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桥梁工程中的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论文_李小河

论桥梁工程中的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论文_李小河

摘要:市政桥梁工程作为硬件设施的重要部分,要充分运用好工程建设中的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是有效保障市政桥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这就需要做好桥梁基础施工的质量保证,从初期的建筑设计到分级施工工艺各个建筑环节应该做好质量检验。

关键词:市政工程;桥梁;施工技术

扩大基础是增加桥梁稳定性的一种重要的施工技术,主要是通过明挖基础在基础地基上设置基础底板,这样就可以使桥梁的荷载直接传到地基上,这样就有效的减少了桥面的压力,增加了桥面的使用年限。在进行明挖基坑之前,我们需要校准基坑中心线,保证施工测量的准确性,同时也应该对施工场地周围的环境进行实地的调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地基土不同,所做的施工准备就不同,如果地基土土质比较坚硬,就可以直接进行明挖,如果地基土质相对比较软,我们就可以采取护壁的方式进行稳定基坑壁。由于基坑工程是在地下进行的,如果遇到地下水层比较浅,出现渗漏的现象,就需要通过在基坑周围设置排水沟来排出积水。桥梁的架设有些是在水中开始的,这就需要在施工之前,设置临时的挡水物。桥梁工程中的扩大基础施工是很复杂的工程,为了保证质量,需要我们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1 桥梁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扩大基础的种类有浆砌片石、浆砌块石、片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几种,基础施工的用料通常应在挖基完成前准备好。

1 .1 浆砌块石基础施工的主要控制点点如下

(1)砌块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将表面的泥土、水锈清洗干净。

(2)确保在无水状态下砌筑施工。

(3)禁止带水作业及用混凝土将水赶出模板外的灌注方法。

(4)基础边缘部分应严密隔水。水下部分圬工应将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终凝后才允许浸水。

浆砌块石基础应分层进行砌筑,砌第一层砌块时,对于基底为岩层或混凝土基础,应首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各层应先砌筑外圈定位行列,然后砌筑里层,外圈砌石与里层砌块应相互交错、连成一体。各层砌块应安放稳固,且砌块间应砂浆饱满,黏结牢固,不得直接贴靠或脱空。片石砌体宜以2~3层砌块组成一工作层,每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找平,各层竖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应选择形状方正尺寸较大,长短相同的片石作为外圈定位行列和转角石,且应与里层砌块咬接,砌缝宽度一般不应大于4cm 。较大的砌块应放在下层,对于石块的尖锐突出部分应敲除。竖缝较宽时,在砂浆中塞以小石块填实。块石砌体砌筑时每层石料高度应大致相同,外圈定位行列和镶面石块,应丁顺相间或二顺一丁排列,砌缝宽度不大于3cm,上下层竖缝错开距离不小于8cm。

1.2 片石混凝土基础施工

对于片石混凝土基础施工,当基底为非黏性土或干土时,应将其夯实、润湿;基面为岩石时,应加以润湿,铺一层厚20~30m m 的水泥砂浆,然后于水泥砂浆凝结前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对于基底为岩层或混凝土基础,应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对于基底为土质,可直接坐浆砌筑。混凝土中填放片石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应选用未被锻炼的且无裂纹、夹层的、高度小于15cm 、具有抗冻性能的石块。

(2)石块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25M Pa及混凝土强度等级。

(3)埋放石块的数量不宜超过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当设计为片石混凝土砌体时,石块可增加为50%~6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石块应清洗干净,应在捣实的混凝土中埋人一半以上;石块应分布均匀,净距不小于10c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净距不小于15cra;对于片石混凝土,石块净距可以不小于4~6em,石块不得挨靠钢筋或预埋体。

1.3 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

(1)钢筋混凝土基础应在对基底及基坑验收完成后尽快进行钢筋的放置和绑扎;在底部放置混凝土垫块,保证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同时安放墩柱或台身钢筋的预埋部分,保证其定位准确;对钢筋根数、直径、间距、位置等进行验收,满足设计文件和技术规范要求时,即可浇筑混凝土。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对于已拌制好的混凝土,运输至现场后,若高差不大,可直接倒人基坑内;若倾斜高度过大,为防止发生离析,应设置串筒或滑槽,槽内焊上减速钢梳,保证混凝土整体均匀运人基坑,用插人式振捣密实。

(2)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进行,但应连续施工,在下层混凝土开始凝结之前,应将上层混凝土灌注捣实完毕。基础筑完凝结后,应覆盖草袋、麻袋、稻草或砂子,并经洒水养生。养生时间一般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为7昼夜以上,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或掺用塑化剂的混凝土应为14昼夜以上。

(3)水下灌注混凝土一般在排水困难时才采用。基础圬工的水下灌注分为水下封底和水下直接灌注基础两种。前者封底后仍要排水再砌筑基础,封底只是起封闭渗水的作用,其混凝土只作为地基而不作为基础本身,适用于板桩围堰开挖的基坑。现代桥梁基础水下灌注混凝土广泛采用垂直移动导管法,其具体施工方法将在本章第二节 “桩基础施工” 中介绍,值得注意的是:当封底面积较大时,宜按先低处后高处、先周围后中部的次序用多根导管同时或逐根灌注,并保持大致相同的标高进行,以保证混凝土充满基底全部范围。同时,根据封底面积、障碍物情况、导管作用半径等因素确定导管的根数及在平面上的布置。导管的有效作用半径则因混凝土的坍落度大小和导管下口超压力大小而异。水下混凝土的流动半径要综合考虑到对混凝土质量的要求、水头的大小、浇筑面积的大小、基底有无障碍物以及混凝土拌机合机的生产能力等因素来决定。通常,流动半径在3~4m 范围内是能够保证封底混凝土的表面不会有较大的高差,并具有可靠的防水性的。对于大体积的封底混凝土,可分层分段逐次灌注。对于强度要求不高的围堰封底水下混凝土,也可以一次由一端逐渐灌注到另一端。在正常情况下,所灌注的水下混凝土仅其表面与水接触,其他部分的灌注状态与空气中灌注无异,从而保证了水下混凝土的质量。至于与水接触的表层混凝土,可在排干水而外露时予以凿除。

2 关于建设品质的测验

2.1 该项检测活动要合乎相关规定

要保证基坑的受力性合乎设计的规定。当挖掘完工之后,要联合设计以及勘察等机构开展测验活动,确保地基的受力性合乎相关的设计规定。在处理的时候要合乎规定,处理之后的地基要合乎设计的规定。在回填的时候,针对当年的筑路以及管线上方的填土要确保其压实性合乎相关的规定。在一般的状态下,其填筑的水下的混凝土只是表层和水接触,别的区域的灌注情况和大气是没有差别的,进而确保了品质。

2.2 在回填的时候要切实的关注如下的内容

除了本年筑路以及管线上方的回填土之外,填方的压实性一般要超过百分之八十五。要保证填料合乎设计的规定,不应该有干扰填筑品质的内容。对于基坑来讲,它的填筑要切实的按照层次化来开展。

结语

为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设计必须加强市政道路与桥梁工程的管理,必须加强基础工作、加强质量控制和检验严把质量关,多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已经成型的施工经验,定会使我国的桥梁设计水平与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取得巨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利萍.浅析市政桥梁工程中的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9).

[2]张江海,兰莉莉.市政桥梁工程中的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7).

[3]张彬 .浅谈市政桥梁工程中的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 J] .科技创新导报,2011(12).

[4]付羽.挖扩大基础的施工方法付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5):71-71.

[5]伍志光.某高速铁路跨线特大桥基础施工技术.科技创新导报,2010,3.

论文作者:李小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8

标签:;  ;  ;  ;  ;  ;  ;  ;  

论桥梁工程中的扩大基础施工技术控制措施论文_李小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