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施工不良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研究论文_董昭

公路隧道施工不良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研究论文_董昭

重庆市垫江县公路管理局 408300

摘要:公路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公路隧道的施工过程经常会碰到地质灾害。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公路隧道施工不良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防治措施。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不良地质;灾害;防治

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公路隧道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会遇到不良地质灾害问题,如果不及时对不良地质进行分析处理,势必会增加地质灾害风险。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合理选择施工处理方案,对公路不良地质灾害进行预防和整治,有效控制公路隧道的施工质量,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处理技术的有效性。

1公路隧道施工不良地质灾害

1滑坡、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灾害主要是地壳重力结构变化引发的灾害,有时是因为地壳变动的自然力引起,而更多的则是人工开采使得山基松动。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下,土层或岩层整体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这种灾害的特点是瞬间性,面积大,动量大,破坏性极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对隧道的施工和隧道的稳定都构成了威胁。

1.2突水突泥

突水突泥事故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或者开挖轮廓四周的特大岩溶溶腔突然压溃临界面,造成突水突泥地质灾害。这种灾害的发生具有突然性、巨大性,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经济损失最大。事故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地质作用。首先是水的作用,水是突水突泥灾害发生的最大根源。其次是压力高,隧道一般埋深都比较大,通过爆破开挖之后,打破原有平衡压力,处于高压状态。还有就是不良地质,隧道一般存在长、大、深等特点,沿途经历围岩变化繁多,隧道在穿越溶洞、断层破碎带或接触带、地下河等不良地质时,特别容易发生突水突泥灾害。综合来看,“富水、高压、不良地质”三者不利组合是诱发突水突泥灾害的主要地质条件。(2)工序环节。突水突泥灾害大多发生在开挖环节中。对不良地质围岩的盲目不合理开挖,开挖进尺过大,是造成突水突泥的主要原因。在很多大型突水突泥灾害发生前,都会发生前期小型、局部、小范围的突水突泥,在处理方法及措施不完善的情况下,盲目的进行清淤工作,极大的增加了后期大型突水突泥灾害所造成的风险。(3)工超前预测预报。现在很多项目对超前预报工作很不重视,对于规范要求的超前预报工作敷衍了事,未起到提前了解开挖前方具体地质情况的作用,对于自己多年的隧道施工经验盲目自信,大大的增加了不良地质突水突泥灾害的发生几率。

1.3塌方

公路隧道施工塌方事故的发生通常是由土质条件不良、地下水丰富、防护手段不当、施工措施不当等原因引发的。很显然,引发施工塌方事故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在发生施工塌方事故后,我们要准确判断引发事故的因素的性质。自然因素引发的塌方事故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预防。人为因素引发的塌方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类事故多由施工人员造成。因此,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是避免塌方事故发生的一种有效措施。

2公路隧道施工不良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2.1滑坡防治对策

滑坡主要是由于土体自身的剪切力不足而引起的,通常发生部位位于隧道的上部、下部以及地下等部位。常采用的防治措施是根据相应的安全等级来制定出对应的滑坡下滑力曲线图,并在图中选出减小下滑力的部位,并在该部位采取加固措施,从而达到提高隧道土体整体抗剪能力的目的。在我国现阶段的公路隧道施工中,对于滑坡的防治主要以防为主,尽量避开那些可以引发滑坡现象的不利因素,同时要根据公路隧道当地开挖的周边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滑坡发生原因来进行综合整治,从而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突水突泥防治对策

复杂地质条件下,在开挖支护时,应遵循“缩短开挖、减弱爆破、加强支护、增加量测频率”的指导原则,严格控制现场开挖进尺。

在发生小型突水突泥灾害后,进行涌出物处理时,应遵循先完善处理方案后清理的原则,发生灾害项目部应及时成立灾害处理指导小组,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在评估可行后进行下一步清淤工作。灾害发生后应先查阅图纸等资料,掌握该段围岩情况及地下水发育情况,研究可能发生的后续灾害,结合超前预报工作,判断前方具体地质情况,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

对于复杂不良地质,应该进行多类型超前预报相结合的方法,一般采用的超前预报方法有综合物探超前探测法、水平钻孔超前探测法、洞内综合地质法、围岩大变形与膨胀性预测预报法。

2.3塌方防治对策

首先,要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施工安全意识,确保其在工程施工前对工程实际情况进行了详细地调查、分析和研究,同时在实际的施工中做好灾害的提前预测和防治措施,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地质灾害,避免由人为的因素而对工程施工造成影响。

另外,在公路隧道工程前期的设计阶段,要根据工程所在地区的实际地质情况来进行合理的设计,包括隧道的线型等,避免使其通过高应力集中地段以及地下水发育完全的地段,同时,还要选择良好的施工地段,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做好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塌方灾害预防和检测,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手段,降低灾害出现的概率等等。

如果隧道施工运用的是暗挖法,就要在隧道施工的同时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比如超前探孔、红外探测等),同时对隧道周围的岩石进行监控和质量测量。另外,隧道施工时,还要采取加强支护措施(比如设置锁脚锚杆、大管棚、小导管及超前锚杆)。这些措施能起到支撑隧道的作用,并且在施工时能尽快形成封闭环。如果隧道施工运用的是明挖法,我们就要及时做好地表沉降观测和边仰坡支护等。同时,还要根据隧道规模、地质、渗水、埋深、瓦斯浓度、地下水以及特殊地貌预测塌方情况。

2.4不良地质监控技术

由于不良地质本身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的特点,在后续施工阶段,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将监控技术落到实处,满足施工形式的整体性要求。基于监控施工形式的要求,要及时对内部地质情况进行探测,在后续施工过程中掌握各项操作形式是否符合操作标准。工作人员要对围岩部位的移动量和钢筋支持力度有一定的了解,收集各项动态指标的信息,及时对其进行评价。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要在此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支护结构的要求,对支护参数进行调整,最终保证支护形式的稳定性和有序性。此外如果在施工阶段存在地质状态不合理的情况,则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地质施工要点,满足隧道施工的相关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判断最佳控制形式,使其符合处理技术的要求。

2.5隧道施工防水技术

在公路隧道的后续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必须顶起对不良地质段进行检查,为了避免出现水渗漏的情况,要从整体布局入手,采取有效的防水和排水措施。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后可以应用新型防水技术,根据隧道施工体系的要求,拟定有效的施工方案。同时要做好封堵和排水工作,在工作前必须对各个细节进行及时检查。同时要选择帷幕注浆、管道引排、超前注浆等排水方法,施工人员要及时降低水压,使水分迅速排出,避免这些地下水进入隧道。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公路隧道施工阶段面临的地质情况复杂多变,为了防治地质灾害需要对不良地质地段的隧道进行加固和处理,最大限度地防止隧道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和质量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代高飞,朱合华,夏才初.某公路隧道病害成因分析与治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12)

[2]赵兴东,段进超,唐春安,等.不同断面形式隧道破坏模式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S2).

[3]邓应林.公路隧道不良地质段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07)

论文作者:董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  ;  ;  ;  ;  ;  ;  ;  

公路隧道施工不良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研究论文_董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