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患者心理健康干预研究论文_赵鹏鹏

(淮安市疾控中心艾防科 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目的:探讨对性病患者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方法: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选取我市性病监测点性病门诊治疗的性病患者42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诊疗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的方法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症状因子。结果:除了恐怖、偏执、精神病因子无明显差异之外(P>0.05),经过心理护理后,观察组的SCL—90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病患者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对其进行心理健康干预有利于改善其情绪。

【关键词】性病患者;心理健康;干预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8-0133-02

性行为是一种本能,它是人的生理、心理以及各种多样的社会因素参杂在一起的结合体,社会规范会对其进行制约,当人的性行为与社会规范相违背时,很容易导致性疾病的传播。新的思想观念的深入对传统文化的削弱使得各种新的病种不断地出现[1]。在我国,性病的发病率已经很高,并且以每年32.32%的高水平持续增长。我国的性病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医务人员要重视性病患者的治疗问题,尤其要注重心理健康。所以,本文主要探讨对性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来我市性病监测点性病门诊就诊的42例性病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21例。这些研究患者都被确诊为性病患者。在观察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17~65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17~60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诊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诊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健康干预,主要内容如下。

在了解患者不同心理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于羞愧的患者而言,门诊首诊人员要努力了解其情绪,在与患者进行深入地沟通与交流之后,取得患者的信任,帮助患者战胜羞愧的心理,并让其树立积极地心态。同时,医务人员一定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保密,不能使得前面的工作白做。而针对焦虑的患者来说,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使得患者心中的顾虑消除,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时要提出相关的治疗方法以及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询问患者病情时要注意患者的隐私。在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避免问这些隐私问题。对于一些不会介意的患者,医务人员要努力地进一步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最重要的就是首先取得患者的信任,这样才有利于患者将情绪讲给医务人员听。而对于悲观的患者而言,医务人员应该淡化性病的严重性,告知患者这种并没有他想的那么严重,从而树立其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总之,多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一般而言,性病不会太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但是性病具有传染性,医务人员要重点告知患者,避免其将疾病传染给其他人。对患者随访时间维持一年,最后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1.3 自评量得分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自评量得分进行对比,包括患者的人机关系、抑郁、焦虑、精神病等因子,分数越高,表示心理问题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自评量得分比较

除了恐怖、偏执、精神病因子无明显差异之外(P>0.05),经过心理护理后,观察组的SCL—90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1。

3.讨论

由于近年来,社会性病人数的增长,所以,性病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如何维护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也是当今社会比较热门的问题。相关报道显示性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使得社会人群中的性病的人数不断地增加,从而形成一种社会问题。性病患者产生的焦虑以及抑郁的情绪既会加深患者的疾病症状还会引起性病患者的家庭矛盾等[2]。性病患者是社会的特殊人群,受到感染并不只是生理治疗的问题,更重要地是对其进行心理的护理。临床上相关的心理学研究发现,应激问题主要产生于患者个体,性病患者会产生心理以及生理的反应,从而对患者的整个功能的活动造成影响,使得患者处于疾病的状态。如果患者能够及时地将这样负面的情绪进行排除,最终患者会形成心理问题。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SCL—90各因子分都比较高,表明了大多数性病患者都一定程度上地有心理障碍,特别是心理焦虑与抑郁性得分非常高的患者,其生理与心理都面对着极大地痛苦[3]。所以,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干预,传授给患者一些避免发生性病的相关常识,使得性病患者从被动地接受治疗到主动治疗时非常有必要的。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除了恐怖、偏执、精神病因子无明显差异之外(P>0.05),经过心理护干预后,观察组的SCL—90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性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让其树立其更为健康的心态。

综上所述,对性病患者要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干预,促进性病患者的身心全面恢复。

【参考文献】

[1]邵成明.性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心理治疗的重要性[J].国际性病艾滋病防治,2015,19(5):39-46.

[2]卢鲜艳.孙肖姬.例性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天津护理,2015,49(8):46-59.

[3]高淑勇.女性性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4,89(2):96-105.

论文作者:赵鹏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  ;  ;  ;  ;  ;  ;  ;  

性病患者心理健康干预研究论文_赵鹏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