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肿瘤细胞计数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应论文_干争光1,罗以2

循环肿瘤细胞计数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应论文_干争光1,罗以2

1.南华大学研究生院 湖南衡阳 421001;2.湖南省肿瘤医院老干内科 湖南长沙 410013

【摘 要】癌症是造成人类死亡最为主要的原因,其中肺癌占了绝大部分,而肿瘤转移则会导致肺癌患者最终的死亡。非小细胞肺癌(NSCLC)属于肺癌比较特殊的一种,其死亡常见原因为转移及复发,其中血行播散是主要转移途径,早期诊断为NSCLC的部分患者基本已有远处转移。循环肿瘤细胞(CTC)属于NSCLC分期系统有益补充,能更好地反应患者综合情况。为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CTC计数在NSCLC临床应用中有很高的价值,本文进行了相关综述。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细胞;计数;研究

癌症是常见恶性疾病,而且大部分患者接受根治性治疗后依旧有复发,复发者死亡率极大,而且部分患者早期诊断时就有转移[1]。癌症转移比较复杂,先由原发癌边缘恶性细胞侵入基底膜,之后间接或直接通过血管、淋巴管等,最终定植与蔓延到远处组织、器官等形成转移灶[2-4]。目前,大部分癌症患者循环系统存在循环肿瘤细胞(CTC),认为加强其计数及检测,对于诊断肿瘤及其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探讨CTC计数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应用,本文进行如下综述。

1 CTC计数检测技术分析

CTC计数检测技术目前较多,笔者当前常用的几种进行如下简述:

1.1 芯片技术

CTC计数芯片技术指的是一种微流体硅胶芯片,可检测血液极微量肿瘤细胞,芯片排布7.8×104个微位点(包有抗体),在检测时有血液经过该芯片,抗体和肿瘤细胞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进而黏附于芯片,进而捕捉CTC[5]。这种技术比较新颖而先进,分离纯度极高,更利于检测CTC,但因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在国内应用还无法广泛普及,不过就目前国内外已有应用来看,已经为NSCLC CTC计数检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1.2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

PCR属于最为常用的分离与检测NSCLC的方法,而且类型较多,各有优劣。最早应用的PCR技术为细胞学检测,阳性率基本可达到100%[6],但随着研究增多,显示其假阳性率较高。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极易和血液其他成分(如巨核细胞)相互混淆。之后PCR技术逐渐成熟,

依次出现了荧光定量RT-PCR与巢式RT-PCR等。PCR技术主要是根据特异抗原表达,以免疫

细胞化学法为主,可提高检测效率,并提高早期转移、微小残余肿瘤等的诊断效率,有着高效率与高灵敏度等优势,逐渐广泛应用在各类检测与诊断中。Yoon等学者采取PT-PCR表明

甲状腺转录因子可以作为CTC标志物,同时进一步通过研究表明连续检测到CTC可以提示NSCLC术后的预后效果不佳[7]。不过,随着该技术在NSCLC检测中应用增多,敏感性与特异性提高,导致假阳性率也增加,比如临床标本有轻度污染时极易发生假阳性事件,这些需要在以后应用中加强重视。

1.3 血液CTC检测系统

血液CTC检测系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的关于该技术的研究与报告。Kerbs等学者采取该项技术对101例NSCLC晚期患者进行了研究,检测化疗前后的CTC变化情况,结果显示Ⅳ期患者的外周血中每7.5ml含有的CTC计数明显比Ⅲ期患者更高,而且揭示前者的预后效果更差。从以往研究来看,该技术应用十分广泛,但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比如极易遗漏一些表面无法表达的上皮特异性黏附分子CTC。

2 CTC计数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

NSCLC临床分期以往多依靠病理学与影像学,随着分子生物学在诊断中逐渐广泛应用,目前已有学者认为NSCLC临床分析可实施分子分期,而CTC计数在其临床分期中作用巨大。研究显示直径低于1cm的NSCLC发生转移,对早期转移Ⅰ期患者不管有无转移均能检出CTC,尽管血液中CTC并不等同于一定转移,但结果表明CTC和肿瘤TNM分期有一定的关联。Wu等学者采取免疫荧光法研究肺癌患者47例,显示CTC和肿瘤分期有关,故而可将CTC计数作为肿瘤TNM分期补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Krebs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NSCLC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每7.5ml中CTC计数不低于5的要明显比低于5的更差,而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明显更差,可见CTC计数对于NSCLC预后评估及分期有潜在价值[7]。此外,因原发灶与微转移灶间有显著异质性,将CTC计数应用在微转移灶中也能很好地进行临床分期,从而可弥补病理学、影像学等检查方式无法及时反映的不足,对分期与治疗有更好的价值,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从而降低细胞毒性作用。

3 CTC计数与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估

NSCLC患者主要疗法为化疗,对化疗方案及其药物评估最为主要的依据为影像学检查,但原发灶与转移灶患者存在肿瘤细胞异质性,部分化疗方案与药物对原发灶有效但可能对转移灶无效,而此时采取常规检查方式难以评估。因CTC和肺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进行CTC计数,可间接反应转移灶化疗效果,通过对比化疗前后CTC计数水平,便可对化疗疗效进行评估[8]。Nagrath等学者针对9例NSCLC患者进行研究,通过评估CTC计数判断疗效,显示CTC计数变化和实体肿瘤在影像学诊断上的结果基本一致,为此认为加强CTC监测可实施评估化疗效果。当前,已有学者将肿瘤血液灌注CT成像和CTC监测联合应用在NSCLC患者化疗疗效评估中,结果显示二者结合评估效果更佳[9]。可见,CTC计数对于NSCLC疗效监测有着积极的意义,有着实时监测的效果,对化疗方案调整有着指导价值。

4 CTC计数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监测

NSCLC患者预后因素较多,CTC计数能为预后评估提供更科学与可靠的依据,而目前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CTC自身特异性研究,能更好地综合评估预后情况。Pailler学者通过研究显示,CTC或许隐藏有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重排,通过不断克隆,使得NSCLC患者病情进展与细胞转移,从而揭示预后不佳[10]。因目前鲜有常规方式评估早期NSCLC,为此CTC可能作为其主要的客观判断标准,加上CTC计数越来越成熟,相信以后会为NSCLC预后监测提供更为可靠的帮助。

5 结语

尽管近几十年CTC计数的研究越来越广泛,但其概念并非新颖词汇,因为早在一百多年前一些有远见的科学家与医生便对其进行了描述,但碍于无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故而无法如当前一样广泛研究与探讨。CTC计数及其检测技术在NSCLC患者中的应用,属于非侵入性活检,目前可将其与EGFR突变检测结合,从而直接分析CTC基因,进而对原发肿瘤情况进行总结。不过,目前在CTC研究中依旧存在很大挑战,毕竟没有任何一个技术是明显优于其他技术的,都有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只能不断完善。

从当前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研究领域中,若仅仅单纯研究CTC计数在NSCLC中的应用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重视CTC基因表达从而确定NSCLC特定亚型也是十分重要的,同时NSCLC有一定转移可能,利用分子计数提取、分离及分析CTC可得到相关信息,此外抗CTC治疗目标也将成为富有的成果战略,可能在根本上避免转移灶形成,这些都是以后要不断研究与探索的,依旧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陈鹏,李雷.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3,(14):862-865.

[2] 刘志东,许绍发,李云松等.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定量检测意义[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9,25(3):184-186.

[3] 张为迪,李辉,宋平平等.非小细胞肺癌肺静脉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分析[J].山东医药,2012,52(24):51-53.

[4] 张瑞萍,吴继华,黄英武等.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指导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1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22):2248,2253.

[5] 凌芸,王芳,朱全等.非小细胞肺癌特异性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11):1002-1007.

[6] 陈燕,李虎,秦琴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与病理分期关系[J].临床军医杂志,2014,42(2):192-194.

[7] 姜镕,马春华,朱子龙等.脑脊液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4,14(8):704-707.

[8] 林晓铭,程德志,蒋成榜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联合检测[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0,40(4):405-407.

[9] 杜开齐,朱有才,杨勇等.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其意义[J].武警医学,2013,24(9):786-787,791.

[10] 苏崇玉,李云松,韩毅等.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18(6):1134-1138.

论文作者:干争光1,罗以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8

标签:;  ;  ;  ;  ;  ;  ;  ;  

循环肿瘤细胞计数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应论文_干争光1,罗以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