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绩效管理对我国的启示_知识产权管理论文

发达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绩效管理对我国的启示_知识产权管理论文

发达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绩效管理对我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达国家论文,绩效管理论文,知识产权论文,启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世界经济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演进,无形资产和知识财富的价值与日俱增。由于“新经济”以知识为核心生产要素,是一种典型的高科技经济,知识产权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主要的生产要素和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的基础。例如,2000年美国一份研究报告称,美国公司企业创造的知识产权的价值已经超过有形资产,在资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高达60%。各发达国家的企业正利用知识产权抢占技术的制高点,作为排挤竞争对手、改变市场占有份额的“杀手锏”。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以无形资产推动有形资产运营,实施知识产权竞争战略,应该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战略。而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绩效管理,优化企业知识产权利用过程,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可以极大地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企业知识产权绩效管理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实践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对此,松下公司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说明。录像机是由日本索尼公司发明的。录像机问世后,市场状况看好,但当时这种录像机存在容量小,只能放映2小时。松下公司发现了录像机存在的缺点,根据类似体育比赛等的录像需要,及时开发出录像时间长达4小时的录像机及其盒式磁带,并申请了多项专利,从而在此领域将索尼公司的产品逐出市场。可见松下公司善于优化企业知识产权利用过程和其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及商业化能力的强大[1]。在技术创新领域,技术具有“后发优势”,由市场环境、市场需求迅速变化所致,企业知识产权绩效管理是最具活力的。

一、发达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绩效管理的基本情况

1.从目前战略管理的新发展来看,技术环境和外部市场的迅速变化,企业关注的焦点在于如何寻求动态的竞争优势。知识产权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整合,成为企业战略管理新的发展趋势。知识产权绩效管理已经作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极为重要的工作,是实现企业战略管理新目标的迫切需要。

例如,日本在专利实施率方面一直居世界前列。日本专利技术平均实施率为52%,大大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日本在专利实施方面的成功经验最主要的就是发明与发明成果商品化都在企业内部完成,这样可以使企业专利技术成果面向企业生产经营,因而能较快地实施。另外,针对美国基本专利战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促进专利技术开发,提高了知识产权管理绩效。

许多美国企业也无不是依靠对自己的知识产权运用与管理能力成长起来的。例如,1966年上市,目前股票市值43亿美元的Affymetrix公司,起步于3500万美元政府拨款。该公司发家依靠的是基因芯片技术和对专利权的管理。该公司获得专利权后,仅基因芯片产品,2000年的销售额达1.8亿美元,每年向其他公司收取的专利许可费也很可观。

2.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来看,随着知识产权在经济技术竞争中日益升值,跨国公司和众多外国企业都有一个强大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由知识产权专家、律师、资产评估师、市场分析员等专职的管理人员。

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今世界著名的企业如索尼、松下、飞利浦、微软等之所以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并在国际市场上纵横驰骋,秘诀就在于自觉地构建并不断加强了知识产权管理。例如,美国的高通公司,庞大的知识产权专业队伍超过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总数。日本的东芝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策划部、技术法务部、软件保护部、专利申请部、专利信息部、专利第一部、设计商标部等7个业务部门。

3.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体制。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体制方面,日本取得了最为突出的成绩。据统计,日本集中了全国60%的科技人员和80%的R&D经费,这为本国企业技术创新成果鉴定迅速进入生产经营阶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的重点,正在从立足于企业外部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转向立足于企业内生知识产权管理能力研究,包括产权的归属、知识产权的运用、知识产权纠纷的处理以及知识产权培训等方面,都注重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出发,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绩效管理水平。还依据发明人的成果,引进各类奖励机制,产生出相应的奖励办法。例如,日本企业实行等级奖励制。富士通公司分为7个等级,东芝公司分为5个等级,一件发明,最低奖金4000日元,最高1年可达60~100万日元。美国的IBM公司,对于申请专利的发明人给予计分,发明专利为3点,刊载在技术公报的发明,为1点,点数累积12点,给予3600元美金的发明业绩奖。IBM公司在美国拥有1.75万项专利,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3.2万项有效专利,每年花费其纯收入的10%以上用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正是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它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使其在国际市场占有的份额得到保持和不断提高。

二、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绩效管理方法体系及管理模式的研究

为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绩效管理,发达国家企业在吸收管理学、统计学、数学和计算机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绩效管理研究方法体系以及管理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企业管理模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思想的普及应用,企业管理的模式和思想也越来越多,有从提供企业级系统集成角度入手的企业资源规划(ERP)、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产品数据管理(PDM)等综合性课题:有致力于提高企业应变能力的并行工程CE(Concurrent Engineering)、分形企业(Fractional Enterprise)、虚拟制造(Virtue Manufacturing)等专门课题;也有针对提高企业生产或运营效率的生产模式,如精良生产(Lean Production)、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全能(Holonomic)制造等。这些模式与思想力图从各个角度,使企业在当前信息社会新的竞争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2.关于新产品的开发方法

国外林林总总的新产品开发方法中,1972年由三菱公司的神户造船厂首创,并由丰田公司加以发展的质量功能分解(QFD)方法。这种方法使用一系列能确定一个开发阶段与下一个开发阶段之间关系的互动矩阵,通过在矩阵中重叠组织的职能,规定并记录好他们的互动规则,从而消除了组织职能之间的屏障。1992年,美国供应商协会(ASI)采用由日本人提出的早期的Q F D 模式的改进模式(Akao),它包括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由一个作为其核心的矩阵——质量屋(HoQ)来支撑的。企业中那些成功运用QFD模式与其改进模式的例子显示,它带来了几乎50%的产品变革,缩减了接近60%的初期开发成本,同时使得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了30%~50%。但是QFD在应对复杂的具有多项特征的产品时并不十分有效,并且这些方法不能将营销理论、质量管理和产品设计这几个方面同时结合在一起。

针对QFD的缺陷,1997年Schmidt提出了集成的概念开发模型,将营销学的研究成果和质量屋结合起来,通过结合以市场为导向的概念开发测试对QFD进行了改造,使其实用性增强了。

3.企业战略理论

企业战略理论最早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1962年,钱德勒所著《战略与结构:美国工业企业史中的组成部分》一书的出版,首开企业战略问题研究之先河。安德鲁斯1971年发表了经典著作《公司战略的概念》,提出了企业战略的SWOT分析框架(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提出企业的战略制定应分析外部环境,找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抓住机会,避开威胁。与此同时,“波士顿矩阵”盛行,美国500强公司中有85%的企业建立了战略部门。

三、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新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以及中国加入WTO,我国企业从改革开放初期与世界经济逐步接轨的状态,转入置身于与西方发达国家同等条件下进行科技经济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在新的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危机使企业传统的竞争战略受到严重的挑战。借鉴发达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绩效管理经验,我国企业可从以下方面得到启示和采取对策:

1.转变观念,重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保护和利用自身知识产权的主体。但是,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本身不去关注所在领域知识产权分布状况,不注重研究开发,不及时选择适当方式,使研究开发的成果形成知识产权。其结果是,有些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后,失去了取得专利所必需的新颖性;有些关键技术信息不适当的披露后,被他人拿去抢注专利,据为己有;有些企业在取得专利后,不及时办理维持手续,导致其知识产权在疏漏之间得而复失;还有些企业在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遭到他人侵权仿冒后,不积极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反而抱怨国家没有给它提供有效保护。有的大型企业甚至多年来连一项专利都未申请过,在技术上一直依赖引进,结果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往往会采取“拿来主义”办法,直接对他人的专利产品进行仿制,造成侵权。知识产权人并不一定当即采取措施,可能会等侵权人把市场培育起来之后,再重拳出击。在网络新经济下,我国企业由于忽视知识产权管理,大量品牌域名被人抢注,一些名牌商标在海外被抢注,国外知名产品大量涌入。所以国内有权威专家预言:中国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纠纷将会在未来几年内呈倍数增长,中国企业将会为当初对知识产权的漠视付出沉重的代价[2]。我国很多企业将无法绕开外国企业设置的重要知识产权壁垒而陷入大量的知识产权纠纷中,并可能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3]。这些情况都说明,我国企业传统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是导致知识产权绩效低的根本原因之一,并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一系列的制度缺陷。因此,重塑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是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2.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与制度

在我国企业中,绝大多数国有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内部制度建设尚不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不强。有关知识产权工作一般归总工程师和科技开发部负责,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一并管理。根据一些跨国公司的经验,企业知识产权涉及复杂的科技、工程、经济、市场和法律的理论与实践,仅由科技开发部门承担是不行的。科技管理人员往往由于对有关法律、技术贸易的理解不全面、不透彻,甚至不正确,最后达不到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

此外,我国企业的经营性资产,以国有企业为例,总量相当可观,但在统计指标体系中没有包括知识产权的价值。例如,现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资产的科目中,只列企业技术引进和购买他人专利、专有技术的费用及对外转让技术成果的收入,并不记载企业自身知识产权的价值,难以对我国企业知识财富做定量的评估,因此,如何适应企业知识产权绩效管理需要,深化有关企业制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

3.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应面向新的市场经济体系深化改革

近年来,中国R&D经费支出中企业所占比例不断提高,2000年占国内R&D经费支出比例已达60.3%,比1999年提高了10.9%。企业正在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1998年中央决定将242个产业部门所属研究所转制为企业,加快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重塑过程。但是,有关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扩散、传播、集成、创新诸多环节中的问题尚未从企业制度上得到根本解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实施的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成果推广计划、技术创新工程等,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培育出相当一批具有广泛商业化前景的技术成果,其中一些已产生了较高的商业价值。但这些计划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以支持技术创新的商业化阶段为主。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绩效管理,有利于实现我国科技创新体系面向新的市场经济体系的改革。

为此,应该建立完善的企业知识产权绩效管理模型,确定绩效目标,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全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监控,并且应有相对客观的操作方法。否则,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际作用与效果会大大降低或在遭遇竞争对手知识产权战略攻势后使企业丧失实际竞争力[4]。

4.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

近年来,国内与企业知识产权绩效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关于知识产权战略与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探讨(徐明华,《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8期)。(2)对于研究机构知识产权保护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李兵、佟仁城,《管理评论》2003年第8期)。(3)探讨企业技术战略的理论构架和内涵(程源、傅家骥,《科研管理》2002年第5期),以及企业技术发展战略的适用范围;许多研究还从企业组织、研究与开发、核心能力、能力匹配、人力资源开发等角度对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进行了大量探讨。这些研究充分考虑国情,对于制定与我国技术创新水平及需求相适应的国家整体知识产权战略,以及根据不同企业形态制定适宜的技术发展战略及战略重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在对企业和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研究中,对于产品创新及创新方法、业务流程创新等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为企业知识产权绩效管理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至今尚缺乏企业知识产权绩效管理方面的模型开发及应用研究,加强这方面的开发与系统研究,促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研究和实践统一起来,已成为企业竞争发展的重大课题,亟待我们承担和完成。

标签:;  ;  ;  ;  ;  ;  

发达国家企业知识产权绩效管理对我国的启示_知识产权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