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之我见论文_孟艳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之我见论文_孟艳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窑街学校 730080

摘 要: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重视学生技术层次的发展,并不重视信息素养方面的培养,尤其忽略了学生的和谐发展。和谐教育理念的实施意义重大,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一些初中信息技术和谐教育的实施途径,和大家探讨。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教育过程中,和谐的实质是人的教育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动态发展的机制和状态。和谐教育既是思想、理论,也是理想、追求。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重视学生技术层次的发展,并不重视信息素养方面的培养,尤其忽略了学生的和谐发展。而“和谐教育”的理念就是要求培养创造性人才,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所以,和谐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无论是从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还是对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或者学生的和谐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和谐教育的目标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诸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坚持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教育的最高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在发展中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层次,教育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最终目的。和谐教育就是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协调发展,促进学生个体与群体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学生与集体、社会、自然和谐发展。

二、初中信息技术和谐教育的实施途径

1.巧用信息技术的和谐性。信息技术的和谐性是教材和教师几乎忽略的部分,不仅教材提及很少,而且教师注意和利用得更少!其实,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和谐性。比如,操作系统上千个模块必须和谐才能正常运行,各种应用程序之间必须和谐才能“和平共处”,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必须和谐才能“步调一致”。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拓展教材的不足,巧妙利用信息技术的和谐性,给学生灌输“和谐”的思想,强调和谐对于个人、集体和国家的重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就学生不规范操作引起操作系统崩溃教育学生不要忽略集体中的每一个人,要团结有爱、和谐相处;遇到病毒引起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教育学生要远离、杜绝和避免不和谐的因素,以免给集体带来麻烦。

2.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和谐的环境自古到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也是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专家指出,人只有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才能够集中精力,只有集中精力才能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所以说,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放松的环境,引导学生在一种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特定氛围中主动积极地从事智力活动,潜移默化地学习。有心理学家说:“情感对于思维犹如能源的发动机。”大量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情感活跃时,感知比较敏锐,思维比较深刻,想象比较丰富;反之,学生情绪消极时,智力迟钝受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将自己的愉悦情绪和热情鼓励毫不吝啬地传给学生,学生也会把赞美和激情献给我,达到师生互通情感、互相尊重、彼此信任的课堂氛围。

3.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良好的同学关系可以使孩子们心情畅快,参加活动更加积极,学习更加努力。信息技术是开放性、实践性、合作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过程中必然要与同伴进行大量的交流和合作,良好的关系显得非常重要。首先,我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我教育学生,在同学之间的交往中,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同学;应该学会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正当权益、个人隐私、个性特征;不嘲笑、讽刺、挖苦和侮辱别人,不轻视或歧视别人;尤其要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其次,我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同学矛盾。我经常说,当和同学矛盾发展到一触即发的时候,千万不要冲动,切记“冲动是魔鬼”;有些事情不是用暴力可以解决的,不妨通过正确的途径,寻求老师、家长、学校的帮助。再次,我要求学生主动热情与他人交往。我告诉学生,人际关系是互动的,不要总是消极地等待别人来主动关心自己,而要主动地与周围的同学交往沟通。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尽量让学生喜欢上我。学生只有对老师产生了高度的认同,会因“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真正用心投入学科学习。比如,面对学生怕动手、畏惧挫折的情绪,我会以和蔼的笑容、生动幽默的语言、鼓励的目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我会融入到学生中去,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了解他们,欣赏他们,和他们一起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使教学活动充满师生共同的激情、心灵的交流。其次,用爱心进行情感交流。我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对基础差的学生耐心辅导或者安排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帮扶,及时表扬他的进步;对调皮捣蛋的孩子,我在课堂上多加关注,而且经常课后和他们谈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给班级带来的不和谐因素。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和谐教育(概念)。

[2]王继华 《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新思考》.信息技术教育,2005,(12)。

论文作者:孟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1

标签:;  ;  ;  ;  ;  ;  ;  ;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和谐教育之我见论文_孟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