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战略与日本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_全球化论文

全球化战略与日本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_全球化论文

日本跨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及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发展趋势论文,跨国企业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0年代以来,尤其是1985年日本成为世界头号债权大国之后,日本跨国企业迅速崛起,并依赖国内强大的金融实力,全力推行了对外扩展的“全球化”战略,对日本经济及受资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展望未来,走向21世纪的日本跨国企业将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世界扩张。本文拟对日本跨国企业的崛起、发展战略及发展趋势进行一些探讨以期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日本跨国企业的崛起

从历史上看,日本的跨国企业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就在朝鲜、我国台湾和东北地区设立了一批规模较大的垄断企业。二战结束后,这些跨国企业随日本的战败而消亡。进入50年代,日本经济在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刺激下迅速回升,国内资本活动也日渐活跃。在此条件下,从1951年底开始,日本纺织工业部门中的大企业陆续在拉美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或地区投资设厂,从而形成了战后日本的第一批跨国企业。从那时起到90年代,日本跨国企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主要阶段。

(一)起步阶段(1951~1971年)。由于资本供应不足,这一阶段日本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很小,年投资额始终在10亿美元以下,而且大部分是由综合商社进行的。投资地区集中在亚洲和中南美,投资部门以资源开发性投资为主。

(二)成长阶段(1972~1980年)。70年代石油危机的发生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使日本经济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为此,日本大举向海外转移耗能型的重化工业,跨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对冶金、电子和汽车等新兴工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均有较大增长。

(三)加速发展和全面成熟阶段(1981年~1989年)。8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日元汇率的提高,日本跨国企业开始向全方位国际化方向发展,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度对外直接投资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1989年度又高达675亿美元,相当于1980年度的14.5倍。同时,日本跨国企业不仅加大对制造业的直接投资,还把投资领域扩展到金融保险业和不动产业,逐步形成了体系完备的海外投资格局。从此,日本跨国企业的发展进入了全面成熟和空前繁荣时期。在截至1988年低的对外直接投资累计余额1864亿美元中,1985~1988年4年间的投资就达1149亿美元(占总额的62%)。确切地说,日本跨国企业是在1985年以后迅速崛起的。

(四)调整阶段(1990年~ )。进入90年代以后,在日本国内经济衰退和其它西方国家经济不景气的双重影响下,日本跨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出现收缩,从而日本跨国企业的发展从数量增长阶段转向了提高质量的新的调整阶段。在这种形势下,投资形式逐步向全球网络化发展,投资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也不断升级。

日本跨国企业在80年代中期以后的迅速崛起,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生产国际化的客观要求。具体而言,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经济实力的增强是日本跨国企业迅速崛起的内在动力。80年代中期以来,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在发达国家中一直名列榜首,从而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此情况下,日本自然要求对外经济扩张和重新瓜分世界市场,为其“过剩资本”寻求出路。

(二)为缓和贸易摩擦、开拓海外市场而采取的重要措施。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的贸易收支和经常收支连年顺差,而美欧国家对日本的贸易赤字却连年增加。这种国际贸易收支的严重失衡,导日美、日欧贸易摩擦日益激化,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这对于原料、能源和产品都严重依赖海外市场的日本极为不利。为此,日本通过扩大跨国企业对海外的直接投资,来替代和减少国内商品的直接出口,以缓和同美欧国家的贸易摩擦。

(三)为应付日元大幅度升值而采取的紧急对策。1985年日元的大幅度升值,造成日本出口产品价格上涨,以出口为主的各产业部门受到沉重打击。在此形势下,日本采取的紧急对策之一就是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企业将一部分生产转移海外。同时,日元大幅度升值也进一步提高了日元在国际市场的购买能力,为大量收购、兼并国外企业创造了条件。

(四)日益加强的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刺激作用。随着欧洲统一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成为不可遏制的一种发展趋势。区域集团化既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的过渡形式。正因为如此,日本政府在没有采取集团化战略的情况下,继续推行经济国际化战略,大量增加对北美和西欧的直接投资,促使日本跨国企业提前打入北美、西欧经济圈,以此作为日本企业适应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五)日本政府从政策和措施上积极扶植跨国企业的发展。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日本国际化”的战略,并认为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是日本成为“国际化国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此,日本政府对海外直接投资采取了一系列鼓励、资助和扶植措施,如对海外投资给予税收优惠、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等,从而为日本跨国企业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正是在以上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之下,日本跨国企业在80年代中期以后迅速崛起,并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二、日本跨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

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跨国企业的迅速崛起,与其推行的独具特色的全球化战略密切相关。这种全球化战略,既不同于以扩大出口为目的的国际市场战略,也不同于一般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它是以追逐世界市场为目标,通过企业经营活动在世界各地的合理配置,追求全球性收益,以获得整体最大限度的利润。日本跨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全球化战略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信息化、软件化,以及消费市场的多样化和细分化,世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适应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创造出新的市场体系,动员本企业的全部经营资源,并最大限度的利用外部资源,进行商品开发,排除竞争对手,开拓和占领世界市场。为此,日本跨国企业采取了市场全球化战略。主要表现为:

第一,企业在重视产品开发的同时,也重视对产品用途的开发。80年代日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尤其是家电产品)之所以能称雄世界市场,并具有出类拔萃的国际竞争力,最主要的原因可以说是其对用途开发的高度重视。举例来讲,钛一般用于军工产品,日本却用它制成眼镜架;美国把激光大量用于武器,日本却大量用于制成激光唱片。此类例子不胜枚举。正由于对用途开发的高度重视,使日本跨国企业在设备投资和科研投资远低于欧美各国的情况下,仍能以优质产品最大限度地战领世界市场。

第二,企业内部水平分工体系的建立。以往企业都是按原料、基础产品、中间产品、组装加工品等产品领域的垂直分工体系,各自独立地进行生产,并各自将其产品分别投向市场。而80年代以后,日本跨国企业则利用水平分工体系,将整个全球市场分解为若干水平型的市场,并进一步分解成更为细分化的市场。同时,由信息中心及时收集这些水平型全球市场的动向,在总公司的控制下,能动而迅速地将决策传送给世界各地的子公司。日本跨国企业这种超国界的生产、销售子公司分散在世界各地,在取得原料、生产成品和推销产品方面,都可以在总公司的控制下达到最佳配置,从而实现市场全球化的战略目标。

(二)投资全球化战略

从全球着眼,选择最适宜的地方设置投资网点,这是日本跨国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实现整个公司利润最大化的前提。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跨国企业的迅速发展,与其实施的投资全球化战略是密不可分的。

第一,投资地区的全方位化。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加速发展,日本与欧美贸易摩擦的加剧以及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日本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逐步由发展中国家为主转向以发达国家为主,特别是对北美和西欧的直接投资急剧增加。据日本大藏省公布的资料,1989年度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增加额为675.4亿美元,其中投向发达国家的占79.0%,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占21.0%。目前,随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其投资对象已达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本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触角已延伸到世界各个角落。

第二,投资的产业结构日益高级化和软化。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受贸易摩擦激化、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日元大幅升值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部门结构日益高级化和软化。其具体表现是:制造业和采矿业所占比重急剧下降,而对金融、保险、贸易、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直接投资迅速增加,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据统计,在1988年度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1864亿美元中,制造业占26.7%,采矿业占7.5%,第三产业占51.2%,其他占14.6%。在第三产业投资中,金融保险业占22.5%,不动产业占11.1%,贸易业占10.7%,服务业占6.9%。

第三,收购与兼并日益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增速加快,投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特别是日本企业对国外企业的收购与兼并活动日益增加,规模不断扩大。1989年,索尼公司花费3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富士通公司兼并了英国计算机公司;1990年,松下公司以61亿美元买下了美国MCA公司,开创了日本企业跨国收购与兼并的新纪录,在美国引起极大反响。

从日本企业兼并外国企业的地区分布看,重点在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占日本企业对外兼并总数的64%~80%。在兼并的行业方面,从制造业、采掘业到金融保险业、商业服务业、不动产业,娱乐业无孔不入,而且呈现出由一般技术型企业向高技术型企业转化的趋势。

收购与兼并是日本跨国企业全球化战略的重要内容。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企业通过收购和兼并形式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已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形成这种态势的原因,除因美欧各国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了新的收购、兼并高潮外,还因为收购与兼并外国企业对日本跨国企业来说可以得到许多好处:(1)可以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节省建厂时间,并利用现成的管理制度、技术人员和生产设备,尽早获得海外生产据点;(2)可以开拓新的经营领域,迅速扩大产品种类,实现多样化经营;(3)可以尽早获得海外销售据点,还可以利用外国企业在世界各地的销售渠道;(4)可以获得新技术、技术诀窍、商标、专利和各种资产;(5)可以获得资金融通的便利并保证稳定的供货来源。另外,日元的大幅度升值,使以美元计价的外国企业的总现价降低,从而使得收购和兼并外国企业所需成本降低并更加有利可图。

(三)技术开发全球化战略

技术战略一直是日本跨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跨国企业的技术开发全球化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建立海外研究开发机构。研究开发机构从国内转移到国外,是企业内经营资源国际化进入高层次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跨国企业开始大力推进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它们通过在国外设立研究与开发基地,和国外科研机构、高等学府以及大公司合作,聘用国外的科技人才等手段,达到技术开发全球化的目的。例如,在1988年,日本电气公司和松下公司分别耗费巨资,在美国底特律、加利福尼亚修建了两个专门从事汽车电子化及计算机研究开发的中心。从目前情况看,已有近30%的跨国企业在国外建立了研究开发机构。这些机构主要集中于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在亚洲则主要集中于“四小”等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第二,构筑全球技术信息网络。一些日本跨国企业在现有基础上还进一步建立了从事基础研究的机构,并用先进的通讯技术把所有的研究开发机构联网化,从而构筑起企业内的全球化技术信息网络。通过全球信息网络来收集、整理和传递信息,有助于提高决策的效率和精确程度,还可以确立企业在世界范围的相互依存体制。而微机与通讯技术的发达,以及国际通讯的自由化,又使全球技术信息网络的建立成为可能。

(四)经营管理全球化战略

80年代中期以后,为适应全球业务的开展,日本跨国企业实施了一系列新型的经营管理战略。

第一,建立地区统管总公司。以往,日本企业在开展海外事业时,都是采取由国内总公司实施全面控制的“垂直管理方式”。然而,随着其国际化的迅速发展,海外生产网点、销售网点以及研究开发网点的增多,客观上需要建立拥有一定权限、统一管理各地区所有子公司的地区统管总公司。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企业经营全球化的需要,在企业管理组织方面实现国际化。根据日本经济同友会1991年3月对304家代表性企业的调查,已有28%的企业建立了地区统管总公司。目前,组建地区统管总公司,已成为日本跨国企业对外扩张的一个新动向。

第二,建立海外金融子公司。伴随日本跨国企业的发展,日本企业还从全球化财务管理的角度,在西欧和美国建立了一批金融子公司。这样做的好处在于:(1)可以利用国外金融资本市场的有利条件,机动灵活地筹措、运用资金,从而高效、有利地进行国际性财务运营;(2)可以通过健全全球性资金筹措体制,降低成本,避免风险;(3)可以利用各国税制的差别,减少纳税方面的支出。近年来日本跨国企业设立海外金融子公司的活动十分活跃,其活动地区目前主要集中在欧洲,在美国和亚洲较少,因为美国的金融管制较多,而亚洲许多国家国内资金市场尚不发达。

(五)全球跨国联盟战略

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加速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日本跨国企业开始和其它国家的大公司之间结成互为补充、互相衔接的国际战略联盟,以应用灵活协调的生产、销售网络,动员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和能力来创造市场机会,保持自己的竞争实力。例如,松下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联合成立“西门子-松下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和销售电子元件。凭借西门子公司的实力,松下公司在欧洲市场打开了局面。

日本大型跨国企业开展全球跨国联盟战略的原因在于:

第一,技术革命普遍把产品推向高技术化和复杂化,一项产品的完成牵涉着越来越多的科技领域,并要经过越来越多的生产环节。国际战略联盟能够以市场为纽带把各种科研机构和各行各业的企业集合起来,为共同的战略目标组成灵活、协调的生产、销售网络。

第二,新型关键零部件的开发耗资巨大,单个企业难以独自承担开发费用。如果由几家企业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成果,则是一条花费较低而且比较保险的途径。

第三,世界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革命的加速,加快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为保住已有的市场份额或开拓新市场,必须尽一切努力缩短新产品从策划到上市的周期。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的最好办法是联合各有关方面的杰出力量进行互为补充的开展。国际战略联盟在这方面有明显优势。

日本大型跨国企业开展全球跨国联盟战略,可以得到很多方面的利益:第一,有助于日本跨国企业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实现自己的全球战略;第二,合作各方优势互补,利益均沾,可以获得新技术、新市场,并可进一步改善管理;第三,有助于越过贸易壁垒,并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第四,有助于合作各方涉足新的经营领域,实行集团化多角经营,从而既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又可以分散投资风险,扩大发展空间。目前,在汽车、半导体、电机电器等高技术领域,日本大型跨国企业都与欧美发达国家大跨国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国际战略联盟,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日本跨国企业全球化战略的发展。

总之,日本跨国企业在80年代中期以后的迅速崛起,与其在以上各个方面卓有成效地实施一系列全球化经营战略是密不可分的。这些战略的实施,对日本经济和受资国经济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为:巩固了国外市场,扩大了日本的对外贸易;保证了日本所需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资源的稳定供应;推动日本加速走上金融、资本大国的道路;促进日本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了有利的国际分工,改善了日本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在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国际收支、培养熟练劳动力及传播技术等方面对受资国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今后,随着日本跨国企业的继续发展,这些影响也将不断扩大。

三、走向21世纪的日本跨国企业

尽管日本跨国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对日本经济和受资国经济产生了若干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蕴含着一些急待解决的矛盾。这些矛盾主要表现为:

第一,日本扩大海外事业与受资国当地资本发展的矛盾。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扩大,虽然可以暂缓与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摩擦,但必然会与当地企业为争夺市场而展开激烈的角逐和竞争,日本资本对当地资本的排挤使新的矛盾和摩擦不断发生。

第二,日本式经营方式与国外经营方式的矛盾。日本式经营方式的主要特点是终身雇用、年功序列工资制和企业内工会等。尽管推行日本式经营方式的日本海外子公司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方面均比当地企业占一定优势,但由于这种经营方式的实质,是不断加强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资本的剩余价值率,并且在输出这一经营方式的同时输出了日本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及日本文化和意识形态,因此必然会与受资国产生一定的摩擦。

第三,大规模投资所引起的忧虑。由于日本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以追求超额利润为目的,因而往往会引起受资国的忧虑和反感。以不动产投资为例。由于不动产投资在1985年以后赢利丰厚,因而日本对美国不动产业的直接投资连年成倍增加,从而引起美国人的深切忧虑。近年来日本与各国间的投资摩擦不断加剧。

第四,日本国内经济衰退制约了跨国企业的发展。从1991年开始日本经济进入衰退阶段。直到1993年,衰退的阴影依然笼罩着日本经济。在这种形势下,日本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出现收缩。从统计资料看,1991年度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已由1990年度的569.11亿美元下降到416亿美元,下降了26.9%。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跨国企业对其全球化战略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展望未来,走向21世纪的日本跨国企业将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全世界扩张,加快实现“全球化”战略目标。其发展趋势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将再次扩大,但增长速度将会放慢

从长期看,鉴于日本经济和企业的国际化都在继续发展,80年代后期促进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的贸易摩擦、日元升值、产业结构调整、新技术革命等因素仍然存在并继续发挥作用,因此,估计到90年代中期,日本跨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仍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样的估计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因素:

第一,贸易顺差居高不下和日元持续升值的影响。1992年日本的对外贸易取得了1070亿美元的盈余(其中对美国的顺差达436亿美元),贸易顺差比1991年猛增37.6%。日元升值只是在短期内给日本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从长远看,它加速了日本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使日本经济更具竞争力。而且,由于日本对外贸易顺差一直居高不下,西方各国可能会再次联合起来迫使日元升值。所以说,目前日元升值和巨额贸易顺差促成的资金积累,将为日本再次扩张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创造条件。

第二,建立国际协调型经济结构的需要。进入90年代,受劳动力短缺的影响,日本工资成本上涨迅速;同时,地价猛涨,美日欧贸易摩擦日益激化。在这种形势下,今后日本政府重要的政策课题仍将是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建立国际协调型经济结构。要实现这一政策,其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就是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巩固和扩大海外市场的占有率,以推动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

基于以上因素,日本跨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在今后几年仍有再次扩大的趋势。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和不平衡,日本在对外投资方面将更为谨慎,投资增长速度与80年代相比将有所减慢。

(二)对外直接投资将向西欧和亚洲倾斜

到1990年为止的40年中,日本跨国企业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居其对外直接投资的首位。今后,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日本跨国企业对西欧和亚洲的投资比重将会增加:

第一,对美国的投资增长放慢。由于日本对美房地产投资占非制造业投资的一半,而美国房地产业因价格暴跌而处于疲软状态,因此日本投资额将会收缩;在制造业方面,由于日本对美国制造业投资的主要行业汽车和彩电的生产能力已接近饱和,日本在美企业的经济效益又低于在东南亚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日本对美国制造业的投资增长也将有所放慢。

第二,对西欧的投资增加迅速。从1987年起,日本跨国企业对西欧的直接投资每年翻一番,投资额从1984年的3亿美元猛增至1989年的30亿美元。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欧洲统一大市场的规模对日本企业打进该市场有强大的吸引力。同时,日本对西欧制造业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远未饱和,欧洲大市场还将有利于日本金融业发展,因此日本跨国企业对西欧的直接投资将会增加:

第三,对亚洲的直接投资有迅速扩大的趋势。90年代以来,日本跨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点已开始向亚洲倾斜。即使在1991年度日本对外投资总体不振的情况下,日本对亚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比率仍然增长了两个百分点。日本跨国企业扩大对亚洲投资的原因在于:(1)日本希望在亚洲建立起有利于自己的经济秩序。从目前到下世纪初,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将全面展开。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希望利用亚洲地区多层次的生产力结构和丰富的资源,促使亚洲地区出现有利于自己的经济秩序;(2)日本对亚洲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将会增加。随着亚洲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改善,日本对亚洲的投资将不再以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目标,那些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将成为日本投资的主要选择;(3)亚洲各国(地区)奉行更为积极的外资政策,对日 资的吸引力增加。

总之,日本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地区将向西欧和亚洲倾斜,特别是日本对亚洲的直接投资无论在投资数量、投资规模方面还是在技术转移方面,都将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三)研究与开发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随着在国外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管理技术、产品生产技术以及新产品的研制开发,都要不断地向外转移。而国外企业生产技术、研究能力的提高,就可能使国内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竞争力下降,造成国内企业的“空心化”。为了防止产业“空心化”,需要保持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技术水平的差距。为此,在国内扩展新兴产业领域,加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增加研究费用,仍将是日本跨国企业着力坚持的方向。

(四)进一步实施当地化战略

日本企业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提高国外子公司的生产比例,势必会加剧同当地在人、财、物、市场等一系列方面的摩擦。因此,在转向提高质量的调整阶段以后,进一步实现当地化战略,加强对受资国经济的全面渗透,被普遍认为是日本跨国企业继续取得成功的出路。今后,日本跨国企业的当地化战略将集中表现在:提高原材料、零部件在当地的筹集比例;利用当地各种条件进行研究与开发;利用并培养当地人才等。实现这样的当地化战略,总公司原有的垂直式管理权限将减弱,子公司的独立性将扩大,权限将增强。

综上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跨国企业以强劲的增长势头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这不仅反映出日本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谋求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同时也证明,随着世界范围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已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标签:;  ;  ;  ;  ;  ;  ;  ;  ;  ;  

全球化战略与日本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_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