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民主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_政治论文

基层民主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_政治论文

基层民主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内容论文,民主政治论文,基层论文,民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了深入的阐述,其中特别强调了扩大基层民主建设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要求我们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通过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十五大的这一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既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制度、原则、要求的坚持与遵循,又表现为使这些制度、原则、要求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由于这样两方面的原因,扩大基层民主,就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首先,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内容。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而社会主义民主赋予广大人民群众的这种权利,只有在它与这种权利的具体实现形式相互结合时才能得到体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形式,一方面表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由这些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建立基层民主制度,人民群众通过民主选举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直接参与基层政权和组织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这样两种形式,表现的是代表制民主与基层直接民主相结合的民主实现形式,它们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随着实践的发展,逐步增大人民群众享受直接民主的比重。这就使扩大基层民主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了更为突出的意义。

其次,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反映。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广阔的“多数人的统治”。这一点,在国体即社会主义民主的国家实质、国家性质方面,已经得到了反映。同时,由于历史的与现实的种种原因,特别是较长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实践中民主法制不健全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使得与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实现联系最密切的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着相对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使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对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缺乏应有的自主权,难以从身边的事务中感受到作为国家主人的权益。因此,扩大基层民主,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的民主政治发展中,成为表现社会主义民主“广泛性”的十分现实的要求。

第三,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的重要表现。社会主义民主不同于资本主义民主的基本点,在于它在民主发展进程中,第一次实现了以多数人的民主取代少数人的民主。然而,社会主义民主比较资本主义民主的这种优越性,为什么在实践中容易为一些人所忽视,甚至还有一些人得出某些相反的结论?其原因,不在于社会主义民主不具备这种优越性,而在于这种优越性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特别是与基层民主建设尚未充分发挥作用密切相关。在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中,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既体现在坚持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制度,又体现在广大群众通过享受民主权利,感受这种优越性。从这样的意义上说,扩大基层民主本身,表现的就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

扩大基层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选择

作为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内容,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是说,政治体制改革是针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不够健全与不够完善确定自己的目标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的,并且在社会政治生活的多个层面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政治体制改革在确定什么样的任务、重点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选择上,在如何更充分地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广泛性方面,有亟待完善之处。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我们的确受到过这样那样错误倾向的影响。这种影响,既表现为忽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把改革仅仅理解为是经济体制的改革,从而忽视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也表现为超越现实的经济社会条件,提出民主建设的不切实际的任务和要求,由此使民主政治建设陷入误区;同时还表现为忽视民主政治建设与民主建设基础层面实践的密不可分性。

政治体制改革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实际上正是在下一步改革中应当得到解决的问题。党的十五大鉴于这种情况,在对政治体制改革任务的确定上,一方面明确提出“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的主要任务,另一方面,又从完成这一任务的基础层面上,提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的具体要求,并把它视为“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这就使政治体制改革在任务选择上更具科学性与现实性。

其一,这种选择,体现出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基本制度与使其优越性得到实际体现的内在统一。基层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性的生动反映,最能体现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民主权利的内容。人民群众正是从与自己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基层政权建设、基层组织活动和基层社会生活中,感受社会主义民主给予他们的实际权利,由此形成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群众基础。反之,人民群众在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实际生活与具体问题上不能感受到作为主人的权利,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投身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这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未能体现的问题,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广泛性未能充分体现的问题。因此,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与它的实际体现达到统一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其二,这种选择,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逐步由宏观向具体内容深入的内在逻辑。政治体制改革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而民主政治说到底,还是要通过广大人民群众对“多数人的统治”的实际拥有与感受表现出来。从这样的意义上说,政治体制改革在确定民主政治建设基本原则,并通过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对之加以保障的基础上,重要的任务就在于使这种原则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扩大基层民主,就是要使政治体制改革,深入到与人民群众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具体部门和单位,具体到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连的经济、政治及其他社会生活的参与、决策、管理、监督等权利的实现方面。应当说,这种“深入”和“具体”,使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对于人民群众说来,成为了可操作的实际过程,比较好地避免了政治体制改革发展中诸如民主政治建设虚拟化、简单化和理想化等倾向。

其三,这种选择,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实现建设目标与建设主体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持续发展的能力。民主建设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其“广泛”所在,从根本上说,就在于人民群众在基层民主建设实践中的广泛参与。扩大基层民主,使人民群众直接体验社会主义赋予他们的民主权利,一方面增强了人民群众关心民主建设、关心改革,参与民主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在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的发展。由此而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与主体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扩大基层民主直接使民主政治建设获得了不断发展的内驱力。

标签:;  ;  ;  ;  ;  ;  

基层民主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