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苏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模式论文_黄刚

探讨苏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模式论文_黄刚

常州市规划设计院 213003

摘要:苏南地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率先推进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以产业发展作为依托,将小城镇发展作为载体,创造了闻名于世的苏南模式。“就地城镇化”是苏南城镇化的重要模式与特征。

关键词:苏南地区;城镇化;苏南模式;发展

1.引言

城镇化的基本内容是将农民转为市民,将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区域,将农村市场转化为城市市场。苏南地区在城镇化道路上秉承自身特有模式与特征,科学选择城镇化路径和发展方针。本文即通过对苏南地区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并从正反两方面评价苏南城镇化模式,从探讨中得出苏南模式对其以后城镇化发展的启示,从中得出如何更好地科学选择城镇化发展道路和发展方针,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策略。

2.苏南地区城镇化发展模式

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苏南地区农村发展经历了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再到“后苏南模式”的转化,其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也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2.1 以非农化为主要形式的城镇化发展阶段(1978年-九十年代初)

在农村改革发展初期,苏南地区依靠临近上海这一地理优势,各村社自力更生,纷纷开办工业企业,一时间,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工业化浪潮涌现,苏南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摆脱农业化劳动,进入这场工业化浪潮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乡镇企业已然占据了苏南经济的半壁江山,开辟出区域经济率先发展的“苏南模式”的道路。

在此阶段发展过程中,“离土不离乡”、“亦农亦工”的发展政策受到了国家的肯定与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就地消化。随着农村工业化与农民就地自主创业的趋势日渐强烈,苏南地区产生了自己造城的现象,形成与工业化模式相适应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苏南模式。其表现为以小城镇为依托,工业化与村落工业化并存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改善了农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相靠近,住房条件改善,土地使用情况得到空前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以小城镇发展为中心的城镇化阶段(九十年代中期-2001年)

九十年代中后期,由于中国“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着重发展小城镇经济”的发展战略方针深入人心,苏南地区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在乡镇企业的支持下,小城镇的发展得到了迅速提高。苏南地区抓住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发展时机,积极发挥地域优势,依托各级各类开发区,整合城乡各类工业,推动小城镇在新形势下快速发展。苏南在这一阶段下,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加强,金融、服务、旅游、文化、教育等各方面事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工业劳动力的发展同时,也吸收了一大批外来就业人口。苏南地区在社会经济和城镇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据统计,1997年,苏锡常地区的农业经济收入占江苏地区经济收入的45%,城镇化工业产值达到了3692.2亿元,占江苏省工业产值的31.16%。此时的苏南模式已然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模式之一,与同样快速发展的温州模式与岭南模式并列。

2.3以县城发展为主导的城镇化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国渐渐从发展开放型经济方向国际化经济发展演进。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了世贸组织成员,这对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依靠这一经济形势的转变,苏南实现了对外开放与国内发展的统筹,其外向型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随着大量外资企业的涌入,为苏南模式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苏南地区依靠其具有竞争力的土地优势,充足劳动力与灵活多变的政治政策,依托于园区的发展,实现了在这一阶段的迅速发展目标。全国百强县前十排名中,苏南地区就包含7个,不断涌现的外向型企业不仅成为了当地劳动人员的就业渠道,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员,成为了人口净流入地区。与此同时,江苏省整合汇聚当地有限资源,提高地区发展质量,并合并乡镇数目,乡镇数量不断减少,由2000年的465个减少到2008年的212个,将近减少了55%,但是乡镇规模加大,出现了乡镇级的“城市”,在苏南地区城镇化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果。

3苏南城镇化发展模式的优点

苏南地区依靠城镇化的发展,有效推进了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对促进苏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为丰富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实践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伴随苏南地区城镇化发展模式结合实时政策的演化,其构建了城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发展的格局,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得县、镇企业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有力推进了城乡的统筹发展,在原有的优势与地域形势上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打破了一贯的重点发展大城市,乡镇经济实力薄弱的局面,立足县、镇发展,使得小城镇成为联系大城市与乡镇居民之间的纽带,统筹兼顾,促进苏南城市群的健康发展。

4苏南城镇化发展的缺陷

苏南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乡镇经济实力的快速加强。但是其迅速发展的背后,还存在着城乡框架拉得过大,企业低质或同质的现象存在。小规模城镇建设和建设用地迅速增长致使土地利用率不高,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存在;而小规模、分散化的发展模式造成环境污染,水质破坏等环境问题严重,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的质量,成为了苏南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乡镇建设管理水平的滞后,带来土地利用不集约,农民居住密集程度不同,居民点多而无序,使得农村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增加投入,管理力度分散,农村非法扩建、违建现象严重。

5苏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苏南地区需要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要求、方针和政策,科学合理地推动小城镇与中心城市的协同发展。统筹城镇布局规划,逐渐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城镇密集群体的整体共同发展态势。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向中小型城镇聚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镇人员向城镇聚集进度;快速发展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工程,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创新城镇化体制机制,促进就地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6结语

目前,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已进入寻求经济转型阶段,苏南模式发展至今已有30年,必须回顾历史进行反思总结,制定出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的“苏南模式”来指导今后地区城镇化的发展,以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的理念指导发展,实现就地城镇化的发展,引导农村人民不断向城镇聚集。

参考文献:

[1]赵青宇.苏南城镇化模式的反思与完善.[J]城乡建设,2013(7)

[2]郑弘毅.农村城市化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罗小龙.制度创新:苏南城镇化的“第三次突围”[J].城市规划.2011(05).

论文作者:黄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6

标签:;  ;  ;  ;  ;  ;  ;  ;  

探讨苏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模式论文_黄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