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处理肝癌并动静脉瘘的血流改变的临床意义分析论文_谢树标

谢树标

赣州市肿瘤医院 江西省赣州市 341000

摘要:目的:介入处理肝癌并动静脉瘘的血流改变的临床意义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 2018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有肝癌并动静脉瘘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而给予1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介入处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患者血流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P<0.05);观察组血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处理肝癌并动静脉瘘的血流改变的临床疗效良好,患者接受该种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介入处理;肝癌;动静脉瘘;血流改变;临床疗效

肝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动静脉瘘是肝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该病常在中晚期肝癌治疗期间常见[1]。患有肝癌并动静脉瘘的患者常因为心、肺血管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栓塞,造成全身以及回心血流循环受阻,容易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因此有效优质的临床治疗手段十分关键。介入治疗是一种除手术治疗之外常用的治疗手段,为了有效的提高与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的临床治疗质量,因此本实验选取2018年1月~ 2018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有肝癌并动静脉瘘的患者30例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以下为本实验的成果分析:

1.研究对象的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 2018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患有肝癌并动静脉瘘的患者30例,根据患者的CT以及X光拍片检查结果,可以判断本实验选取的患者均符合实验的纳入标准[3]。其中,对照组:患者人数:15例,男10例,女5例,患者的年龄在21~74岁范围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13 ± 5.47)岁,患者的平均患病病程为(4.5 ± 0.7)年,病理分型:多结节:6例、巨块型:5例、弥漫型:4例;观察组:15例,男11例,女4例,患者的年龄在21~81岁范围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85 ± 5.65)岁,患者的平均患病病程为(4.7 ± 0.8)年,病理分型:多结节:9例、巨块型:4例、弥漫型:2例。对比分析所有病患的病例组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该组15例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治疗。具体治疗方案:给予该组患者常规的控制肺癌药物治疗,并结合患者CT以及X光拍片情况,给予患者常规的手术治疗。

观察组:给予该组15例患者采用介入处理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血管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肿瘤大小、位置以及血行分布进行了解。选择合适的瘘口后采用微导管对瘘口检查(建议选取直接供血的分支),根据患者血液分流量情况采用合适的栓塞材料,对于瘘口较小的部位可适量加入PVA颗粒进行治疗,对于瘘口较大的部位可采用弹簧圈对瘘口进行封锁[4]。由于介入治疗时患者容易在术后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相应的术后护理干预。

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

1.3观察指标

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实验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并定期对患者各项机体指标以及血液流畅情况进行评估。若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给予患者常规诊断治疗,并做好相应的实验记录。

1.4疗效指标

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显效:患者动静脉血栓症状完全缓解,病情得到有效缓解。

有效:患者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趋势,但治疗期间出现轻度不良反应。

无效:患者症状无好转趋势,并出现严重恶化趋势。

1.5数据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全面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研究,具体数据详见表1。

3.讨论

肝癌并动静脉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治疗疗效较低的疾病,该病的治疗病程较长,极易导致患者在治疗以前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况,不仅不利于病症的临床治疗进行,也易对患者临床疗效造成影响[5]。因此在给予患者有效的介入处理治疗的基础上,应该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患者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治疗心态,以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本实验通过研究介入处理肝癌并动静脉瘘的血流改变的临床意义可知,两组患者分别经过不同的临床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46.7%),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流改善情况(86.7%)明显优于对照组(40%),均p<0.05,两组的实验数据具有可比性。

综上所述,介入处理在治疗肝癌并动静脉瘘的临床疗效良好,患者接受该种治疗后,血流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且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立军,杨仁杰,朱林忠等.原发性肝癌介入术中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J].中国肿瘤临床,2015,42(11):570-575.

[2]李万湖,董帅,胡旭东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原发性肝癌动静脉瘘和肝外供血动脉评估价值[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7,24(11):755-758.

[3]许飞,周纯武.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静脉瘘的临床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7,32(5):529-532.

[4]李忠民.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J].影像技术,2018,30(2):70-72.

[5]付晨烜,魏宏.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治疗MPVTT时APVS栓塞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7,19(6):872-875.

论文作者:谢树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  ;  ;  ;  ;  ;  ;  ;  

介入处理肝癌并动静脉瘘的血流改变的临床意义分析论文_谢树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