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移动通信管网信息系统研究

基于GIS的移动通信管网信息系统研究

杨艺[1]2002年在《基于GIS的移动通信管网信息系统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计算机网络结构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相关理论、方法,并给出了一个GIS实现实例。该系统应用于大庆市移动通信局对整个通信管网基础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前,城市移动通信线路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日益错综复杂,相应的通信业务量增长迅猛。但通信网络规划、建设、维护以及相应资料的保存和管理等方面,由于诸多因素,至今仍处于相对滞后的被动局面。GIS系统提供了卓越的查询、检索、统计分析功能,可以作为移动通信企业进行管网设备管理、业务查询等工作的有效工具。 首先,本论文阐述了GIS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特点、应用领域及前沿技术热点,并总结了国内外应用及发展状况;然后研究探讨了GIS应用系统在具体实现中所使用的数学模型、理论和相关技术,并提出了GIS空间数据的结构、组织和获取方法及图形处理和显示方法;最后,结合移动通信管网实例,详细给出了GIS实现的具体方案,并介绍了各系统模块的功能。

袁建平[2]2005年在《基于MapObjects的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排水管网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庞大。而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存在很大缺陷,已无法适应城市管线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排水管网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迫在眉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GIS技术建立的排水管网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满足城市规划部门、设计部门和管理部门的需要。 本文中开发的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简称为DPN—GIS)是利用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的MapObjects组件和Visual Basic语言在VB平台上开发出来的应用程序。该系统以武汉某经济开发区排水管网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作为处理对象,实现了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相互管理。它能实现排水管网数据的采集录入和及时更新功能、图形编辑、管网属性查询功能、实体和属性互查功能、统计功能、数据库的浏览与修改等功能。 国内城市排水管网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正在逐渐兴起,市场前景广阔。通过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DPN—GIS)可以准确、迅速获得所需的排水管网信息,同时加快了数据的更新周期,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该系统的建立为城市排水管网的发展预测、规划决策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工具。本论文最后总结了在排水管网管理系统开发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党俊肖[3]2016年在《基于GIS的特频专用CDMA移动通信站传播覆盖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实验法在研究区架设试验站点,采用路测测试法采集大量信号数据对SPM传播预测模型进行校正,设计出传播模型校正的最小二乘算法及信号数据处理方法体系;建立适用于该型频率装备的无线信号传播覆盖预测改进模型,验证有较好的准确性。通过校正出的SPM传播覆盖预测模型在GIS技术支持下,对研究区内单基站通信信号传播损耗进行了预测计算,得到了研究区内基站信号各类传播损耗分级、强度及各类覆盖栅格图,将无线移动信号覆盖及损耗预测进行了可视化研究。通过对研究区范围内该型基站覆盖预测计算研究,从定量分析视角验证该型通信装备的实战能力,得出单基站有效覆盖小区半径、蜂窝小区覆盖边缘、覆盖边缘盲区、单基站覆盖面积、覆盖强度水平等战技指标,验证了该型装备的实战保障能力。本文通过实测信号数据对CDMA无线电通信传播模型进行校正研究,进而为通信台站址选择、无线网络参数配置,对战场环境和台站覆盖的通信环境可视化仿真显示,将直观、形象、逼真的无线通信信号覆盖展现给指挥员,有助于通信指挥中心准确判断战场通信态势,调整优化无线通信网络部署,将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参考价值。

赵琰[4]2009年在《城市供水管网监测自动化系统研究》文中认为供水管网系统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人们生活和从事生产活动的保障。目前绝大多数城市采用的传统人工管理方法已难以满足管网运行日益发展的需要。通过供水管网自动化管理手段,以通讯、网络、测控系统为依托,以监测数据为基础,实现供水管网系统的各项功能显示、数据分析、管网的动态模拟,正确分析和全面了解系统运行情况,不仅能提高供水管网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还可为城市供水管网的改建和扩建、运行、维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结合实际项目“陕西省府谷县供水管网自动化工程”,分析了目前城市供水管网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大量阅读城市管网监测自动化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城市供水管网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实践。其内容主要包括:(1)以府谷县自来水公司管理的业务功能为基础,确定了供水管网各项监测项目的布设点位及监测设备选型,通过建立通信网络及测控系统,实现了管网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更新,监测点的实时流量、压力、水质和水位数据信息的上传与下达,控制中心可对各监测点进行工作参数的远程设置、读取与控制。(2)以用水户管理为中心,设计了府谷自来水公司水费征收系统,在软硬件支持下,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抄表方式,实现了收费管理公开化、自动化和信息化。(3)以提高管网管理水平为目标,在动态和静态的供水管网电子地图基础上建立了府谷县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对管线及各种设施进行属性定位、分析和统计,对各类数据结果进行输出;提供了管网数据的动态分析功能,管网发生事故后,能在短时间内提供关阀方案、发生新情况后能迅速调整方案;实现了供水管网监测自动化管理,提高了自来水公司的生产效率和社会服务水平。(4)以现代应用技术为手段,在GIS和AutoCAD技术的支持下,利用SuperMapGIS平台进行了城市供水管网监测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以实时监测数据及图形信息管理为主要内容,为城市用户与管理人员提供了一种可视化信息管理的交互平台。系统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灵活的对管网资料进行查询、统计、输出等基本操作,为实现城市供水管网管理的科学化奠定了一定基础。

王北[5]2016年在《基于GIS的停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供水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目前供水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偏低,在停水管理方面还属于粗放管理。随着供水行业信息化水平的逐步完善,营销系统、管网GIS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的逐步建设完善,各系统累积的用户数据也越来越全面,而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提高内部管理工作的完善和客户的服务水平,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供水企业缺乏对停水信息的综合管理和对停水事件的管控,在突发停水事件时,目前缺乏相应的服务调度管理流程,各部门的协同也存在问题,想要及时向客户传递停复水信息非常困难。本文以基于GIS的供水业务中停水管理系统作为切入点,研究如何通过停水管理来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客户服务能力。本文通过对停水管理模型的设计,将减少停水次数、信息沟通和问题处理等客户关注信息与停水计划执行情况、故障抢修情况等生产管理信息进行关联,通过对停水事件、停水故障修复的实时监控、停水信息的及时反馈来加强供水公司在停水管理方面的协同工作和信息的及时反馈,形成对内横向协同,对外贯通客户的综合停水管理模型。已建设完成的GIS系统(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供水管网图文一体化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管网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具有空间数据管理、数据可视化、分析模拟等功能,能准确高效的为供水规划、设计、调度、抢修和图籍资料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科学决策依据。基于GIS的供水业务中停水管理系统通过已建成的供水营销一体化系统和GIS系统的整合,以及对供水企业现有客户停水管理方式的梳理,建立停水信息传递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对供水企业的停水信息进行综合的管理。基于GIS的供水业务中停水管理系统的实现是以营销一体化为基础,在原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与GIS系统的数据集成和界面集成,并对停水管理相关的功能进行补充。

徐湃[6]2011年在《燃气管道泄漏定位与报警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管道运输作为与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并行的五大运输手段之一,是城市公用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由于管道老化腐蚀以及人为损坏等原因,管道泄漏事故频发,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且污染了大气环境,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管道泄漏检测及定位报警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 GIS作为一种新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它具有空间关系与实物对应明确的特点,而WebGIS是将地理信息系统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对管网信息进行共享。于是,本文将WebGIS与管网的泄漏定位相结合,能够在有危险情况发生时,准确定位泄漏点的位置,为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信息。本文从管道中气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出发,建立管道动态仿真模型,并利用准确度较高、稳定性较好的特征线方法对瞬态模型进行计算机数值求解。根据特征线方法,以C#为开发工具,编制管道动态仿真模拟软件,对真实天然气管道进行动态仿真模拟,验证了动态仿真软件的准确性。其次,作者提出了管道泄漏报警及定位理论,采用管段两端双向同时仿真进行检漏与定位的方法,并详细叙述了叁色报警理论以及如何排除误报情况,该理论使泄漏报警精度提高,结果更加可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室内管道泄漏定位及报警实验装置,模拟实际应用管道输送气体正常运行以及发生泄漏时的情况,对整套实验系统的结构设计及软硬件的设计与开发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利用该实验监测系统进行了多次泄漏定位实验及数据分析,为管道泄漏检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最后,以.Net为开发工具,以Arcgis9.3为开发平台,以重庆市长寿区燃气管网为例,基于WebGIS开发出燃气管网状态监控系统,实现燃气管道内流体运行状况的查询、管理和分析等功能,将管段信息与空间地理信息结合起来,将所确定的泄漏管段的信息与位置在地图中显示。

杨世凤, 高相铭, 胡瑜[7]2010年在《GIS和GPRS在国内市政管网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分析了当前市政管网系统在管理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了GIS和GPRS技术及其特点,系统地总结了GIS和GPRS技术在国内市政管网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经过分析论证得出的结论是:研究GIS和GPRS相结合的技术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罗宏[8]2004年在《城市基础生活能源管理智能化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城市基础生活能源智能化管理就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遥测、网络、通信、数据存储、微电子、多媒体等高新技术,对进行城市基础生活能源管理所需的各种信息,以数字化形式自动采集、整合、储存、管理、交流和再现,对能源管理功能机制进行动态监测,通过网络化、电子化、数字化手段实现能源信息的合理利用。管理智能化,实质上就是各能源管理部门能够以非常便利的方式搜集信息、整合信息、产生信息,并依据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对城市中各种基础生活能源实施有效管理的技术手段,整个过程具有鲜明的智能化特征,从而提升了公共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知识含量和技术水准。本文为城市基础生活能源管理智能化提出了一种综合解决方案,提出了构建该系统的概念和总体架构,并利用在研究中所做的相关设计与开发具体描述了该思想中部分重要环节的实现方法。系统设计首先从数据采集入手,通过设计良好的通信协议,使用分布式智能采集设备获取用户能源接入终端和能源供应环网关键节点的数据,并能够对它们对实施管理与控制;数据采集设备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同数据中心平台交互信息,一方面,将采集数据封装后传给数据中心,另一方面,要根据数据中心的管理策略实施对采集点的控制;数据中心是一个综合平台,它有强大的无线通信能力,它处理来自数据采集设备和系统上层管理系统产生的数据流;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的主要工作是对数据进行解释、验证、分类,并把数据按类路由到分布式存储系统;存储系统采用分布式解决方案可以大大缓解突发数据存储所产生的瓶颈;系统的高层是企业级应用服务,通过对数据建模、数据挖掘、智能分析,能够为能源管理部门提供详尽的视图,同时能够将管理部门的策略实施到整个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整个管理过程是智能化的,也是透明的,并且是高效的。城市基础生活能源管理智能化抛弃了原有的复杂的、冗余的管理机制,使整个管理流程能够实现真正的智能化、集成化。设计实现中使用到当今十分流行的科学与技术,包括:无线通讯、嵌入式计算、数据挖掘、分布式计算、WEB Services、GIS等。

熊华伟[9]2012年在《基于GIS的移动通信网络质量监控与分析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移动通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用户数量和业务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的同时,用户对移动通信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质量是所有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生命线,质量的好坏直接与运营商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各运营商把网络质量监控和网络优化作为网络运行的核心部分,以便实时监视网络运行状况,并尽可能使网络在最佳状态运行。然而,移动通信网络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可能导致网络性能指标的变化,从而影响到通信网络的服务质量。当前,一些常规的网络性能指标分析与网络优化软件仅仅面向网络分析和优化工作的某个单一领域,不能将大量的属性数据与无线网络资源对象实体或基础地理要素建立关联,无法存储空间数据之间的拓扑关系,更难以对网络性能指标进行一些高级分析。本文将GIS技术引入移动通信行业的管理,在研究了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移动通信网络质量监控与分析系统。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方面:(1)系统使用基于Silverlight的RIA技术,充分利用了Silverlight的丰富特效,使各种应用和分析结果的展示更绚丽,能够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Silverlight实现了客户端的部分计算,减轻了对服务器的运行需求,较好地做到服务端负载均衡。(2)利用数据库技术与WebGIS技术,将通信网络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基础网络资源数据、话务数据、网络性能数据以及海量业务数据组织到地理空间维度,与基站、小区、小区覆盖范围、营业厅、渠道网点等这类地理空间对象建立关联。系统能够对网络性能指标进行动态和地理化的观测与分析,为日常无线网络优化工作提供准确的测试结果和优化依据,解决了网络质量和盲区问题,提高了运营商网络运维的质量和效率。(3)将基因表达式编程(GEP)技术引入移动通信网络性能指标分析领域,提出了基于GEP的网络性能指标预测模型GEP-WirelessAP。对某市电信公司的AP利用率纪录进行了相关试验,实验结果表明GEP-WirelessAP模型有效地避免了传统预测方法的盲目性,提高了预测的精度。

田俊杰[10]2014年在《基于GIS的通信管网信息共享服务门户构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引入"门户"的概念提出建立基于GIS技术的信息管网管理门户平台,用以解决通信管网管理中面临的各信息管理系统整合不够、各业务数据融合不深等瓶颈。

参考文献:

[1]. 基于GIS的移动通信管网信息系统研究[D]. 杨艺.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2

[2]. 基于MapObjects的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与应用[D]. 袁建平. 武汉大学. 2005

[3]. 基于GIS的特频专用CDMA移动通信站传播覆盖预测研究[D]. 党俊肖. 兰州大学. 2016

[4]. 城市供水管网监测自动化系统研究[D]. 赵琰. 西安理工大学. 2009

[5]. 基于GIS的停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北. 湖南大学. 2016

[6]. 燃气管道泄漏定位与报警系统研究[D]. 徐湃. 重庆交通大学. 2011

[7]. GIS和GPRS在国内市政管网系统中的应用[J]. 杨世凤, 高相铭, 胡瑜.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10

[8]. 城市基础生活能源管理智能化研究与设计[D]. 罗宏. 电子科技大学. 2004

[9]. 基于GIS的移动通信网络质量监控与分析系统研究[D]. 熊华伟. 江西理工大学. 2012

[10]. 基于GIS的通信管网信息共享服务门户构想[J]. 田俊杰. 科技资讯. 2014

标签:;  ;  ;  ;  ;  

基于GIS的移动通信管网信息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