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视角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论文_王伟

王伟

安庆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安徽安庆 246000

摘要:低碳是现代城市设计、建设发展的基本目标,其对于保证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在本文当中先从“移动碳源碳排放”、“固定碳源碳排放”、“过程碳源排放”和“自然碳汇碳清除”四个角度对城市低碳要素的构成进行了分析,之后对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城市设计低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帮助。

当前的城市生活受到工业、交通等多方面的污染,形成了不利于人们生活健康的高碳环境,城市生活质量因此而受到影响。高碳生活环境,不仅为城市居民带来了不健康影响,还大大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效果,使城市生活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为了能够尽快使城市生活回归到健康状态,低碳建设成为了城市设计的基本目标。

一、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低碳要素构成

在城市范围内,根据碳源存在的状态,我们可以将碳源分为移动碳源、固定碳源和过程碳源,文章结合城市活动排放的主要领域,提出了与城市设计相关的几类低碳物质要素,详情参见图1。

图1:城市低碳物质要素构成

1.移动碳源碳排放

移动碳源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于交通车辆运输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还可以将其详细划分为公路移动源和非公路移动源,前者包括小汽车、卡车、公交车等,后者包括火车、飞机、船舶等,在城市中移动碳源碳排放以城市移动源为主,在整体碳排放总量中交通运输所占比例较大,并呈现出逐年上涨趋势,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终端用户行业中交通行业的碳排放是最高的,尤其在推进机动化和大力发展汽车产业的城市,交通行业碳排放量持续上涨。

2.固定碳源碳排放

固定碳源碳排放有点源和面源的之分,点源是指单体建筑在工作、居住、工业生产和休闲娱乐中的能源消耗;面源是指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在生产生活上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总体来看,在发达国家建筑碳排放占据的比例较高,我国随着建设量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碳排放比例必然会逐渐升高。

3.过程碳源排放

过程碳源排放与城市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泛指人们生活中的能源、食物、水资源、材料等物质在加工、运输、处理中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

4.自然碳汇碳清除

城市发展中的土地利用变化会造成碳汇与碳源间的相互转化,例如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类型的转变,会使得生态系统类型发生变化,从而造成碳排放,例如围湖造田、采伐森林等等。相反,提高生态系统功能,同样可以发挥出扩大碳汇碳清除的作用。根据生态系统的特征可以将碳汇分为带状碳汇、面状碳汇、点状碳汇等。

二、基于低碳视角的城市设计策略

1.减少气候不利影响,降低建筑能源需求

基于低碳视角的城市设计要结合城市的气候参数,优化城市物理环境,从而促进建筑碳减排和被动调节,虽然这样做无法从根本上取代建筑中的取暖、制冷系统、照明,但是可以提高建筑环境的舒适性,即便在使用设备时也可以将传统能耗降低,这种主动调节由被动调节所取代的方式,是通过城市环境蓄能将建筑能耗中的一部分抵消。我们可以采取优化热环境,将建筑主动调节减少的方式,城市热环境包括热导率、太阳辐射、风速、反射率、空气湿度等,其是作用于人类活动的物理系统。造成城市热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是由于人类热源排放、温室效应、下垫层改变等,热岛效应所产生的热污染,是造成建筑系统产生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的最大人为性因素。我们还可以采取优化风环境,将建筑主体调节降低的方式,风会产生大气运动,气压、气温的变化会形成气流。从城市中的碳排放方面来看,风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寒冷季节,会造成建筑物体的热量流失,同时增加了建筑的取暖需求,这便使温室气体排放随之增加。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缓冲区来改变这种现象,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设计要避免城市建筑高度过高,要求在建筑的垂直和水平方向要形成一个渐变式的过渡。

2.优化出行方式,调整交通用能结构

人们的交通出行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小汽车、公共交通、慢行交通。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结合能源需求增长率对交通模式进行优化,与提高交通工具的燃料效率相比较,其获得的减排效果更好。目前,我国的交通出行方式呈现出小汽车逐年增长、公交出行和自行车出行方式逐渐降低的趋势,我国交通系统正在高碳化运行。基于低碳视角的城市设计要求,应采取有效的方式降低城市的移动碳源碳排放。首先,增加城市中的非机动出行机会,建立慢行网络设置。希望人们在短程出行时不要选择小汽车出行工具,但是要满足人们选择非机动车出行的舒适化、便利化的需求。其次,鼓励人们选择公交+慢性的出行方式。针对人们的中场距离出现,公交+慢性出行方式是最合理化的,百姓出行选择公交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有很大差距,鼓励公共交通出行,城市要为人们提供与私人交通工具有同等竞争力的公交系统。最后,限制私家车出行。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在各大城市中普遍存在一户多车的现象,这为城市的交通系统和能源消耗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限制小汽车出行是低碳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则。

3.充分利用水源,有效降低输配用能

基于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设计要重视起城市用水循环问题,这对提高城市环境、促进区域植被系统增长、扩大碳汇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与生活方式融合的中水回用,生活用水能够循环再利用,所发挥出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基于低碳视角的城市设计要遵循资源化、减量化的原则,结合城市生活用水规律,针对不同水质进行分析,全面考虑各种水质的再利用潜力,实现排系统的就地化和给水系统的集约化;另一种是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雨洪利用,这要求在城市设计中全面分析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规律,人为性调控回水、集水、循环用水、净水等,将循环利用、雨水收集与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城市微气候优化、土地利用等工作联合起来,并对城市设计的各阶段进行分析考虑,从而确保工程基础设施具有暴雨水质改进的功能,可以将雨水转变为可用资源。

结束语

在现代城市建设背景下,低碳已经成为了城市设计的基本目标。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健康发展驱动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城市生活进步的必然趋势。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碳环境是可以通过有效途径来予以解决的,所以低碳城市设计与建设并非不可实现。为此,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在城市设计环节中,做好对城市低碳要素构成的分析,并加大对城市生态环境状态的研究,保证城市设计能够在这两个方面上有所提升,使城市生活尽快进入到健康的低碳时代,为城市生活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田永英,张峰.基于低碳视角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研究[J].建设科技,2013,02:53-55+58.

[2]雷仲敏,曾燕红.基于低碳视角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其实证分析[J].城市,2012,11:16-21.

[3]窦宗浩,陈辉.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及措施综述[J].现代装饰(理论),2013,12:158-159.

[4]沈锦林.试论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及其实施要诀[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0,10:21-23.

论文作者:王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7

标签:;  ;  ;  ;  ;  ;  ;  ;  

基于低碳视角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论文_王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