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血液风湿科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减少老年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PICC穿刺点渗血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有效控制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在有效控制、护理满意度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穿刺点渗血老年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PICC;渗血;穿刺点渗血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202-02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新型的静脉输液方式,具有安全、维护简单,留置时间长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临床[1-2]。然而,由于老年患者表面皮肤松弛、合并存在凝血功能低下、低蛋白血症等特点,导致老年患者血管穿刺困难,加之PICC的侵袭性操作及血管内异物特征,极易导致老年患者发生PICC穿刺点渗血[3]。渗血会给老年患者带来身心不适及经济压力。因而,探索及时、有效的老年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治疗效果及治疗满意度尤为重要。对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期间PICC穿刺点渗血老年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现将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期间PICC穿刺点渗血老年患者7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66.25±5.17)岁。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执行医院老年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常规护理方法。
1.2.2实验组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评估、健康教育、环境护理、心理干预、分级护理、并发症护理等[4-6],具体如下:①评估:治疗前查阅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严重程度、疼痛敏感度等,制定相对应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策;②健康教育:制定PICC治疗相关资料的宣传材料(包括PPT、宣传手册等),对入院老年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相关疾病知识介绍、PICC置管的意义、穿刺部位观察、生活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并发症,从而增强患者对PICC治疗认知程度,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③环境护理:向老年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及相关设施,保持病区环境舒适、清新,并依据患者需求适当播放舒缓的音乐;④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根据患者心理特点给予老年患者心理安慰与疏导,采用引入移情易性法等护理干预,转移或化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在置管治疗时积极与患者交谈,传递正向导向信息,通过肢体语言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保持患者呼吸平稳,做到肌肉放松,置管后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及时回答患者关注的疑问;⑤分级护理:依据置管后24h,内穿刺出血情况依次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0级:穿刺处敷料出现少量渗血,Ⅰ级:活动时出现穿刺点渗血且将敷料渗湿,Ⅱ级:平卧时即可出现穿刺点渗血且将敷料渗湿,Ⅲ级:穿刺点处于渗血不止状态致血液沿PICC管壁流出),对于0级~Ⅰ级渗血患者,于置管术后24h换药后,以无菌纱布(2层~4层)对穿刺点施以压迫止血,再以透明贴膜固定,持续观察,终止相关活动,翻身等操作时严防压迫置管,对于Ⅱ级渗血,谨慎选择穿刺血管,注意穿刺方式,延长穿刺点的按压时间,采用弹力绷带实施加压固定止血,同时适当加强营养支持,对于Ⅲ级患者,取凝血酶粉剂500U撒于患者穿刺点周围,辅以无菌纱布4层~6层覆盖于穿刺点上方,最后以透明敷贴加以固定并以弹力绷带实施加压包扎24h,定时观察渗血程度,并做相应处理;⑥并发症护理:术后24h以内患者尽量减少穿刺部位活动,48h内切忌反复更换敷贴,如若出现局部静脉炎使用硫酸镁湿热敷加康惠尔透明贴贴于置管上方沿静脉走向处,如若出现导管堵塞,宜迅速用生理盐水加尿激酶缓慢灌注抽吸;⑦出院指导及随访: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建立服务档案表,并对患者进行出院随访,包括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置管使用情况以及并发症预防等。
1.3 观察指标
对老年患者PICC穿刺点渗血情况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有效控制情况进行统计。发放患者PICC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让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填写,对患者治疗综合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不同护理干预下两组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统计与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护理干预下两组老年患者的护理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近年来,PICC凭借其多种显著优势而在临床日益获得广泛应用,但同时PICC置管术后穿刺点部位的渗血并发症发生率又居高不下,尤其是老年患者[7]。因而,很有必要对该类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有利于提高渗血护理质量。从评估、健康教育、环境护理、心理干预、分级护理、并发症护理等角度出发,对治疗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护理方式,有利于帮助患者面临不同问题与疑惑[8-9]。采用分级护理模式对老年PICC置管后渗血患者施加干预,针对不同的内穿刺出血情况,依据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方案,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在临床有效控制、护理满意度方面(100%、97.1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8.57%、82.86%),进而说明分级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渗血控制有效率和患者护理满意率。
【参考文献】
[1]唐春梅.老年患者PICC穿刺后的止血护理[J].大家健康,2014,8(3):263-264.
[2]陈莉洁.全程心理干预对B超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应激反应及置管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4):145-147.
[3]武敏,龙良琴.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住院患者PICC导管固定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2):255-257.
[4]吴志英.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4):75-77.
[5]戴立芬.PICC穿刺点渗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2014,(5):10-12.
[6]周茜.分级化评估-护理模式在老年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血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29):3072-3074.
[7]胡德红,刘婉明,高国贞,等.护理干预对化疗患者PICC置管穿刺点出血预防效果的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4):80-81.
[8]黄莉,宋学军,王文菊.老年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1):2541-2543.
[9]杨英,林丽,张体新.压迫法与碘仿纱条法预防PICC置管后早期穿刺点渗血的对比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5,34(15):2153-2155.
论文作者:冯俊,吴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实验组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效果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