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女作家阿维斯汗作品主题浅析论文_肯巴提·努尔兰别克

哈萨克族女作家阿维斯汗作品主题浅析论文_肯巴提·努尔兰别克

中央民族大学 100081

摘 要: 阿维斯汗·努尔霍加是哈萨克族女性作家,以女性视角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意义独特,集中反映了哈萨克族妇女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加深对自身新认知的过程。同时,作品中对人性中的善恶也进行了剖析。本文对其作品主题进行概括,从新时代女性形象及人性探索两方面进行浅析,从而对作者塑造的女性形象有个整体的理解,加深对作品内容深度的理解,探索作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阿维斯汗·努尔霍加;女性形象;善与恶

新中国成立之后,受国内外文学思潮的影响,哈萨克文学也趁着这股东风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中尤以诗歌和小说创作最为为突出。随着文学的发展,由女性作家创作的,反映女性思想意识、生活情态等相关的女性文学如雨后春笋般,在祖国文学领域的沃土中,不断涌现和发展。这其中,阿维斯汗·努尔霍加的创作称得上是实力与价值并存。阿维斯汗是使用母语创作的高产作家,笔耕不辍,写就了一系列有关哈萨克族女性生活、情感、所处时代社会地位等相关方面的小说、散文。

一、新时代女性形象的塑造

马克思曾说:“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醒来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 崔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主义》,《人文高地》,2010年]”女性地位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阿维斯汗笔下的部分女性,代表了随着新中国发展,开始有新思想、新意识,变得比以前更加独立、自信的那一批女性。

《喜事》中,以碧凯和别肯老两口为了给儿媳妇下聘礼去变卖牲畜而闷闷不乐开始,渲染了聘礼给老两口家带来负担的沉重气氛。而得知聘礼所造成的负担,女主人公莎依拉坚决拒绝索要聘礼,并且不惜为此和母亲顶嘴。莎依拉想到那些因为彩礼而受苦的人们,还有她在共青团员的会上做过的保证,便偷偷与加尔肯领了结婚证,走进了加尔肯家的毡房。最终,故事以没有聘礼也得到亲朋好友的祝福来收尾。莎依拉的形象,便是新时代哈萨克族女性的缩影,即有着独立的意识,对传统文化中的陋习不再附和、妥协,而是用新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

《阿依夏木汗》里,以“我”的所见所闻,叙述了再次见面后得知的维吾尔族老朋友阿依夏目汗的故事。阿依夏目汗很早的时候丈夫就去世了,独自一人将四个孩子抚养长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次偶然车祸中,阿依夏木汗结识了比自己年龄小很多岁的希尔买买提。两个人一路在流言与歧视中走来,最终冲破桎梏,走到了一起。阿依夏目汗的形象,具有现实意义。她没有因为年龄而限制自己的幸福,同样也没有因为别人的眼光来束缚自己的人生。她勇敢的站了出来,大大方方的接受属于自己的爱情,并最终走向了美好的生活。

而阿维斯汗最为著名的作品《遥远的地平线》中的主人公古丽素木,可以说是典型新时期女性代表。古丽素木不想婚姻由父母做主而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奈何拗不过家族里的传统势力。她解释自己不想结婚的原因是还想多念一阵书,但家里的姑姑婆婆告诉她读书没有用,女孩终究还是要嫁人,围着灶台转的。在未婚夫阿林来过家中之后,某一个深夜她鼓起勇气跑向心上人海拉提的家中,但海拉提的父母迫于家族势力没有留下古丽素木。无奈古丽素木和阿林结了婚。婚后的生活黯淡无光,唯一的救命稻草是在区里谋得了一份工作。投入的工作和学习,让古丽素木找到了自信,成为了党员,还去北京进修。她的面容不再向过去那样蜡黄、憔悴,而变得红润、有朝气。最终她和海拉提还是在一起了,这段兜兜转转的爱情,终于圆满。这里的古丽素木是典型的新时代哈萨克女性形象,即在保持着传统文化中,女性善良、坚忍等宝贵品质的同时,不再因循守旧,积极上进,开始主动接受教育并逐渐形成独立意识,追求自由,乐于吸收先进的新观点,并对自己女性身份开始有了新认知。

二、对人性的探索

阿维斯汗的作品内容,在哈萨克族特定的文化氛围圈的背景下,大都围绕着哈萨克族的日常生活展开。对人性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基于民族性,对人性中的善与恶进行探讨。展现民族文化中传承已久的宝贵品质,借此来引发人们对人性、大自然、生存等方面的思考。

在《哎呦,他》中一个戏剧性的故事,触动了读者内心柔软的一面。沙里曼大爷为了家中紧缺的化肥伤透了脑筋,在去购买化肥的路上,他结识了卡车司机,卡车司机声称自己有资源,大爷便拜托他买化肥,留下了地址,顺便把钱全部交清。漫长的等待,却也没能等来化肥,大爷又跑到了县城。但当初答应运化肥的卡车司机不承认,于是他们一起去了派出所。在谈话期间,卡车司机说自己有病重的妻子还有小孩,大爷心疼,便谎称自己认错了人。不久后的一个深夜,卡车司机送来了化肥。简单、平凡的小故事,表现出了沙里曼大爷单纯、善良的品性。大爷的信任与宽容,让卡车司机送来了化肥。在表现了哈萨克族人民善良、宽容的美好品质的同时,作者试图引导读者,无论是生活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会如哈萨克语中的俗语那般,“宽容和大方带来一切”。

结语

“从游牧定居,从草原经济到城市化—在这个广阔的背景下,阿维斯汗的作品无疑折射出了中国哈萨克族半个世纪以来取得的巨大的历史进步”[阿维斯汗 《遥远的地平线》,民族出版社,2004年,序,第三页 ]。阿维斯汗用女性所独有的,细腻、柔软的情感视角,审视和塑造了许多不同的女性形象,关注了女性的进步和发展,鼓励女性寻求自身价值,获得自我权力,去享受新生活带来的愉悦。同时,作品中也展现了对人性善恶的探索,引人遐思,有着警示、引导和教育的意义。女性文学作为哈萨克文学重要的一部分,为哈萨克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而阿维斯汗的作品可以说是女性文学中一颗独特而又耀眼的繁星。她用自己民族所特有的思想和情怀,用自己的文学魅力给读者带去了清新的体验,值得我们去品味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阿维斯汗 著 张森棠 焦沙耶译,《遥远的地平线》,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4年 。

2.赵嘉麒 著,《 哈萨克文学简史》,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7年,

3.崔 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主义》,《人文高地》,2010年。

论文作者:肯巴提·努尔兰别克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哈萨克族女作家阿维斯汗作品主题浅析论文_肯巴提·努尔兰别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