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监护对我国糖尿病治疗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论文_刘晨楠

药学监护对我国糖尿病治疗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论文_刘晨楠

(国润(天津)大药房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000.)

【摘要】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用药依从性以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干预,实验组同时接受药物服务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干预后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用药依从性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接受药学服务干预,可有效促进其用药依从性的提高,更好对血糖水平控制,且可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用药依从性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579-02

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性的疾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以及疲乏无力等症状。近些年来,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始终是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而药学干预主要是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并对用药依从性进行改善,对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进行综合性控制,提高其治疗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干预,实验组同时接受药物服务干预。纳入标准:确诊存在糖尿病;年龄41岁-60岁;无糖尿病并发症;可接受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初中以上学历者;意识清醒者;可积极配合本研究者。排除标准:合并脑卒中后遗症、心力衰竭、肝肾功能损害者;交流障碍者、精神疾病者;不能积极对本研究配合者。实验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1岁-59岁,平均年龄(49.52±4.41)岁,其中29例为高中及以下学历,21例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1岁-58岁,平均年龄(49.60±4.38)岁,其中28例为高中及以下学历,22例为大专及以上学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干预,即每3个月实施一次有关糖尿病健康知识的讲座,并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检测,总计干预时间为6个月。

实验组同时接受药物服务干预,具体内容为:(1)医嘱审核:药师对糖尿病患者的具体用药方案进行审核,与其肝肾功能、年龄等因素进行结合,从而判断其用药是否合理,若存在用药不合理的情况,应积极与医生商讨,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用药方案。(2)药学监护:对药学监护的相关计划进行制定,其主要包括药物之间以及食物与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用药的方法、顺序、时间、种类等[4]。(3)用药指导:加强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指导,使其充分对药物的适应证、具体作用、用药方法以及相关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掌握,以此将其用药依从性提高,对其用药的行为进行规范,对其用药的安全性进行保证。告知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的重要性,以此将药物治疗的效果提高,延缓患者疾病进展的速度,对其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控制。

3、观察指标。对两组糖尿病患者干预后的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对比两组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性。

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干预后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两组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三、讨论

我国实施药学监护实践还处于发展阶段,报道文献数量有限,质量参差不

齐。对具体实施药学监护概念,方法不明确。药学监护的本质目的在于通过同其他健康专家合作,以解决和防止可能发生的药物相关问题。。

用药依从性指的是患者对于临床医嘱的执行情况,糖尿病患者,其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其疾病病情、用药方法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会直接对其用药的依从性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疾病的转归。相关研究显示,单一用药的糖尿病患者,其用药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多种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每天单次用药的糖尿病患者,其用药的依从性明显高于每天需要多次用药的糖尿病患者。有调查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差,已经是普遍的问题。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用品种类的增加,使得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不断下降,部分患者认为接受降糖药物,会增加其出现药品不良事件的几率,威胁其机体健康,因此,会出现不服从医嘱的情况。

药学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糖尿病是一种终身型疾病,所以在进行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尤其是要注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是极其快速且严重的,在医院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这种护理干预主要是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忽略的事情,例如在饮食进而服药方面的事情,因为并发性低血糖会在患者的不知不觉中发生,唯一可以避免的方法就是细节处进行细微的照顾,但是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够周全地应对。而所在医院通过探讨分析多药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全程化药学干预效果,其中对照组在多药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常规治疗方法,患者接受传统的住院医疗服务项目,并提供其药学服务。而观察组在进行多药治疗期间采取药学干预。

研究表明,观察组的用药依从性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全部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98.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且一般医疗过程和药物指导非常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用药偏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用药不依从的行为不仅包括害怕出现不良反应而漏服,同时也包括不够掌握药物的临床用途,而护士送药不及时同样也是患者用药不依从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所在医院强调在药学干预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用药监护,同时还要加强对患者的用药讲解,并对护士进行定期的培训,增加其职业的责任感,同时药学干预能显著提高DM 患者遵医行为,从而较好地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显示,接受药学服务的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其干预后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干预的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用药依从性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药学服务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糖尿病患者对自身血糖水平进行控制,提高其满意程度以及用药的依从性,且可减少出现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总之,药学服务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促进其用药依从性的提高,增加患者对于临床干预的满意程度,更好对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行控制,从而保证糖尿病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旭权,杨雅超,黄冬梅. 药学干预对于接受多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30.

[2] 李妍,高玉霞,刘丽亚. 药学干预对于接受多药治疗的2 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影响[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1(1):81-83.

[3] 苏茜. 药学干预对接受多药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 中外健康文摘,2013,10(49):16.

[4] 陆大其. 药学干预对于接受多药治疗的2 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3):13.

论文作者:刘晨楠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  ;  ;  ;  ;  ;  ;  ;  

药学监护对我国糖尿病治疗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论文_刘晨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