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森心理特征分析_心理学论文

沃森心理特征分析_心理学论文

华生心理学特点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心理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果说华生的一生集大喜大悲、大失大得、大荣大辱、大起大落于一身的话,那么,其行为主义的纲领与体系则充溢着大是大非、大功大过、大立大破、大开大阖之矛盾对立之势所必具的鲜明特色。是非并存、功过分明、破立兼具、开阖与共的确是华生心理学理论的独到之处,也是学界见仁见智、评说不一的关键所在。

1 激情胜于思辨

具有雄辩的口才、怀疑的眼光、反叛的性格与犀利的文风的华生,在其为数不多的论著中无时不显露出跃然纸上的革命的激情。尤其在行为主义的宣言书《行为主义者眼光中的心理学》和其为行为主义观点进行辩护的《行为主义》一书中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至。华生的论著没有晦涩的语句、抽象的思辨、严谨的推演、周密的论证,只有信马由缰的驰骋和令对手无力还击的气势。因此,波林曾指出:“他作为一个戏剧性辩论家和热诚的领导人的本领胜过他作为一个逻辑学家的本领。”[1]就连对华生颇有微辞的黎黑也声称他是一位出色的辩论家,舒尔兹则断言华生的主张是简单的,明显的和大胆的。华生的论著没有令人费解和容易引起歧义的地方,立场鲜明、观点尖锐、激情澎湃,其力透纸背的笔锋及功力非凡的气慨令人由衷地叹服。这在西方心理学家群落中可以说是超越群伦、独一无二的。华生在其论著中提及冯特、铁钦纳、詹姆斯、桑代克、麦独孤、霍尔、格塞尔等人时尽显讽刺控苦之能事,而又不作深入剖析、思辨论证,给人的感觉是观点明确、论据不足,这或许是华生拒斥哲学、厌恶玄思的结果吧。

与其他几位心理学大师相比,华生心理学思想激情气势有余、逻辑思辨不足的特点是相当明显的。同样试图进行一场革命的弗洛伊德,在其令人叹为观止的皇皇巨制中所采用的是一种日尔曼式的严密的思辨和严谨的推演,鲜有决战式的口号与呐喊;创立了庞大的分析心理学体系的荣格,惯于描述神秘的心灵意象与象征,晦涩深奥且富于学识与智慧;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皮亚杰虽然也与华生一样热衷于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研究,但其体系之谨严、说理之透彻、学识之渊博,又非华生所能匹敌;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之父马斯洛虽说著述也不甚多,但总昭显出一种穿透人心的深邃的文字波,令人折服于其底蕴深厚与哲理丰富;试图弥补华生体系与观点之不足的赫尔以其扎实的逻辑学功底,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使人望而生畏的假设——演绎行为主义体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一时成为行为主义的希望;最忠实于华生体系的斯金纳在与人论战和面对各学派对行为主义的非难与进攻时,也显示出一种大家风范,心平气和地显展自己的观点,凭借充足的论据驳斥他人的非议。与这些大师相比照,华生的创新意识和果敢精神可圈可点。但留给他人的把柄和遗憾也不在少处。或许可以这么讲,正是由于这一点,华生及其心理学才成为了心理学界一道独具特色的亮丽的风景线。

2 矫枉而又过正

舒尔兹在点评华生对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所进行的心理学革命时指出:“它真是一种叛乱,一种公开的决裂,全面反对过去的建树,旨在砸碎上述的两种观点。这次转变不是渐变发生的或和平进行的。它是突然发生的,带有创伤性和戏剧性;它对过去不加修补,而是破坏以前的研究成果;它绝不妥协,只有全盘的否定。”[2] 这一见解是比较客观公正的,如果将华生的行为主义放到心理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审视,我们将不难发现,它既是一面革命的旗帜又是一块人们反戈一击的靶子。华生的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家执着于安乐椅上的哲学的玄想与思辨和颇具心灵主义色彩的内省法是深恶痛绝的。他以外显的行为取代内在的意识,以客观的观察与实验取代主观的内省,完成了心理学的第一次革命。20世纪初叶传统的意识心理学正陷入进退两难,举步维艰的境地,这为华生揭竿而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对待构造主义心理学,华生不愿采用机能主义心理学那种零打碎敲、东修西补的方式,他所采取的是咄咄逼人、狂轰乱炸的方法,所信奉的不能大破便不能大立,矫枉必须过正的宗旨,所欲取得的是振聋发聩、当头棒喝、催人猛醒的效果。华生手举“奥坎”的剃刀,快刀斩乱麻;回避纠缠不清的问题,弃绝心灵现象、悬置意识经验、抛却主观内省,其行为主义心理学也由此变成了不谈心理和没有心理内容的心理学,用格式塔学派的话来讲,成了“肌跳心理学”,“没有头脑的心理学”。

华生这种坚决否定心理现象和主观内省方法,甚至不惜消灭心理学(传统意义上的)的举动,一时间确实起到了删繁就简,避实就虚的奇效。他本人也在年轻一代心理学工作者的心目中成了心理学的领路人和救世主,在推崇、拥戴、欢呼的同时,着意效仿,以致于不长时间内全部成了行为主义者了。但问题的解决绝非如是轻而易举,简单的搁置与抛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除传统心理学的困境。“他矫枉过正,否定了意识,贬低脑和神经中枢的地位,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等,当然会使他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上陷入困难的境地。”[3]华生行为主义观念的盛行, 导致了对实证研究的盲目崇拜和对理论建设的无情贬低,导致了对客观事实与知识的过度迷恋和对其他心理学理论传统的无端抵制。到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华生行为主义无视有机体内部过程,把复杂的心理现象简单化还原式处理的方式,显然妨碍了心理学的发展与进步,以托尔曼、赫尔等人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对意识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让步与妥协,提出了种种中介变量以期弥补和改造华生心理学体系。

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迅速崛起,华生心理学体系过于简单化和极端化的缺陷更是昭然若揭。两大当今心理学界的走红学派,都以华生机械主义心理学体系为批判和进攻的靶子: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人的尊严、价值,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偏重于人格的完满和主体性的发挥,提倡整体分析和主观体悟的方法,对华生心理学严格的环境决定论和人与动物不分的观点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而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华生强调客观研究方法的主张予以肯定,但对其忽视和无视人的内在认知结构和意识经验的作法极为不满,它反其道而行之,以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重新探讨被华生拒绝的心理现象:意识、思维、记忆、注意等,这些传统心理学概念再一次成为心理学的合法对象。心理学的第一次革命,是以华生革心理、意识、主观内省的命为旨归,而心理学的第二次革命则是以在认知潮的冲击下,主观意识经验又堂而皇之地返回心理学阵营为标志的。并且在马斯洛等人的努力下,华生机械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和其所固守的客观性原则也成为追问的焦点,内省在今天不仅没有绝迹,而且又成为不少心理学家的法宝。历史的天平曾一度倒向华生一边,现在其革命的两大根基都消失贻尽,天平又倒向了新的心理学流派,这是心理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必然走势,也是心理学界的一大幸事。

3 大哲学方面的尴尬

华生是以反哲学的斗士的身份出现在心理学舞台上的,他虽然在伏尔曼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求学期间听过很多哲学方面的课程。然而,在杜威的“误导”下,他却背离了哲学,甚至于强烈地反对心理学中那种带有浓重哲学意味的心灵主义的探索与玄想。他本人拒绝哲学,其信徒和拥戴者也认为他使得心理学彻底摆脱了哲学的束缚。可是究其实质,华生不仅没有摆脱哲学的影响,反而成了哲学的俘虏,并且犯有严重的哲学方面的错误。

沃尔曼指出:华生体系是建立在决定论、经验论、还原论和环境论四种原则基础上的,它们指导着华生的工作,并自始至终贯穿于其研究之中。黎黑也指出华生的行为主义是经验论的、原子论的、外周论、联想论、唯物论和决定论的。

华生否认意识和主观经验,把人的思维、言语、情绪等高级心理过程归结为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等物理、化学性的变化,从而抹杀了物质与意识,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的根本区别,表明他根本无法处理和正确认识“物质与精神”的联系这一最基本的哲学问题,犯了严重的机械唯物论的错误。同时他无视行为不同层次的差别,把行为归结为S—R的简单模式,在更具体的层面上陷入了机械主义。华生坚持机械主义的传统和极端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的观点,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活生生的人在其手中变成了任他和环境操纵和摆布的机器。

华生的心理学抹杀了社会与自然的本质区别,把心理现象还原为自然现象,陷入还原主义。华生千方百计地将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心理学还原为生理学和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在他看来,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不外是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所引起的另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已。这样,他就把心理学纳入了自然科学体系之中,抹杀了心理现象不同于自然现象的特殊本质。“尽管还原论对任何科学都是有益的,但是将一种科学水平上的现象转化为低一层科学的解释时,必然会丢失某些东西,一种心理现象从心理学语言转化成生理学语言必然要失去某些意义。另外,把复杂现象化为简单的现象也只能是有限度的。”[4]

华生的心理学抹杀了心理、意识与行为的差别,把心理、意识归结为行为,陷入了客观主义。心理学在他那里似乎完成了“客观化”的过程,但是心理科学本身的特点,也就在这“客观化”的过程中丧失了。华生心理学的客观主义倾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贬低了作为心理和行为主体的人的地位和作用,人由主动活动的主体变成了被动受控的客体;其次,他坚决否认心理的主观性和内省性,把客观外显行为和客观方法视为心理学唯一合法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再次,他厌弃拟人论的主观主义,坚决抛弃任何心灵主义的概念和术语,极力反对给予所观察到的行为以任何主观的解释;最后,华生主张心理学的任务是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而这种预测和控制是通过S—R公式实现的,体现了其严格的客观主义原则。“华生的心理学的行为等同或取代意识,实际上就是肯定客观、否定主观,必然陷入‘无心理内容的心理学’和‘无头脑的心理学’的客观主义的境地。”[5]

华生在哲学问题上的尴尬处境也证明,任何心理学家都自觉不自觉地以某种哲学思想作为其方法论基础或指导,逃避或自认为不受哲学或世界观的影响是不可能的,问题仅在于他到底倾向于哪一种哲学思想的影响罢了。

4 充满魅力的体系

目光敏锐、勇于创新、大胆变革的华生本人就具有特立独行、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而其破旧立新、异军突起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不仅立即在心理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而且起到了更朝换代的巨大作用。“行为主义不愧是现代心理学中一个重大贡献的学派。它使心理学真正摆脱哲学,成为一门客观的实验心理学,推动心理学向成熟的科学方向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行为主义在应用心理学上更作出了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业绩和贡献。”[6]

自华生于1913年发布行为主义的宣言书之后,美国一大批年轻的心理学工作者便云集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之下。机能主义者吴伟士指出:“许多青年都感到华生是在通过清除老一辈心理学家们所未摆脱的那些由哲学家所遗留下来的旧神秘性、模糊性、混乱性与困难性,来更新心理学的气氛。由于他们的热忱,便夸大了这一革命的限度。”[7] 年仅37岁的华生在其创建行为主义心理学以后第二年便被公举为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并获得国际性声誉,应邀参加在英国牛津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国际名流有罗素、柏格来、默里等人。(可惜因经费与离婚风波,华生未能成行)哲学大师罗素称华生是心理学史上继亚里士多德之后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也有人称华生所开创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犹如伽利略在天文学上的一次大革命。心理学家科恩曾对每10年影响居首位的心理学家排过座次,1910—1919年间,华生高居榜首, 1920 —1929年间,华生位居此席,弗洛伊德升之首,随后30年则分别是新行为主义者赫尔和斯金纳执牛耳,华生心理学地位之显赫,影响之巨大、气势之强劲可见一斑。

在行为主义占据心理学舞台的统治地位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西方心理学工作者,一般都将心理学界定为研究个体行为的科学,很少有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科学。“他的行为主义的影响不仅席卷美国,而且几乎遍及全球。虽然当时的心理学家不一定都承认自己是行为主义者,但心理学界公认的研究成果,至少就方法论来说,绝大多数是在行为主义的观点指导下取得的。”[8] 华生的心理学体系不仅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对其他许多学科也发生了作用,似乎成了一种新的思想潮流,得到了热烈的拥护和弘扬,就连出言较为谨慎的波林也指出:“华生的信念后被称为‘天真的行为主义’,但是它是一种积极的信念,恰当地适合美国人的气质。在本世纪30年代,似乎整个美国变成行为主义者了。”[9]写作风格同样简捷明快, 文彩飞溢的舒尔兹也分析道:华生的勇敢声明使他不仅在心理学家中,而且也在非专业的群众中赢得了许多的信徒。……使群众振奋的东西就是华生号召世人要根据科学来形成和控制行为,而摆脱虚构的神话、习惯和风俗。……《纽约时报》惹人注目地说道:它标志着人类智慧史上的新纪元。《纽约先驱论坛报》评论说:“这也许是一部最重要的书,人们在一瞬间便被一个巨大的希望冲昏了头脑。”[10]

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华生所创立的行为主义体系已经被现代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批得体无完肤,似乎已山穷水尽,寿终正寝了。其实不然,以班图拉、米契尔等人为代表的新的新行为主义正活跃在心理学舞台上,近年来一种吸收了心理学、生物学和工程学观念的新形式的行为主义——目的论行为主义已经引起学界的注意。应该看到,华生的心理学思想已经渗透到了美国现实的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之中了,它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谓“阴魂未散”,魅力尚存。

标签:;  ;  ;  ;  ;  ;  

沃森心理特征分析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