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城市道路红线规划与交通设计的衔接论文_丁月明

谈城市道路红线规划与交通设计的衔接论文_丁月明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广州 510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道路红线规划现状和交通设计目的、内容,提出了在红线规划中引入交通设计理念的思路,以实现道路工程建设与道路交通规划的协调性、一致性。

关键词:道路红线规划交通设计城市道路

如何将交通设计与道路红线规划工作有机结合,更合理地分配道路空间资源,实现道路工程建设与道路交通规划的协调性、一致性是城市道路设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城市道路红线规划与交通设计的衔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现阶段道路红线规划

指导道路建设的道路红线规划工作主要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上位规划,确定道路功能、道路平面位置及宽度等;结合现状情况,根据上位规划要求,布置道路横断面;对交叉口进行渠化设计;结合周边用地开发情况,确定公交港湾位置及规模;结合竖向规划,确定主要道路交叉口的控制点标高;其他城市管理规划线的规划,如绿化线、河道线、

高压线规划等。在道路红线规划编制完成后,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提出道路设计的具体要求,包括红线宽度、道路纵坡、管线敷设、道路照明等要求,提供给道路建设方、道路设计方。道路设计单位以规划管理部门的具体设计要求为直接依据,进行土木工程设计。这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道路红线规划与道路工程设计脱节,主要表现为:道路横断面优化不足;交叉口设计考虑不足,在交叉口渠化设计过程中,基本采用拓宽进出口道的方法进行规划,未充分考虑交叉口交通流量流向,造成道路空间浪费或不足;公交及慢行设计考虑不足,在公交站点规划过程中,未充分考虑沿线用地性质对站点间距的影响、同一对站点间的相对关系,对公交及慢行过街一体化设计考虑不足,往往造成行人过街换乘的不方便,设计中难以体现交通规划的理念。

二、交通设计

道路交通设计是介于交通规划与道路土木工程设计之间的重要环节,其目的主要是均衡路网容量条件,提高交通安全与顺畅,提高交通便捷性,寻求交通与环境的和谐,充分利用道路的时空资源。交通设计的主要内容包含道路交通组织设计、公共汽车交通相关设计、道路横断面优化设计、交叉口设计、慢行交通系统设计、进出交通系统设计、交通控制基础设施设计、交通语言系统设计等。

三、道路红线规划与交通设计的衔接

3.1横断面规划

城市道路横断面型式及其尺寸的确定,应在城市交通规划的指导下,充分考虑城市交通方式的构成及其发展趋势,使道路横断面在近远期均能满足交通需求、道路绿化要求、管线布置要求等;并应与周围用地紧密结合,适当调整断面型式。现有的红线规划中,只是简单的根据道路等级,套用机动车道数,机械的布置道路横断面形式,而不对道路在路网中发挥的作用、交通组织、机动车交通特性、周边用地性质等因素进行细致分析,以致出现道路等级相同,横断面相同,道路横断面“千路一面”的现象:支路采用一块板形式,次干路采用三块板形式,主干路采用四块板形式。从交通设计理念角度出发,断面布置形式应依据周边用地性质,充分考虑道路设施利用效率和出行安全、实现交通与景观的协调发展、混合交通流干扰最小化、效益最佳等因素。因此,在道路红线规划设计中,横断面应优先考虑使用两块板和四块板形式,其成果应提供各分隔带线位置、样式,以符合相应的道路交通组织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车行道设计

现有红线规划设计阶段在分配快车道宽度时,每条车行道的宽度一般采用4米做为控制基准,其中考虑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每条车道宽度的标准值为3.5和3.75m,以及路缘带宽度的要求。但综合国外实际状况和国内研究结论,普遍认为车道宽度值过大,造成了道路建设资金和资源的浪费。因此,在红线规划工作中,应着重考虑车道宽度的问题,通过合理划分车道分界线、车道边缘线布置合适的车行道宽度。

3.3交叉口设计

红线规划工作中,交叉口设计主要包含渠化设计内容,提供成果为交叉口红线边界,不能很好的指导道路工程设计以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因此,有必要在红线规划阶段引入交通设计理念,细化渠化模式、行人过街安排、及调头车道设计等。由于缺少交通流量流向的支撑,红线规划一般采用进出口各拓宽一个车道的方法进行渠化,渠化段长度80~120m,渠化渐变段50m左右。在渠化设计中应考虑交叉口流量流向问题,布置合理的渠化方式,包括渠化段长度,进口道宽度等要求。另外在行人过街安排及调头车道设计中,应根据道路交通组织要求,布置合理的行人驻足区及调头车道位置,将这些硬质道路设施在红线规划阶段事先确定下来,其它渠化岛、导向线的设计可以通过日后标线设计来完善,不需在红线规划阶段反映。

3.4公共停靠站设置

红线规划中基本依据规范规定要求,进行布置公交站点位置及尺寸,但对港湾的位置关系及与行人过街通道的关系考虑不足。站点间距应充分考虑沿线用地性质,生活性功能较强路段应适当加密。因此,红线规划中应考虑行人过街横道与公交车站协调设计,为保证过街安全,行人过街横道尽量设置于公交停靠站的上游,即背向设站形式。即便是在三块板道路中也应尽量采用背向设站形式,在路中通过隔离措施保证行人安全,并适当加大错开距离。

3.5慢行交通过街

在红线规划中应考虑慢行过街通道的规划预留,防止道路建设完成后,因现实需要而需增设过街通道时,造成破坏道路分隔带重复建设的现象。因此,慢行过街设施应与沿线用地应紧密结合,生活功能较强地区适当加密;并充分考虑与公交站点的结合,便于对向换乘。另外,当道路宽度超过四条机动车道时,慢行过街通道应在车行道的中央分隔带或机动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分隔带上设置行人安全岛。当行人流量较大时,还应考虑立体过街通道形式。

四、结语

城市道路不仅仅是城市中的构筑物,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其交通功能。不考虑道路使用者与管理者需求的道路设计必将导致诸多的交通问题。因此,在目前道路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将交通设计引入到道路红线规划工作,以道路建设达到更佳效果。本文详细阐述了现阶段道路红线规划现状和交通设计的目的和内容,提出了红线规划与交通设计相结合的思路,可供城市道路建设参考。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交通规划[J].叶茬芬. 民营科技.2010(01)

[2]我国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研究[J].韩胜风,陈小鸿.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7)

[3]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人民交通出版社,杨晓光等著,2003

[4]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M].清华大学出版社,文国玮著,2001

论文作者:丁月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  ;  ;  ;  ;  ;  ;  ;  

谈城市道路红线规划与交通设计的衔接论文_丁月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