的改变来促进认知的转变。认知调整行动,行为控制情绪。③情感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因而没有必要与之抗争。④行为是可以通过意志来控制的,要积极对现实采取应对措施。⑤坚信象健康人一样生活,就会得到健康。

具体面临生存心理危机的青少年可采用以下干预程式:

生存境况分析。通过观察、晤谈和测试等手段掌握青少年生存心理危机目前的心理状况,在平等、坦诚、友好和平的气氛中与其共同分析探讨当前的生活状态,进而加强双方对困境的了解。

生活态度分析。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分析青少年陷入生存困境或当前不良情绪体验的主要诱因,了解其在哪些方面出现了认知偏差或不正确的生活态度,并给予明确指出,与他共同探讨,使之充分了解自己的错误,同时指引他以正确的生存态度对待生活。

生活目标分解。在帮助青少年充分了解自身的生活困境和症结所在后,接下来要帮助他明了自己的生活愿望,结合自身现实素质、能力、爱好、特长等确立相对稳定的长远和短期目标,从而协助他理清情绪,更好地认清自己。

合理地规划日常生活。明确了生活的目标,接下来就是制定比较切实可行的日常生活计划、合理地有规律地安排生活以及怎样执行计划的问题了。对生活计划可行性与其进行研究,同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生活挫折训练。创设一系列生活中的挫折事件,通过训练,借以增强他们对生活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对于生存心理危机的根本解决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大多数问题都源于以往生活的挫折经历。

伙伴干预。在单独干预的过程中还可以辅之以各种不同层次的伙伴干预,如同学、朋友、亲属、家庭干预等,借助团体的力量帮助他们摆脱困境,以获得学习、工作、生活、交往的信心和勇气,进入健康的生活状态。

标签:;  ;  ;  ;  

危机干预对青少年生存心理的影响_心理危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