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论文_付立焱

胸部CT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论文_付立焱

付立焱 武冈市人民医院 湖南 邵阳 422400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CT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9月应用胸部CT进行检查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胸部CT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胸部CT主要表现有弥漫性细粟粒样影伴树芽征、小气道细支气管扩张、炎性斑片影。结论:胸部CT在进行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高分辨率能够将病灶清晰的显示,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数据。

【关键字】:胸部CT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存在与呼吸性细支气管与两肺细支气管的小气道慢性炎症,由于病变为弥漫性分布会对小气道壁全程影响而得名。该疾病为常继发阻塞性气道疾病,不及时的进行治疗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1】。由于该疾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点,因此常常会被误诊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哮喘、支扩、支气管炎等疾病,给临床疗效带来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应用胸部CT进行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详细情况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在我院2014年 8月至2015年9月应用胸部CT检查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9例作为 研究对象,其中有3例女性患者,6例男性患者,患者年龄在20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28±5.06)岁,病程为(5.03±1.01)年。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咳痰、咳嗽、精神疲乏、活动后气促、少量咳血,所有患者听诊均存在双肺湿罗音,双下肺较明显。

1.2方法:

1.2.1 肺功能检查与实验室

所有患者均进行痰菌培养,共检查出革兰氏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结核分枝杆菌及曲霉菌各1例,5例低氧血症,4例患者的周围血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增多。1例患者合并心脏病,7例患者合并副鼻窦炎,以上双侧上颌窦炎较多,筛窦其次。

1.2.2 CT检查方法

应用双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常规胸部扫描,层厚与层距为7mm-10mm,应用标准算法进行重建。其中有7例患者进行局部高分辨CT检查,层厚为1mm,重建层厚为1mm,应用骨算法进行重建【2】。

2.结果

胸部CT检查结果:a、所有患者均存在散在分布的粟粒状结节影并伴有树芽征,分布不均匀,结节影边界清晰,没有明显的融合倾向;b、5例患者可见远端支气管分支管壁增厚部分地方呈现为圆环状改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8例患者可见支气管管腔增宽并呈现为轻度的“双轨状”改变,1例患者存在明显囊状、桩状支扩混合存在;c、6例患者为多肺多发斑片状模糊影,位于结节影周边可独立散在分布;d、5例患者双肺不同程度肺间质纤维化改变,下肺病灶较为明显,主要表现有网格状阴影、条絮状;e、4例患者有空气潴留征,表现为肺外围多发局部无壁小透亮区;f、2例患者有远端支气管粘液栓,表现为枯树枝样分叉,可见高密度阴影;g、双肺结核性病灶,2例化妆表现为 双上肺陈旧纤维增值钙化改变,1例 左上肺斑片状阴影且薄壁空洞,其内可见“球中球”改变;h、5例患者表现为纵膈淋巴结肿大;i、3例患者可见少量胸腔积液,其中1例存在少量心包积液。

3.讨论

3.1 发病机制

目前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明确,相关的因素主要有空气污染、遗传、感染等。约80%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同时存在慢性鼻窦炎,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支气管粘膜病变及气道内分泌物增加,表现为慢性气道炎症改变,因此认为该疾病与感染因素有关【3】。相关研究表明,本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另外大气污染与刺激性有害气体的吸入,例如各种粉尘、化学药品、氯气、溶媒性气体及强酸烟雾等容易引发此病。

3.2 病理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病理特点为细支气管壁全层炎症,主要有呼吸性支气管炎 与细支气管炎,其他肺组织区域正常。病理改变以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周围炎与细致气管炎,淋巴细胞、浆细胞进行细胞浸润导致关闭增厚,形成瘢痕与肉芽组织进行导致呼吸性细支气管闭塞、狭窄【4】,进而导致闭塞部位的近端支气管扩张。

3.3 CT表现特点

呈弥漫性分布粟粒状小结节伴树芽征,该现象是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特征表现,也是与其他肺部疾病进行区别的重要特征。一般情况结节影的分布比较广泛,在两肺均可见,但是在双下肺表现最为明显,且没有融合的趋势,边界相对比较清晰,是增厚的细支气管合并腔内潴留分泌物断层的投影。另外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常常伴有支扩,由于全层管壁炎症浸润导致管壁厚度增加,因此表现为多发环形阴影 ,价值官腔岩性狭窄导致近端的支气管轻微扩张。由于存在于远端肺泡中的气体不能排除,因此便会形成空气潴留征,表现为无壁的小透亮区。其次,大片状与小斑片状的炎性渗出灶是感染性病变的公共特征【5】,可考虑为肺内其他病菌感染所导致的。副鼻窦CT:约有80%左右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存在副鼻窦炎症或者存在慢性鼻窦炎病史,表现为窦腔积液、鼻窦粘膜增厚,无窦壁的骨质破坏性的改变,常常累积至颌窦,因此副鼻窦炎同样是进行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诊断的一项重要佐证。

综上所述,胸部CT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具有典型的特征表现,结合副鼻窦CT与其他实验室检查能够提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尤小芳,史景云,邵江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CT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4):623-625.DOI:10.3321/j.issn:1003-3289.2009.04.029.

[2]谢广顺,李龙芸,刘鸿瑞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9例临床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8):516-519.

[3]张伟宏,朱杰敏,吴晰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影像学表现(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3):146-148.

[4]胡荣胜,计军,葛小平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3例CT表现并文献复习[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9):1526-1529.

[5]曹霞,李清泉,李长生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临床误诊分析及文献复习[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7(6):809-811.

论文作者:付立焱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  ;  ;  ;  ;  ;  ;  ;  

胸部CT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论文_付立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