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耐多药肺结核形成原因分析以及预防对策论文_王方容,王月康,王莉萍,杨艳,顾再琴

(宜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宜宾 ?644600)

【摘要】目的:讨论耐多药肺结核形成原因分析以及预防对策。方法:现选取我县2016年1月—2018年5月30日管理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共27例,探讨导致患者发生耐多药的原因,并制定合理的对策。方法:观察患者首诊情况、首次抗痨治疗状况以及治疗情况,并分析耐多药肺结核形成原因。结果:耐多药肺结核形成的主要原因为乱用治疗药物以及其他个人因素。结论:耐多药肺结核形成的主要原因为乱用治疗药物以及其他个人因素,实施有效的防止措施,可降低耐多药肺结核发生率。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对策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038-02

肺结核是临床常见疾病,本病属于传染病,本病传播率较高,结核病致病原因为结核杆菌发生感染而诱发慢性的传染疾病,而且结合杆菌能够入侵到人机体的各个器官中[1]。本病传播方式为人和人传播,传播途径为呼吸道传播,其传染源为结核携带者,本病临床症状为咳嗽、咳血、乏力等[2]。根据有关资料证实,本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生率出现了明显升高现象,我县为了探究患者发生耐多药的原因,特选取我县2016年1月—2018年5月30日管理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共27例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选取我县2016年1月—2018年5月30日管理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共27例,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17~72岁,平均(44.5±1.3)岁,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9例、小学8例、初中5例、高中4例、大学1例、大学以上0例;患者X线表现如下:27例患者影像表现均显示为结核病变,其中有5例患者病灶范围为1~2个肺野、有6例患者病灶范围为3~4个肺野、其中有16例患者病灶范围为5~6个肺野,其中有15例患者有空洞形成,有12例患者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有13例患者伴有一侧胸膜增厚或胸膜炎,有12例患者伴有双侧胸膜增厚或胸膜炎,患者和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不存在对比价值,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观察患者首诊情况 参与本次调查27例患者首诊情况如下:经亲友等相关人员介绍在结防机构进行首诊有13例患者、在个体诊所或综合医院进行首诊有12例,其中首诊确诊患者有13例,但只有6例患者转到结防机构,有14患者因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经反复检查后确诊。

1.2.2患者首次抗痨治疗状况 参与本次调查的27例患者,其中有14例患者在结防机构进行治疗,有5例患者在在非结防机构治疗,有8例患者在自行采购药物治疗,其中治疗合理者为21例,有6例患者治疗方案,非全国统一治疗方案。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观察参与本次调查患者的27例患者治疗结果。

2.结果

2.1 治疗结果

参与本次调查患者的27例患者,根据患者敏试验结果,制定了合理的管理方案,管理情况见表。

2.2 耐多药肺结核形成原因分析

患者出现耐药现象和综合因素有关,但起到决定性的因素为人为因素,经过详细的分析确定了导致耐多药肺结核形成原因[3],如下:(1)公共卫生监督以及疾病监测力度不够、治疗方案不规范、健康水平偏低、贫困;(2)没有完善的政策:患者由于经济原因导致不能够获得治疗所需药品,而且药品质量监控力度不足致使不合格的药物上市;(3)治疗方案不合理:在临床治疗普遍存在不合理的单一或联合用药,例如在早期耐异烟肼新发涂阳患者的强化期仅给予患者2~3种治疗药物,或者对于治疗失败的患者仅添加一种其它的治疗药物,又或者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存在不合理性,致使其未发挥生物效力。

3.讨论

在肺结核患者管理中,只有进行有效的防治采能够降低耐药性,我县制定了以下防治政策,(1)加强管理、完善政策:我国对MDR-TB实际情况给予高度的重视,因此我县对此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并探讨、制定和我国实际情况符合的管理方法;培养专业的工作人员,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自我监督、管理能力,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做到正确的诊断、监测,并且能够制定出合情、合理的治疗方案;(2)实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即为发展结控项目、正规治疗传染性结核病、实施直接面视下服药、对传染源最大程度的消灭,从而达到降低耐多药、耐药结核病的发生;(3)对患者和抗结核药物进行统一、归档管理,降低因乱用治疗药物而导致耐药发生机率,医生应推广组合药物,降低不规则用药发生率,防着误差以及单一用药;(4)对TB以及HIV双重感染患者应实施加强管理以及住院治疗,降低耐药结合发生率,从而达到降低MDR-TB发生率;(5)对医护人员实施系统化的培训,使医生在管理肺结核患者时能够严格的按照规范治疗方案,并且在管理复治病例时要精心,如有患者出现疗效不佳时,应及时给予患者TDM监测或耐药检查,对患者药物剂量做出及时的调整,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以及降低耐药发生率。

综上所述,耐多药肺结核形成的主要原因为乱用治疗药物以及其他个人因素,实施有效的防止措施,可降低耐多药肺结核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耿刚,帕提古力;卡地,刘君慧等.库尔勒市肺结核病患者耐药监测结果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0):76-77.

[2]王红艳.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处理原则[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8):9548-9548.

[3]杨睿.初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耐药性分析及治疗方案探索[J].海峡药学,2016(7):136-137.

论文作者:王方容,王月康,王莉萍,杨艳,顾再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0

标签:;  ;  ;  ;  ;  ;  ;  ;  

探究耐多药肺结核形成原因分析以及预防对策论文_王方容,王月康,王莉萍,杨艳,顾再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