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和脂溶性硫胺素在肉鸡中的应用

水溶性和脂溶性硫胺素在肉鸡中的应用

一、水溶性和脂溶性硫胺素在肉仔鸡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兵[1](2021)在《日粮硒和DHA改善产蛋后期蛋鸡肉蛋品质的效果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为了更好地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并减少碳排放,基于对未来环境保护、蛋鸡福利和饲料成本等问题的考虑,家禽养殖业提出“蛋鸡延长养殖”计划,将蛋鸡淘汰周龄从72周延长至80–100周,实现“100周龄产500枚蛋”的目标。但在集约化养殖过程中,蛋鸡经过产蛋高峰期的高强度代谢后,会出现严重代谢性障碍,导致肝脏和腹部脂肪蓄积,机体抗氧化功能和生殖系统功能减退,对蛋鸡的机体健康、生产性能和肉蛋品质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制约着我国蛋鸡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蛋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改善产蛋后期蛋鸡的肉蛋品质,充分开发利用老龄母鸡肉蛋是当前家禽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成为我国蛋鸡产业落实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增长点和低碳减排的重要举措。此外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提升,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与膳食的关系,对高附加值的功能性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通过日粮营养调控的方式提升肉蛋的营养附加值是提高我国国民营养水平的重要策略之一,可进一步提升我国蛋鸡养殖产业链的经济效益。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通过日粮营养调控的方式提高产蛋后期蛋鸡的生产性能,改善产蛋后期蛋鸡肉蛋品质和营养附加值,充分开发利用老龄蛋鸡肉蛋制品。首先通过对不同周龄蛋鸡的生理机能、肉蛋品质和氧化稳定性的差异进行研究,结合文献分析,揭示调控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和肉蛋品质的关键途径;在此基础上基于硒(Se)的抗氧化活性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脂质调节活性,探讨富硒酵母(Se-enriched Yeast,Se Y)和富DHA微藻(Microalgae,MA,Aurantiochytrium sp.)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和肉蛋品质的改善效果及其机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技术鉴定Se在肉蛋中的沉积形态,基于脂质组学技术揭示DHA在蛋黄脂质中的富集模式,为富Se和DHA功能肉蛋的营养评估和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以不同周龄蛋鸡为研究对象,分析产蛋后期蛋鸡与产蛋初期和高峰期蛋鸡的生理功能和肉蛋品质的差异,对肉蛋品质、肉蛋氧化稳定性与生理功能的进行关联分析,结合文献报道,发现与产蛋初期和高峰期相比,产蛋后期蛋鸡肝脏脂质代谢紊乱,抗氧化能力降低(主要是谷胱甘肽代谢通路下调),进而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肉蛋品质产生负面影响。此结果提示可以通过提高产蛋后期蛋鸡机体抗氧化机能和改善脂质代谢途径调控产蛋后期蛋鸡的生产性能和肉蛋品质。后续研究将基于上述两个途径,探讨具有抗氧化活性的Se Y和具有脂质调节活性的富DHA微藻对产蛋后期蛋鸡的机体健康和肉蛋品质的调控效果及机制。基于硒的抗氧化活性探讨不同硒源对产蛋后期蛋鸡肉蛋品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提高机体抗氧化机能、改善蛋鸡肉品质及增加肉蛋中硒沉积量方面,Se Y生物学效率显着高于等剂量的亚硒酸钠(Se S)。采用HPLC-ICP-MS联用技术对不同硒源处理在肉蛋中硒的沉积形态进行分析,在全蛋中检测到硒代蛋氨酸(Se Met)、硒代半胱氨酸(Se Cys2)、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 Se Cys)和亚硒酸根Se(IV)4种Se形态;在肌肉中检测到Se Met、Se Cys2、Me Se Cys和硒代尿素(Se Ur)4种形态的硒,其中Se Met为硒在肉蛋中沉积的主要形式。Se Y对产蛋后期蛋品质无显着影响,但可以通过提高肌肉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抑制肌肉组织磷脂膜和肌肉蛋白的氧化损伤,维持肌肉细胞膜的完整性和肌肉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进而提高鸡胸肉储存期间的持水能力,维持肉色稳定性。高温应激是全球畜牧业的主要挑战,高温会导致肉蛋品质降低。随着家禽生产系统逐渐从“笼养”向“自由放养”转变,高温应激的影响会更加广泛。因此基于上述结果,进一步通过持续高温处理建立慢性热应激(HS)模型探讨Se Y改善蛋鸡生产性能和肉蛋品质的效果及缓解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HS会导致蛋鸡生产性能、蛋壳品质、肉品质和肉的氧化稳定性降低,日粮Se Y可显着提高热应激条件下蛋鸡的生产性能,改善蛋壳品质、肉品质和肉的氧化稳定性。长期HS诱导机体产生氧化应激,导致机体抗氧化酶活性削弱,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OS)累积,造成脂质、蛋白和DNA等大分子氧化损伤、线粒体形态结构异常和功能紊乱,进而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肌细胞凋亡,最终导致肉品质降低。Se Y可以通过调节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提高线粒体抗氧化水平,增强细胞清除ROS的能力,改善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和氧化还原平衡状态,抑制肌细胞凋亡,进而改善肌肉品质。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基于DHA的脂质调节活性探讨富DHA微藻对产蛋后期蛋鸡脂质代谢的调控及其对生产性能、肉蛋品质和肉蛋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基于脂质组学技术揭示DHA在蛋黄脂质中的富集形式和规律。研究发现富DHA微藻可通过促进肝脏脂肪酸氧化而减少肝脏游离脂肪酸(NEFA)和甘油三脂(TG)等在产蛋后期蛋鸡肝脏中的沉积,改善蛋鸡肝脏功能,降低脂肪肝的发生率,进而提高产蛋后期蛋鸡的生产性能,提高鸡蛋蛋白质量。DHA在肌肉和蛋黄中的沉积均呈剂量依赖式增加,随着日粮中富DHA微藻剂量增加,n-6/n-3 PUFA比例显着降低,肉蛋脂质健康指数显着改善。当日粮中添加2.0%富DHA微藻时,DHA在蛋黄、胸肌和腿肌中的沉积量分别达到11.6、1.2和1.3 mg/g,n-6/n-3 PUFA比例降至2.49:1、1.89:1和2.27:1。通过脂质组学技术对普通蛋黄和富DHA蛋黄脂质组成进行分析,共鉴定出涵盖8大类30个子类的脂质1069种脂质分子,其中含DHA的脂质分子共有71种,DHA在蛋黄脂质中主要以甘油磷脂形式存在,85%以上的DHA与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结合。但是,日粮中添加较高剂量(≥1.5%)的富DHA微藻在提高肉蛋营养附加值的同时,显着降低了肉蛋储存期间的氧化稳定性,提示日粮添加1.5%以上富DHA微藻时,除Se Y外日粮中还需额外补充抗氧化剂。由于DHA主要富集在蛋黄和肌肉的脂质组分中,猜想脂溶性天然抗氧化剂靶向富集可以保护肉蛋氧化稳定性。由此实验进一步在2.0%富DHA微藻日粮中(含0.25 mg/kg Se Y)分别添加不同梯度水平的天然藻源虾青素(Astaxanthin,ASTA;Haematococcus Pluvialis),研究ASTA对富DHA肉蛋品质和储存氧化稳定性的调控效果。研究发现日粮ASTA可显着增加肉蛋中AST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沉积到肉蛋中的ASTA和类胡萝卜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可将蛋黄和肉中氧化反应阻断在氧化链的传播阶段,抑制肉蛋脂质氧化,改善肉蛋抗氧化活性,延长富DHA肉蛋的货架期。此外,ASTA还可通过调整肝脏Nrf2/HO-1抗氧化信号通路,增强肝脏抗氧化酶活性,间接提高肉蛋的抗氧化能力。基于本试验结果,建议高DHA日粮中添加20–30 mg/kg虾青素较为适宜。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富硒酵母和富DHA微藻可改善产蛋后期蛋鸡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脂质代谢机能,提高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和肉蛋的营养附加值,改善后期蛋鸡的肉蛋品质和肉蛋储藏期间的氧化稳定性,进一步提升蛋鸡产业链的经济效益。研究结果可为营养、安全和健康的功能性肉蛋制品的生产提供科学指导,为产蛋后期蛋鸡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胡如久[2](2020)在《罗伊氏乳杆菌胞外囊泡介导肉鸡肠道炎症保护和免疫调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益生菌可通过塑造肠道微生态平衡和免疫稳态而改善宿主健康状况,不仅常用于预防和治疗人类肠道炎症性疾病,而且在畜禽生产上有巨大应用潜力。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是鸡肠道中最主要的共生乳杆菌之一,可作为开发鸡用益生菌的候选菌种。为提高应用效果,需要明晰益生菌与宿主间通讯交流的潜在机制。除了与宿主细胞直接接触发生相互作用外,益生菌还可通过输出功能性分子与宿主建立联系。然而,共生菌/益生菌这种向宿主递送效应分子的机制仍不甚明了。近年来,人们发现细菌分泌的胞外囊泡(EVs)是细菌成分的递送系统,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论文以乌鸡肠道中高免疫活性的共生L.reuteri为目标菌株,探索该菌株是否能产生EVs,以及这些EVs是否能在鸡体内介导免疫调控和肠道炎症保护;然后采用体外细胞试验进一步探究这些EVs介导免疫调控的作用机制。取得的结果如下:试验一鸡肠道高免疫活性罗伊氏乳杆菌的筛选本试验通过16S rDNA测序的生物信息学方法从本实验室前期分离自乌鸡肠道中的乳杆菌中鉴定出四株L.reuteri,然后通过耐胃肠道环境试验、抑菌试验、粘附性评价试验和免疫活性评价试验,从中筛选出一株益生特性好、免疫调节活性强的L.reuteri BBC3分离株。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含0.6%(w/v)胃蛋白酶的p H 3.0人工胃液具有良好的耐受力,在0.25%胆盐的环境中生长良好,对三种致病菌(大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对Caco-2细胞粘附率高,且可显着增强鸡HD11巨噬细胞中参与抗原提呈的分子BLB2、共刺激分子CD80和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IL-6和IL-12α)的基因表达。以上结果表明,L.reuteri BBC3益生特性好且免疫调节活性强,是理想的鸡用益生菌目标菌株。试验二L.reuteri BBC3胞外囊泡(LrEVs)的分离与纯化及蛋白质组学解析本试验旨在采用基于超速离心的方法建立一套从L.reuteri BBC3培养上清中分离与纯化LrEVs的标准流程;然后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等技术对纯化的LrEVs进行鉴定与分析;最后采用蛋白质组学解析LrEVs的蛋白组成,并对鉴定到的蛋白进行功能分析。结果显示:L.reuteri BBC3可分泌纳米尺寸的膜囊泡;超滤浓缩+超速离心法+梯度密度离心法可分离与纯化到数量可观的LrEVs;大多数LrEVs的粒径分布在50~150 nm之间,密度在1.127~1.199 g/m L;电镜和NTA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获得的纯化LrEVs的特征与之前报道的细菌囊泡特征基本一致。蛋白组学结果显示,LrEVs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蛋白和少量的DNA与RNA,含量分别为354μg、2.9μg和12.2μg(均是换算成1×1011个囊泡的结果);在LrEVs中共鉴定出92种蛋白,这些蛋白主要来自于胞质和胞膜,主要与细菌代谢过程、蛋白酶水解、应激反应、核酸的生物合成与调控以及物质转运等生理过程有关;此外,LrEVs中还发现了一些在其它益生菌或共生菌中已被证明与免疫调节或益生作用相关的同源蛋白。上述结果提示,L.reuteri BBC3分泌的胞外囊泡含有来自母细菌的活性成分,可能在细菌-宿主间相互作用中扮演重要角色。试验三LrEVs对脂多糖诱导肉鸡肠道炎症的保护效果本试验旨在探索L.reuteri BBC3及LrEVs是否在体内具有肠道炎症保护和免疫调控作用。健康、体重一致的AA肉鸡从7日龄开始,每隔1天对试鸡灌服L.reuteri BBC3(5×109 CFU/只鸡)或LrEVs(200μg/只鸡),直至19日龄,共灌服7次;然后在12、14和18日龄腹腔注射LPS(500μg/只鸡)。同时设置一个用PBS灌服和PBS刺激的阴性对照组,一个用PBS灌服和LPS刺激的阳性对照组。结果显示:L.reuteri BBC3及LrEVs均可显着减轻LPS刺激肉鸡引起的生产性能下降、肠道损伤、空肠绒毛高度降低与隐窝深度增加以及空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增加;L.reuteri BBC3及LrEVs均可显着抑制LPS刺激造成的空肠粘膜中促炎基因(TNF-α、IL-1β、IL-6、IL-8、IL-17A和MIP-1β)表达升高,并可显着增强抗炎基因(IL-10和TGF-β)的表达,但LrEVs在调控免疫反应的程度上又与L.reuteri BBC3有所差别,这说明二者的免疫调节活性并不是完全对等的。上述结果表明,在LPS诱导的肉鸡肠道炎症模型中,LrEVs具有类似于L.reuteri BBC3介导抗炎免疫调节的作用试验四LrEVs介导炎症保护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本研究分别通过巨噬细胞试验和巨噬细胞-脾脏淋巴细胞共培养试验来探究LrEVs介导炎症保护的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调控机制,并通过肠组织培养试验来初步探索囊泡蛋白和核酸在LrEVs介导免疫调控中的作用。巨噬细胞试验:先采用共聚焦显微技术研究了鸡HD11巨噬细胞对LrEVs的内在化;然后预先用LrEVs刺激HD11细胞12 h,再用LPS刺激12 h以构建体外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培养结束后检测巨噬细胞的存活率、免疫基因表达和NF-κB活性等指标。巨噬细胞-脾脏淋巴细胞共培养试验:先用LrEVs预刺激HD11细胞12 h,培养结束后,弃去培养液,洗净细胞并转移至Transwell体系的底部小室;随即将LPS刺激肉鸡的脾脏淋巴细胞接种Transwell体系上方小室,共培养16 h,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中免疫基因表达水平。空肠组织培养试验:分别用DNase I+RNase I(DR)和蛋白酶K-琼脂糖(PK)处理LrEVs以去除核酸和蛋白,酶经75℃水浴灭活,蛋白酶K-琼脂糖额外经离心除去;然后用这些酶处理后的LrEVs预刺激空肠外植体6 h,再用LPS刺激6 h,检测培养的空肠组织中MPO活性及免疫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适宜剂量的LrEVs不影响HD11细胞存活率;LrEVs可被HD11细胞有效内在化,并显着激活抗炎基因IL-10、TGF-β和促炎基因TNF-α、IL-1β的表达;LrEVs可显着抑制LPS激活的HD11细胞中NF-κB依赖性促炎基因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并增强抗炎基因IL-10和TGF-β的表达。与LrEVs预刺激的HD11细胞共培养后,LPS刺激肉鸡的脾脏淋巴细胞中抗炎基因IL-10和TGF-β的表达显着增加,且与免疫抑制相关的基因CD25、CTLA-4和LAG-3的表达也显着增加,而Th1型代表性细胞因子IFN-γ和Th17型代表性细胞因子IL-17的表达显着下降。PK和DR处理未能完全或大幅除去LrEVs中蛋白、DNA和RNA,但显着降低了它们的含量,这提示LrEVs携带的活性成分对外源酶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在LPS刺激的空肠外植体中,与原生LrEVs相比,DR处理和PK处理显着降低LrEVs抑制促炎基因表达和增强抗炎基因表达的能力,表明这两种处理显着降低原生LrEVs对炎症反应的抑制活性。以上结果表明:LrEVs可被鸡巨噬细胞内在化并诱导先天免疫反应,同时对LPS诱导鸡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LrEVs可通过巨噬细胞增强脾脏淋巴细胞介导的抗炎作用,进而发挥适应性抗炎免疫调控作用;囊泡蛋白和核酸均参与LrEVs介导的抗炎免疫调控过程。综上所述,本研究从鸡肠道中筛选出一株益生特性好、免疫活性强的益生菌L.reuteri BBC3,证实它可产生并分泌含有母细菌活性成分的胞外囊泡,并证明这些囊泡可重现该菌株对肉鸡肠道炎症的保护作用;进一步阐明它们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参与的炎症反应和增强脾脏淋巴细胞参与的抗炎反应而维持免疫稳态,且囊泡蛋白和核酸均参与LrEVs介导的免疫调控过程。这些结果为筛选鸡用益生菌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明晰益生菌-宿主间交流通讯的潜在机制提供新见解。

徐群,黄华山,王英楠,李洪涛,赵旭[3](2020)在《维生素在畜禽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维生素是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及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等方面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动物处于运输、高低温、高湿、转群等应激状态下使用效果更为显着[1-2]。维生素跟脂肪、蛋白质等常规的大分子营养物质有所不同,但作为维持生命健康的基础物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维生素可作为体内代谢过程的生物催化剂,或者作为酶的组成成分,或与一些生物活性物质有关,对于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机体的

杨艳[4](2020)在《叶酸在鸡蛋中的转化富集及加工稳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叶酸是一种人体必需的B族维生素,参与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等重要物质的合成。缺乏叶酸会引起贫血和发育迟缓等疾病,孕妇缺乏叶酸会导致婴儿神经管畸形。人体不能合成叶酸,需从食物中摄取,而天然食物中叶酸以多元谷氨酸形式为主,稳定性差,且生物利用率仅50%左右。以蛋鸡为载体,通过生物富集形式生产叶酸强化鸡蛋,成为获得天然安全且高生物利用率叶酸的新途径。蛋鸡可从饲料中吸收合成叶酸,并富集在蛋黄中,合成叶酸在代谢中会转变为5-甲基四氢叶酸(5-methyltetrahydrofolate,5-MTHF)的单谷氨酸形式,这种形式的叶酸生物利用率高达100%。此外,鸡蛋营养价值高,可作为理想的叶酸补充来源。然而,5-MTHF对环境因子,如光、热和氧气敏感,加工过程中易发生降解,阻碍叶酸强化蛋制品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鉴于此,本文采用生物富集的方法生产5-MTHF强化鸡蛋,分析5-MTHF在鸡蛋中的富集及影响因素,同时考察蛋黄粉加工与储藏条件对5-MTHF稳定性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考察5-MTHF在鸡蛋中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5-MTHF富集量与日粮中叶酸添加量呈正相关,第4周时达到饱和,鸡蛋5-MTHF含量高达67.47μg/蛋(以每枚鸡蛋58.8 g可食部分计,相当于114.74μg/100 g可食部分),是对照组的1.93倍。此外,5-MTHF的富集对蛋品质和生产性能无显着影响。进一步分析VB12和VC对5-MTHF在鸡蛋中转化富集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较对照组,VB12添加量为100μg/kg日粮,第6周时,鸡蛋5-MTHF含量减少8.80%,且蛋重下降;而VC添加量为150 mg/kg日粮,第6周时,5-MTHF含量增长11.94%,高达77.93μg/蛋(以每枚鸡蛋58.8 g可食部分计,相当于132.53μg/100 g可食部分),且蛋鸡死亡率下降。结果表明,VC有利于5-MTHF在鸡蛋中的富集。5-MTHF在鸡蛋中的分布规律和贮藏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5-MTHF占鸡蛋中总叶酸含量84.78%,主要分布在蛋黄颗粒中,在35天贮藏期内5-MTHF含量无显着变化,说明其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最后,考察蛋黄粉加工工艺对5-MTHF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较光和热,5-MTHF对氧气较为敏感,抗氧化剂有利于提高5-MTHF的加工稳定性。添加0.2%(w/v)VC或VE,巴氏杀菌后5-MTHF保留率分别为87.76%和94.16%(对照组74.96%);普通喷雾干燥后5-MTHF保留率分别为84.80%和92.69%(对照组为61.70%)。相比较普通喷雾干燥,采用充氮喷雾干燥方式制备的蛋黄粉溶解性和乳化稳定性更佳,且5-MTHF几乎无损失。此外,充氮包装更有利于5-MTHF强化蛋粉的贮藏。

梁孝平[5](2019)在《复合维生素包衣对维生素稳定性和肉鸡生物学利用率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维生素包衣的稳定性和在肉鸡上的应用效果。本论文采用2个试验:1)用米糠粕做载体,配制5%预混合饲料,研究包衣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对预混料中维生素含量和存留率的影响,对复合维生素包衣对维生素稳定性进行比较研究。2)进行饲养对比试验,研究了维生素包衣对商品肉鸡的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肝脏和血液维生素储备、抗氧化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对复合维生素包衣在肉鸡上的生物学利用率进行比较研究。复合维生素包衣对维生素稳定性的比较研究:根据商品肉小鸡的营养需要,配制5%预混合饲料,满足肉鸡需要的钙、磷、氯化胆碱和氨基酸(不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载体用米糠粕。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如下处理:处理1,添加复合维生素(不包衣);处理2,添加复合维生素(包衣);处理3,在处理1基础上(不包衣)+复合微量元素(满足肉鸡需要量);处理4,在处理2(包衣)基础上+复合微量元素(满足肉鸡需要量)。试验结果表明:1)30 d时,包衣维生素组的维生素D含量显着高于不包衣组(P<0.05),维生素B1的含量有提高的趋势(0.05<P<0.10),提高2.3%;而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2和B6的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加微量元素组的维生素D和B1含量显着低于不加组(P<0.05),而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2和B6的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2)60 d时,与不包衣维生素相比,包衣维生素组的VA和VE含量显着提高(P<0.05),而维生素D、B1、B2和B6的含量间无显着差异(P>0.05);但相对值比较分析,包衣维生素组的维生素D、B1和B2的含量可分别提高1.80%、1.70%和1.40%。与此同时,加微量元素组的维生素D和E含量显着低于不加组(P<0.05),而维生素A、B1、B2和B6的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但相对值比较分析表明,加微量元素后,维生素A、B1、B2和B6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随着时间的延长,各试验组维生素A、D、E、B1、B2和B6等的存留率均呈不断减少的趋势;与此同时,包衣维生素30 d和60 d维生素A、D、E、B1、B2和B6等的存留率均显着高于不包衣组(P<0.05);添加复合微量元素后,预混料30 d和60 d的维生素A、D、E、B1、B2和B6等的存留率显着降低(P<0.05)。由此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维生素的含量和存留率呈降低趋势,而维生素包衣后,其含量和存留率更高,稳定性更好;而添加微量元素后,维生素的含量和存留率均呈降低趋势,稳定性有所下降。复合维生素包衣对肉鸡生物学利用率的比较研究:选用1日龄罗斯308商品肉仔鸡280只,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处理1:对照组,肉鸡常规日粮,不添加任何维生素;处理2,3分别在处理1基础上添加不包衣复合多维素和包衣复合多维素300 g/t。试验结果表明:1)添加不包衣和包衣复合维生素均可显着提高肉鸡21d和42 d的平均体重(P<0.05),提高各阶段肉鸡ADFI和ADG(P<0.05),显着降低F/G和死淘率(P<0.05),提高欧洲指数(P<0.05);同时,与不包衣复合维生素组相比,饲料添加包衣复合维生素可显着提高肉鸡42 d的平均体重(P<0.05),显着提高22-42 d及全阶段(1-42 d)的ADG(P<0.05),降低F/G(P<0.05),提高欧洲指数(P<0.05)。2)与对照组相比,不包衣多维和包衣多维组的腹脂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屠宰性能无显着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不包衣多维组和包衣多维组的胸肌率可分别提高4.18%和2.53%。3)两试验组21 d和42 d的肝脏和血液VA和VD3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包衣多维组21 d的肝脏VA和VD3含量显着高于不包衣多维组(P<0.05),其21 d的血液VD3含量和42 d的血液VA含量显着高于不包衣多维组(P<0.05)。4)两试验组21 d和42 d的T-SOD活力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5)参照近年来肉鸡市场行情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包衣和包衣复合维生素可使经济效益分别提高3.05元/只和3.49元/只;与不包衣维生素组相比,添加包衣复合维生素可提高经济效益0.29元/只。由此可见,日粮添加复合维生素可显着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提高肝脏和血液维生素含量,提高抗氧化性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包衣复合维生素效果更优。综上所述,复合维生素包衣可显着提高维生素的稳定性,并显着提高肉鸡的生物学利用率。

罗玉龙[6](2019)在《放牧与舍饲条件下苏尼特羊肉风味差异及形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肉的风味包括香味和滋味,香味是风味前体物质发生分解、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产生,香味物质包括醛、醇、酸、酮、酯以及含氮含硫等化合物;滋味物质主要由氨基酸、肽、核苷酸、糖类、有化酸和盐类等组成。论文以12月龄的48只苏尼特羊为试验对象,分为舍饲和放牧(各24只),研究饲养方式对肉品质、感官品质以及风味物质的影响,探讨舍饲和放牧条件下苏尼特羊肉风味差异及形成机制。并进一步在饲粮中添加乳酸菌、亚麻籽来改善舍饲羊肉的风味,选取3月龄的苏尼特羊48只分为4组(放牧组、舍饲对照组、乳酸菌组和亚麻籽组),每组12只,饲养3个月,研究四组羊肉风味的差异,为更好的改善羊肉风味提供理论依据。其研究结果如下:放牧羊三个部位中的脂肪含量显着低于舍饲(P<0.05),臂三头肌和背最长肌的剪切力值显着低于舍饲(P<0.05),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的熟肉率显着低于舍饲(P<0.05),但最长肌和臂三头肌的PH24值显着高于舍饲(P<0.05)。放牧的臂三头肌和背最长肌的Mb显着高于舍饲,背最长肌的MMb显着低于舍饲(P<0.05)。放牧羊肉的感官评分显着高于舍饲(P<0.05),从色泽、风味和口感方面,放牧羊肉更容易被接受。风味前体物质中,放牧背最长肌中还原糖和硫胺素含量高于舍饲(P<0.05);舍饲羊肉的SFA和MUFA含量高于放牧,而PUFA的含量低于放牧(P<0.05);而放牧羊背最长肌肉的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丙氨酸(Ala)显着高于舍饲(P<0.05),而赖氨酸(Lys)、亮氨酸(Leu)显着低于放牧(P<0.05)。在羊肉香味中,放牧羊肉与舍饲的香味轮廓有差异,其中放牧臂三头肌的W1S和W1W的响应值高于舍饲(P<0.05);对比挥发性物质发现,舍饲羊的挥发物含量高,种类少,放牧羊肉中醛、醇、酮类物质低于舍饲,其中己醛和2,3-辛二酮显着低于舍饲(P<0.05),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的1-辛烯-3-醇显着低于舍饲(P<0.05)。在滋味中,放牧羊肉的鲜味显着高于舍饲(P<0.05),而臂三头肌和背最长肌的苦味低于舍饲;放牧臂三头肌和背最长肌的肌苷酸(IMP)和肌苷(INO)显着高于舍饲(P<0.05),使肉鲜味变得浓郁。结合香味和滋味,放牧羊肉的风味更优。香味物质主要来源于脂氧化,舍饲羊肉的脂质氧化程度显着高于放牧(P<0.05);但放牧羊肉的抗氧化能力优于舍饲,其中放牧羊肉的T-AOC、CUPRAC显着高于舍饲(P<0.05),股二头肌和臂三头肌肉的SOD、CAT酶活力显着高于舍饲(P<0.05),股二头肌和背最长肌的GSH-Px酶活力显着高于舍饲(P<0.05),从而抑制羊肉的脂质氧化,改善了羊肉风味;风味物质产生的另一途径为代谢沉积,瘤胃细菌参与瘤胃代谢物的生成,包括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互养菌门和螺旋菌门等;放牧和舍饲瘤胃的差异代谢物有61种,其中舍饲中的麦芽糖、苯丙氨酸、亮氨酸和黄嘌呤等显着高于放牧(P<0.05),而己酸、花生酸、α-亚麻酸等低于放牧(P<0.05),差异代谢物参与活跃的通路为苯丙氨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等;血液的差异代谢物有43种,其中舍饲中的胆酸、苯丙氨酸和异亮氨酸等显着高于放牧(P<0.05),而α-亚麻酸、油酸显着低于放牧(P<0.05),活跃的通路为组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亚油酸代谢和α-亚麻酸代谢等。在调控风味形成的基因中,脂代谢基因参与调控肉中香味物质的生成,其中舍饲股二头肌的PPAR γ、LPL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放牧(P<0.05);调控抗氧化酶基因中,放牧的SOD、CAT和GSH-Px基因表达水平高于舍饲,而舍饲中LOX基因表达水平显着高于放牧(P<0.05);调控核苷酸代谢的基因中,放牧羊背最长肌中AMPD、ADSL基因表达水平显着高于舍饲(P<0.05)。通过在饲粮中添加乳酸菌、亚麻籽对羊肉进行风味调控发现,舍饲组的挥发物含量最高(P<0.05),但放牧组和亚麻籽组挥发物种类较多,说明在饲粮中加入乳酸菌、亚麻籽能提高香味物质种类,使羊肉香味更饱满。在滋味中,放牧羊肉的鲜味强度最高(P<0.05),而舍饲羊肉的苦味强度最高(P<0.05);放牧组、亚麻籽组和乳酸菌组中呈鲜味的肌苷酸、肌苷含量显着高于舍饲组(P<0.05),在呈味的游离氨基酸中,放牧组的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最高(P<0.05),亚麻籽组的丙氨酸最高(P<0.05);在饲粮中加入乳酸菌和亚麻籽能提高肉的滋味,改善羊肉肉质,使得风味接近于放牧羊肉。

包志碧[7](2019)在《沙葱及其提取物对羊肉品质和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论文研究了沙葱及其提取物对羊肉品质和其中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月龄(4-4.5月龄)和体重(37.1±0.5 kg)相近的断奶杜寒杂交(杜泊羊古X小尾寒羊早)母羔羊60只,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共4个组,每组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饲喂基础日粮+沙葱粉(10g/d每只,简称沙葱组)、试验2组饲喂基础日粮+沙葱水溶性提取物(3.2 g/d/只,简称水提物组)、试验3组饲喂基础日粮+沙葱脂溶性提取物(2.8 g/d/只,简称脂提物组)。试验期共75 d,其中预饲期15 d,正饲期6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3只羊进行屠宰并取背最长肌样品。本论文共包括四个试验,其结果如下:1.沙葱及其提取物对肉羊屠宰性能与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三个试验组均能显着增加羊肉GR值和眼肌面积(P<0.05),屠宰率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P>0.05):水提物组能显着增加肉羊的背膘厚度(P<0.05)。(2).三个试验组均显着提高背最长肌中粗脂肪含量、磷含量和羊肉的熟肉率(P<0.05),显着降低背最长肌的剪切力和失水率(P<0.05)。(3)脂提物组能显着提高肉羊背最长肌中T-SOD、GSH-PX的酶活性和T-AOC的能力(P<0.05)。三个试验组均能降低肉羊背最长肌中MDA含量,提高肉羊背最长肌中CAT酶活性,但差异不显着(P>0.05)。2.沙葱及其提取物对肉羊背最长肌脂肪酸、氨基酸含量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水提物组能显着提高背最长肌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尤其是亚油酸的含量(P<0.05);水提取物组和脂提物组可以有效降低背最长肌中硬脂酸的含量(P<0.05)。(2)沙葱组可显着降低背最长肌中膻味物质4-甲基辛酸、4-乙基辛酸的含量(P<0.05),对4-甲基壬酸的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水提组和脂提组均能显着降低背最长肌中4-甲基辛酸、4-甲基壬酸、4-乙基辛酸的含量(P<0.05);三个试验组之间,背最长肌中的4-甲基辛酸、4-甲基壬酸、4-乙基辛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硬脂酸的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3)三个试验组能提高背最长肌中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P>0.05)和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的含量(P<0.05)。3.沙葱及提取物对肉羊背最长肌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和组成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方法,测定了肉羊背最长肌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和组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三个试验组能提高肌肉中芳香烃类、醇类、酮类、醛类、含硫类化合物,降低烷烃、烯烃、酯类、酸类杂环类的含量。PCA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中7种风味物质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烷烃类、酯类、烯烃类、酮类、醛类、杂环类和芳香烃类,第二主成分中3种风味物质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醇类、含硫类和酸类。

赵歆昀[8](2019)在《水苏糖添加水平对肉仔鸡盲肠粪臭素浓度及肝脏CYP450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提出水苏糖属于α–低聚半乳糖,是四碳糖,也是大豆寡糖的主要功能性组分。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水苏糖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养分代谢率、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盲肠内容物粪臭素浓度、肝脏细胞色素P450(CYP450,CYP)基因表达和酶活性的影响,探索水苏糖对肉仔鸡粪臭素产生的作用效果、作用机制及适宜添加量。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化试验设计,选取36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正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负对照组饲喂玉米-无豆粕型日粮,试验组分别在负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0.4%、0.5%、0.6%和0.7%的水苏糖,各组日粮营养水平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一致,自由采食、饮水。试验期为49天,分1~28和29~49日龄两个阶段。饲养试验结束,以重复为单位,采集肉仔鸡血液、盲肠内容物和肝组织样本,测定各项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生产性能:整个饲养期,正对照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ADG)和日采食量(ADFI)极显着高于其余各组,料重比(F/G)极显着低于其余各组(P<0.01)。与负对照组相比,1~28日龄,0.5%、0.6%和0.7%水苏糖组极显着降低了肉仔鸡的F/G(P<0.01)。29~49日龄,0.5%、0.6%和0.7%水苏糖组显着提高了肉仔鸡ADG(P<0.05),0.5%、0.7%水苏糖组显着降低了F/G(P<0.05)。1~49日龄,0.5%和0.7%水苏糖组显着降低了F/G(P<0.01,P<0.05)。肉仔鸡F/G与水苏糖添加水平间具有显着的线性关系(P<0.05)。水苏糖适宜添加量为0.5%、0.7%。(2)养分代谢率:与负对照组相比,正对照组肉仔鸡干物质、蛋白质、脂肪、磷和能量表观代谢率极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1);0.5%和0.7%水苏糖组极显着提高了肉仔鸡蛋白质表观代谢率(P<0.01),水苏糖组均极显着提高干物质、脂肪、钙和能量的表观代谢率。养分表观代谢率与水苏糖添加水平间呈显着的线性和二次曲线关系(P<0.05)。水苏糖适宜添加量0.43%~0.81%。(3)盲肠吲哚、粪臭素和有机酸浓度:0.5%、0.7%水苏糖显着降低了肉仔鸡盲肠吲哚浓度(P<0.05)。负对照组肉仔鸡盲肠粪臭素含量极显着高于其余各组(P<0.01)。肉仔鸡盲肠粪臭素浓度与水苏糖添加水平呈显着的线性和二次曲线关系(P<0.05),与吲哚浓度呈显着的线性关系(P<0.05);当水苏糖添加量为1.0%时,盲肠粪臭素浓度最低。与负对照组相比,0.5%、0.7%水苏糖组显着降低了肉仔鸡盲肠p H值(P<0.05),水苏糖组显着提高了肉仔鸡盲肠乙酸和丙酸含量(P<0.05),0.4%和0.7%水苏糖组显着降低了盲肠乳酸含量(P<0.05)。负对照组盲肠丁酸含量极显着低于其余各组(P<0.05)。盲肠p H、乙酸、丙酸和乳酸与水苏糖添加水平呈显着的线性相关(P<0.05),乙酸、丙酸、丁酸和乳酸与水苏糖添加水平呈显着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水苏糖添加量为0.58%时,盲肠乙酸浓度最高。水苏糖添加量为0.38%时,盲肠丁酸浓度最高。(4)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各处理组肉仔鸡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补体蛋白3和溶菌酶均无显着差异(P>0.05)。(5)肝脏CYP450基因表达和酶活性:0.5%、0.7%水苏糖组肉仔鸡肝脏CYP3A4基因表达量显着高于负对照组和0.4%水苏糖组(P<0.05)。各组肝脏CYP1A2,CYP2D6基因表达量无显着差异(P>0.05)。以上三种基因的酶活性各组无显着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玉米-无豆粕日粮中添加水苏糖显着提高了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和养分的代谢率,降低了肉仔鸡盲肠吲哚、粪臭素浓度,改变了盲肠发酵模式,降低了p H值。推荐水苏糖最适添加水平为0.5%~1.0%。

崔红霞[9](2019)在《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抗氧化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共分为两部分,首先确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SODm)对氧化损伤的IPEC-J2细胞的保护作用;然后将SODm添加到肉仔鸡饲粮中,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SODm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SODm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SODm对IPEC-J2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通过NBT法确定SODm的活性为2 200 U·mg-1。将IPEC-J2细胞分为8组:对照组、H2O2模型组、0.5 U·mL-1 SODm+H2O2组、5 U·mL-1 SODm+H2O2组、50 U·mL-1 SODm+H2O2组、0.5 U·mL-1 SOD+H2O2组、5 U·mL-1 SOD+H2O2组、50 U·mL-1 SOD+H2O2组,每组3复孔,试验重复2次,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内SOD、GSH-Px、T-AOC和MDA含量。结果显示:H2O2模型组细胞内SOD、GSH-Px活性和T-AOC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除0.5 U·mL-1SODm组外其他各组SOD、GSH-Px活性和T-AOC水平均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细胞内MDA含量模型组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除5 U·mL-11 SOD组外其余各组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5 U·mL-1 SOD组显着低于5 U·mL-1 SODm(P<0.05)。表明SODm可提高IPEC-J2细胞的抗氧化能力。试验二SODm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公雏432只,分6组,每组6重复,每重复12只,各组间肉仔鸡初始体重无显着差异。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0%(SODm0.10)、0.15%(SODm0.15)、0.20%(SODm0.20)、0.25%(SODm0.25)和0.30%(SODm0.30)SODm,试验期42天。分别在21和42日龄,每个重复选择2只颈静脉采血后屠宰,测定抗氧化能力(血清和肠粘膜中SOD、GSH-Px、T-AOC、MDA)、免疫球蛋白(IgM、IgA、IgG)、十二指肠和空肠消化酶活性(脂肪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淀粉酶)、消化道相对重量和长度、内容物pH和肠道菌群数量。试验结果显示:(1)饲粮添加不同水平SODm对肉仔鸡ADFI、ADG和F/G均无显着影响(P>0.05)。(2)21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SODm0.30组血清SOD活性显着降低(P<0.05);SODm0.10组血清T-AOC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添加SODm各组肝脏SOD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42日龄时,添加SODm各组血清SOD活性均显着高于对照组,SODm0.20组数值最高(P<0.05);SODm0.15组血清MDA含量显着降低(P<0.05);SODm0.10、SODm0.15和SODm0.25组肝脏SOD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除SODm0.30组,其他SODm组心脏SOD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21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SODm0.20组十二指肠黏膜SOD和GSH-Px活性显着提高,MDA含量显着降低(P<0.05);SODm0.15和SODm0.20组空肠黏膜GSH-Px活性显着高于SODm0.25组(P<0.05);添加SODm可显着降低空肠黏膜MDA含量(P<0.05)。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SODm0.30组十二指肠黏膜T-AOC水平显着提高(P<0.05);除SODm0.10组外,其余各组十二指肠黏膜MDA含量均显着降低(P<0.05);SODm0.10、SODm0.15和SODm0.20组空肠黏膜SOD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除SODm0.10组外,空肠黏膜T-AOC水平均显着提高(P<0.05);SODm0.20组空肠黏膜MDA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21日龄时,SODm0.10和SODm0.20组十二指肠胃蛋白酶活性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SODm0.15和SODm0.20组十二指肠胰蛋白酶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SODm0.10组空肠淀粉酶活性显着高于除SODm0.30组外其他各组(P<0.05)。42日龄时,SODm0.20组十二指肠胃蛋白酶活性显着高于除SODm0.15组外其他各组(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SODm可以提高IPEC-J2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抵御H2O2诱导的氧化损伤;在肉仔鸡饲粮中添加SODm对其生长性能无显着影响;添加0.14%0.22%SODm可提高肉仔鸡抗氧化能力和十二指肠消化酶活性。

孙佩佩[10](2019)在《发酵菜籽粕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生长育肥猪上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旨在评价发酵菜籽粕的营养价值,并研究不同比例发酵菜籽粕对生长猪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对育肥猪生产性能、脏器指数、胴体品质、肉品质和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一将16头体重为71.25±1.23kg的健康“杜×长×大”公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菜籽粕(Rapeseed Meal,RSM)和发酵菜籽粕(Fermented Rapeseed Meal,FRSM)等氮替代饲粮(分别等氮替代基础饲粮35%的氮)以及无氮饲粮。代谢试验预试期3天,正式期4天,采用全收粪法,评价发酵菜籽粕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1)FRSM相比于RSM其pH下降了1.68,粗蛋白、水溶性蛋白、酸溶性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91%、52.88%、44.40%和24.27%;FRSM的17种氨基酸含量相比于RSM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没有明显差异。2)FRSM的抗营养因子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分别降低了5.21%和0.38%;异硫氰酸酯的降解率达到91.92%,恶唑烷硫酮的降解率达到100.00%;单宁和植酸含量分别降低了35.81%和24.22%。3)FRSM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为75.28%,显着(0.01<P<0.05)高于RSM;FRSM的消化能、氮表观(真)消化率和氮表观(真)利用率分别为13.84MJ/kg、70.89%(72.84%)和68.12%(71.12%),均极显着(P<0.01)高于RSM;FRSM的钙、磷和粗灰分的表观消化率与RSM差异不显着(P>0.05)。4)FRSM氨基酸(除半胱氨酸)的表观(真)消化率均显着或极显着(0.01<P<0.05或P<0.01)高于RSM。综上,通过微生物固态发酵菜籽粕,降低了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提高了菜籽粕的营养价值及其在生长育肥猪上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试验二选择同一批次,体重为42.35±1.65kg的健康杜×长×大96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4头。Ⅰ组:玉米-豆粕组,Ⅱ组:8.4%RSM组,Ⅲ组:12%FRSM组(本研究FRSM由RSM与麦麸按7:3的比例混合发酵,因此RSM的实际含量为12%×70%,即8.4%FRSM),Ⅳ组:16%FRSM组(同第Ⅲ组,因此RSM的实际含量为16%×70%,即11.2%FRSM),按等能等氮的原则配制所有试验饲粮。试验期7周。结果表明:1)各组的日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均差异不显着(P>0.05),但Ⅲ、Ⅳ组优于Ⅱ组。2)各组血清中葡萄糖、总蛋白和尿氮的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Ⅲ、Ⅳ组血清中总胆固醇的含量显着(0.01<P<0.05)低于Ⅰ、Ⅱ组;Ⅱ组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的含量最高,并且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含量极显着(P<0.01)高于其它三组,甲状腺素的含量显着(0.01<P<0.05)高于Ⅳ组,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3)各组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总抗氧化力的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Ⅲ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极显着(P<0.01)高于Ⅰ、Ⅱ组,丙二醛的含量显着(0.01<P<0.05)低于Ⅰ、Ⅱ组,Ⅲ、Ⅳ组差异不显着(P>0.05)。4)各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的含量均差异不显着(P>0.05);Ⅲ组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显着(0.01<P<0.05)高于Ⅳ组,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综上所述,通过微生物固态发酵菜籽粕,可一定程度改善生长猪的生产性能,降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和胆固醇的含量,提高抗氧化能力,同时对免疫功能没有负面影响,并使发酵菜籽粕在生长猪饲粮中的添加量提高到16%,即菜籽粕用量提高到11.2%。试验三选择同一批次,体重为85.20±1.23kg的健康杜×长×大96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4头。Ⅰ组:玉米-豆粕组,Ⅱ组:11.2%RSM组,Ⅲ组:16%FRSM组(本研究FRSM由RSM与麦麸按7:3的比例混合发酵,因此RSM的实际含量为16%×70%,即11.2%FRSM),Ⅳ组:20%FRSM组(同Ⅲ组,因此RSM的实际含量为20%×70%,即14.0%FRSM),按等能等氮的原则配制所有试验饲粮。试验期7周。微生物区系通过无菌采集盲肠内容物,提取微生物基因组总DNA,用古菌/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扩增V4-V5区,并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检测其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1)各组的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差异不显着(P>0.05);Ⅳ组的料重比相比于Ⅱ组显着(0.01<P<0.05)降低了9.23%。2)各组的心脏指数、肺指数、胰脏指数、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肾脏指数和胃脏指数均无显着差异(P>0.05)。3)各组的胴体重、胴体长、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均差异不显着(P>0.05);Ⅲ组的平均背膘厚显着低于Ⅱ组(0.01<P<0.05);Ⅳ组的屠宰率显着低于Ⅱ组(0.01<P<0.05)。4)各组的pH45min、大理石纹、肉色和滴水损失均差异不显着(P>0.05);Ⅰ组的pH24h相比于其它三组显着降低(0.01<P<0.05)。5)各组的水分、粗蛋白、肌内脂肪和肌苷酸均差异不显着(P>0.05)。6)各组的肌肉氨基酸含量均差异不显着(P>0.05)。7)各组背脂的月桂酸C12:0、肉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花生酸C20:0和芥酸C22:1的含量均差异不显着(P>0.05);Ⅳ组棕榈油酸C16:1的含量显着高于Ⅱ组(0.01<P<0.05);Ⅳ组油酸C18:1的含量相比于其它三组显着升高(0.01<P<0.05),Ⅱ组相比于其它三组显着降低(0.01<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Ⅳ组亚油酸C18:2的含量显着高于Ⅱ组(0.01<P<0.05);Ⅳ组亚麻酸C18:3的含量显着高于Ⅰ、Ⅱ组(0.01<P<0.05);Ⅲ组花生四烯酸C20:4的含量显着高于Ⅰ、Ⅱ组(0.01<P<0.05)。8)对16个样品进行测序,共得到了148544.5个有效序列,序列共聚类成26824.85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9)各组猪盲肠微生物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指标(ACE、Chao1、Shannon、Simpson)均差异不显着(P>0.05)。10)各组猪盲肠微生物在门水平上,Ⅲ组、Ⅳ组厚壁菌门的含量显着(0.01<P<0.05)高于Ⅰ组、Ⅱ组;Ⅰ组螺旋体菌门的含量显着(0.01<P<0.05)高于其它三组;Ⅲ组无壁菌门的含量显着(0.01<P<0.05)高于Ⅱ组;Ⅲ组WPS.2的含量显着(0.01<P<0.05)高于Ⅱ组和Ⅳ组。11)各组猪盲肠微生物在科水平和属水平上,Ⅲ、Ⅳ组瘤胃球菌的含量相比于Ⅰ组、Ⅱ组极显着(P<0.01)升高。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发酵菜籽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育肥猪生产性能,对脏器指数,肉品质无显着影响,但显着提高了背脂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降低了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能够准确地对育肥猪肠道微生物群落进行分类研究,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疣微菌门是生长育肥猪肠道内的优势菌门,并且发酵菜籽粕组相比于玉米-豆粕组和菜籽粕组,显着提高了厚壁菌门和瘤胃球菌科(属)的含量。综上:通过微生物固态发酵菜籽粕,提高了菜籽粕的营养价值及其在生长育肥猪上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丰富了盲肠微生物区系,同时提高了菜籽粕在生长育肥猪上的添加量,即,菜籽粕在生长猪饲粮中的添加量提高到11.2%,在育肥猪饲粮中的添加量提高到14%,对生长育肥猪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无负面作用,且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水溶性和脂溶性硫胺素在肉仔鸡上的应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溶性和脂溶性硫胺素在肉仔鸡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日粮硒和DHA改善产蛋后期蛋鸡肉蛋品质的效果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蛋鸡的饲养情况及蛋鸡资源的开发利用
        1.1.1 我国蛋鸡养殖和鸡蛋消费情况
        1.1.2 蛋鸡生产周期内产蛋变化规律
        1.1.3 母鸡肉及功能性蛋制品的开发与应用
    1.2 产蛋后期蛋鸡存在的问题及对肉蛋品质的影响
        1.2.1 生殖系统功能退化
        1.2.2 肠道功能紊乱
        1.2.3 抗氧化和免疫功能衰退
        1.2.4 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加重
        1.2.5 蛋鸡衰老对肉蛋品质的影响
    1.3 改善产蛋后期蛋鸡肉蛋品质的有效措施
        1.3.1 硒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肉蛋品质调控研究进展
        1.3.2 二十二碳六烯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对肉蛋品质调控研究进展
    1.4 肉蛋氧化稳定性的营养调控
        1.4.1 富DHA蛋在储存期氧化稳定性的变化
        1.4.2 提高DHA强化肉蛋氧化稳定性的措施
    1.5 本课题立题背景与意义
    1.6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周龄蛋鸡的肉蛋品质和氧化稳定性差异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2.2.1 主要试剂和材料
        2.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饲养试验设计
        2.3.2 样品采集与处理
        2.3.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3.4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不同周龄蛋鸡血清和肝脏脂质代谢的变化
        2.4.2 不同周龄蛋鸡肝脏病理的变化
        2.4.3 不同周龄蛋鸡机体抗氧化指标的变化
        2.4.4 不同周龄蛋鸡肌肉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2.4.5 不同周龄蛋鸡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的变化
        2.4.6 不同周龄蛋鸡肌肉肉品质的变化
        2.4.7 不同周龄蛋鸡鸡蛋新鲜程度和氧化稳定性的变化
        2.4.8 肉蛋品质与机体抗氧化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硒源对产蛋后期蛋鸡肉蛋品质的营养调控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1 主要试剂和材料
        3.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饲养试验设计
        3.3.2 样品采集与处理
        3.3.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3.4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不同硒源对产蛋后期蛋品质的影响
        3.4.2 不同硒源对产蛋后期蛋品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3.4.3 不同硒源对产蛋后期蛋品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3.4.4 不同硒源对产蛋后期蛋品储藏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3.4.5 不同硒源对产蛋后期蛋鸡肉品的营养价值的影响
        3.4.6 不同硒源对产蛋后期蛋鸡肉品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3.4.7 不同硒源对产蛋后期蛋鸡肉品储藏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3.4.8 不同硒源对产蛋后期蛋鸡肉品质的影响
        3.4.9 不同硒源在肉蛋中的沉积形态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氧化应激模式下富硒酵母对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改善效果及机制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1 主要试剂和材料
        4.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饲养试验设计
        4.3.2 样品采集与处理
        4.3.3 测定指标及方法
        4.3.4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富硒酵母对热应激蛋鸡行为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4.4.2 热应激蛋鸡组织中硒的分布
        4.4.3 富硒酵母对热应激蛋鸡蛋品质的影响
        4.4.4 富硒酵母对热应激蛋鸡肉品质的影响
        4.4.5 热应激诱导的蛋鸡氧化应激的标志物
        4.4.6 富硒酵母对热应激蛋鸡肌肉抗氧化水平的影响
        4.4.7 富硒酵母对热应激蛋鸡线粒体的结构及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
        4.4.8 富硒酵母对热应激蛋鸡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富DHA微藻改善产蛋后期蛋鸡脂质代谢和肉蛋品质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5.1 前言
    5.2 试验材料与设备
        5.2.1 主要材料
        5.2.2 主要试剂
        5.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饲养试验设计
        5.3.2 样品采集与处理
        5.3.3 测定指标及方法
        5.3.4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富DHA微藻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5.4.2 富DHA微藻对产蛋后期蛋鸡脂质代谢和肝脏功能的影响
        5.4.3 富DHA微藻对产蛋后期蛋鸡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5.4.4 富DHA微藻对产蛋后期蛋鸡肌肉脂肪酸含量和脂质健康指数的影响
        5.4.5 富DHA微藻对产蛋后期蛋鸡肌肉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5.4.6 富DHA微藻对产蛋后期蛋鸡肉品质的影响
        5.4.7 富DHA微藻对产蛋后期鸡蛋脂肪酸和脂质健康指数的影响
        5.4.8 富DHA微藻对产蛋后期鸡蛋新鲜度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5.4.9 富DHA鸡蛋蛋黄脂质种类的分析鉴定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藻源虾青素改善富DHA肉蛋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材料与设备
        6.2.1 主要试剂和材料
        6.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6.3 实验方法
        6.3.1 饲养试验设计
        6.3.2 样品采集与处理
        6.3.3 测定指标及方法
        6.3.4 数据分析
    6.4 结果与讨论
        6.4.1 虾青素在蛋鸡组织中的沉积规律
        6.4.2 虾青素对组织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6.4.3 虾青素对肌肉脂质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6.4.4 虾青素对肉品质的影响
        6.4.5 虾青素对蛋黄新鲜程度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6.4.6 虾青素对肝脏Nrf2/HO-1 抗氧化信号通路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罗伊氏乳杆菌胞外囊泡介导肉鸡肠道炎症保护和免疫调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家禽肠道菌群研究进展
        1.1.1 家禽肠道菌群
        1.1.2 家禽肠道菌群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
        1.1.3 家禽肠道菌群与日粮间的相互作用
    1.2 益生菌及其作用机制
        1.2.1 抗生素生长促进剂及其替代物
        1.2.2 饲用益生菌及其分类
        1.2.3 益生菌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1.2.4 益生菌的作用机制
    1.3 罗伊氏乳杆菌及其益生特性
        1.3.1 罗伊氏乳杆菌的系统发育与生态学
        1.3.2 罗伊氏乳杆菌的益生特性及其机制
        1.3.3 罗伊氏乳杆菌介导免疫耐受
    1.4 细菌胞外囊泡概述
        1.4.1 胞外囊泡(EVs)的定义
        1.4.2 细菌胞外囊泡研究现状
        1.4.3 细菌胞外囊泡的类型及形成机制
        1.4.4 细菌胞外囊泡的分子组成
        1.4.5 细菌胞外囊泡的功能
        1.4.6 细菌囊泡的应用展望
    1.5 共生菌/益生菌胞外囊泡研究进展
        1.5.1 G~-益生菌胞外囊泡
        1.5.2 G~+益生菌胞外囊泡
    1.6 选题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鸡肠道高免疫活性罗伊氏乳杆菌的筛选
    2.1 试验材料
        2.1.1 仪器设备
        2.1.2 试剂、试剂盒及培养基等
        2.1.3 细胞与菌株
    2.2 试验方法
        2.2.1 鸡肠道L.reuteri菌株的分离、培养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2.2.2 革兰氏染色鉴定
        2.2.3 L.reuteri分离株对胃肠道环境的耐受性试验
        2.2.4 L.reuteri分离株粘附性能评价
        2.2.5 L.reuteri分离株的抑菌活性
        2.2.6 L.reuteri分离株的免疫调节活性评价
        2.2.7 RNA提取和q RT-PCR
        2.2.8 数据统计及分析
    2.3 结果
        2.3.1 鸡肠道L.reuteri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2.3.2 L.reuteri分离株的革兰氏染色
        2.3.3 L.reuteri分离株对胃肠道环境的耐受能力
        2.3.4 L.reuteri分离株对细胞的粘附能力
        2.3.5 L.reuteri分离株对病原菌的抑制活性
        2.3.6 L.reuteri分离株的免疫调节活性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L.reuteri BBC3 胞外囊泡(LrEVs)的分离与纯化及蛋白质组学解析
    3.1 试验材料
        3.1.1 仪器设备
        3.1.2 试剂、试剂盒及培养基等
        3.1.3 菌株及其培养方法
    3.2 试验方法
        3.2.1 L.reuteri BBC3 胞外囊泡(LrEVs)的分离
        3.2.2 梯度密度离心法纯化LrEVs
        3.2.3 菌株及LrEVs的电镜检测
        3.2.4 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NTA)检测LrEVs粒径分布及浓度
        3.2.5 LrEVs的蛋白定量
        3.2.6 LrEVs中核酸分子的检测
        3.2.7 蛋白组检测的样品制备与处理
        3.2.8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
        3.2.9 数据库搜索
        3.2.10 生物信息学分析
    3.3 结果
        3.3.1 L.reuteri BBC3 的扫描电镜鉴定
        3.3.2 L.reuteri BBC3 胞外囊泡(LrEVs)的分离与纯化
        3.3.3 LrEVs的电镜检测
        3.3.4 LrEVs的浓度及粒径分布
        3.3.5 LrEVs蛋白与核酸定量
        3.3.6 蛋白质控与鉴定总览
        3.3.7 亚细胞结构定位分类
        3.3.8 蛋白功能分类
        3.3.9 几种特殊蛋白功能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LrEVs对脂多糖诱导肉鸡肠道炎症的保护效果
    4.1 试验材料
        4.1.1 仪器设备
        4.1.2 试剂、试剂盒及培养基等
        4.1.3 菌株
        4.1.4 试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4.2 试验方法
        4.2.1 L.reuteri BBC3 的培养及处理
        4.2.2 LrEVs的制备及处理
        4.2.3 动物试验设计
        4.2.4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4.2.5 生产性能
        4.2.6 肠道形态学分析
        4.2.7 RNA提取及qRT-PCR
        4.2.8 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
        4.2.9 数据统计及分析
    4.3 结果
        4.3.1 LrEVs对 LPS刺激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3.2 LrEVs减轻LPS刺激造成的肉仔鸡肠道损伤
        4.3.3 LrEVs降低LPS刺激肉仔鸡的空肠组织中MPO活性
        4.3.4 LrEVs抑制LPS刺激肉仔鸡的空肠粘膜中促炎基因的表达
        4.3.5 LrEVs增强LPS刺激肉仔鸡的空肠粘膜中抗炎基因的表达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LrEVs介导炎症保护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5.1 试验材料
        5.1.1 仪器设备
        5.1.2 试剂、试剂盒及培养基等
        5.1.3 菌株与细胞
        5.1.4 试验动物
    5.2 试验方法
        5.2.1 LrEVs的制备及其荧光标记
        5.2.2 HD11 巨噬细胞摄取LrEVs试验
        5.2.3 LrEVs与 LPS刺激的巨噬细胞共培养试验
        5.2.4 鸡脾脏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处理
        5.2.5 LrEVs预刺激HD11 细胞
        5.2.6 体外巨噬细胞-脾脏淋巴细胞共培养试验
        5.2.7 LrEVs的酶处理
        5.2.8 空肠组织培养
        5.2.9 LrEVs与空肠外植体共培养试验
        5.2.10 细胞存活率测定
        5.2.11 核转录因子NF-κBp65活性测定
        5.2.12 MPO活性测定
        5.2.13 细胞总RNA提取及qRT-PCR分析
        5.2.14 数据统计及分析
    5.3 结果
        5.3.1 LrEVs可有效被HD11 细胞内在化
        5.3.2 LrEVs对 HD11 细胞活性的影响
        5.3.3 LrEVs抑制LPS刺激的巨噬细胞中促炎基因的表达
        5.3.4 LrEVs增强LPS刺激的巨噬细胞中抗炎基因的表达
        5.3.5 LrEVs抑制LPS刺激的巨噬细胞中NF-κB p65 的活性
        5.3.6 LrEVs可通过巨噬细胞抑制脾脏淋巴细胞中促炎基因的表达
        5.3.7 LrEVs可通过巨噬细胞增强脾脏淋巴细胞中抗炎基因的表达
        5.3.8 LrEVs可通过巨噬细胞增强脾脏淋巴细胞中免疫抑制基因的表达
        5.3.9 LrEVs的酶处理效果
        5.3.10 酶处理对LrEVs调节MPO活性的影响
        5.3.11 酶处理对LrEVs调节促炎基因表达的影响
        5.3.12 酶处理对LrEVs调节抗炎基因表达的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维生素在畜禽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脂溶性维生素
    1.1 维生素A
    1.2 维生素D
    1.3 维生素E
    1.4 维生素K
2 水溶性维生素
    2.1 维生素B族
    2.2 维生素C

(4)叶酸在鸡蛋中的转化富集及加工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叶酸概述
        1.1.1 叶酸的理化性质和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1.1.2 叶酸的消化吸收与代谢
        1.1.3 叶酸的生理功能
    1.2 营养强化鸡蛋研究现状
        1.2.1 营养素在鸡蛋中的富集
        1.2.2 营养强化鸡蛋的加工与储藏稳定性
    1.3 叶酸强化产品的研究现状
        1.3.1 人群叶酸的营养状况
        1.3.2 叶酸补充剂和叶酸强化食品
        1.3.3 5-MTHF强化鸡蛋
    1.4 立题背景及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5-MTHF富集实验设计
        2.2.2 5-MTHF的提取与测定
        2.2.3 鸡蛋总叶酸含量的测定
        2.2.4 蛋品质的测定
        2.2.5 蛋鸡生产性能的测定
        2.2.6 5-MTHF强化鸡蛋贮藏稳定性的分析
        2.2.7 环境因子对5-MTHF稳定性的影响
        2.2.8 蛋黄粉加工条件对鸡蛋中5-MTHF稳定性的影响
        2.2.9 蛋黄粉贮藏稳定性的分析
        2.2.10 蛋黄粉水份测定
        2.2.11 蛋黄粉色差分析
        2.2.12 蛋黄粉溶解度性能分析
        2.2.13 蛋黄粉乳液稳定性分析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日粮中添加FA对鸡蛋中5-MTHF含量的影响
    3.2 日粮中添加FA对蛋品质的影响
        3.2.1 蛋重、蛋黄重和蛋黄比例
        3.2.2 蛋黄颜色和哈夫单位
        3.2.3 蛋壳厚度和蛋形指数
    3.3 日粮中添加FA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3.1 产蛋率和破蛋率
        3.3.2 日采食量、料蛋比和死亡率
    3.4 日粮中添加VB_(12)对鸡蛋中5-MTHF含量的影响
    3.5 日粮中添加VB_(12)对蛋品质的影响
        3.5.1 蛋重、蛋黄重和蛋黄比例
        3.5.2 蛋黄颜色和哈夫单位
        3.5.3 蛋壳厚度和蛋形指数
    3.6 日粮中添加VB_(12)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6.1 产蛋率和破蛋率
        3.6.2 日采食量、料蛋比和死亡率
    3.7 日粮中添加V_C对鸡蛋中5-MTHF含量的影响
    3.8 日粮中添加V_C对蛋品质的影响
        3.8.1 蛋重、蛋黄重和蛋黄比例
        3.8.2 蛋黄颜色和哈夫单位
        3.8.3 蛋壳厚度和蛋形指数
    3.9 日粮中添加V_C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9.1 产蛋率和破蛋率
        3.9.2 日采食量、料蛋比和死亡率
    3.10 5-MTHF强化鸡蛋中叶酸的含量与分布
    3.11 5-MTHF强化鸡蛋贮藏稳定性
    3.12 环境因子对5-MTHF稳定性的影响
        3.12.1 光照
        3.12.2 温度
        3.12.3 氧气
    3.13 巴氏杀菌过程中鸡蛋5-MTHF的稳定性
    3.14 喷雾干燥过程中鸡蛋5-MTHF的稳定性
        3.14.1 V_C和V_E在普通喷雾干燥过程中对5-MTHF稳定性的影响
        3.14.2 充氮喷雾干燥对5-MTHF稳定性的影响
    3.15 5-MTHF强化蛋黄粉的贮藏稳定性
    3.16 不同干燥方式对5-MTHF强化蛋黄粉性质的影响
        3.16.1 水份含量
        3.16.2 色泽
        3.16.3 溶解度和分散性
        3.16.4 乳液稳定性
主要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复合维生素包衣对维生素稳定性和肉鸡生物学利用率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维生素的种类及营养特点
        1.1.1 维生素A
        1.1.2 维生素D
        1.1.3 维生素E
        1.1.4 维生素K
        1.1.5 维生素B族
        1.1.6 维生素C
    1.2 维生素的稳定性
    1.3 维生素包衣技术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复合维生素包衣对维生素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2.1.4 测定指标
        2.1.5 数据分析
    2.2 复合维生素包衣对肉鸡生物学利用率的比较研究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2.2.3 日粮配方
        2.2.4 测定指标
        2.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复合维生素包衣对维生素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3.1.1 复合维生素含量比较分析
        3.1.2 复合维生素含量存留率分析
    3.2 复合维生素包衣对肉鸡生物学利用率的比较研究
        3.2.1 肉鸡生产性能的比较分析
        3.2.2 肉鸡屠宰性能的比较分析
        3.2.3 包衣复合维生素对商品肉鸡肝脏和血液维生素储备的影响
        3.2.4 包衣复合维生素对商品肉鸡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2.5 经济效益分析
4 讨论
    4.1 复合维生素包衣对维生素稳定性的比较研究
        4.1.1 复合维生素包衣对维生素含量的影响
        4.1.2 复合维生素含量存留率分析
    4.2 复合维生素包衣对肉鸡生物学利用率的影响
        4.2.1 肉鸡生产性能的比较分析
        4.2.2 肉鸡屠宰性能的比较分析
        4.2.3 包衣复合维生素对商品肉鸡肝脏和血液维生素储备的影响
        4.2.4 包衣复合维生素对商品肉鸡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2.5 经济效益分析
5 总体结论和创新点
    5.1 总体结论
    5.2 创新点
    5.3 存在的不足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6)放牧与舍饲条件下苏尼特羊肉风味差异及形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文献综述
    1.1 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1.1.1 国内外肉羊产业概况
        1.1.2 放牧和舍饲羊肉品质的研究进展
    1.2 羊肉品质
        1.2.1 外观品质
        1.2.2 食用品质
    1.3 风味物质概况
        1.3.1 香味物质
        1.3.2 滋味物质
    1.4 脂质氧化与风味形成
        1.4.1 脂质氧化机理
        1.4.2 脂质氧化的影响因素
        1.4.3 内源抗氧化系统
    1.5 代谢机制对风味沉积的作用
        1.5.1 瘤胃中的代谢
        1.5.2 血液中的代谢
        1.5.3 组织中的代谢
    1.6 调控风味物质的关键基因
        1.6.1 调控脂肪代谢酶基因
        1.6.2 调控抗氧化酶基因
        1.6.3 调控肌苷酸代谢基因
    1.7 饲粮中添加乳酸菌、亚麻籽的研究
    1.8 研究内容、目的、意义以及技术路线
        1.8.1 研究内容
        1.8.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
    2.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验试剂
        2.2.1 仪器设备
        2.2.2 试验试剂
    2.3 试验设计
        2.3.1 羊肉品质的研究
        2.3.2 风味物质的研究
        2.3.3 羊肉风味形成机制的机理研究
        2.3.4 改善舍饲苏尼特羊肉风味的技术探究
    2.4 测定方法
        2.4.1 羊肉品质相关指标测定
        2.4.2 羊肉风味物质测定
        2.4.3 羊肉风味形成机制机理的方法测定
        2.4.4 改善舍饲羊肉风味的方法测定
    2.5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肉品质的影响
        3.1.1 羊肉基本成分
        3.1.2 羊肉中的矿物质
        3.1.3 羊肉的pH、嫩度以及熟肉率
        3.1.4 羊肉色泽及相关指标
        3.1.5 感官评价结果分析
        3.1.6 小结
    3.2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风味的影响
        3.2.1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风味前体物质的影响
        3.2.2 饲养方式对苏尼特羊风味的影响
        3.2.3 小结
    3.3 不同饲养方式下羊肉风味差异形成的机理研究
        3.3.1 脂质氧化稳定性对羊肉香味形成的影响
        3.3.2 代谢机制对风味沉积的影响
        3.3.3 饲养方式对风味调控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3.3.4 小结
    3.4 改善舍饲苏尼特羊肉风味的技术探究
        3.4.1 不同调控方式对羊肉香味的影响
        3.4.2 不同调控方式对羊肉滋味的影响
        3.4.3 小结
4 讨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论文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7)沙葱及其提取物对羊肉品质和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羊肉风味的研究进展
        1.1.1 风味
        1.1.2 羊肉风味物质的组织来源
        1.1.3 羊肉风味的呈味物质
        1.1.4 羊肉风味的呈味化学反应
        1.1.5 影响羊肉风味形成的因素
    1.2 植物提取物对肉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影响
    1.3 沙葱及其提取物的研究现状
        1.3.1 沙葱简介
        1.3.2 沙葱及其提取物对肉品质及风味影响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试验研究
    2.1 沙葱及提取物对肉羊屠宰性能和羊肉背最长肌常规指标的影响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测定的指标及方法
        2.1.3 结果与分析
        2.1.4 讨论
        2.1.5 小结
    2.2 沙葱及提取物对肉羊背最长肌中脂肪酸、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2.2.1 材料与仪器
        2.2.2 试验方法
        2.2.3 结果与分析
        2.2.4 讨论
        2.2.5 小结
    2.3 沙葱及提取物对羊肉背最长肌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
        2.3.1 试验材料和仪器
        2.3.2 试验方法
        2.3.3 结果与分析
        2.3.4 讨论
        2.3.5 小结
3 总体讨论与结论
    3.1 总体讨论
    3.2 总体结论
4 论文创新点
5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8)水苏糖添加水平对肉仔鸡盲肠粪臭素浓度及肝脏CYP450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水苏糖及其在家禽生产上的应用
        1.1.1 水苏糖的分子结构和理化特性
        1.1.2 水苏糖在家禽生产上的应用
    1.2 粪臭素的产生与代谢
        1.2.1 粪臭素的来源及危害
        1.2.2 粪臭素的形成途径
        1.2.3 参与粪臭素产生的微生物
        1.2.4 CYP450酶与粪臭素代谢
    1.3 水苏糖降低粪臭素产生的可能机制
        1.3.1 减少肠道粘膜细胞凋亡
        1.3.2 降低动物肠道pH值
        1.3.3 降低动物肠道中未消化蛋白质的数量
        1.3.4 改变动物肠道菌群结构
        1.3.5 改变肠道发酵方式
    1.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试验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动物
        2.1.3 试验设计
        2.1.4 试验日粮
        2.1.5 肉仔鸡的饲养管理
        2.1.6 样品采集
        2.1.7 测定指标和方法
        2.1.8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生产性能
        2.2.2 养分代谢率
        2.2.3 盲肠吲哚和粪臭素
        2.2.4 盲肠挥发性脂肪酸、乳酸和pH值
        2.2.5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2.2.6 肝脏CYP450基因表达量
        2.2.7 肝脏CYP450酶活性
    2.3 讨论
        2.3.1 水苏糖添加水平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3.2 水苏糖添加水平对肉仔鸡养分代谢率的影响
        2.3.3 水苏糖添加水平对肉仔鸡盲肠粪臭素、吲哚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等的影响
        2.3.4 水苏糖添加水平对肉仔鸡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2.3.5 水苏糖添加水平对肉仔鸡肝脏CYP450基因表达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第三章 结论及创新点
    3.1 结论
    3.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9)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抗氧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动物机体的抗氧化系统
        1.1.1 自由基和氧化损伤
        1.1.2 抗氧化系统
    1.2 超氧化物歧化酶研究进展
        1.2.1 SOD的分类
        1.2.2 SOD的来源
        1.2.3 SOD的应用
    1.3 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研究进展
        1.3.1 SODm的分类
        1.3.2 SODm的应用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试验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SODm对 IPEC-J2 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SODm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抗氧化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2.1 试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2.2.2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2.2.3 饲粮组成
        2.2.4 饲养管理
        2.2.5 样品采集
        2.2.6 测定指标与方法
        2.2.7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SODm对 IPEC-J2 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1.1 SODm活性的确定
        3.1.2 SODm对 IPEC-J2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1.3 H2O2对IPEC-J2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1.4 SODm对 IPEC-J2 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2 SODm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3.2.1 SODm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2.2 SODm对肉仔鸡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2.3 SODm对肉仔鸡组织SOD活性的影响
        3.2.4 SODm对肉仔鸡肠道黏膜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2.5 SODm对肉仔鸡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3.2.6 SODm对肉仔鸡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3.2.7 SODm对肉仔鸡消化道相对重量和长度的影响
        3.2.8 SODm对肉仔鸡肠道内容物pH的影响
        3.2.9 SODm对肉仔鸡盲肠菌群数量的影响
    3.3 SODm在肉仔鸡饲粮中的建议添加量
4 讨论
    4.1 SODm对 IPEC-J2 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2 SODm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4.2.1 SODm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4.2.2 SODm对肉仔鸡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2.3 SODm对肉仔鸡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4.2.4 SODm对肉仔鸡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4.2.5 SODm对肉仔鸡消化道相对重量和长度的影响
        4.2.6 SODm对肉仔鸡肠道内容物pH和盲肠菌群数量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发酵菜籽粕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生长育肥猪上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菜籽粕的营养特点及抗营养问题
        1.1 菜籽粕的营养特点
        1.1.1 蛋白质和氨基酸
        1.1.2 粗脂肪
        1.1.3 矿物质与维生素
        1.2 菜籽粕的抗营养问题
        1.2.1 硫代葡萄糖苷及其降解产物
        1.2.2 单宁
        1.2.3 植酸
        1.2.4 粗纤维
        1.3 菜籽粕的脱毒方法
        1.3.1 遗传学法
        1.3.2 理化法
        1.3.3 生物学法
    2 发酵菜籽粕的营养优势及抗营养因子的降解
        2.1 发酵菜籽粕的营养优势
        2.2 发酵菜籽粕抗营养因子的降解
    3 发酵菜籽粕在动物上的应用
        3.1 在猪饲料中的应用
        3.2 在鸡饲料中的应用
        3.3 在鸭饲料中的应用
        3.4 在鱼饲料中的应用
        3.5 在反刍饲料中的应用
    4 有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5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引言
第三部分 试验研究
    第1章 发酵菜籽粕在生长育肥猪上的营养价值评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与饲粮
        1.3 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与处理
        1.4.1 饲料样采集
        1.4.2 粪样采集
        1.5 指标测定及计算方法
        1.5.1 指标测定
        1.5.2 待测营养物质消化率的计算公式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菜籽粕和发酵菜籽粕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2.2 菜籽粕和发酵菜籽粕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2.3 菜籽粕和发酵菜籽粕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
        3 讨论
        3.1 菜籽粕和发酵菜籽粕营养物质的变化及消化率
        3.2 菜籽粕和发酵菜籽粕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
        4 结论
    第2章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饲喂生长猪对其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与饲粮
        1.3 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与测定指标
        1.4.1 生产性能
        1.4.2 血清样品的制备
        1.4.3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1.4.4 抗氧化能力指标的测定
        1.4.5 免疫功能指标的测定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2.2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生长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3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生长猪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4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生长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3 讨论
        3.1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生长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3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生长猪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4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生长猪免疫功能的影响
        4 结论
    第3章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饲喂育肥猪对其生产性能、脏器指数、胴体品质、肉品质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与饲粮
        1.3 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与测定指标
        1.4.1 生产性能
        1.4.2 脏器指数的测定
        1.4.3 胴体品质的测定
        1.4.4 肉品质的测定
        1.5 肠道微生物区系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2.2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育肥猪脏器指数的影响
        2.3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育肥猪胴体品质的影响
        2.4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育肥猪肉品质的影响
        2.4.1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育肥猪常规肉质的影响
        2.4.2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育肥猪肉质营养成分的影响
        2.5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育肥猪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2.5.1 测序结果及α多样性分析
        2.5.2 β 多样性分析
        2.6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育肥猪盲肠微生物构成及丰度的影响
        2.6.1 育肥猪门水平上盲肠微生物丰度
        2.6.2 育肥猪科水平上盲肠微生物丰度
        2.6.3 育肥猪属水平上盲肠微生物丰度
        2.7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盲肠微生物组间差异性分析的影响
        3 讨论
        3.1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育肥猪脏器指数的影响
        3.3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育肥猪胴体品质的影响
        3.4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育肥猪肉品质的影响
        3.4.1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育肥猪常规肉质的影响
        3.4.2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育肥猪肉质营养成分的影响
        3.4.3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育肥猪肌肉氨基酸的影响
        3.4.4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育肥猪背脂脂肪酸的影响
        3.5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育肥猪盲肠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3.6 发酵菜籽粕替代豆粕对育肥猪盲肠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
        4 结论
第四部分 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水溶性和脂溶性硫胺素在肉仔鸡上的应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日粮硒和DHA改善产蛋后期蛋鸡肉蛋品质的效果和机制研究[D]. 刘兵. 江南大学, 2021(01)
  • [2]罗伊氏乳杆菌胞外囊泡介导肉鸡肠道炎症保护和免疫调控的研究[D]. 胡如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3]维生素在畜禽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徐群,黄华山,王英楠,李洪涛,赵旭. 山东畜牧兽医, 2020(09)
  • [4]叶酸在鸡蛋中的转化富集及加工稳定性研究[D]. 杨艳. 江南大学, 2020(01)
  • [5]复合维生素包衣对维生素稳定性和肉鸡生物学利用率的比较研究[D]. 梁孝平.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3)
  • [6]放牧与舍饲条件下苏尼特羊肉风味差异及形成机制研究[D]. 罗玉龙.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7]沙葱及其提取物对羊肉品质和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D]. 包志碧.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8]水苏糖添加水平对肉仔鸡盲肠粪臭素浓度及肝脏CYP450基因表达的影响[D]. 赵歆昀.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9]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抗氧化的影响[D]. 崔红霞. 东北农业大学, 2019(09)
  • [10]发酵菜籽粕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生长育肥猪上的应用研究[D]. 孙佩佩. 西南大学, 2019(01)

标签:;  ;  ;  

水溶性和脂溶性硫胺素在肉鸡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