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化解官兵“心理雾霾”方法探析论文

有效化解官兵“心理雾霾”方法探析论文

有效化解官兵“心理雾霾”方法探析

张晓蕾 吴宏达

当前,部队正处于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随着改革持续推进,官兵面临着诸多的现实考量:练兵备战日益繁重带来“新考验”,转型步伐日益加快带来“新忧虑”,治军全面从严带来“新压力”,婚恋问题日渐增多带来“新困扰”,等等。焦虑、抑郁、沮丧、挫败等负面情绪就像人生的常客,时时袭扰官兵的工作生活。如何有效化解这些“心理雾霾”,使官兵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官兵个人幸福生活和自我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更是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障。

一、认识上要做到驱走误区

一是切忌把一般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病”“神经病”。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心理出现波动,产生心理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通过心理问题的解决,我们往往会因此变得更加成熟,心理也会更加强大。从一定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是有心理问题的正常人。彻底抛弃对心理问题的偏见和歧视,是解决官兵心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切忌把存在心理问题的官兵当“累赘”“包袱”。一些单位把存在心理问题的官兵当“累赘”,碰到有心理问题的战士简单粗暴地进行劝退,急于甩掉包袱。而其实,很多人都是存在心理问题的正常人。碰到有心理问题的官兵,非但不该当累赘、甩包袱,反而应该给予更多关爱,及时将官兵从负面情绪的泥潭中拉出来。医学统计表明,哪怕是最严重的“抑郁症”,也有80%以上的治愈率。

双溪村:大面积出露角闪二长质片麻岩,植被以灌木、草被植物为主,为落叶林、灌木林。植被覆盖率常年不稳定,秋冬季植被荒芜,对茶叶的日照影响较大。

三是切忌把存在心理问题的官兵当“重点人”“个别人”。有些单位为了防范极端事件的发生,把有心理问题的官兵当成“重点人”“个别人”,给予过度关注,时刻盯着、防着。甚至有些单位把有心理疾患的官兵当“个例”,大会小会用来“举例”。殊不知,这非但没起到预期目的,反而可能会更加加重这些官兵的心理压力,使原本的负面情绪更加严重。而且,这样做也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官兵的隐私。保护隐私是鼓励官兵畅所欲言的心理基础,官兵只有确认他的秘密会被对方严密保守时,他才会有倾诉的愿望和胆量。有时,倾诉才是真正解决其心理困扰的开始。

二、管理上要做到心细如发

一是巧用正面强化法。即通过外部的适当刺激,如恰当的目标、适宜的诱导、及时的反馈,使人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推动人做出指向目标的行为。比如可以通过“贴标签”的方法,强化官兵自我认知。当不断进行“你能行”“你是最棒的”等积极肯定的正面评价后,官兵的自信心会随之增强,进而会做出和保持符合这种评价的行为。

IVSH组和对照组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比较见表1。与对照组比较,IVSH组的IVS和LVPW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VSH组和对照组的LVEF、LVDd以及LA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一是大力营造官兵友爱的良好氛围。人是环境的产物。官兵的心理是否健康、精神是否愉快,除了性格、经历、修养等自身因素外,还与周围环境、人际关系等客观因素密切相关。当前,有些单位官兵之间关系冷漠,彼此心头隔着一堵冷冰冰、硬邦邦的“心墙”。要摧毁这堵“心墙”,各级干部骨干就必须大力传承弘扬我军优良传统,真正把准以情带兵的基调。爱兵,才能带好兵,才能打胜仗。真正与广大官兵建立浓厚的兄弟情、战友情,及时了解官兵的内心需求,积极为官兵排忧解难,把事关官兵切身利益的每件事办实、办好、办到位,让广大官兵有幸福感、归属感、尊严感。

纲要在调研基础上,对全省水利旅游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源水工程建设、水文化历史传承、水利风景区建设现状等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研究提出了“十二五”全省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建设总体构想,突出区域特点明确了11个市(区)建设发展重点;按水利风景区建设任务估算投资19亿元,研究明确了资金筹措办法;从6个方面明确了保障措施。

二是合理借助外力。当官兵生活中发生重大变故,比如遭遇亲人亡故、婚恋失败、进步受挫等打击,悲伤、绝望、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对人的心理防线造成较大冲击,甚至会导致人的心理崩溃。当心理问题凭个人力量无法调节和化解时,要合理借助外力,通过倾诉、宣泄、情绪转移等方法进行情绪调节,如有需要,心理咨询师也要适时主动干预,以防止因心理问题引发不良后果。

三、引导上要做到善用方法

一是带兵干部有及早发现的现实基础。及早发现是解决官兵心理问题的关键。基层带兵干部和官兵接触最多,在心理疏导工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在工作生活中做到心细如发,贴近兵心、走进兵心,就有可能在心理问题发生的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征兆,及时干预、合理疏导。

三是带兵干部要巧辨真伪。少数官兵可能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所有的苦都往自己肚里吞,想尽力对外表现出阳光积极的一面,常常是人前微笑人后悲观厌世。其实,用微笑压制负面情绪,不利于情绪的宣泄和排解,有时危害会很大。带兵干部要善于观察官兵的一言一行,从言行举止了解官兵真实的心理状况,而不要粗枝大叶地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罹患高血压疾病的比率增高。2018年2月发表的“十二五”高血压抽样调查研究,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随机抽取年龄>18岁人群>45万人,发现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23.2%,患病人数达2.45亿[1]。可见,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众多,对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控制刻不容缓。而规范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有助于降低疾病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2]。

四、保障上要做到多措并举

二是带兵干部要付出真心。做“心”的工作更需要用“心”去做。要抱着对官兵负责的态度、大爱无疆的情怀、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知兵心、激励兵心、温暖兵心,帮助官兵驱散心灵雾霾。当官兵出现性情、行为、财物、语言、身体、环境等方面的重大变化时,或者出现异常情况时,要敏感地意识到这些属于危险征兆,及时靠上去关心、询问,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帮助其排解负面情绪;如确实无法消除或减弱其症状,应及时送往临床心理科进行药物辅助治疗。

二是努力满足官兵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既能浓厚军营文化氛围,给官兵带来享受,还能起到情绪调节的作用,有利于克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鼓舞官兵士气。在训练和工作间隙,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陶冶情操,缓解官兵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激发他们训练和工作热情。针对军营日益增多的“低头族”,带兵干部要加强引导,让官兵从沉迷手机、沉迷游戏中走出来,尽快融入火热集体之中。

三是重视心理行为训练法。军人生来为打仗,未来战争中强烈刺激的战场环境、无比惨烈的战斗情景,势必会对官兵带来前所未有的心理冲击和心理压力。培养官兵处变不惊、忙而不乱、镇定自若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就必须通过积极有效的心理行为训练来提升官兵的心理“免疫力”。可以通过VR模拟现实、实兵对抗等方式设“真”战场、设“强”对手、设“险”动作,充分发挥重大演训任务的心理磨砺功能,有意识地摔打磨练部队,锤炼官兵过硬意志品质和战斗作风。

三是力所能及地为基层官兵减压减负。针对官兵反映的“五多”年年纠治年年多、工作忙乱无价值感等现实问题,各级党委在工作上要坚持科学统筹,增强工作指导的规范性。工作指导中,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检查评价机制,摒弃单纯的“以痕迹论实绩”、重形式轻疗效等“痕迹主义”“形式主义”。事实上,工作中要求官兵步步留“痕”、事事留“迹”,会不经意间增加官兵的工作量、增大官兵的心理压力。同时,在管理带兵的过程中,要纠治轰炸式座谈、机械式提醒、拷问式监督的弊病,以信任的眼光、真切的关怀,带着温度、温情去带好队伍。

五、化解上要重视自我调适

一是要有强大的自我治愈信心。作为存在心理问题的官兵个体,不能抱着“我既然找心理咨询师了,我的问题就全靠你了”这样的错误想法。遇到心理问题时,个体应积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唤起自身“求生欲”和建立强大的治愈信心,通过自我调适、合理宣泄,使自己尽早走出负面情绪的阴影,恢复健康阳光心理状态。

二是强迫自己行动起来。少些无谓思考、多些实际行动,强迫自己动起来。有时,一个人思虑过多,会迷茫,会焦虑,甚至还会变成行动的矮子,白白浪费了许多光阴。当自己陷入焦虑、抑郁时,强迫自己“动起来”,有时候,能治愈焦虑、抑郁的,唯有实际行动。所谓选择,不是思考的结果,而恰恰是行动的犒赏。每当自己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或者工作上取得阶段性成果时,哪怕是一点点进步,都可以试着买一件自己心仪已久的礼物打赏自己。自我打赏,可以使自我多一些肯定,增加一些自信,进而增强继续奋斗的力量。

对照组与观察组同时进行抗心衰及降压等常规治疗。抗心衰使用血管扩张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比索洛尔片[商品名:康忻;Merck KGaA(德国默克公司)生产;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19990125;国药准字H20160474;5 mg×10 s]治疗,5 mg/次,1次/d,起始剂量为2.5 mg,根据患者病情适当添加剂量。两组患者均以八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

三是学会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命运中总是充满了不可捉摸、无法预知的变化因素,很多时候,很多事情的发展并非遂人愿,失落、沮丧、堕落、愤怒在所难免……当结果已成定局、难以扭转时,不妨试着去接受事实,做适当的自我调整,而不是抗拒,因为抗拒有时可能会使自己精神更加糟糕甚至崩溃。接受事实是克服任何不幸的第一步。正像诗人惠特曼所说的那样:“让我们学着像树木那样顺其自然,面对黑暗、风暴、饥饿、意外与挫折。”

【作者系陆军指挥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

标签:;  ;  ;  ;  ;  ;  

有效化解官兵“心理雾霾”方法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