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来新股收益与购买策略分析_新股发行论文

2010年以来新股收益及申购策略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股论文,收益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010年年初以来,新股供给不断加大,资本市场的“双扩容”给“打新”业务带来了新的空间。新股的申购也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2010年年初至2011年3月8日以来,418只上市新股的“打新”收益,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寻找内在规律,有利于投资者的新股申购工作。

新股收益分析

新股的收益受同期大盘和滞后3个月大盘走势、行业属性、股本规模、发行价格、发行量等因素影响,在总体样本基础之上,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新股收益情况进行初步分析:

从大盘走势因素分析

图1为2010年1月4日至2011年3月8日发行的418只新股的上市首日涨跌幅、3个月禁售期涨跌幅与沪深300指数、中小板指数走势的对照情况。图中左边纵轴表示沪深300指数和中小板指数点位,右边纵轴表示新股上市首日涨跌幅和3个月禁售期涨跌幅。图1表明新股的首日涨跌幅和3个月禁售期的涨跌幅与大盘走势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为了更好地阐明这一联系,进一步根据市场涨跌情况将样本区间分为6个阶段,对不同阶段的新股上市首日涨跌幅和3个月禁售期涨跌幅进行了统计(见表1)。

2010年1月4日到4月15日间,市场处于相对高位震荡的态势,此时新股发行首日仍有较大的涨幅。但之后的3个月,市场出现较大的下跌,由3000点左右下跌至2400点左右,从而导致前一阶段发行的新股随着市场下跌,收益减少。

2010年4月16日到7月5日间,股指处于单边下挫的态势,新股发行首日的涨幅较少,虽然3个月后市场有所回升,但由于幅度较小,禁售期的新股平均收益仍然较低。

2010年7月6日到9月30日间,市场有所回暖,新股发行涨幅较大,并且伴随后市的逐渐走强,新股解禁期后有较好的收益。

2010年10月1日到11月11日间,市场大幅上涨,新股发行收益较好,但后市的大幅回调也带动新股的收益回落。

2010年11月12日到2011年1月26日间,市场震荡回落,新股首日涨幅较小,解禁期收益维持低水平。

2011年1月27日到2011年3月8日间,股市略有反弹,但新股发行首日涨幅并未随之回升,禁售期涨幅有一定增加。

整体看来,大盘向上攀升时,新股的首日涨幅较大;而大盘下跌时,新股的首日涨幅较小。此外,若大盘在新股上市后的3个月内走势低迷,则容易带动新股下挫,减少打新收益;若大盘走势向好,新股的打新收益则容易保持。因此,将当前市场形势和对未来市场走势的判断结合起来进行考量后再制订“打新”策略较为合适。

从不同行业属性的因素分析

在研究样本中,从发行PE上来看(见图2),旅游景区、种植业、化工新材料、医疗器械和生物制品5个行业排名居前,均达到了80倍以上(见表2);从发行价格上来看,生物制品、旅游景区、医疗器械、水务和计算机设备5个行业排名居前。总之,旅游景区、生物制品、医疗器械这三个行业的新股具有高发行PE、高发行价的特点。

从上市首日涨跌幅来看(见图3),饮料制造、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冶炼、水务和农业综合5个行业的涨幅较大,均在70%以上(见表3),其中饮料制造行业新股上市平均涨幅高达145.92%,主要原因是该行业的两只新股黑牛食品和珠江啤酒的上市首日涨幅分别为114%和177%;从3个月禁售期涨跌幅来看,饮料制造、金属新材料、渔业、综合和种植业5个行业的涨幅较好,其中渔业板块新股有93.82%的收益,主要原因是由于壹桥苗业于2010年7月31日上市后即大幅走高,从发行价为28.98元涨至120元左右,虽后市震荡回落,但仍然有较大收益。从中隐含的结论是:该时期,市场对主题投资或某些行业趋势具有特殊的风险偏好。

从新股中签制度改革前后分析

新股中签制度改革前后具有明显差异的就是发行PE有一定的增加,而上市首日和3个月禁售期的涨幅则大幅下降。在大盘指数的涨跌没有出现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新股网下申购改为摇号制以后,机构投资者为了能够进入摇号区间,不惜以提高报价为代价来争取新股入围机会。而另一种可能的情况则为:前期打新的高收益刺激机构涌向打新队伍中,带动新股发行PE的上升,导致新股发行价的虚高和发行收益的减少。

从改革前后不同行业的PE来看(见图4),大部分行业改革前的PE要明显小于改革后的PE,仅有港口、环保、生物制品、有色金属冶炼、视听器材、饲料、塑料等行业的改革前PE略高于改革后的PE。

大部分行业改革前的上市首日涨幅明显高于改革后,而金属制品和食品加工这两个行业改革后的涨幅却显著高于改革前。这是由于金属制品和食品加工这两个行业在改革后上市公司仅有1家和2家,不具有代表性。因此,从整体趋势来看大部分行业新股改革后上市首日涨幅要远小于改革前(见图5)。

整体来看,改革前后不同行业的新股3个月禁售期的收益情况不一(见图6)。改革后,可关注建筑装饰、金属制品、食品加工和种植业等行业,这些行业在改革后的3个月禁售期涨幅较好。

发行价与机构预测区间分析

通过统计新股发行价与机构预测发行价格区间上下限均值,我们发现在研究样本中,发行价落在机构预测区间内的有195只,超过机构预测上限均值的有59只,而许多新股的发行价格在机构预测的发行区间之下,共计164只。

通过区分发行价与机构预测区间的关系,我们将新股分为三类并分析其上市首日涨跌幅和3个月禁售期涨跌幅(如表4)。

表4中,发行价落在机构预测区间内的新股首日涨幅较小,禁售期涨跌幅趋近于首日涨跌幅。原因或在于此类新股最终回归到其合理价格,说明机构预测区间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发行价超过机构预测区间上限的新股,在3个月解禁期过后则出现较大的下跌。原因或在于此类新股发行价格较高,首日涨幅又较大,回归合理价值后导致解禁期收益减少。而对于发行价格低于机构预测区间下限的新股,其上市首日涨幅较大,解禁后仍有较好的收益,原因或在于此类新股发行价过低,需向上回归合理价格区间。

新股申购策略

在申购新股时,需要将当前市场形势和对未来市场走势的判断结合起来进行考量后制定打新策略。

选取市场热点或未来关注度高的品种进行新股申购。

新股中签制度改革前后的明显差别在于新股发行PE有一定的增加,而上市首日和禁售期的涨幅则大幅下降。

发行价落在机构预测区间内的新股首日涨幅较小,禁售期涨跌幅趋近持平。发行价在机构预测区间上限之上的新股,3个月解禁期期间出现较大的下跌。发行价在机构预测区间下限以下的新股上市首日涨幅较大,解禁期后仍有较好的收益。

标签:;  ;  ;  ;  

2010年以来新股收益与购买策略分析_新股发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