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降低静滴脂肪乳所致的静脉炎的的研究论文_张 敏

张 敏

(广东惠州第六人民医院内四科 广东 惠州 516000)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6-0020-01

【摘要】目的对干预降低静滴脂肪乳所致的静脉炎的研究。方法将120例需要静脉输注脂肪乳的患者随机分为A1组,A2组,B1组,B2组各30例,均以30滴每分钟是速度给予静脉输注脂肪乳。A1组采用15μm孔径的普通输液器直接给药,A2组采用15μm孔径的普通输液器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B1组采用5μm孔径的精密输液器直接给药,B2组采用5μm孔径的精密输液器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观察4组患者在输液期间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连输静脉输注脂肪乳5天后,4组静脉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采用5μm孔径且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最低。结论采用精密输液器且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可以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脂肪乳;精密输液器;生理盐水;静脉炎

我科收治癌症晚期患者日益增多,营养支持大多会有脂肪乳的应用,因脂肪乳微粒直径较大,其微粒直径大小和生物特性与天然乳糜微粒相似,静脉滴注时易对血管产生刺激。临床上静脉炎的发生率上升[1],了解输液性静脉炎的临床症状、发生原因及临床干预措施对于提高临床输液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选用不同孔径的输液器以及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对输注脂肪乳患者发生静脉炎情况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5-10月在本科室住院的需要输注脂肪乳治疗患者120例(排除需要输入含有易引起静脉炎的化疗药物,中药注射剂,一个月无静脉感染等患者)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33-89岁,平均(55.5±8.5)岁,疾病类型各种肿瘤晚期107例,肺部感染8例,重度贫血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四组各30例,使用脂肪乳治疗5-7天。四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输注药物,输液总量,穿刺部位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输液方法 A1组采用15μm孔径的普通输液器(上海金塔医用器材有限公司)直接给药,A2采用15μm孔径的普通输液器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B1组采用5μm孔径的精密输液器(山东新华安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直接给药,B2组采用5μm孔径的精密输液器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均采用7号针头进行静脉输液,要求同一血管连续输液不超过3次,输液高度1.5M,调整速度为30滴每分钟。

1.2.2评价方法 有专人对4组患者静脉输液全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在连续治疗的5天后,比较4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的情况。观察标准,根据WHO规定的静脉反应分级标准。观察静脉炎发生情况。0级:局部皮肤无改变,无疼痛;Ⅰ级:局部皮肤发红,轻度疼痛;Ⅱ级:局部轻度肿胀,灼热,中度疼痛;Ⅲ级:局部中度肿胀,中度疼痛,水疱形成,直径<1cm;Ⅳ级:局部中度或重度肿胀,顽固性疼痛,水疱直径>1cm,影响肢体功能。

1.2.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4组静脉炎发生率运用χ2检验,采用Lon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四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比较见表1,有表1可见,四组患者发生静脉炎发生率比较,X2=6.51,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5μm孔径输液组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最低。

3 讨论 

3.1.引起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后引起的静脉局部疼痛、红肿或局部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是静脉输液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2]。据文献报道[3],使用刺激性药物静脉炎发生率可达31.67%。静脉炎的产生于多种因素有关,诱发静脉炎的危险因素有输液微粒、溶液的pH值、溶液的渗透压、静脉穿刺部位、输液滴速、使用穿刺(套管)针的管径、患者情况、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等[4-5]。输液微粒是指一种输入液体中存在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μm,微粒随药液进入血液后,可致红细胞聚集形成血栓,引起栓塞或静脉炎;输液药物的化学刺激可使静脉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产生炎症改变,引起化学性静脉炎,。同时,化学药物刺激使机体释放组织胺,可导致静脉收缩、痉挛变硬,易并发血栓形成[6-8]。两者协同作用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3.2.精密输液器能有效减少.肪乳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普通输液采用的输液过滤介质的孔径一般在15μm,对6-10μm的微粒截留几乎没有作用,而精密过滤输液器的终端过滤器采用5μm孔径的过滤介质,可以滤除药液中90%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减少微粒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刺激,是解决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9-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孔径的输液器以及前后生理盐水冲管对静脉滴注脂肪乳时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15μm孔径输液器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高于5μm孔径的精密输液器患者(P<0.01),且既用精密输液器又前后生理盐水冲管组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最低。

4 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针对输注脂肪乳引起静脉炎直接相关因素采取预防对策,改变常规我科直接普通输液器输注脂肪乳的习惯,而选用5μm精密输液器输注并前后生理盐水冲管,更能有效减少静脉输注脂肪乳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率。建议可广泛使用。但本研究仅应用2种干预措施,存在局限性,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针对引起静脉炎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这不仅可提高临床静脉输液治疗质量,而且可改善患者对静脉治疗的满意度,减少由此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刘平,鲜于云艳.输液所致静脉炎的药物原因分析[I].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8,25(8):766-767.

[2] 赵明利,于健春,康维明.脂肪乳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8,16(3):184-191.

[3] 孙蕾蕾,商雪,荣杨莉,等.利多卡因加654-2湿敷预防静脉滴注脂肪乳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现代护理,2006,12(4):322.

[4] 刘平,鲜于云艳,朱翠红.不同类型输液器对头孢类抗生素输注速度及静脉炎发生情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12B):3231-3232.

[5] FrankGe,崔晶晶.输液导致静脉炎的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于监测,2005,2(2):36-38.

[6] 武海珍,邓桂珍.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8,7(1):37-39.

[7] 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47-448.

[8] 韩红芳.临床输液不溶性微粒危害及其预防[J].护理研究,2003,17(7):812-813.

[9] 袁滨.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分析与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0):2021-2022.

[10] 王珊.精密过滤输液器降低奥沙利铂致静脉炎发生率的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3):5181-5182.

论文作者:张 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4

标签:;  ;  ;  ;  ;  ;  ;  ;  

干预降低静滴脂肪乳所致的静脉炎的的研究论文_张 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