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红色文化认同:诉求、困境和对策论文

中国青年红色文化认同:诉求、困境和对策论文

【政治学研究】

中国青年红色文化认同:诉求、困境和对策

李 阎

(河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唐山师范学院 社会科学部,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 红色文化能够在价值引领、榜样激励、道德教化、行为规范、传承导向等方面有助于青年人成长成才,红色文化认同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就现状来看,红色文化认同面临红色文化记忆缺失和感情淡化、市场经济销蚀、全球化冲击以及红色文化建设形式化、工具化和低俗化困境。激发和强化青年人红色文化认同应坚守红色文化价值观教育,妥善开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红色文化传播,积极应对文化全球化浪潮,采取多途径多渠道、丰富样态和机动灵活的育人形式,弘扬红色文化。

关键词: 文化;文化认同;红色文化;中国青年

就当前理论界主流观点来看,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可界定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渊源,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引领,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精神旗帜,经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逐步发展起来的文化。

红色文化发端于革命战争时期,具有强烈的革命性特征。而如今是和平的年代,人们远离战争硝烟日久。那么,今天的人们,尤其是今天的中国青年对红色文化持有怎样的认识和态度,就是一个值得研究和考量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文化认同是人们对文化的共识和认可问题。文化认同一方面直接关系到这种文化是否能够永续存在,另一方面也关系到人们是否能够由此种文化中获益。

基于红色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特殊意义和作用,显而易见,红色文化的研究、宣传和弘扬非常必要,同时,对青年人红色文化认同的考察、分析和研究同样必要且迫切。中国青年红色文化认同状况,直接关系到红色文化的宣传起点、研究着力点和弘扬的效果。

一、诉求:红色文化认同是青年人成长的内在需求

早在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莫斯科大学礼堂接见中国留苏学生代表时就对青年学子们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1]248他将青年人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1]248,勉励青年人趁着“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要不负韶光、勤奋拼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重申“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2]。他要求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唯有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2]

图库分离模式下,建库和出图通常分开进行,互不关联。湖南省采用基于CAD平台开发的GeoOne软件进行库体数据采集,以DWG格式存储,在CAD成果基础上生产建库数据(E00格式或mdb格式),然后制作制图数据,输出制图tiff成果。在制图过程中,如果发现库体数据存在不正确或不合理之处,则需要返回DWG格式进行数据修改,待修改完成后再次输出制图成果,如图1所示。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建库数据和制图数据基本采用2套数据,且需要进行多次格式转换,会出现重复生产和信息丢失等多种问题[3]。

第一,教材内容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内容结构设计上要将教材文字、电子课件、视频教材、音声等进行统一起来,从而建立起立体化的实训教材,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准确地把握商务日语的使用方法;第二,编制校本教材。商务日语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复合型课程,各个高校可以结合本地区产业布局及开发状况,编写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并在使用过程中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第三,采取模块化、互动式、多案例的编写方法,逐步推进商务日语的跨文化交际技能,将实训教材设计与高校专业特色实训室建设相结合,为学生模拟一个与实际工作岗位相似的环境,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到实训课程当中,并提高他们在商务场景中日语语言的应用能力。

(一)价值引领:有助于青年人树立正确历史观和价值观

伴随互联网络和新媒体迅猛发展,各种文化思潮交织层出,意识形态领域差异性和斗争性不断增强。青年人比较容易在纷繁复杂的文化思潮乱象丛生中迷失方向,找不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青年人正确观念形成的首要前提是对中华民族历史的了解,然后才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治取向、政治心理以及深层次的政治信仰。那么,实现青年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由表层次的政治取向主张,到较深层次的政治心理认同,再到更深层次的政治信仰的路径之一,就是了解中国共产党为民族、为国家的革命史和奋斗史。红色文化就是彰显党的这一革命和奋斗过程的宝贵精神财富。因此,红色文化认同能够使青年人找到历史依托和精神归属,从而有助于青年人形成正确历史观和价值观。

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中国青年任重道远。在青年人成长成才过程中,由中国共产党引领的,在革命、建设、改革接续奋斗中形成的红色文化能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榜样激励:有利于青年人形成崇高理想和高尚人格

红色文化认同对青年人的道德观形成和人格塑造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理想与人格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只有被认知、被理解、被接纳,才能产生积极行动。同时,红色文化中丰富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会给青年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为当代青年人提供有意义的人生参考,引导青年人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奋斗,从而引导他们养成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实事求是、自强不息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而塑造其自身高尚人格。这不仅仅是个体成长发展问题,更是整个社会发展问题。

知识产权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较长时间来实现既定的目标。湖北民族学院在2018年5月通过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考察和评议,正式更名为湖北民族大学。在更名期间,聚全校之力服务更名大学工作,在有关制度修订、机构更新等方面将有学校的统一部署,将在新的背景下继续推进知识产权工程,努力实现科技强校。

张盈盈坦言喜欢阿甘的理由——阿甘当她是一个独立自由自主的女人。“他翻垃圾桶都会养活我。虽然我这辈子都可能不需要这种照顾。但需要这方面的肯定。”

(三)道德教化:有助于塑造青年人高尚道德情操及艰苦奋斗精神

简单说,“红色文化认同”就是人们对于红色文化的共识与认可。青年人对革命纪念地、伟人故居、陈列场馆等器物形态红色文化的态度,对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形成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等制度层面文化的理解和领会,对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铸就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锤炼的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对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特区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精神层面红色文化的态度。

无论是现有留存的器物形态红色文化资源,还是制度形态或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都是中国共产党忘我革命和艰苦奋斗历史的见证,彰显着人性光辉。在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和物质条件充裕的年代,青年人仍然要通过红色文化的追溯、学习、体验和认同,塑造高尚道德情操,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形成正确的幸福观、生活观和苦乐观。

(四)行为规范:有利于青年人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是建立在以人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新的生活价值观基础上的,强调的是生活方式中的精神价值因素。生活,不仅应该充分享用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文明成果,更重要的是浸染和享受人类不断发展的精神文明成果。只有精神健康,才能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中国的青年一代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却不能得到升华,而是浮躁、浮夸和肤浅,就绝不能称为健康的人生。

在天空88个星座中,按所占面积排名最大的是长蛇座,其次是室女座、大熊座、鲸鱼座、武仙座、波江座,然后就是飞马座。在每年10月份选择一个晴天面向西南方找到“夏季大三角”,然后慢慢地向东方漫游,就会遇到一个四边形,这就是由仙女座α星(壁宿二)、飞马座α星(室宿一)、飞马座β星(室宿二)、飞马座γ星(壁宿一)组成的仙女、飞马四边形,又叫秋季大方框。因为形状好辨认,除飞马座γ星为3等星,其它几颗都是2等星,所以非常醒目。在四边形中最亮的是仙女座α星,是全天第53亮星,视星等为2.06,绝对星等为-0.7,是颗白色亚巨星,这颗星实际上是飞马座和仙女座两个星座共有的。

青年人的成长、自强和向上需要榜样激励。红色文化中有诸多真实、感人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传递出强大的正能量,值得青年人学习、认同和效仿。因此,青年人红色文化认同过程就是他们在价值观上获得正向激励的过程,也是他们逐步形成崇高理想与高尚人格的过程。

采用酚醛铝箔复合板,以酚醛泡沫板与铝箔复合制成夹芯板,现场按设计规格尺寸加工成型,一次吊装,无需再加保温层,便于维修。在实际应用中,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

红色文化能够涤荡和净化人的心灵。它既能凝聚人、教育人,又能鼓舞人、塑造人。当代青年如果能够让红色文化永驻自己的精神家园,就能够远离抑郁、愤怒、苦恼、烦躁;如果能从红色文化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属,就能够使心灵有所依附、心神稳定安然。当青年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就能够克制自己的欲念,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以此来赢得充实而愉悦的一生。

(五)传承导向:有利于青年人传承并弘扬红色文化

今天的青年人,身处黄金时代,正值黄金年龄。每一位青年都应该,也必须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就是:不久之后的将来,能否为国家、为社会作出黄金的贡献?进而需要扪心自问如下几个问题:有没有贡献的志向?具备不具备贡献的能力?是否有贡献的行动?唯有正确回答上述问题,才有可能做到青春无悔。

青年人在鉴别、选择、消化、创新各种文化中,理应引领社会文化发展趋势,并在传承红色文化中担当重任。当中国青年对红色文化有了认同感和归属感,当他们深刻领悟了红色文化对他们个体人生成长的意义乃至对国家民族永续发展的意义,他们就会自觉加强对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为传播红色文化而付诸行动。

二、青年人红色文化认同面临现实困境

如今的时代物质富足。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青年人,应该有怎样的幸福观、生活观和苦乐观?革命先辈为今天的物质富足付出过怎样的代价?今天的艰苦奋斗精神应该如何彰显和传承?中国青年应该具备怎样的道德情操?这些都能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学习和体验中找到答案。

有人说,失去了热血沸腾的年代,也自然失去了让人热血沸腾的信仰。有人感叹,我们没有生在英雄的年代,生死荣辱怎能看轻,粉身碎骨又谈何容易。在新的时空背景下,青年人对以革命精神为底色的红色文化认同面临着现实困境。

(一)青年人对红色文化记忆缺失、感情淡化

文化,承载着历史的生命和灵魂,沉积着本民族的独特个性精神和多姿多彩的风貌,是一个民族战胜无数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民族文化记忆一旦形成,就不会丧失,也无法被剥夺。可以说,历史记忆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文化传承过程。一定意义上讲,民族的信仰仰仗文化来传承。

首先,红色文化的积极意义被“形式化”现象所弱化。个别地方政府以政绩为目的,以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和弘扬为噱头,只见“利用”不见“弘扬”,只见场馆建设,不见红色文化精神传达,只有物化形式,没有内在思想,使红色文化传播浮于表面、流于肤浅。要知道,任何的急功近利对文化发展都是有害而无利的。以形式主义的态度发展红色文化,只能是削减红色文化的正向激励作用,弱化红色文化的意义。

也就是说,今天的青年人很大程度上不情愿花太多时间与精力缅怀过去的历史。中华民族过去所遭受的苦难、屈辱在他们眼中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符号,在当下“浮躁”的心灵体验中,难以激发强烈的感情和深层的历史反思。简言之,青年人远离红色文化历史时空背景,今天富足的生活难以与那时艰苦和匮乏的环境相对接,因此,他们不容易做到对红色文化产生共鸣。

(二)市场经济负面作用销蚀青年人红色文化认同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开启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之后,市场经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选择。尽管我们一再申明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归根结底是市场经济,为了更好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等价交换成为必然。于是,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物质主义、利己主义开始侵蚀人们的灵魂。

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者不是不食人间烟火。马克思告诉我们:“‘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3]286然而,总有一些东西不能够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即便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牺牲、奉献、崇高等中华民族优秀品质也决不能与金钱划等号、靠物质来衡量。遗憾的是,市场经济负面作用对青年人红色文化认同的销蚀是伴随青年人深陷物质和享乐而渐次发挥作用的,其危害之剧足以导致青年人灵魂扭曲,乃至颠覆青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全球化浪潮冲击青年人红色文化认同

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在学习和应用西方市场经济理论过程中,资本主义价值观,比如个人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日益深入地浸蚀我国社会民众生活的各个层面。青年人受经济主义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受消费主义影响最为隐蔽和广泛,同时深陷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普世价值”“宪政民主”“新闻自由”“三权分立”等政治思潮重重包围。

全球化浪潮对青年人红色文化认同的冲击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这种冲击来源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自然渗透。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流动,良莠参差。当代青年人是敏感和脆弱的,在面临新的环境、场景时,往往招架力度有限,不论优劣,很难进行自我调适。其二,这种冲击还来源于资本主义势力在意识形态上的恶意渗透。西方资本主义不费一枪一炮的“腌萝卜”式渗透是他们意图对中国“和平演变”的惯用方式。书籍、报刊、影视、广播,尤其是网络,是他们驾轻就熟的途径和手段。

面对复杂情况,年轻人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够强大,在面对来势迅猛的外域思想文化冲击之时,很容易对红色文化和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产生怀疑、动摇。

(四)红色文化的形式化、工具化、低俗化倾向削弱其影响力

任何文化都是在时间中沉淀、创新并扬弃的。文化认同形成过程是一个人们自然筛选的过程,体现了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一致的“共识感”“认同感”“归属感”势必升华为能够维系社会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毋庸讳言,近年来,在文化宣传领域如一些影视剧作品中,有将红色文化形式化、工具化、低俗化的倾向,干扰了青年人对红色文化的理性认知,制约了红色文化彰显崇高精神和理想人格的作用与力量。

不能否认,今天的青年人对现实和未来有憧憬。但也毋庸讳言,他们往往认为快乐地“活在当下”远比沉重地“感悟历史”有意义。因此,在他们真实的认知世界里,追溯和探求历史的意识相当淡薄,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红色文化记忆的留存和延展。

价值观教育不是冲刺短跑,而是人生长跑,要有足够耐心去守候。青年时期是人的身体逐渐成熟和人的社会化逐渐完成的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年,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体力充沛、精力旺盛,在心理上具有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性、主动性迅速发展,情感丰富强烈但不稳定等特点。青年的思想特点则表现出渐趋增强的社会性和时代性特征。他们关心祖国,有强烈的民族荣誉感,这正是青年人思想中宝贵的精神力量,也是一种文化自觉。这恰恰是对青年进行红色文化价值观教育的宝贵契机。

其次,红色文化的社会功能被“工具化”现实所削弱。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和经济两种属性[4]。有的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商只追求红色文化的经济属性,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便利条件,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崇高响亮的名声,“开疆破土”般修建场馆,以期引来商机。这种以经济利益获取为目的的开发以及在开发基础上的“敛财”行为,不但破坏红色文化遗址遗迹的完整性和原真性,更是挫败和降低了民众对红色旅游景区身心体验和热情,根本不能满足人们对红色文化精神的需求。这样的现象已经影响群众对红色文化的理性认知,消解了红色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5]

再次,红色文化的高尚形象被“低俗化”倾向所矮化。从一个民族如何对待英雄,可以看出这个民族有着怎样的文化自信和政治自信。曾几何时,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以“红色经典”为噱头,把低俗当真实,把戏说当时尚,解构英雄人物,颠覆革命军人形象,结果是曲解了红色精神,消解了红色文化本身的神圣性与崇高性。

三、激发和强化青年人红色文化认同的对策

认同,通俗说就是相信。从表层次的主张、取向的相信,到较深层次的心理认可,再到更深层次的信仰,青年人红色文化认同的实现客观上必然遵循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面对“两个百年”新的历史任务和新时代发展要求,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强化青年人红色文化认同,要着力在主体“内化”上下功夫。

蓄能器Pacc和发动机泵P1的功率,通过使用功率分流因子概念从P2的预计功率确定.这个概念被选择作为模型的控制输入变量,并且可以在μ∈(-∞,1]范围内变化,则

(一)坚守红色文化价值观教育,真诚守候青年人红色文化自觉

根据该法,联邦政府和部门要制定3~5年的战略规划[4, 5];根据战略规划的总目标制定年度绩效计划;每年报告上一年度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定期评估项目进展。

在对青年人进行红色文化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有守候的耐心,更要有“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决心。目标确定之后,方法就成为关键。因此,具备以上理念的同时,要讲求有效进行红色文化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比如充分考虑到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那么就要在红色文化教育过程中既要娴熟运用理论教育、说理教育、实践教育的传统方法,也要充分利用榜样教育、自我教育、比较教育、形象情绪感染的价值观教育常规方法,还要尝试使用思想转化、冲突缓解、强化教育、预防教育、咨询教育等价值观教育特殊方法。

(二)妥善开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红色文化传播,坚定青年人红色文化认同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特殊类型的文化现象,具有阶级属性,呈现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同时,将红色文化以有形的物质形态或无形的精神形态融入市场进行商业行为的时候,也具有商品经济属性。这就需要我们谨慎处理好红色文化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经济属性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红色文化凸显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一般特征,突出社会效益,彰显红色文化资政育人功能。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红色文化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商品形式呈现,当然可以具像为有形的商品进行交换,从而收获经济利益。

对待红色文化双重属性要有正确的态度,既要反对过分强调意识形态属性的“唯意识形态论”,又要避免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的“泛商业化”“泛产业化”思想和行为[4]。我们需要用科学的、审视的眼光看待复杂的文化现象,既要首先把握红色文化凸显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一般特征,也要兼顾其表达经济利益的特殊方面;既要适当利用红色文化的商品属性和经济属性来提升和推广红色文化,又要在两种属性发生冲突时,以商品属性服从和服务于意识形态属性[4]

(三)积极应对文化全球化浪潮,引领青年人红色文化自信

中国已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奋进前行。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华民族留给后代子孙的不能仅仅是物质财富,更应该传承下去一种主动成为世界历史运动主体的崇高精神[6],使中华民族的后代子孙有理想、有抱负、有道德、有作为、有担当,同时又有行动的勇气。在这个意义上说,精神就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这种精神常常地是以红色文化作为载体来传达和彰显。

其方法预案主要有:①荷载应力计算方法与公式,坝体稳定分析方法与公式等;②各种抢护预备方案;③各种避险救灾预案等。

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写到:“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7]1516可见,优秀的、蕴含红色基因的中华文化,一旦被与民众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所激发,就使得中国人挺直脊梁,展现新颜。“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7]1516。此时中国人民的文化,既不只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也不单是外来的、以红色革命文化面貌出现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而是被马克思主义激发了红色基因的、主要以中国共产党引领的中华文化,也是一种以崭新面貌出现的红色中国文化。

注意到,与文献[24]中的3WLS算法相比,本文式(21)中增加了对θ1中x、y估计值的利用,因此,本文算法的定位精度更高.式(21)的加权最小二乘解为

一言以蔽之,当具有红色基因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具有革命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相遇,立时赋予了中华民族无坚不摧的民族精神。正是靠着这种红色中国文化,党带领人民共同打赢了三场大仗,即先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以及已经取得和正在取得的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

值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文化的社会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大使命之一就是掌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定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体现在既能够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巩固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又能够且乐于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使之成为自身文化生长发展的有益原料,这种具有批判眼光的“拿来主义”、博大胸怀、开放气度,本身就洋溢着一种强烈的高度的文化自信[8]。红色文化的传播,正是建立在这样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基础之上。

在红色文化传播以及与资本主义强势文化的碰撞和较量中,我们既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形式主义和消费娱乐主义,更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参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事实上,早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文化就由埃德加·斯诺广泛传布于世界。在参与中外多元文化格局的较量中,要主动进行红色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我们不但要出口“电视机”,我们更要出口“电视节目”,积极传播红色文化,努力使红色文化“走出去”,在世界文化舞台中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8]

结果显示,入院后6~12小时两组患者SAS、SCL-90、SDS和VA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1~3;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于出院前一天对两组再次进行心理评估,干预组SAS、SCL-90、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

(四)采取多途径多渠道、丰富样态和机动灵活的育人形式,弘扬红色文化

首先,把握红色文化内涵要进一步做到“共识融通”,构建红色文化理论体系。由于目前红色文化的内涵共识尚未达成,散布于全国的红色资源各自单独开发和研究,红色文化的地区性壁垒使得红色文化之间交流和融通困难。这种情况也是导致青年人质疑红色文化是历史真实还是宣传手段的原因之一。因此,构建红色文化理论体系,加强不同红色文化资源的交流和融通就成为一种必要。如果这个理念达成共识,那么,即使红色文化资源缺乏的地域将来势必也能够通过多样途径和灵活方式共享红色文化的沐浴和熏陶。

其次,举办触摸可感的红色文化活动是青年人最欢迎且有效的方式。红色圣地现场教学,红色遗址遗迹游学,AR、VR红色体验教室,创编综合舞台艺术等等,都是最能即时激荡青年人红色文化心理感受的有效教育形式。这里要特别提一下“拟态环境”[9]16的利用,以此为理论依据,可以创设和充分利用必要的国家仪式,在“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五四”青年节、“9.3”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日等时间节点,营造可见、可触、可感的“拟态环境”,以此唤起青年人价值共识,真切地将红色文化传达的理念和精神内化于心。

“贪婪”其实是人类与生俱来,潜藏在人性中的一个巨大黑洞,一旦失控,人们就会身不由己地坠入这万劫不复的苦难深渊……

再次,“互联网+红色资源”红色文化传播可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网络舆论阵地,既是高校社会主义文化的迫切任务,也是红色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建立红色网站、创建红色微信公众号,甚至通过抖音传播红色文化,都是可以尝试且容易获得广泛受众的文化传播形式。

四、结语

全球化时代,国家内部团结、稳定及社会和谐发展尤其依赖社会全体成员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在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征程上,要把弘扬红色文化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着力点和突破口,把弘扬红色文化主旋律贯穿于青年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青年人树立高度的红色文化自觉和红色文化自信,树立科学世界观、历史观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崇高理想、高尚人格和道德情操追求,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且成长为乐于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之栋梁。

积极向上的红色文化,曾经和正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精进、奋力前行。国家和社会,学校和群团组织,应该在学习、探求和把握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热情回应青年人红色文化认同诉求,积极破解青年人红色文化认同困境,着力于激发和强化青年人红色文化认同,让包括红色文化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中国文化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三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黄三生.发展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J].求实,2012(3):90-92.

[5]马 静.论红色文化社会治理功能及其实现机理[J].广西社会科学,2016(8):182-186.

[6]靳凤林.文化自信: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J].道德与文明,2011(5):22-24.

[7]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张月萍.论红色文化的科学传播[J].新闻大学,2014(5):40-46.

[9]沃尔特·李普曼.公共舆论[M].阎克文,江 红,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Red Cultural Identity of Chinese Youth:Demands,Dilemmas and Countermeasures

Li Yan
(School of Marxism,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2,China;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Tangshan,Hebei 063000,China)

Abstract: Red culture can help young people grow up and become talented in the aspects of value guidance,model inspiration,moral education,behavioral norms and inheritance orientation.Red cultural identity is the inherent need for the growth of Chinese youth in the new era.As far as the present situation is concerned,the identification of red culture is facing a dilemma.For example,the lack of memory and emotional dilution of red culture,the erosion of market economy,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formalization,instrumentalization and vulgariz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ed culture.We can take some measures to stimulate and strengthen young people’s red cultural identity,such as adhering to the spread of red cultural values,properly carrying out red cultural educ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arket economy,actively responding to the wave of cultural globalization,adopting multi-channel,rich patterns and flexible forms of education,etc.

Key words: culture;cultural identity;red culture;Chinese youth

中图分类号: D432.6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2494(2019)05-0037-07

DOI: 10.13747/j.cnki.bdxyxb.2019.05.005

收稿日期: 2019-03-13

基金项目: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习近平新时代国家文化安全体系战略思想研究”(201803030512);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习近平文化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研究”(HB18-YB059);唐山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改革开放视域下我国文化安全的境遇与对策研究”(2018C06)

作者简介: 李 阎(1978-),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师范学院副教授,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石丽娟)

标签:;  ;  ;  ;  ;  ;  

中国青年红色文化认同:诉求、困境和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