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机理与特点论文_霍启伟

试述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机理与特点论文_霍启伟

哈尔滨市阿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霍启伟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需要,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成为广大科技人员的研究热点,受到全社会空前的重视和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主要叙述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作用机理、种类、特点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无公害的农产品,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关键词:植物源农药;活性成分;作用机理;特点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农产品的安全性,对农药残留的限制十分严格。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绿色壁垒”,其中农药残留超标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在国标市场的竞争力。为了降低农药残留量,努力开发新型农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植物源农药来源于自然,能在自然界降解,一般不会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在人体和环境中积累毒性的可能性不大,对人和牲畜相对安全;对害虫天敌伤害小,且害虫对其难以产生抗体;具有低毒、低残留的特点,能够保持农产品的高品质;再加上使用成本低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在全世界面临人口迅速增长、环境污染状况日趋严重的今天,更深入、更广泛地研究和开发安全、无毒、来源广、成本低的植物源农药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

1.植物源农药中的活性成分

天然植物中的杀虫活性物质极其丰富,依其化学结构,可大体归纳如下。

1.1生物碱类(alkaloids)

此类物质对昆虫的毒力最强,对昆虫的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如:毒杀、忌避、拒食、麻醉和抑制生长发育等。目前,人们发现的生物碱已有6000多种,已证明有杀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烟碱、喜树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雷公藤碱、小薛碱、木防已碱、苦豆子碱等。

1.2萜类(terpenes)

这类化合物包括蒎烯、单萜类、倍半萜、二萜类、三萜类。这类物质有拒食、内吸、麻醉、忌避、抑制生长发育、破坏害虫信息传递和交配的作用,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有印楝素、川楝素、茶皂素、苦皮藤素、闹羊花素等。

1.3黄酮类(flavonoids)

黄酮类化合物多以甙状态存在,具有防治害虫作用的主要有鱼藤酮、毛鱼藤酮等。作用方式为拒食和毒杀作用。

1.4精油类(volatile oils)

精油是一类分子量较小的植物次生代谢物质,此类不仅具有毒杀、熏杀、忌避或引诱、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等作用,还具有昆虫性外激素的引诱作用,多用于防治仓库害虫,如菊蒿油、薄荷油、百里香油、肉桂精油、松节油、芸香精油、芜香精油等。

1.5其他

有羧酸酯类(如除虫菊酯)、木脂素类(如乙醚酰透骨草素)、甾体类(如牛膝甾酮)、糖苷类(如番茄苷)等。

2.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机理

植物源农药中的杀虫活性成分主要是次生代谢物质,许多种次生代谢物质对昆虫表现为毒杀、行为干扰和生物发育调节作用。由于次生代谢物质是植物自身防御与昆虫的适应演变、协同进化的结果,昆虫对其不易产生抗药性。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源农药对害虫的作用独特,作用方式多样化。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毒杀作用、拒食和忌避作用、干扰正常生长发育作用和光活化毒杀作用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毒杀作用

植物对昆虫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方式就是毒杀作用。

2.1.1胃毒毒杀作用。毒理学研究表明,具有胃毒毒杀作用的物质都可以破坏昆虫的中肠组织,使中肠亚细胞结构发生变化,也可阻断昆虫的神经传导,抑制多种解毒酶,发挥神经中枢的作用。胃毒毒杀作用的症状为虫体脱水缩短,拉稀粪便,甚至拉出直肠或囊泡状物,直至死亡。

2.1.2触杀作用。害虫接触到具有触杀作用的物质,表现出兴奋状,其神经中枢即被麻醉,使害虫的蛋白质凝固,并堵死虫体的气孔,从而使害虫窒息死亡。

2.1.3熏杀作用。大部分精油都具有熏杀作用。精油可使各表皮蜡质层颗粒排列发生变化,破坏中肠组织,抑制中枢神经动作电位自发放。鉴于熏杀的特殊方式,可将精油用于防治仓储害虫和大棚温室害虫。

2.1.4内吸毒杀作用。内吸毒杀作用是一种特殊的胃毒方式,与喷雾相比,这种方式对环境污染小,不易杀伤天敌。许多植物源杀虫物质具有典型的内吸毒杀活性。

2.2拒食和忌避作用

具有拒食作用和忌避作用的物质并不直接杀死害虫,而是允许其存在,但是迫使害虫转移选择目标。任何生物的行为都是在接受体内外信息后,由神经和肌肉系统综合反应的结果,能够被外来化学物质所调节。具有拒食和忌避作用的物质就是通过改变害虫的体内外信息,然后影响神经,迫使害虫做出拒食和忌避的行为。

2.3干扰正常生长发育作用

许多植物源农药能够干扰害虫的正常生长发育,使卵不能正常孵化,幼虫不能正常蜕皮化蛹,蛹不能正常羽化或出现畸形,在害虫的整个生长过程中起到主导调节作用。目前,研究人员普遍认为该类活性成分是干扰了昆虫正常的内分泌系统,导致生长发育出现异常。这种方式对当代或当年的害虫影响不太明显,但可以控制下一代害虫的发生。

2.4光活化毒杀作用

光活化毒杀作用是植物源农药的活性物质借助于光敏化剂发挥作用,光敏化剂是光活化毒杀作用的关键。目前,被普遍接受的机制是光动力作用和光诱导毒性,即光敏化剂接受一定波长的光子,产生自由基或诱发单线态氧攻击生物的分子,如脂蛋白、酶和核酸等,从而导致害虫的死亡或损伤。

3.植物源农药的特点

3.1优点

3.1.1植物源杀虫剂活性成分复杂,能够作用于昆虫的多个器官系统,有利于克服抗药性。

3.1.2植物源农药在自然界有其自然的降解途径,不污染环境。

3.1.3由于自然界植物种类繁多,仅目前报道过的就有2400余种。具有控制有害物质生活性的高等植物尚未完全开发,故植物源农药有着很大的开发潜力。

3.2缺点

3.2.1大多数植物源农药发挥药效慢,有害生物大面积爆发时,不能满足迅速救灾的需要。

3.2.2制剂成分复杂,活性成分易分解,且对光不稳定,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会有作用。

4.结语

目前,以植物源活性物质作为先导结构合成新农药的成功例子,基本上都是有较大经费投入的国外农药大公司,而我国目前尚未真正形成一个自主创新的农药体系,没有达到世界公认的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水平。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缺乏相应的资金、人力投入和创新平台,在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合理配伍上,还非常短缺。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植物资源,在植物源农药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只要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必将取得可喜的成果。

论文作者:霍启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试述植物源农药的作用机理与特点论文_霍启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