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论文

第十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论文

第十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

2019年7月20-22日,由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学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GCCIL2019)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及美国等地的代表共计300 余人参与了大会。参会人员涵盖高校教师、研究生、一线中小学优秀教师、知名企业及教育研究机构等负责人。同期,由现任华人探究学习学会会长、西北师范大学俞树煜主持召开了学会理事会。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武法提教授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教授首先进行了致辞,之后,华人探究学习学会创始人、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文喆先生进行了发言。

把创建健康河湖作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重要抓手和项目载体,予以持续推进,努力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鱼翔浅底,提升群众对优美河湖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大会邀请了本领域知名学者分享了精彩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李芒教授做了题为“人工智能教育漫话”的特邀报告,站在智能社会迅速发展的历史时刻,审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及发展前景,从哲学视角对当下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各类现象给予深度思考和解读,阐释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现代教育发展的科学本质。台湾师范大学洪荣昭教授做了题为“探究式教学”的特邀报告,洪教授阐述了探究式教学之于现代教学发展的意义,并依据学习者的特性及教学情境,说明如何透过“预测、观察、解释”之POE 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将这一模式进一步拓展为POQE、PEODE、PODDET 等多元化探究式教学模式,以促进探究式教学更广泛地开展。犹他州州立大学Edward 教授做了题为“Inquiry-Based Learning in STEM Education”的特邀报告。Edward 教授指出,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认识到培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人才的重要性。STEM 教育提倡探究性学习,从提出问题、问题或情境开始,给予学习者融合复杂情境、多学科融合背景下的问题解决、任务驱动的学习体验,报告充分介绍了如何在STEM 教育中创造有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并分享了他在这一领域的经验。清华大学孙茂松教授做了题为“从慕课视域看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特邀报告,报告从慕课视域讨论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一方面,慕课可以助力人工智能教育,另一方面,借助于慕课平台,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

此外,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陈高伟做了题为“改进师生对话以促进课堂学习”的报告,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资源数据中心陕昌群副主任做了题为“移动泛在学习促进教育公平的实践探索”的报告,科大讯飞新高考教研中心常雪亮主任做了题为“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青少年生涯教育”的报告,从课堂教学发展、区域教育发展和新高考改革实践等领域分享了最前瞻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成果。

球形工频电场检测传感器采用球形电容检测感应电压的方法来检测电场,一维球形传感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将一个空心金属球壳切割成两部分,通过绝缘物质将两个半球连接在一起,并在两个半球中间并联一个测量电容,两个半球分别构成了传感器的两个电极[6-7]。

本届会议主题为“智能教育发展下的学习方式创新”,下设九个会议子主题,大会特别规划了特邀报告、论文报告与分享、竞赛作品分享与交流、论文与竞赛作品海报交流、工作坊等多种形式。为提升各级学校教师的探究学习创新应用能力,向与会代表介绍最新教育科技发展趋势,本届会议举办了九场创新应用培训工作坊。本次会议的召开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是回应社会发展深度迈入互联网时代、面向智能社会来临而开展的教育创新前瞻性探索,是学术引领和实践创新融合的高层次对话,是迎接教育生态体系发展从封闭线性有序走向开放复杂动态的又一次碰撞。

(GCCIL2019 组委会供稿)

标签:;  ;  ;  ;  ;  ;  ;  ;  ;  

第十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