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过程中临床观察论文_赖大勇

赖大勇(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人民医院 贵州 安顺 561000)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过程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 年2 月至2014 年2 月期间收治的100 例分娩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娩初产妇50 例,给予罗哌卡因进行镇痛分娩,对照组分娩初产妇50 例,不进行无痛分娩,对比两组分娩初产妇的疼痛评分、分娩方式以及流血量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产妇的疼痛评分以及出血量分别为:(2.38±1.25)分、(190.34±17.25)mL;对照组产妇的疼痛评分以及出血量分别为:(7.94±2.01)分、(214.56±19.54)mL,且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0%,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过程中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减少产妇的出血量,缓解疼痛并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罗哌卡因;无痛分娩;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039-01妇产科以及麻醉科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产科镇痛问题【1】,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有利于产妇的顺利分娩。目前经常被使用的两种镇痛方法分别为:药物镇痛、非药物镇痛。非药物镇痛指的是,通过产前为产妇进行按摩以及产前训练来减轻产妇疼痛【2】。而相对于药物镇痛来说,非药物镇痛的临床效果并不可观,本文主要研究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过程中的临床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 年2 月至2014 年2 月期间收治的100 例分娩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分娩初产妇50 例,对照组分娩初产妇50 例。

对照组分娩初产妇为50 例,最低年龄为25 岁,最高年龄为44岁,平均年龄为(26.48±1.34)岁。

实验组分娩初产妇为50 例,最低年龄为24 岁,最高年龄为42岁,平均年龄为(27.38±2.14)岁。

所有分娩初产妇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目的都有明确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统计分析两组分娩初产妇的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对照组分娩初产妇不进行无痛分娩,分娩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

实验组:给予实验组分娩初产妇罗哌卡因进行镇痛分娩,同样给予常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当产妇的宫口开大至三厘米时,使产妇行左侧卧位,开始实施分娩镇痛治疗。对产妇蛛网膜下腔进行穿刺,选择L2-3或L3-4处穿刺完成之后,即可置入二至三厘米的导管,往里注入五毫升浓度为1.0%的利多卡因,五分钟之后如果产妇没有出现局麻药中毒症状以及全脊麻,便可继续注入十毫升浓度为0.2%的盐酸罗哌卡因,同时为产妇接装自控镇痛泵。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产妇的疼痛评分、分娩方式以及出血量等情况。采用VAS 评分,总分区间为0 分至10 分,0 分表示没有疼痛,10 分表示剧烈疼痛;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剖宫产、阴道助产。

1.4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娩方式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疼痛评分以及出血量为计量资料,以(x ± s )表示,T检验进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实验组产妇的疼痛评分以及出血量分别为:(2.38±1.25)分、(190.34±17.25)mL;对照组产妇的疼痛评分以及出血量分别为:(7.94±2.01)分、(214.56±19.54)mL,且实验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0%,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

3.讨论

无痛分娩又被称为分娩镇痛【3】,分娩镇痛有利于减轻产妇疼痛并顺利分娩,同时也可以减少分娩产妇内心的恐惧以及焦虑感。大部分女性都认为一生当中碰到的最剧烈的疼痛就是分娩疼痛【4】,这种疼痛与一般的疼痛有很大区别,它属于生理疼痛。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如果不减轻疼痛,很容易造成产妇分娩过度疲倦,疼痛难忍,甚至会影响到胎儿。

罗哌卡因是一种安全、脂溶性低的局部麻醉药物。它具有麻醉和止痛的作用,罗哌卡因主要通过对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的抑制作用【5】,及时阻断神经传导,很少的剂量就能发挥较明显的效果,且效果持续时间较长。但是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比较小,几乎不会产生影响。所以能够使产妇在无疼痛的情况下进行正常的肢体活动,以便达到顺利分娩的目的。除此之外,它与传统的麻醉药物相比还具有可控性强、毒副作用小、麻醉效果持久等优点。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的疼痛评分以及出血量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且自然分娩率达到80%(40/50),对照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仅为50%(25/50),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过程中能有效减少产妇的出血量,缓解疼痛并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1] 张锦萍,徐继海,王洪强等.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无痛分娩中对母婴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1,22(6):49-51.[2] 杨世辉,黄希照,胡祖荣等.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无痛分娩对母婴一氧化氮及皮质醇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6):851-853.[3] 李熹,和儒林,许峰等.舒芬太尼合用罗哌卡因硬腰联合阻滞在无痛分娩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9):86-87,90.[4] 赵宏侠,郭君.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镇痛用于无痛分娩效果及其对应激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10):1163-1165.[5] 刘志慧,白静珉,邓杨等.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分次推注法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1(11):65-66.

论文作者:赖大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5

标签:;  ;  ;  ;  ;  ;  ;  ;  

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过程中临床观察论文_赖大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