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论文_徐艳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论文_徐艳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基础教育在不断地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学,特别是教学情境创设。小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教学实际问题。谈谈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并通过教学案例,突出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教育的目的并非将知识简单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之中,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灵的接触”,这一目的则是通过情感交流来实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三维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学活动的根本落脚点。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通过各种手段拨动学生的“情弦”,激起学生的情感浪花,实现“以情促教,以情导学”。

一、教师要联系生活来展现情境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此超越知识符号的课堂,构建生活的课堂,放飞学生的心灵,并使之穿梭于生活世界和理性世界之间,是对教师的课堂艺术的时代要求。我们要通过创设情境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沟通起来,让学生来以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既给学生“导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开源”,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例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我改变了过去逐段讲解后填表总结的传统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在自学课文后,举行“产品发布会”:学生选出一种自己喜欢的玻璃,假设你是该玻璃厂的厂长,现在你如何把你的产品推销出去?同时也让一些同学充当记者、经销商和客户,就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发问。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将同学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加以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玻璃的特点、作用进行发问、讲解并展望发展前景)最后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整堂课学生学得其乐融融,有效地避免了说明文枯燥无味的毛病,又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用故事创设情境

有人说:“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小学生总是爱听故事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最后一节口语交际课,内容是“小白兔运南瓜”。要求学生能说出小白兔用的什么办法把南瓜运回家。这是一堂口语交际课,最关键的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笔者在教学这课时,先给学生讲个故事,把兔妈妈要小白兔去运南瓜这个背景交代清楚,然后提出矛盾:这么大的南瓜,小白兔看着犯难了,怎么样才能把它运回家呢?这时,学生都瞪着眼睛看着我,期待着我继续讲下去。我停了停,说:“现在老师要看看我们班哪个学生最聪明,能想出最好的办法。”我让学生思考运南瓜的办法,并且上台接着我的故事说完,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使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情景、现象、过程等全部再现于课堂,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笔者在教学《菜园里》这一课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功能,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参观菜园的情境。首先通过录音,以蔬菜宝宝的口吻说:“小朋友,我是蔬菜宝宝,我们菜园里丰收了,我来邀请大家参加我们的丰收大会。”一句话就虚拟了一个大的情境――参加菜园里的丰收大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后,我向学生展示了一系列蔬菜图片,为学生“建”了一个“菜园子”,并且伴有轻松愉快的钢琴曲,让学生开心地“逛菜园”。接着再发挥“蔬菜宝宝”的作用,创设“交朋友”“捉迷藏”“跳舞”“送礼物”等一系列具体情境,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拼音、识字、写字等教学工作,让学生在与“蔬菜宝宝”游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四、用游戏创设情境

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师应把握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学生爱做游戏的天性,适当创设游戏情境,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可在拼音、识字、写字等教学环节中设置“摘苹果”“拔萝卜”“登山”“开火车”“送小鸟回家”等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他们真正喜欢语文学习。

5.运用语言描绘,强化情境

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教师往往能强化情境,渲染情境的氛围,使情境展示的形象更加鲜明,并带着情感的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主动地进入到情境中,产生情感体验。就拿《穷人》一课来说,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难以理解,教学中老师可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带入情境,请看教学第二段的片断――

教师形象地描述着:当安娜听到屋外呼啸的海风时,再也坐不住了。她走出门,来到茫茫的大海边,希望看到丈夫的小船。可是漆黑的大海上什么也看不到,于是,桑娜又想到那个生病的女邻居西蒙。说到这儿,我们的视线也随着桑娜的身影移到了西蒙家门口……

这一段形象的描述,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情感。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教室里的气氛显得沉静而紧张起来,那一颗颗幼小的心都被悬了起来,情不自禁地和桑娜、西蒙家的命运贴近了。

五、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把课文内容具体化

借助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我们可以运用简易粉笔画、剪贴画等形式进行。如上《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时,我是这样运用剪贴画创设情境的,请看片断――

学生自学课文后:

师:这个故事在哪儿发生?

生:这个故事发生在井边。(贴上“井”)

师:故事里有几个角色?他们在哪儿?

生:故事里有两个角色,一只小鸟在井边上,一只青蛙在井底。

师: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

接着请一名学生把小鸟和青蛙贴在相应的位置。

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真切,学生一下就可以把故事里的角色和他们所处的位置弄清楚了。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充分地感受形象、生动的故事,从而不由自主地进入情境。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恰当运用鲜明的图画、生动的录像、活灵活现的投影、美妙的音乐、形象的表演、绘声绘色的语言、多媒体动画,就能创设出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吉林.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魏诗芳.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

[3] 江亚丽.小学语文“立体式”词语教学模式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

论文作者:徐艳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5/4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论文_徐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