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_何云利

天津市北辰医院 300400

摘要:目的:探讨的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疗效的观察。方法:随机性的将2016年10月-2018年5月老年股骨颈骨折的128例患者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组(甲组)与内固定组(乙组),64例/组,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而分组,对比甲乙组的疗效。结果:与乙组相比,甲组术中的出血量与输血量均较多、手术操作时间更长以及关节功能恢复所用时间更短;甲组总有效率为93.75%(60/64),乙组为79.69%(51/64),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较为的理想,可缩短关节功能恢复所用时间,值得将其在临床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总有效率;疗效

与青年人相比,股骨颈骨折更易发生于老年人中,因老年人易出现骨质疏松,当下肢在发生跌倒、车祸以及扭转等使就有可能发生骨折[1]。股骨颈骨折患者主要的症状为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且不能行走,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前,老年股骨颈骨折在临床中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术,而后者是临床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本文将本院老年股骨颈骨折的128例患者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甲乙组进行对比与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疗效,现有下列报道。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随机性的将2016年10月-2018年5月老年股骨颈骨折的128例患者分为甲组与乙组,64例/组,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而分组,入选老年患者及家属对本次手术采用的方案处于知情的状态,且均由同一批的医者来操作此次手术。两组入选患者的男女比均约为1:1,甲组老年患者的年龄为62-84(72.35±11.65)岁;乙组老年患者的年龄为64-82(71.43±12.31)岁。对上述入选患者的年龄、既往病史、身高与体重以及股骨颈骨折的情况等一系列相关性的资料进行统计对比,无差别(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行X 线检查,已明确的诊为股骨颈骨折;②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年龄应≥62 岁;③在骨折前,患者活动自如,可进行正常的生活。排除标准:①患者体质较差,不能进行手术;②合并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髋关节炎的患者;③股骨颈骨折有其他病理性的改变;⑤有造血或循环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发生异常者。

1.2方法

术前准备:入选患者均在在入院后行一系列相关的临床检查,并给予正确的治疗,使患者与手术均处于最佳状态。

甲组:选用手术方案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仰卧位的体位,对其行正常麻醉后,选择最合适的手术切口,从切口处将其关节囊全切除,同时也应将其内在的股骨头、残留下来的滑膜与关节囊等内在物质彻底清除掉后,将术前已配备好的人工髋臼从切口处植入,将其植入时应当保持的角度是前倾10°、外倾45°。术后进行一系列常规的处理。

乙组:选用手术方案为空心钉内固定,患者仰卧位的体位,对其行正常麻醉后,选择最合适的手术切口,将3枚克氏针植入到骨折适当的定位,准确植入后用螺钉进行加压以固定,所有操作结束后用X线机来观察骨折部位复位的情况。术后进行一系列常规的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甲乙组术中的出血量与输血量以及手术操作时间与关节功能恢复所用时间,同时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

总有效率的对比选用的是 Harris 评分准则[2],一队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总分 100 分,≥80分属于优;60-80分属于良;≤60分属于差,总有效率=(患者总数-差的患者)/患者总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得的相应数据用SPSS17.0软件用以行统计分析,用都是均数±标准差形式以表示计量资料,用的是n(%)形式以表示计数资料,如若得到P<0.05,则两组有差异,反之则无。

2、结果

2.1两组术中的出血量与输血量以及手术操作时间与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的对比

与乙组相比,甲组术中的出血量与输血量均较多、手术操作时间更长以及关节功能恢复所用时间更短(P<0.05)。

表1 两组相关指标的比较

2.2两组总有效率的对比

甲组总有效率为93.75%(60/64),乙组为79.69%(51/64),存在差异(P<0.05)。

表2两组总有效率的对比(%)

3、讨论

已有的资料表明,在髋部骨折当中股骨颈骨折约占其38%。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即是股骨颈骨折,且该骨折群体绝大数是合并有糖尿病、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等疾病的,而这些合并症均可对老年骨折患者的术后愈合情况产生影响。因此,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措施正确的选择更为重要。

既往临床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多为内固定,但内固定会存在一定的缺点,一者此类骨折的断端有较强的剪切力,即使患者在术后没有任何活动的情况下,其周围肌肉所产生的剪切力也有可能致使骨折断端的不稳,引起内固定的松动,乃至脱落;二者,该骨折处血液供应较其他部位的骨折差,术后已合并其他的并发症,致使患者需行二次手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将关节假体植入到骨折部位,以替代髋关节的功能,一方面可使髋关节的稳定性明显的提升,使得术后骨折的部位不易再次被折断;另一方面,术后患者能尽早的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可避免卧床所引发的并发症[3]。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乙组相比,甲组术中的出血量与输血量均较多、手术操作时间更长以及关节功能恢复所用时间更短,可看出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大,但术后可较快的恢复,故严格掌握其相应地适应症,尽可能的避免围手术期的各种风险;甲组总有效率为93.75%(60/64),乙组为79.69%(51/64),存在差异。故笔者认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较为的理想,可缩短关节功能恢复所用时间,值得将其在临床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推广使用,但应尽可能的避免围手术期的各种风险。

参考文献:

[1]林庆波.全髋关节置换与空心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中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功能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35):5583-5587.

[2]赵红莲,刘晓丽,冯向春,高杰,吕永明,李志怀.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3):6671-6672.

[3]郭学峰,王裕民.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16):1488-1491.

论文作者:何云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  ;  ;  ;  ;  ;  ;  ;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_何云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