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学现代化_图书馆论文

论图书馆学的现代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探讨了图书馆学现代化的背景、含义、目标和实现的途径。提出了图书馆学研究的系统观,深入阐述了研究主体、手段和方法、客体开拓与课题选择、理论体系、评价与管理等几个基本方面的现代化问题。

引言

现代信息技术以空前的速度发展并得到应用,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已经不再是人们的幻想和遥远的梦境。在这种全新的社会、经济、技术背景之下,一直作为社会的信息存贮、处理、传播机构的图书馆和图书馆事业何去何从?有人认为图书馆属于纸脑时代的信息机构,随着电脑时代的来临,它不可避免地会遭到淘汰〔1〕; 也有人认为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图书馆将成为网络的结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2〕前景究竟如何?

社会向着现代化发展,科学技术向着现代化发展,图书馆和图书馆事业当然也不能停留在古代和中世纪,在新的条件下或者存在,或者消亡,或者发生剧烈的变化,所有这一切都需要理论上的研究、探讨,需要图书馆学的深化和发展,新的时代呼唤着图书馆学的现代化。

1.背景

1.1社会现代化

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是一次巨大的社会变动,是人类文明的一次转换,它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3〕。 所以现代化是一种新的文明形式逐渐确立的过程,它包含着整体的社会变动。现代化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科技、教育、价值观念等等。美国学者瓦尔马认为可以用5 个标准来对现代化的状况作出判断:(1)合理性;(2)个人主义;(3 )现世主义;(4)应用科学原理推进技术和个人目标;(5)平等。〔4 〕

1.2 科学技术现代化

科学技术现代化作为我国四个现代化战略之一化,早已引入了全国的奋斗目标。其内容主要包括:(1)理论研究赶超国际先进水平;(2)在技术及其应用上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3)学术交流的国际化。

1.3社会科学现代化

社会科学的现代化近年来在我国也引起了学者的重视,已故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曾经提出,要想把自然科学搞上去,先要把社会科学搞上去。

社会科学现代化是什么含义?有学者认为:它不仅是通常所说的“发展”(方法的更新、题材的拓展),也不仅仅指硬件设施的现代化(计算机化或办公自动化),而是从结构到功能,从观念到方法,从研究方法到学科体系的全面的历史性的转变过程。〔5〕

2 观念

图书馆学现代化是什么含义?图书馆学现代化要达到什么目标?

2.1 什么是图书馆学现代化

必须以系统的观点来探讨这一问题。

现代图书馆学已经成为一个由研究者、研究对象、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方法与手段、管理评价等众多因素构成的社会化大系统,它的协调运行是一个系统工程。图书馆学研究系统可以图1示意。 (这里反映的只是单一的线性过程,而没有反映主体之间以及其它各要素的交叉联系,即各要素还可以通过另外的途径结合起来。)

如果把图书馆学研究看作是这样的一个系统,那么图书馆学现代化的含义就比较清楚了,它意味着图书馆学研究系统的整体优化。尽管最后的落脚点是在图书馆学理论的发展和现代化,但由于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如果没有整体的优化,也就不会有理论的优化。

图书馆学界对于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确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一些理论之争也倾注了相当大的精力,但为什么图书馆学的发展仍然未尽如人意?为什么每一本图书馆学的教材、专著一翻开仍然是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性质、体系结构、方法论之类的科学学(而不是图书馆学)的ABC,而没有一套真正象样的学科理论与体系? 其中很大的原因恐怕不能不说是由于我们只是注意到“作诗技巧”之类,正如陆游《市儿诗》所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样的,图书馆学理论,下功夫也要在理论之外。如果认为学诗只要学平仄、押韵、对仗,那么写出来的只能是内容平乏,面目可憎的馆阁体、应试诗。图书馆学理论如果离开了研究对象的日新月异发展,离开了其存在的社会环境,无异于离开了源头活水;没有研究者学识素养的提高,研究效率的提高,就不可能有理论的创新而只能在陈旧的概念之中兜圈子;而没有手段和方法的更新,没有新的资料,没有好的设备,就难以有效地获取和处理潮水般涌来的信息;没有对研究的有效管理,对各种理论的评价和鉴别,也就难以有理论的真正进步。所以确立图书馆学研究的系统观,是实现图书馆学现代化的关键。

2.2图书馆学现代化的目标

首先我们分析图书馆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从总体上讲,图书馆学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学科规范。由此造成的结果大家都能看得很清楚:大家的研究都在最基本的(也是最低的层次)展开,没有累积效应,后面的研究者或者重复或者完全推翻前面的研究者的理论,因此是低水平的重复,而不是一步一步地逐渐进入更深的层次而使理论得以发展。

第二,图书馆学缺乏层次性,没有各层次之间的传导效应,没有应用性和操作性。自然科学和技术目前已经形成了三个层次: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的突破会促使应用研究的发展,由此又促进技术和产业的开发;产业中提出的问题往往又能导致技术上的重大创新,由此又强有力地刺激基础理论的研究。反观图书馆学,理论和实际的操作基本上是脱节的,不是相互促进,而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就理论本身而言,也没有什么层次性,如一潭清水,一眼就可以见到底。相信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对此会有更深的体会:从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乃至博士研究生,教学的内容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既谈不上哪些是基础,也谈不上哪些是前沿和尖端。

第三,图书馆学理论主观性仍相当强,没有检验的程序和证明(或证伪)的手段。理论的职能还处于议论性的水平,离说明、解释的层次尚有距离,也缺乏决策支持的职能。对照科学哲学理论来看〔6〕, 图书馆学缺乏说服力,可供客观、公共检验的程度不高,仍然偏重于个体经验和思辩,缺乏共同遵循的科学规则和逻辑程序,处于典型的“前科学”状态。

由此观之,图书馆学现代化的目标至少应包括以下几项:

第一,确立科学规范。理论语言规范化,便于同行的交流;有着相互竞争的学派,各自有自己的研究框架,在此框架内进行逐步深入的研究,使知识能够逐步积累;或者对一些基本问题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第二,理论的体系化和层次化。一种科学理论必须是由概念、命题、定律、公理、推理、证明等等所构成的在逻辑上成为完整整体的体系,而不应是零散、杂碎的知识片断。如果知识是逐渐积累,由浅入深的,那么它一定是有层次的,各层次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第三,客观性,描述性,可检验。作为科学的自然科学通常被描述为严格的、精确的、客观的知识,它包括通过实验进行的观察,形成假说和理论,以及利用数学和形式逻辑等工具。图书馆学必须摆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状态,从研究规则和程序上更加严格、客观,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发展自我证明、自我检验以及公共检验的方法。

第四,做到学与术的有机统一。图书馆学究竟是学还是术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争论。图书馆学应是两者的有机统一:学为术提供指导和原则,术则为学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提出新的研究课题,互相促进,良性循环。

第五,交流国际化。科学应是没有国界的,这样在共同的规范下进行研究,既相互交流,互相合作,又相互竞争、你追我赶。我国的图书馆学研究应关注国际上的最新进展,不应老是自拉自唱。

3、途径

图书馆学现代化既然是整体优化,那么实现的途径当然就是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着重于组成图书馆学研究系统的每一个要素的优化。从笔者收集的资料来看,我国图书馆学界对理论、方法的研究是比较多的,对研究对象的讨论所占比重也不小(虽然拓展不够),而涉及主体优化,管理评价、研究手段的则极少,这种状况说明图书馆学研究的某些环节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还远远没有确立系统的观念。下面就一些基本要素做一叙述。

3.1 研究主体的现代化

图书馆学研究人员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主体。任何现代化归根到底应是人的现代化,如果没有具有现代化素质的图书馆学研究人员,则一切都是空话。

3.1.1观念的更新。研究主体现代化首先在于观念的更新, 必须具有现代科学意识,开放意识,前瞻意识和创造意识。观念更新了,就会时时注意发现图书馆学中的新问题。

3.1.2求实态度。在我们的图书馆学研究中,除了经验的描述, 也曾经出现过另一种偏向:提出一些经院哲学似的理论,并不是经过深思熟虑,而是凭空想象、空中楼阁,或者从其它学科借用一些深奥的名词、概念,生硬地进行嫁接。往往没有证据,更难成体系。或是不善于进行深入、艰苦的研究,满足于现象的描述,结果是造成大量的低水平重复。据报道,如果按严格的科学标准,美国有80—90%的有关著作应该从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目录中删除,〔7〕那么在我国这一比例应该是 多少?

3.1.3工作效率。我国图书馆学界的高产作家并不多, 数量多而又质量高者更少,从而我们缺乏有典型性的核心理论和核心人物。科学本来就是在理论的竞争和选择中前进的,没有大量的理论成果是难以有科学的迅速进步的。我们随手翻阅一下百科全书或期刊的人物介绍,就可以了解我们和国外同行工作效率的差距。谢拉的著作目录编号达到 700余篇,兰卡斯特也是著作等身,仅翻译为中文的已达6种;而ching——chih chen(陈钦智),据Diane R·Tabbetts报道〔8〕;其著作有专 著25本,学术论文超过100篇。以上所举都是图书馆学界的领袖人物, 有大量的旅行、讲学、组织、领导工作要做。工作勤奋,交流多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还应归结为其工作效率高。

工作效率的问题远不止是一个小问题,恐怕是和我国一直处于漫长的农业社会,一直没有经过完整的工业化进程大有关系的。笔者永远不能忘记第一次阅读管理学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时的震撼。这是薄薄的一本小书,讲述的内容也并不惊心动魄,作者只是平静、客观地叙述怎样通过生理学的研究,并辅以科学安排的作业程序,就能够使普通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300%以上。〔9〕书中所体现的美国似的实用理性精神,着实令人敬佩。直到现在,在我们的各行各业都还十分缺乏这种效率意识。虽然这本书距今已有将近90年,但其原理和方法现在仍然没有过时。没有追星赶月、只争朝夕的精神,没有有效的、科学的工作程序,怎么可能有源源不绝的创造产品的问世?

3.1.4知识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

图书馆学是研究人类知识信息交流的学科,所以研究人员必须对于人类知识的各门类有相当广泛的了解,并且对于某些学科前沿有很好的把握。

而目前我们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似乎并没有提供充分的、合适的研究训练。作为一个研究人员,必须具备科学哲学、外语、逻辑分析、综合研究等功能(更不用说对本学科的全面了解和把握),而我们目前看到的情况却不尽人意。一是对国外同行已经取得的成果了解的少,不仅是重复,而且是比别人水平更低的重复;二是对新的知识了解得少,划地为牢,死守传统。很多研究论文缺乏新意,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没有得到关注;三是科学研究的能力明显不足。

3.1.5 交流和科学共同体的缺乏

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图书馆学却缺乏规范,甚至没有一套共同接受的科学概念,因而难以形成在共同基础上的深入研究,难以形成积累效应,这是低水平重复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自然形成的科学共同体(学派),美国图书馆学家麦克库鲁在评论图书馆学研究状况不佳时特别强调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将一定数量的研究人员组织起来,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致力于某些特定课题的研究。〔10〕

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规范语言,加强对一些基本概念的讨论,逐步形成图书馆学的基本范畴。各个有力量的单位应进行协作攻关,逐步为学派的建立创造条件。

3.2 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图书馆学方法论问题在80年代初期即已引起图书馆学界的关注,80年代中期曾一度兴起方法与方法论研究的热潮,不少文章和专著中对此都有很好的见解。《图书馆学导论》一书对方法论作了较为全面的概括。〔11〕

诚然,图书馆学方法论是图书馆学认识的有效工具,它所提供的思考步骤和操作步骤能够引导图书馆学认识主体沿着正确的途径前进,并按照它提供的一定程序,去科学地认识客体,有效地达到科学认识的目的,对方法论的重视是完全必要的。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往往忽视了研究的手段问题。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都离不开必要的仪器设备,这些是研究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没有望远镜,不能想象怎样研究天文学,没有显微镜,难以想象会有微生物学的进展。但图书馆学的研究却极大地忽视了硬件的作用。在信息爆炸,信息革命的时代,很难想象有什么科学可以离开信息网络和信息处理机器。在马克思的时代,他曾经认为经济学主要是依靠逻辑分析的方法,〔12〕但今天的经济学如果离开了计算机,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投入产出表的编制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对于图书馆学研究而言,手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关的情报资料。由于图书资料经费的削减和书刊价格的暴涨,研究、教学单位所订阅的书刊越来越少,特别是外文书刊的减幅更大。研究信息交流的人缺乏信息,这也是莫大的讽刺了。二是技术装备。高速信息网络已经被炒得火热,但没有相关的设备,就只能够望网兴叹了。我们的图书馆学家恐怕还很少应用新技术设备,进入计算机时代。我们的研究对象是高速信息公路,是计算化通讯,是信息时代,但我们的研究工具除了纸、笔、卡片外,就是自己的大脑,这幅景象是不是有些不协调?所以手段和方法,一硬一软,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3.3 对象的开拓和课题选择现代化

有关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可谓多矣,这里不打算再作评论。对象的开拓至少可以有以下几方面:

3.3.1 纵向的深入

可以而且应该向着更深的理论层次深入寻找课题。图书馆学研究从机构实体发展到规律本质,一直是广大学者的共识及努力的方向,80年代以来的理论研究开拓了人们的视野,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提出了文献论、文献交流、知识论、知识载体论、信息交流论等。但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挖倔。例如布鲁克斯提出的从文献组织到知识组织的观点〔13〕就很值得重视,到底如何组织知识,知识的结构如何,如何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联系起来,都是重大的课题,涉及到知识论、知识工程、人工智能等领域。〔14〕从文献层进入到知识层后,既有概念问题,也有质量问题,〔15〕还有结构和组织问题。〔16〕这些问题国外的一些文献均有涉及。

3.3.2 横向的扩展

1992年的第二次图书馆信息服务白宫会议上,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作了报告,指出文化普及、生产率、民主等迫切问题。〔17〕在当今信息时代,许多工人都是知识劳动者,他们在全新的环境下以全新方式生产和使用信息,而图书馆和信息服务必须保证这些人在劳动中创造最高的生产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使公众信息畅通,是民主生活方式得以发扬光大的最有力保证,而图书馆和信息服务位于这场革命的中心。

的确,在这场世纪大革命中,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的中心地位使得可以研究的横向课题非常广泛:自动化、技术、组织、管理;新技术的发展对工作、职业,教育和影响;〔18〕电子图书馆,技术的变革对图书馆的未来的影响;图书馆与情报科学之间的关系;〔19〕信息高速公路及图书馆的前景更是已成为热门话题。〔20〕〔21〕〔22〕可以说,横向拓展的课题是非常多的,而我们的研究还很不够。

3.3.3 时间轴上的研究

历史的研究值得重视自不待言,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对未来的研究。国外这方面的文献很多,涉及对各类型的图书馆未来发展的研究,社会的可能发展对图书馆各方面的影响等。还包括对未来的可能图景的对策研究,因为未来的发展并不是唯一的,而是会出现多种可能性。如《图书馆的未来》〔23〕一书中作者一口气列举了9种可能性, 并一一进行了对策研究。正如Samuel Lazerow在西蒙斯大学GSLIS 的演讲中所说的:图书馆与未来,需要关键性的研究,作者声称图书馆正处在危机中,因为在当今变化的环境中它正在失落方向。〔24〕

事实上,Wells早在30年代就提出过世界巨脑的概念。 这种世界巨脑是一个双向组织,一方面是经常不断的整理和讨论,另一方面又是出版和发行系统。它将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中心,也起到大脑皮层的作用。世界巨脑——世界百科全书并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构,无需设立在专门地点或中心,也可能不是实体的,它可以彩网络的形式,成为智力的交流中心,采用百科全书法的最终目的,是使任何人在任何地方能得到任何形式的任何情报。应该说巨型计算机和高速通信网络使这种设想有可能成为现实,著名图书馆学家陈钦智最近也专门探讨了图书馆作为信息高速公路节点的问题。〔25〕

3.4 理论体系现代化

科学的任务,是对于特定现象的描述和解释,所以每门科学,都可以分成记述和解释两个部分——描述的部分,是考察各个要素、现象的实际情形,把它们显示出来;解释部分,是把这些现象归结成一般的法则。这两个部分是互相依赖和互相联系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论述知觉和概念关系的话,套用在这里是非常合适的,没有理论的事实是模糊的,没有事实的理论是空洞的。所以科学总是既包含着经验也包含着理论的部分。

关于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和学科现状,讨论已经很多,我们在这里考察一下自然科学理论,由此发现图书馆学的差距也许是有益的。

科学的直接目的并非实际的结果,而是理论的知识。〔26〕科学理论是科学劳动者在科学实践中运用科学仪器和方法所获得的关于科学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知识,它是借助于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经过实践的检验或逻辑证明的系统知识。人们在科学实践中所获得的感觉、知觉、印象属于经验性知识,经验是理论发展的必经阶段,是理论和实践联结的桥梁,没有经验知识便不能形成理论,但人们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性经验的阶段,因为经验知识是局部的,零散的,还没有揭示对象系统的规律和深层奥秘。恩格斯这样论述在经验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产生理论自然科学的必然性:“经验自然科学积累了如此庞大数量的实证的知识材料,以致在每一个研究领域中有系统地和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的必要,就简直成为无可避免的。建立各个知识领域互相间的正确联系,也同样成为无可避免的。因此,自然科学便走进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论思维才能有所帮助。”〔27〕

恩格斯的这段话非常适合于目前的图书馆学的状况。图书馆学研究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也有丰富的经验材料,在客观上以及人们主观上都要求建立理论体系。目前的情况是,我们有许多的理论观点,但没有理论体系。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以下的两个理由:

其一,从全面性来考虑,科学的理论必须是全面性的理论,它既从横的方面反映出事物复杂现象间的内在联系,又从纵的方面反映事物发展全部过程和阶段之间的统一性,因为它所要揭示的是事物本质及发展的规律性。这就要求对大量有关现象进行抽象概括,要求说明全部现象。

其二,从逻辑性来考虑,科学理论应是一种具有严密逻辑联系的概念、范畴体系,它所包含的许多概念、各种命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联系,从基本命题和原理出发可以推出各种具体命题和结论。各种具体命题和结论的合理性都可以从逻辑上加以推演和证明。一句话科学理论应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

图书馆学要真正建立起理论体系,其任务是十分艰巨的。首先必须建立起基本的概念(公认的范畴)。基本概念在大量的经验材料和科学概念中,比较其逻辑关系,逐一进行筛选,并经过创造性思维获得。范畴一旦获得,就会使人们的认识发生飞跃,可以使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理论化,并且为图书馆学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近十年的图书馆学理论之争,实际上是在寻找最基本的范畴之争:哪一个能够更全面、有效地概括图书馆活动的全部现象?知识、交流、文献信息、知识交流、适应载体交流等都有这一特点。现在信息管理这一概念越来越受到欢迎,极有可能成为核心范畴,有可能为理论建设指明一个新方向。

其次是建立起基本关系。连接基本概念的判断即基本关系,例如公理、公设、假定条件、定律、定理和数学公式等类型的判断都是基本关系,它们和基本概念共同构成理论体系的内核。而图书馆学目前十分缺乏的正是这些基本关系的揭示。

第三是在前面两者的基础上形成逻辑结构。各个定律、公式等判断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其中有的作为前提,有的成为结论。作为前提的判断和作为结论的判断依靠逻辑推理联系起来。

应该指出图书馆学理论在以上三个层次迄今均无大的建树,迈向现代化,这是未来必须要做的工作。但我们需要的决不是一批空头理论家,也不要一味拔高的理论,目前仍应该注意微观的课题,要积累一大批个案的研究。对于一些专题的深入研究,据报道,此次国际图联会议的征文,有25%的专业组的题目在我国没有人写,〔28〕这是否说明我们仍缺少一批对某些题目有钻研的专家?

3.5 评价和管理的现代化

笔者1987年曾在《图书馆学通讯》提出了图书馆学理论评价的问题,指出评价的意义是“对现有的各种理论进行比较,对图书馆学理论进行反省,使接近正确的研究成果得到肯定,舍弃陈旧的非科学观点,通过评价性研究以减少重复劳动、沟通研究语言、交流信息,对研究的方向和课题进行评论和提供指导,逐步建立经得起检验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29〕

要评价理论,当然必须建立起一套标准,我们认为可以应用如下的标准:

理性具体:能够解释现象,那种希望让现实符合于自己的理论,而不是以理论来解释现象的不是好的图书馆学理论。

揭示本质:既对各种因素、各种现象提供解释,又能抓住因素和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

预测发展和指导工作。

再如,科研管理也有一个规范化的问题。曾经有一段时间图书馆学这个分支、那个分支不断涌现,然而往往除了增加一个科学的名称之外,真正做的研究,作出的新发现少得可怜。对于这些所谓的学科,必须问一问:

(1)它是否确定了前人或他人未曾研究过的特定的研究对象, 并且已经揭示了这一研究对象特有的发展规律。

(2 )是否创立了一系列可以构成一个独立的新学科的概念或范畴,并且按内在本质联系构造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

(3)其著作或论文有没有在较大范围被认可, 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经过一定程度的检验?

科学研究是一项严肃的事业,“学科”泛滥的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以上的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此外还应指出,图书馆事业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图书馆学的现代化也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正如文化部刘德有副部长所说的“加强图书馆法制建设,……是加快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措施”〔30〕因为图书馆立法将使得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发展的社会环境得以大大改善。

收稿日期:1996.1.2

注释:

1

王崇德·图书馆学与情报科学何以能并存·图书情报工作,1995(1)

2 Ching——chin chen·Information Superhigh way und theDigital Global Library:Realities and Challenges·Journal ofI nformation,Communi c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VoL1 No.1 (1994 Fall)

3 钱乘旦·现代化理论问题·南京大学学报(哲社),1995 (江苏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专辑)

4 贝迪阿·瓦尔马·现代化问题探索·周忠德等编译·知识出版社,1983:6

5 景天魁·社会科学走向现代化的理论思考·求是,1994(22)

6 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查汝强等译·商务印书馆, 1982:103—112

7 邵翘祥·当代图书馆事业所面临的问题·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2(3)

8 Tabbetts·Ching—chin chen:Giant of new Informatiun Technology·Journal of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voli No.1

9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蔡上国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10 Macllire and Bishop·The status of Research in LLbrary/Information science:Guarded optimism·college & ResearchLibraries,1989,50 (2)

11 黄宗忠·图书馆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

12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人民出版社,1975:7

13 布鲁克斯·关于情报科学的基础·国外情报科学,1984(3)

14 迪内尔·关系型知识结构——一种信息研究与检索的结构化模式·国外情报科学,91(2)

15 张忠及·知识增长的度量·情报学刊,1989(5)

16 R.K.Seidman ·信息转化为知识是信息社会的难题·国外情报科学,1993(4)

17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April/May 1992? 10——11

18 White H S·The guiet Revolution:profession of the crossroads·special Libraries,1989 vol80 No.1

19 戴本斯·图书馆和情报科学之间的关系·国外情报科学,1989(4)

20 White,H S·Librarians and Information specialist on the Information Superbighway·Journal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 1994,1 (2)

21 Aman,M M·The Global Information superhighwal and itsImpact on Libraries and Education·Journal of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1994,1 (4)

22 Lancaster,F W·From custodian to knowledge Engineer:the Evolution of Librarianship as a profession,Journal of Information,communicatron and Library science,1994,1 (4)

23 Shuman,B A·The Library of thd Future·Libraries unlimited Inc.,1989

24 penniman W.D·shaping the future·Library Journal, 1992 Vol117 (17)

25 同2

26 舒炜光·自然辩证法原理·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241

2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2:1465

28 第62届国际图联大会征文评选会议简况·中国图书馆学报,1995,21(96)

29 冰丘·开展图书馆学理论评价及基础工作建设·中国图书馆学报,1987(2)

30 刘德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国图书馆学报,1995(2)

标签:;  ;  ;  ;  

论图书馆学现代化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