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方法浅议论文_李早成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方法浅议论文_李早成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农建乡中心小学 628200

小学生对体育的认识非常肤浅,他们活泼好动,爱好广泛,求知欲强,可塑性大,但是注意力往往不集中,长时间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容易使他们产生不愿上体育课的念头。所以要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就必须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然而学生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周围良好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呢?

一、小学生的体育兴趣特点

一般来讲,小学生都天真活泼,而且比较好动,初次接触体育,他们对体育活动着有广泛的兴趣,并充满了好奇心理。他们把体育看成玩,只要能活动就感到很高兴,并且兴致勃勃、不知疲倦。而人的体育兴趣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而不断变化发展的,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体育兴趣也有一些变化。研究表明,一至三年级为充分活动阶段,他们多选择游戏、跑步等游戏,因为技术比较简单、富有趣味;四年级喜欢球类者明显增多,体育兴趣有明显变化;五至六年级为喜欢学习运动技术阶段,有更多的学生喜欢跳高、跳远、武术、球类等有一定技术、技巧的动作项目。可以看出整个小学阶段的体育兴趣不够稳定。

二、改变教学观念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体育教学也一样,体育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为理念展开体育教学活动。教师自身要加快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更新观念,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案和授课方法,建立以兴趣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要丰富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新鲜感,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并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促进小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培养小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

三、倡导竞争,激发保持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好玩好动,有较强的竞争心理和团体意识,表现出不甘落后,奋勇争先,渴求表现自己。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创设竞争情境,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这样学生在练习时就会形成一种积极的心态——为获得成功和赞赏而努力拼搏,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着良好的作用。例如:让学生比一比跳远谁跳得远,他们都想得第一,于是就不断地练习,渐渐地就会对体育产生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教师在学生竞赛时要做好必要的心理指导,防止学生为了竞赛产生一些阴暗心理。

四、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

情境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小学生天真活泼、幼稚、好动,喜欢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特别喜爱做一些有故事情节的活动性游戏。通过情境的创设,实施情境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沉浸在一定的情境氛围内,使少年儿童寻求现实生活场景,与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相协调。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带着欢乐在课堂上尽情玩耍、游戏,在玩中得到锻炼,在玩中陶冶情操,在玩中发展能力,在玩中培养品质,在玩中提高兴趣。

五、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巩固学生兴趣

现代健康的概念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加强学生的身体训练,还应加强学生的心理训练。只有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不断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克服自身的缺点和弱点,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摆脱束缚自我发展的各种心理桎梏,进而积极主动地参加各项体育运动,从中体验到苦中有乐、乐中有苦,做到以苦为乐、乐在其中,从而更加喜欢体育,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极大的巩固作用。

六、以激励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小学教学还处于教学的基础阶段,在小学生的体育教学中,老师应多用激励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因为学生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教师要表扬在体育活动中取得优越成绩的学生,鼓励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劳逸结合,做到学习锻炼两不误。

七、确保适当的运动量

由于小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在体育教学中,如果超负荷地给学生安排运动量,很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使得教学效果适得其反,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给学生安排运动量。由于每个学生的体质和承受能力不一样,体育教师要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在兼顾全体、突出个人的基础上,使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学习,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育技能,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李早成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2月总第2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方法浅议论文_李早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