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民健身的城市马拉松运动健康发展策略研究-以吉林市国际马拉松为例论文

基于全民健身的城市马拉松运动健康发展策略研究-以吉林市国际马拉松为例论文

基于全民健身的城市马拉松运动健康发展策略研究
——以吉林市国际马拉松为例

摘要: 1981年北京举办了中国首届城市国际马拉松比赛,开启了中国城市马拉松运动的先河,中国人由此开始真正认识了解这项古老而年轻的运动。城市马拉松运动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城市马拉松运动发展中的隐忧也日益提醒我们。“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学校联动”的策略,为城市马拉松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借鉴。关键词: 马拉松 健康 策略

1981年北京举办了中国首届城市国际马拉松比赛,开启了中国城市马拉松运动的先河,中国人由此开始真正认识了解这项古老而年轻的运动。但是在过去的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对马拉松的理解、认识、参与还只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新世纪以后,特别是2015年以后,中国的城市马拉松运动像井喷一样爆发,据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17中国马拉松年度报告》中显示,2017年全国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路跑赛事800人以上规模,越野跑赛事300人以上规模)达到1102场,比2016年增长了83%,参赛人数达到498万,形成了全国范围的马拉松热。

马拉松热的持续升温,为带动全民健身、弘扬体育文化、建设健康中国和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让人在喜悦中有一丝忧虑。就是城市马拉松运动的组织远没有跟上马拉松运动的发展。

说白了,“酒托”抓住大多数受害者净想“好事”的心理,早就挖下深坑,这是利用人性弱点来作案。而受害者赶着赴“佳人”之约,不免掉入桃色陷阱,或者明知有一定的风险,却被诱惑冲昏了头脑,甘愿上钩。

例如,当电力系统因为某种原因导致了故障之后,相关工作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内和上级进行报告,其内容包括:跳闸断路器的时间与现象,继电设施的基本情况等,发生特别重大故障的售后,还要将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信息加以披露[3]。

1、城市马拉松运动的隐忧

1.1、科学马拉松运动的理念还远没有形成

随着《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的相继出台,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倡导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全民健身也由一种休闲思想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强调全民健身不仅是个人身体健康指标,还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指标,是培养高素质国民不可或缺的手段,同时也是体育强国的基础。也由此推动了城市马拉松运动。

对“空气质量问题”的教学设计方案及部分模拟教学视频的分析表明,尽管不同职前教师的教学认知具有差异性,但从中可以辨认出能够刻画职前教师群体认知特点的、能反映其教学方法认知的教学“模式”.

1.2、健康马拉松的意识缺乏

在城市马拉松运动中,人们更多关心的是马拉松对城市发展的经济意义、文化意义、旅游意义。马迎志,骆欣华(2016)认为,不同形式和特色的马拉松赛事不仅激发了大众积极参与的热情,提高了参与者的健身意识,也使得马拉松赛事真正成为全民参与、全民健身的体育平台,同时促进了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田香玲(2016)认为,城市马拉松运动以大众性、休闲性、竞技性为一体。

2.4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血清IL-6、IL-8、IL-10水平的升高与TNF-α呈正相关关系(r=0.553、0.751、0.662,P<0.05)。

在马拉松的政治、经济、旅游和文化发展功能的激发下,人们的马拉松热情被极大调动出来,这本来对城市马拉松运动是件好事。但是由于过于重视马拉松运动本身以外的其他功能,而忽视了城市马拉松运动的健康意义。于是有了“兴奋剂事件”“替跑事件”“伤残事件”“猝死事件”等。这些都成了城市马拉松发展的“痛”。

1.3、城市马拉松运动组织经验不足,特别是三四线城市马拉松运动组织经验严重不足

中国城市马拉松虽然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马拉松真正大规模发展的只是近几年的事,与国外上百年的城市马拉松运动历史相比,整体办赛经验明显不足。特别是三四线城市更是如此。从2016年开始吉林市连续举办了三次全国马拉松比赛,虽然两次马拉松就由“铜牌赛事”升为“金牌赛事”,并且获得了群众较好的评价。但是进一步深入了解研究就会发现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思考。一是入场路线设计过于复杂,运动员入场时间浪费太多,费神费力,许多外地运动员找不到入场口,有些当地运动员也有微词;二是退场路线不科学,导致完赛运动员不能及时离场;三是赛道相关路口开放时间把握不合理,相关地段控制的过死,有些扰民;此外考虑城市宣传和推动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设计较为浓重,而对健康马拉松的宣传指导显得单薄。

但是,与蓬勃发展的城市马拉松运动热情相比,科学理性的马拉松运动思维和观念还远没有形成。就组织而言马拉松运动是一个牵扯面很大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就会形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许多办赛单位由于没有很好地科学理性系统的观念导致一些城市马拉松运动出现问题。如供给不充分、路线不合理、分流和疏导不畅等问题。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要站在整体、系统、科学的角度,全面规划城市马拉松运动的宣传内容,促进健康马拉松运动理念的深入,在宣传的过程中形成对城市马拉松运动的正确认识,促进城市马拉松运动的健康发展。要站在“健康中国的高度”组织城市马拉松活动,而不是把马拉松仅仅看成一种体育活动;应该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来开展城市马拉松运动,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载体。要站在建设城市文明的高度上来发展马拉松运动。要把这种意识通过政府的宣传变成一种城市精神和市民的集体觉悟。

2、城市马拉松运动发展的策略

2.1、政府主导策略

全民参与策略是指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城市健康马拉松运动组织基础。

当然,这些问题与我们短暂的办赛历史相比应该说是正常的和不可避免的,在一定意义上这也是城市马拉松运动发展中可以理解的代价。但是经验不足不应成为办赛水平低的理由和借口。正视问题,分析原因、形成对策才是科学的态度和解决的问题思路。

第二,广泛借鉴,发挥后发优势。吉林市国际马拉松才举办三届,历史短暂,基础薄弱。但是,可以在政府的主导下借鉴北马、厦马等很多其他城市的经验,以及国外优秀城市马拉松运动经验,设计好吉林山水城市的马拉松名片,同时结合本体实际情况,克服吉林市马拉松本身由于经验、条件等后发的不利因素。借鉴先进、结合实际、创造符合吉林市马拉松的马拉松新模式。

第三,表彰有成就的马拉松运动员和教练员,以此形成城市马拉松运动杰出典型,推动马拉松事业的发展。通过个人马拉松运动荣誉的获得,促进更多的人进入城市马拉松的行列。

2.2、全民参与策略

城市马拉松运动,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谋划,整体协调,分工负责,才能实现城市马拉松的应有功能。政府是城市的行政主体,应该成为城市马拉松运动的主体责任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善。

空手道俱乐部网络:在社团提取问题中空手道俱乐部网络是被应用最为广泛的例子之一。空手道俱乐部网络由34个节点组成,每个节点表示一个成员,网络中的78条边表示成员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由于俱乐部主管和校长之间发生矛盾,俱乐部成员就被分成了分别以主管和校长为中心的两个社团。

第二,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城市马拉松运动,形成企业马拉松文化。一方面要通过政府及其相关机关,选择积极参加马拉松运动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表彰,以此推动企业的马拉松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企业产品与城市马拉松运动的联系,以此实现企事业单位与马拉松运动的深度结合。

第一,建立以民间“跑团”为主的城市马拉松运动运动员基础。“跑团”是城市马拉松的重要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的马拉松运动水平和对马拉松运动的认识水平。同时“跑团”集中了一个城市中的优秀跑者和优秀教练。他们积极性的调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城市马拉松运动健康发展水平。政府可以通过宣传、鼓励优秀“跑团”的方式,吸引他们的参加。促进城市马拉松运动的健康发展。

第三,政府主导,打造特色马拉松。城市马拉松是一项综合运动,在政府主导下要整合城市资源,以城市马拉松运动为契机,形成城市特色、行业特色、运动特色相统一的城市马拉松特色。以此吸引运动员、扩大城市知名度、促进城市相关旅游、饮食、文化等特色与城市马拉松运动的结合。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支撑,山水文化吸引的吉林城市马拉松运动特色。

2.3、学校联动策略

城市大中小学校是马拉松运动的重要载体,学生是马拉松运动重要参与主体,学校联动,就是在城市马拉松运动中积极发挥所在城市中的大中小学的作用。

第一,发挥好城市大、中、小学校体育教师作用,成为城市马拉松运动训练的指导者。通过对这些有一定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教师进行系统的马拉松理论与实践的培训,使他们成为城市马拉松运动训练的指导者,克服马拉松运动训练的盲目性,减少运动伤害。同时,发挥他们在各级各类学校的专业优势,促进学校学生参加马拉松的热情,扩大城市马拉松运动的参与基础。

第二,发挥学校的场地资源、训练器材资源优势,为城市马拉松运动提供运动训练场地支持。马拉松训练可以在公路上进行,也可以在操场上进行,结合一些全民健身的项目,利用课余时间,对市民开放校园运动场地。同时在相关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健康马拉松课程,或者与之相适应的五公里、十公里、半程马拉松欢乐跑等活动。提高兴趣,培养能力,形成健康城市马拉松的训练基础。

第三,促进学生马拉松素养的形成。马拉松运动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运动,它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对学生的思想品质、精神品质、生活态度的教育内容也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扩大学生参与马拉松运动不仅促进了城市马拉松运动的发展,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1987-2018年份内,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来源,以“许钧、翻译”为主题词搜索共出现209条检索结果。

总之,在城市马拉松蓬勃发展的今天 “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学校联动”的发展策略,在一定意义上,会对日益狂热的城市马拉松运动以良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樊红岩.我国城市马拉松问题诊断及优化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18(01).

[2]高贺.武汉马拉松赛事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24(05).

[3]胡一同.北京马拉松赛事品牌建设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6.

[4]何执渝,文静,吴本连,成天.新时代城市马拉松运动的发展策略[J].湖北体育科技,2018,37(12).

[5]姜琪,刘俊一.“马拉松跑现象”文化价值生成解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8(03).

[6]吕广霞,李文明.我国发展城市马拉松的策略思考[J].科技信息,2011(16).

[7]马迎志.2011-2015年国内马拉松赛事发展趋势的研究[A].江西省体育科学学会.第一届“全民健身,科学运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江西省体育科学学会:华东交通大学体育学院,2016.

[8]石磊,郭鑫,贾小飞.天津马拉松赛事发展策略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16(04).

[9]田香玲.马拉松火爆的原因、问题及发展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03).

[10]吴健祥,文静,何执渝,方星.上海垂直马拉松赛事的开展及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3).

[11]蔡瑶.论我国马拉松热对全民健身的影响[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08.

□ 陈然1陈学峰2(1.北华大学 吉林 吉林 132013;2.吉林外国语大学 吉林 长春 30117)

中图分类号: G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902-(2019)-05-178-2-ZQ

基金项目: 2018年吉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成果(项目编号:市联18105);2019年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阶段性成果(JJKH20190674SK)。

作者简介:

陈然(1988-),女,吉林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陈学峰(1958-),男,吉林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学。

标签:;  ;  ;  ;  ;  

基于全民健身的城市马拉松运动健康发展策略研究-以吉林市国际马拉松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