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思考_股份制论文

关于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思考_股份制论文

如何发展中国证券市场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证券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的同志认为:就当前今后来说,我国仍然应坚持间接金融(通过金融机构货款)为主, 直接金融(通过证市场)为辅的原则和方针〔1〕。虽然这种观点,目前在学术界占上风,并为政府接受和采纳,但是,我认为,这种观点和意见是值得商榷的。不能不说,这种观点正是导致我国金融发展迟缓,金融市场发展状况不佳以致混乱,以及企业资金普遍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不赞同中国的金融市场,特别是其中的资本市场应以间接金融为主,直接金融为辅这种看法和观点。我认为,中国市场。这是世界大部分国家金融的现状和潮流。在这历史潮流面前,那一国顺应潮流,加快本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那一国就兴;反之,那一国放慢,甚至阻碍证券市场的发展,那一国就衰。中国是一个资金短缺的发展中国家,毫无疑问我们应该顺应这一历史性的潮,大力积极发展证券市场,加快我国的金融资产证券化步伐,这是解决我国资金短缺、克服金融困难、迅速将我国经济引入良性循环的正确战略和唯一途径。

一、金融市场证券化的定义及原因分析

1、金融市场证券化的定义

关于金融市场证券化的定义,目前国内学者的文献中尚无论述。而在我们论述金融市场证券化之前,有必要先弄清其内含。欧洲投资银行对此有过讨论和分析,可以给我们借鉴和启发。他们认为:证券化是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的信贷活动的份额越来越大。这样可能会造成金融机构作用的削减。即银行占有市场份额减少。然而,银行本身也在国际市场上吸收、发行证券,尤其是大大加强了在证券市场上既是投资者又是借款人的作用。事实上,从另一意义而言,证券化是指:由于可以将联合贷款,资产交易,贷款掉期和抵押组合等其它贷款转换为证券,使银行资产更加市场化”。〔1〕根据欧州投资银行的论述,我认为, 所谓金融市场证券化,是指在一国的金融资产中,证券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而银行贷款越来越多的被证券所代替,使银行资产更加市场化。

为什么会出现金融市场证券化呢?为什么经济越发达,证券化程度越高?这是因为金融市场证券化是经济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首先,信用制的存在和发展呼唤着经济证券化。信用的最初形式是商业信用。它是以商业票据为基础的一种直接融资形式,主要是商品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信用形式。但是,商业信用毕竟融资额度较小,融资范围狭窄,融资手段单一,难以适应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经济生活需要一种融资额巨大,融资范围广泛、融资手段灵活的信用制度。于是,银行信用应运而生。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货币形式对企业提供的信用。银行融资期限可长可短,可以允许不同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自由运用资金。因此,银行信用摆脱了商业信用融资方式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银行信用逐渐在信用制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银行信用最大的缺陷是将千百万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局限在有限的银行机构之中,投资者不能直接选择经营者,经营者亦不能直接选择投资者,不能把由这种互相选择所产生的能力和压力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银行信用的局限性,需要一种新的信用开式来弥补,于是证券信用应运而生。证券信用,是指投资者和经营者通过证券买卖形成的信用。它具有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相互选择机制,这无疑会给企业经营者以巨大的压力和动力。同时证券信用比银行信用具有更高的流动性和效益性。

其次,股份制度的存在与发展呼唤着金融市场证券化。股份制,从最基本的特征来说,就是以股份形式确认企业资产所有权的一种制度。股份制的最初形式是契约式股份制,即入股者以契约为基础组成企业。根据契约,一方将资本或财物委托给另一方,而另一方则以信用获得资本或财物从事经营,其经营利润由双方根据契约分配。〔1〕契约式股份制的特点是股本与红利常常一起返还给出资人,企业难以继续发展。合伙经营企业内部的利益矛盾冲突常常妨碍企业扩大规模。经济发展要求克服契约式股份制的缺陷,用一种新的股份制形式来取代它。于是,证券化股份制应运而生。但是这些股份制公司远没有现代股份公司那种规范性,愿者继续参加,不愿者可以退股;仍然不能保持股份公司的稳定性,不能满足公司对资本的巨大需求。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资本密集度较高的企业成批涌现,社会生产强烈要求一种筹资规模大,稳定性好的证券化股份制形式。这种规范性证券股份制形式具有上述股份制形式所没有的优点,即股权不可返还和股票可以自由转让。前一个优点,保证了企业经营的连续性;后一个优点,保证了投资者回避风险的可能性。正是因为规范性证券化股份制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它具有强盛的生命力。它一经诞生就迅速成长,有力地推动了股份制度的发展。证券市场的形成进一步推动了金融市场证券化的发展,使金融市场证券化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时期。

再次,社会化大生产呼唤着金融市场证券化。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有一个稳定而灵活的筹集巨资的方式,以债券和股票作为基本融资工具的金融市场证券化正是适应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发行资本证券,迅速把社会资金集中到股份公司里,并且即投入到所需巨额资金的项目上去,现代工厂建立起来了,大型工程一个接一个地竣工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末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2〕。

总之,在社会化大生产,信用制度、股份制度三重杠杆的推动下,资本证券形式不断成长、发展,逐步成为现代企业筹资的主要方式,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成份,成为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基础。至此,证券经济终于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金融市场证券化成为潮流与趋势。由此可见,金融市场证券化具有客观必然性。

二、中国的证券市场必须是证券多样化的市场

既然金融市场证券化是趋势和潮流,毫无疑问,我们必须大力发展证券市场。那么中国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我以为,中国的证券市场要想在现有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飞跃发展,首先必须做到证券市场的多样化。

1、证券多样化的必要性

证券多样化的必要性,我以为可以从七个方面加以论证。

(一)证券的集资和融资功能要求证券多样化。集资和融资是证券最基本的功能。筹资单位决定用证券筹资时,首先遇到两个问题,一是通过发行证券筹集的资金在时间、数量及其他方面与本单位用资需要是否相吻合;二是发行的该种证券是否能满足投资者的要求,使公众踊跃购买。两者舍其一就不能达到筹资的目的。从发行者的情况看,各种不同的经济主体有不同的筹资需要,例如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用于公共支出,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金融机构为了扩大资金来源。即使是同类经济主体,由于面临不同的条件,对资金的需要也有相当大的差别。甚至同一企业,也因为时间与条件的变化而有不同的筹资目的。从投资者的情况看,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投资目的。即使是同一投资者也因为时间与条件的变化而有不同的投资要求。正是因为存在着如此众多的差别,所以证券品种少是无法适应经济主体筹资的要求的。

(二)证券的告示、警示功能要求证券多样化。证的告示、警示功能主要通过证券行市的变动反映出来的,而证券行市的变动可以有两种具体表现形式。一是某一证券行市的变动,二是证券行市的全面变动。由于证券的告示、警示职能除某一企业经营状况外,更重要的是反映整个社会经济变动的状况,而这样靠一种或几种证券及其行市的变化是不能做到的,必须从多种证券行市的普遍变动态势中得以体现。如果多种证券行市普遍上升,则反映了经济处于繁荣阶段;反之,如果证券行市普遍下降,则反映经济处于衰退之中。可见,证券的告示、警示功能也要求证券多样化。

(三)证券的分散功能要求证券多样化。从风险的角度讲,“分散”是把手持资产的风险总量与机会能够降到最低限度。在其他条件下不变的情况下,资产分散与风险机会和风险总量成反方向变动。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分散”意味着一个公司发行的证券为多人购买。一般说来,如果购买的人较多,则经济力量分散;反之,则较集中。由于在股份制条件下,证券分散不但能使大股东可以得到更多的社会资金,而且还可以用较少的自有资金掌握该公司的全部资金的使用权和控制权,因此,这种由于证券的分散而形成的经济力量的分散,不但不影响社会资金的集中,而且恰有助于社会资金的集中作用。经济力量的分散与风险的分散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即资产的分散化,而资产分散化的关键是要求有多种多样可供人们选择、购买、持有的证券。

(四)证券的纽带功能和分配功能要求证券多样化。要实现证券纽带功能,必须充分满足各经济主体自主调整金融资产结构的要求,这就必须发展多种形式的有价证券,以此作为资产选择的运载工具,使各经济主体能在金融市场上不断充实和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资金闲置单位与资金不敷单位之间的联结方式的演变中已证明了这一点。最初的联结方式是私人之间的直接借贷,这种由个人出面凭借个人信用而进行的方式是效率低下的方式,后来的联结方式是通过通过金融机构用存款和贷款等方式进行的,与私人之间的直接借贷方式相比,它无疑在实现“联结”这一要求上大大前进了一步。但是效率最高的联结方式是通过证市场实现的,其最起码的条件是有多种用于交易的对象——证券。另外,证券的分配功能也要求证券多样化。这是固为资源的转移必须通过资金流动来实现,而要实现资金灵活而充分的流动必须有一个多样化的可供人们充分选择、转换的证券种类。

(五)证券的激励职能要求证券多样化。这是因为激励作用必须通过在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不断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才能得以发挥,尤其是横向比较,只有比较才能看出企业之间的差距所在,横向比较的单位越多,一单位经营状况的好坏越明显。显然,品种单一的证券无法做到这一点。只有在证券多样化的条件下,通过投资者在多种证券之间进行不断比较选择,不但使证券发行者发行证券的成本与收益发生相应变化,而且使它处于股东、债权人、社会的多方压力之中,一旦发行的证券不为公众所欢迎,如果不愿被淘汰破产,那么只有寻找差距,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资金与其他要素的潜能。

(六)证券的调节功能要求证券多样化。这是因为证券的调节功能主要通过影响金融市场与商品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向来实现。当证券投资预期收益看好时,既能使更多的人购买证券,也可使已购买的人购买更多,这都能使持币待购商品者的资金和已投入商品市场的资金转向证券,从而缓和对商品需求过旺的局面,并缓解资金供不应求的矛盾,实现商品市场与资金市场的同时平衡〔3〕而只有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 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均衡。当证券投资预期看跌时,情况正好相反。不仅如此,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证券已成为政府献身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无论是货币政策中的公开市场业务,利息率政策,还是财政政策中的公债手段,均依赖于一个充满活力的证券市场,只有一个人们能根据需要灵活调整自己的资金投向,在众多资产中进行选择的丰富多彩的证券市场,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可见,无论是证券本身对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调节功能,还是国家运用证券杠杆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均需要证券的多样化。可以这样说,证券数量与品种关系到证券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而证券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又关系到证券对国民经济调节作用的大小。一般说来,如果证券数量少,品种单一,那么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就较低,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与影响作用就小,反之,则大。

(七)证券的增殖功能要求证券多样化。保值生息,增殖资金是多数人进行证券投资的主要动机。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有证券可以买到,二是证券可以变换。如果购买证券有利但证券品种单一,数量很小,则只能使少数人获利而未能在全社会范围发挥证券的增殖功能,如果购买证券有风险而难以变换,那么就难以使人们通过持有证券而获取利益,因而也就无法吸引人们购买证券、当然也就不能发挥证券的增殖功能。而无论是证券购买还是证券转换,均必须做到证券的多样化〔4〕。

2、中国证券应该具有的种类和多样化金融工具的新创造

如上所述,我认为,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逐步扩大债券与股票的发行,创造新的多样化的金融工具,一般来说,证券市场的发达与否与商品市场的发达与否一样,都是以商品数量的丰富和品种的多样化与整洁为标准的。我认为,今后除了扩大国债发行外,还应相应开发其他的金融工具及其扩大其发行量。一是扩大企业债券发行,适当分流储蓄资金,由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自筹用于技术改造。同时,根据不同的筹资要求,开发一些新的债券品种,如住房债券,单位投资基金债券,信托受益证券,各种金融债券等等,充分利用证券吸纳游资。二是逐步扩大股票市场,增加股票发行量。三是发行人民币特种股票,开放外币投资资金的试点,积极探索通过证券市场吸收外资的途径。四是配合搞活大中型企业和组建企业集团,选择一部分新建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通过发行债券、转换债券和股票方式筹集建设资金,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制公司的企业集团。

具体地说,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可优先考虑发行的证券种类应该有以下18种:股票;存款证券;收据证券;可转换证券存单;中长期债券;可转换存款债券;可转换股票的债券;外汇债券;可赎回债券;附有认股权证之债券或可调换债券;浮动人寿保险单;货币市场互惠基金,浮息债券,与物价指标挂钩之公债,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汽车贷款证券等等。

注释:

〔1〕欧州投资银行:《创新、 技术和金融》, 中国审计出版社1993年5月版,第145页。

〔2〕《陈必吾:《股份经济通论》,第14页,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3〕美国经济学家J.R.希克期与美国经济学家A.H.汉森对两个市场同时均衡及其意义进行过详细探讨,并提出了著名的IS——IM模型。

〔4〕参见金雪军:《证券市场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标签:;  ;  ;  ;  ;  ;  ;  ;  ;  ;  ;  

关于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思考_股份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