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_课堂管理论文

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_课堂管理论文

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和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课堂问题行为的恰当处理,取决于教师对于管理策略的有效运用。

一、运用先行控制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

学生的问题行为,有些是出于无知,有些是出于敌意,有的则是出于初始时的不慎。事实上,一些课堂问题行为是在课前就注定了的,而不是因为课堂活动过程中的运作所致。因此,最好的管理,就是采取先行控制,在问题行为产生之前,采取条件优先,实施预防性管理,避免或减少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它主要关注于明确的行为标准、建设性的课堂环境、良好的教学策划、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

1,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明确学生常规的行为标准, 是一种有效的先行控制方法,因为这样可以事先确立起对学生在课堂中的期望行为,让每一个学生都明了什么行为是好的,什么行为是不好的,哪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一般而论,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时,应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1)所确立的行为要求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2)行为要求是否影响课堂秩序和学生的学习。(3)行为要求是否体现了对课堂成员的尊重。(4)行为要求是否具有切实可行性。(5)行为要求是否具有改变或修正的可能性。课堂行为标准确立起来之后,还要及时加以巩固,必要时还要予以修正。

2,促成学生的成功经验,降低挫折水平。学生的成功经验, 通常会激发他们的愉悦情绪,降低挫折水平,从而避免或减轻问题行为。学生因失败而导致的挫折感往往是有些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因此,教师要确保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适当的成功率,尤其是将课堂活动规划在既不太容易也不太难的适度范围。因为太容易就会导致厌倦,太难就会导致挫折,它们都会增加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教师对学生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的适度选择,有助于学生的成功体验,有利于学生形成成功感受,进而减少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

3,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课堂行为与课堂环境直接相关, 有效的课堂行为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良好的课堂环境基础之上,因为良好的课堂环境不仅可以减少产生问题行为的可能性,而且可以消解许多潜在的问题行为。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首先要保持课堂的整洁、秩序和优雅,增强课堂成员的秩序感、责任感。一个杂乱无章和死气沉沉的课堂环境本身就为问题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其次,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调整学生的座次。必须打破按高矮次序或学习成绩排位的简单方式,而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个性特长、学习习惯、行为特征、同伴关系等多种因素,做到优劣搭配、合理组织,达到以长补短、以优补劣、互相促进。第三,要把握课堂的情绪环境。即搞好教学策划,在课堂活动之前确定好目标、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采用悬念和讨论的方法,不断变换刺激角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合理安排课堂活动的内容和节奏,控制学生的疲劳度。此外,还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打破认为师生间仅仅是上下级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的狭隘认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充满爱心,尤其要关心“差生”或“后进生”,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二、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题行为

行为控制策略包括强化良好行为和终止已有问题行为两个方面。

1、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以良好行为控制问题行为。 教师通常采用社会强化、活动强化和榜样强化等方式。(1)社会强化, 也就是利用面部表情、身体接触、语言文字等来鼓励所期望的行为。如向学生微笑、亲切地轻拍学生的头或背、对学生夸赞他能干或告诉学生你很欣赏他的活动等。运用社会强化必须遵循四个原则,即针对目标行为、指向已完成的行为、强调学生的努力、不断变化形式。(2)活动强化, 也就是当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具体的期望行为时,允许学生参与其最喜爱的活动,或提供较好的机会和条件,例如允许参加俱乐部活动、提供设备的优先选择权和使用权、提供课堂活动或体育运动中的领导角色等。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具体鼓励方式,并由此强化学生这方面的行为。教师在采用活动强化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活动动机、兴趣、特长和实际活动能力等多种因素。(3)榜样强化。 只要给学生提供某种具体的行为范例,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并朝着这样的行为而努力。这就是所谓的榜样强化。榜样通常会导致学生两个方面的反应,一是模仿,二是无意学习。模仿是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行为,逐步形成自己的行为。无意学习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中观察榜样行为,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榜样的信念、态度、价值及人格等方面的结论。无论是模仿还是无意学习,都体现出榜样对于良好行为的强化作用,而这一强化又具有弱化或终止问题行为的作用。

2,选择有效方法,及时终止问题行为。 通常采用的影响方法包括:(1)信号暗示。对发生问题行为的学生提供信号,例如突然停顿、 走近学生、用眼神暗示等,用以提醒、警告学生,进而终止刚刚发生的问题行为。(2)使用幽默。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下降, 从而产生问题行为时,教师可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调节气氛和提示学生,以防止问题行为的出现和制止或纠正已有的问题行为。(3)创设情境。 有些学生在课堂中容易走神,这时可适当创设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一些活动,或让他们做一些相关的别的事情,像小竞赛、小表演、小制作等,以避免问题行为乘虚而入。(4)有意忽视。 某些学生的问题行为隐含着想赢得他人注意的愿望,如果教师直接干预,可能正好迎合了他的目的。因此,教师有意忽视,学生会自觉没趣而改变其行为。(5)提问学生。临时对发生问题行为的学生提出问题让他回答, 以示提醒,并转换他的注意,使其自觉纠正。(6)转移注意。 对于那些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产生问题行为时,如果当面直接制止,可能会出现相反的效果或后遗症,这时可运用比喻,声东击西加以暗示,使之转移注意,从而停止其问题行为。(7)移除媒介。 有时学生在课堂中做不相干的事,例如读漫画书、玩电子游戏等,教师可采取将这些东西拿走,清除媒介物,从而制止这种行为。(8)正面批评。 如果很多方法对制止学生的问题行为都不奏效,那就要正面严肃批评,指出其缺点,制止其行为。当然,正面批评要建立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基础上。(9 )劝离课堂。有时学生之间发生对抗性冲突,引起怒气冲天的状态,教师可以将他们劝离课堂,避开怒气情境,使其情绪缓和,再作决断。(10)利用惩罚。对于有些较严重而又难以制止的问题行为,可适当利用一些惩罚措施,运用得当,也可起到制止问题行为的作用。但惩罚运用不当,不但不能制止问题行为,反而造成逆反或对抗性行为,因此,必须慎用,不到迫不得已最好不用。

三、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

1,掌握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内容。 课堂问题行为矫正通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正确认识问题行为是行为有效矫正的前提条件, 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矫正。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问题行为对于课堂秩序和教学活动的消极影响,但同时又不要过分夸大问题行为的严重性,不宜把有问题行为的学生等同于差生或品行败坏的学生。实际上,课堂问题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优秀学生也仍然会产生问题行为。其次,教师要认识到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正,从根本上要由学生本人来进行。如果学生本人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问题行为,他们不仅看不到矫正的价值与意义,不密切配合,而且还会对矫正产生新的对抗性问题行为。因此,要启发学生本人的正确认识。(2 )改正是课堂问题行为的关键,而且改正问题行为比认识问题行为困难得多。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进行观察与了解,判明问题行为的性质、轻重和后果;其次要运用多种知识,分析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或背景,形成对问题行为的正确态度;然后要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纠正。此外,由于从根本上改正问题行为并非一时之功,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且问题行为还会出现反复。因此,教师还要有相当的耐心。(3 )改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仅仅是从消极方面着眼的,实际上这只是行为矫正的一部分。理想的矫正不但要改正学生的问题行为,而且要塑造和发展学生新的、良好的行为模式。这不仅是矫正学生问题行为的理想目标,而且也是巩固矫正的效果,使学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由此可见,完整的行为矫正包括认识、改正和塑造三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只有在认识并改正课堂问题行为的同时,使学生学会和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时,完整的行为矫正才宣告完成。

2,遵循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原则。 课堂问题行为矫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应遵循特定的原则。(1)奖励多于惩罚的原则。 奖励和惩罚是矫正学生问题行为最常用的方法,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往往首先想到利用惩罚手段,把惩罚作为最易使用的优选方法,这是不正确的。实践证明,奖励的矫正作用远远大于惩罚,多奖少惩对于矫正课堂问题行为能起到更有效的作用。动辄惩罚反而会对错误行为起强化作用,无意中助长了问题行为,而且还会导致学生为逃避惩罚而产生新的问题行为。而且过度惩罚,会使学生变得粗暴和具有破坏性,产生对抗性严重的问题行为。因此,在矫正过程中应以奖励为主。(2)坚持一致性原则。 课堂行为问题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因此,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就不能仅仅只考虑课堂内部因素,还要同家庭因素、大众媒体因素等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协调有关人员,按统一目标行动,保持一致性,以避免各自为战、互相抵消矫正效果的不利倾向。(3 )与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原则。课堂问题行为的根本矫正不仅在于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形成新的行为模式,而且要把良好的行为模式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与行动。这就要求在矫正过程中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以调整学生的自我意识,排除自我潜能发挥的心理障碍,以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从而真正转变问题行为。尤其是比较复杂的问题行为,更需要进行心理辅导。把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结合起来,无疑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应用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有效步骤。(1)觉察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和潜在的问题行为是矫正的第一步,如果教师根本未能察知问题行为,就没有矫正的必要。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与分析,敏锐地发现问题行为。(2)发现了问题行为,就要立即运用有效的方法,如访问、 谈话、测验等深入了解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准确了解这些原因是合理矫正的基础。通过了解,判明问题行为的性质及严重程度。(3 )在诊断的基础上制定矫正目标,并确立为达到这一目标所要采取的有效的矫正措施和方法。(4)目标和方法确定之后,就要改正问题行为。 由于学生的行为是各种强化物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在改正的过程中既要排除强化问题行为的刺激,又要选择适当的新的强化物和强化方式,给予积极强化。(5)对问题行为改正的成效应及时加以评定, 如发现效果不良,应进行检查,看觉察有无缺失、诊断是否正确、目标是否合理、改正过程是否得当,直到完全消解问题行为为止。(6 )消除了问题行为,还要进行追踪,进行新的强化,塑造和发展良好的行为,直至良好行为的表现趋于稳定为止。

标签:;  

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_课堂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