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对策探讨论文_张乃斌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对策探讨论文_张乃斌

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柳州市 545001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工民施工也是不断的在增加,但当前的建筑质量很多不达标,由于建筑质量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常见的建筑质量问题中混泥土结构裂缝问题是最为普遍发生的,这不仅是工民在建设是最为苦恼的,也使相关的建筑单位为此“头疼”的。所以,由于混泥土的特性存在,如果在建筑是不够强加重视和控制,就会对人们的生成和生活带来安全上的隐患,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就针对于混泥土结构产生裂缝的源头展开分析,并对产生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 工民;混泥土结构裂缝;原因和对策

工民在建筑的过程中,出现混泥土结构裂缝的问题是常见的质量问题。如果在防御和维护裂缝的方法上操作的不恰当,这样不仅加大裂缝变大的可能性,而且可能会超出质量安全范围之内,而这样的话就会对整体的建筑的结构的承载力和使用期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在建筑完成交房后,会引发业主的质问和不满。因此,在建筑混泥土结构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关注其结构状态,并对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仔细的分析,找出发现结构裂缝的原因,针对性的采取解决措施,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问题,使得建筑质量得以提高,让公众对于工民建筑质量的保证产生信任。

1. 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

一般来说,对于经常遇到的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根源,它主要是由这三个方面因素造成的:

1.1 常规应力而生成的裂缝

什么叫做的应力?其实就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在各种结构之间出现的常规应力,致使出现的裂缝又可以被叫做建筑物结构应力裂缝。简单的来说,它是结构受到外部的承载里的压迫而产生的,其混泥土结构裂缝状态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普遍的情况下,是可以通过计算来分析能够得出比较正确的结果。

1.2 结构次应力造成的裂缝

工民在建筑的过程中,一般上都会有它针对性的计算模型进行衡量。然而现实与模拟之间是有巨大的变数存在的,由于多种多样不同的外在承载,就会导致混泥土结构内部出现各种次应力。

1.3 结构变形和温度而引起的裂缝

由于混凝土结构会遭受到外在自然环境的影响,就会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膨胀或变形的现象,而混凝土结构裂缝就由此产生了。就温度裂缝来说,它也是混凝土结构裂缝中会经常发生的问题之一。通常来说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而混凝土结构中的建筑零件来说,也是具有因热胀冷缩,当其发生反应时就会使结构温度变形。但是如果此时出现其他条件约束的话,就会自然的产生温度应力,而混凝土结构在温度应力的影响下,就会出界,不再抗裂强度范围之内了,那么裂缝就产生了。

2. 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止的主要措施

2.1 构造设计时的预防控制措施

通常工民在建中的设计和构思的过程中,要全方位的顾忌到实践施工时会出现各种的突发情况。虽然有时计算模型与现实操作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努力的做到与实际相贴近,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根据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事先制定好相应的解决方案,使得工民在遇到混凝土结构裂痕的问题时,能够及时的做出反应,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弥补,那么在建筑之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第一、工民在建筑结构的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最好有关的使用规定外,还要在设计模型最合理的简化,不宜复杂,因为复杂的设计在建筑时就会造成应力的产生,那么就会使的裂缝也会出现;第二、在设计建筑时一定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好该建筑物的各种比例标准,一般来说,它的长高比例越小,那么建筑的整体的硬性也就越高,那建筑物的本身的在调节不规律的下沉的能力就越大,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减少混泥土结构裂缝的出现;第三、工民在建筑结构的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平衡建筑的不同区域之间的承载重力,如果出现各个区域受力不平衡就会使裂缝出现;第四、工民在建筑结构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对基础部分的设计要展开深度的规划和调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控制措施

2.2.1 施工前期的预防控制

施工之前要做好对混泥土结构裂缝的防备和把控,就要事先认真的理解图纸的整体设计;深度的分析设计意图;准确的发现图纸的设计不足;帮助设计单位调整好图纸等。对于这些问题上的准备和防护可从这两个角度来解释分析,第一、要对图纸展开详细的会审,发现可能引发混泥土结构裂缝的设计不足之处,譬如:结构设计不够精确、伸缩缝的设立不恰当,就会造成在应力集中处,没能采取针对性的设计措施,与有关规定不相符等。第二、就施工组织的编制来说,一定要保证其科学有效,必须遵守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办法以及与之相关控制方案。

2.2.2 施工过程中的预防控制

(1)混凝土相关原材料的控制。

在进行混泥土的原料的选择的过程中,要首先考虑具有水化热低特点的水泥原材料;在粗骨料的选择上,应该首选具有间隙小、坚固等特点的材料;而在细骨料的选择上,应该首选具有纯净的中砂,同时还要严格按照规定来选择砂中的泥的分量和粒径。在进行原材料的比配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的配制比例进行配比,然后将其充分的搅拌;同时,在配制时要科学有效的降低水灰比例,还要降低水的利用量。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模板的质量选择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它对于混凝土在外层上的质量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进行模板购买时,一定要选择质量过关的模板产品。模板建造时要必须在支撑和侧模方面进行更高程度的防固,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各种松动状况的出现,除此之外,不要太早的对模板进行拆除,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温差的原因使得裂缝产生。

(2)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和养护

工民在进行砼的灌注过程中,针对灌注进料掺加物来说,一定要在搅拌时避免离析问题的出现,在震荡搅拌时一定要适当、均匀的进行操作。放置好的钢筋不可以随意的拉拽,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钢筋错位的问题出现。当在建筑的过程中出现恶劣的气候时,要快速有效的做到相应的洒水养护。因为在期间如果缺少一些必要的养护,这不仅会造成其的整体强度逐渐的下降,同时还会造成混凝土在进行硬化期间中的水分过度流失而出现裂缝问题。采取浇水养护措施不但能够减少温度太高而造成裂缝发生的机率,而且还可以合理的降低混凝土在收缩期间中出现裂缝问题。

2.2.3 2.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要严格掌控混泥土的温度是缩减其内外部的温差,避免出现过度的干缩的重要标准之一。就针对温度的掌握来说,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掌握好入模的温度。当前国内对于混泥土入模温度的规定是设置在28摄氏度以下,那么对于温度的具体把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建筑施工的混泥土的体积偏大或由于外部环境的干扰时,这就会造成温度上出现误差,因此,工民要根据气温来对混泥土的内外温度进行计算。如果发现问题就立即采取降低水温措施或者降低石子的温度。除此之外,有条件的情况下在施工现场建立测温点。测温点的设立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特别关注处在基础底板的各模块的温度变化。通常可针对基础底板结构设立和混凝士浇灌方式的特点在重要区域建立测温点。

结论

总而言之,工民在进行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在设计上完善调整,在施工上严谨细致,在完工后的检验要做到全面深刻,这样才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裂缝的产生,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工民的建工程的整体质量,同时还能够降低因为混凝土结构裂问题而引发的安全隐患和威胁,降低了在工程完工后在质量方面上产生矛盾和质疑。

参考文献

[1]马磊.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探析[J]. 住宅与房地产,2016,(30):144.

[2]刘洋. 刍议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J]. 江西建材,2016,(19):117-118.

[3]伍春南. 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探析[J]. 江西建材,2014,(16):81.

[4]安伟红. 简述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 黑龙江科学,2014,(03):84.

论文作者:张乃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  ;  ;  ;  ;  ;  ;  ;  

工民建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对策探讨论文_张乃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