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雷秀莹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崇阳县第二人民医院 内儿科 437515

【摘 要】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1月收治的56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将患儿分为常规组(n=28)和实验组(n=28),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茵栀黄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以及患儿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出现明显的好转,实验组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有着明显的疗效,临床效果更佳。

【关键词】茵栀黄注射液;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临床疗效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也叫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是由于胎儿体内胆红素异常,致使胎儿皮肤黏膜黄染。此症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母乳性黄疸造成的,如果不能及时的实施治疗,就会使得产生一系列的胆红素脑病,胎儿的中枢神经受损,影响胎儿智力发育的同时,不利于胎儿的健康生长[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1月收治的28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实行茵栀黄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1月收治的56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将患儿分为常规组(n=28)和实验组(n=28)。

常规组的28例患儿中,男14例,女14例;出生时间3~14天之间,平均出生时间为(8.5±3.25)天;平均体重(3214.5±422.7)g。

实验组的28例患儿中,男15例,女13例;出生时间2~15天之间,平均出生时间为(8.5±3.28)天;平均体重(3245.5±412.3)g。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的一般资料,没有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停止母乳喂养,采用人工喂养的方式,做好患儿的营养供给以及保温措施。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在治疗过程中,选用双面光疗箱对患儿实施蓝光照射,在照射过程中要对患儿的各个部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患儿的双眼、会阴、生殖器等[2]。蓝光的主峰波长控制在450nm处,温度控制在30℃左右,距离患儿23cm左右,定期的对幼儿翻身,确保患儿能够均匀的接受蓝光的普照,平均每天连续照射8小时。在进行照射的同时,要给予患儿酶诱导剂、尼可刹米苯巴比妥进行口服治疗[3]。

实验组在治疗当中,要以常规治疗为基础,然后再对患儿采用茵栀黄注射液(常熟雷允上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2020231)辅助治疗。每天2次,每次5ml。两组患儿均治疗一周。

1.3疗效评价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以及患儿产生的不良反应。产生的不良反应的概率从腹泻、呕吐来进行判定。

1.4统计学方法

把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的数据资料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用t检验,表示为();患儿的产生的不良反应用卡方检验,用(n/%)表示,(P<0.05)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

治疗后实验组的血清总胆红素相对于常规组有着明显的改善,差异明显,效果更佳,P<0.05(如表一所示)。

3 讨论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是患儿在通过母乳喂养后出现的病症,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两种,早发型是在母乳喂养3天左右,母乳量不足,患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迟发型是指在母乳喂养7天左右,母乳当中含有的β-葡萄糖醛苷酶较高,致使胆红素升高,出现黄疸,并伴有其他的临床症状[4]。

在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病的过程中,常见治疗手段就是通过蓝光照射,能够使得患儿IXaZ的水溶性改变,促使未结合的胆红素更好的排除,从而降低胆红素水平。茵栀黄注射液当中包含有金银花、栀子、以及茵陈的提取物,能够发挥利胆退黄的作用,提升对胆红素的分解和排泄作用,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5]。研究结果得出,实验组患儿当中加以茵栀黄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胆红素降低幅度大于常规组,产生的不良反应的概率也低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时,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茵栀黄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相对于常规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发生明显的好转,产生的不良反应的概率也明显的降低,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秀云, 陈秀敏, 田莉莉. 茵栀黄颗粒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药业, 2018,27(3):58-60.

[2]陈爱萍, 李志飞. 茵栀黄口服液、丹参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7,36(06):244-246.

[3]聂庆英. 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临床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 2017,42(09):71-72.

[4]王欣煜, 徐萍, 刘素英.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10(32):149-151.

[5]辛娜. 茵栀黄注射液灌肠疗法治疗母乳性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6):77-77.

论文作者:雷秀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  ;  ;  ;  ;  ;  ;  ;  

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雷秀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