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实验研究论文_徐志鑫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455000

【摘 要】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接收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43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6.05%,且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率为4.65%,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8.6%,两组比较差异较为明显,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能够实现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补中益气汤;治疗

心力衰竭是由各种心脏疾病致使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综合征,该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其中,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多为II至III级。慢性心力衰竭病发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患者非常容易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或者发展为持续性室速、室颤,更严重会致使用患者因室性心律失常过重而猝死。因此,找到一种有效治疗方式,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猝死率,一直是临床上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接收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详细报道: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接收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43例。其中常规组22例为男性,21例为女性,年龄在46至65岁之间,平均(51±4.3)岁,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23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年龄在45至65岁之间,平均(50±4.2)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经慢性心力衰竭相关诊断标准确诊,并已把由其他疾病引起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肺部疾病等患者排除在外,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

应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常规组患者进行治疗,具体包括吸氧、口服洋地黄药物、口服利尿剂等,并对患者摄入盐的量进行控制,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以降低患者血压,补充镁元素。

在以上基础上,给予研究组患者补中益气汤治疗,配方为: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大枣6枚。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1.3观察指标

根据以下疗效标准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判断: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室性早搏减少为治疗前的90%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室性早搏减少为治疗前的43%-90%;无效:临床症状依旧存在,甚至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对患者头晕、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本组研究数据,通过( )代表一般资料,通过卡方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6.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较为明显,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详见表一。

2.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1例头晕,1例胸闷,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常规组4例头晕,1例胸闷,2例胃部不适,1例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较为明显,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痛苦,该病具有病程长、治疗难度大的特点,患者需要长时间服药以及输液,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烦躁等情绪。

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后,应该及时应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进行治疗,现代研究表明,本方之所以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通过补气升阳,使下陷的中气得以恢复,从而治疗脏器下陷),是因为它对肠管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增强子宫肌肉张力,抑制子宫运动,具有抗缺氧、增强体力、改善蛋白质代谢、抗贫血等作用,同时,还能提高免疫机能,降低肿瘤化疗的毒副作用。 但是,在选用该方时,需要注意它的适应症,如果出现烦躁、口渴、手足心热等阴虚发热,则不能用该方;命门火衰、虚寒或湿热泻痢者也不宜使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6.05%,且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率为4.65%,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8.6%,两组比较差异较为明显,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丹丹,王阶.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治疗概况[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05:103-105.

[2]李剑颖,杨建宇,曹云. 略述中医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8:168-169.

[3]杨建宇,朱庆文,王暴魁,李杨,苏玲,王成祥. 中医药治疗心系疾病汇讲[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24:65-78.

[4]滕攀,马琍. 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治疗进展[J]. 江西中医药,2013,05:71-74.

[5]邓志兵,王永.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03:353-354.

[6]李云红,沈雁.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J]. 江西中医药,2015,05:73-76.

论文作者:徐志鑫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5

标签:;  ;  ;  ;  ;  ;  ;  ;  

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实验研究论文_徐志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