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一体论文_赵秀颖,,,2刘民伟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一体论文_赵秀颖,,,2刘民伟

摘要:目前国内城市开展轨道交通运营、建设以及规划的城市,越来越重视站点的一体化衔接。本文从交通一体化衔接的内涵探讨出发,解析交通一体化衔接如何与城市适应,介绍规划的目的和内容,对交通一体化衔接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内容提出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轨道交通,交通衔接,一体化规划

1.交通一体化衔接的内涵

交通一体化衔接指各种交通方式在服务设施、运行组织、管理手段上的有效连接,为交通参与者提供方便、安全的换乘条件,使市区内部交通之间、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之间成为相互配合的一个整体。

轨道交通衔接的内涵就是要实现轨道交通和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平滑对接,使换乘时间尽可能少、换乘距离尽可能短、换乘费用尽可能优惠,这种衔接既包括空间上的衔接,也包括时间上、信息上的衔接。各项衔接的具体内容如下:

空间衔接:①设施的衔接,包括公交场站、公交停靠站、自行车(含电动自行车)停车场、出租车(网约车、个人小汽车)临时停靠站、“P+R”停车场、行人过街设施、步行道(无障碍通道)等的设置;②交通网络的衔接,包括路网的调整、道路局部渠化、公交线路的调整等。

时间衔接:主要指地面公交和轨道交通在运营时间安排上的衔接,避免因两种交通方式运营时间上的差异造成的换乘不便。

信息衔接:指在轨道交通车站内、公交站、道路上以及网络上提供衔接信息,以指示、诱导乘客的换乘行为,信息服务的内容包括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营时间、服务范围(线路)、服务价格及相关设施的位置等,让乘客清楚、方便地换乘。

2.交通衔接与城市适应性

交通衔接立足于优化轨道交通车站的衔接换乘,为居民出行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设施。在各个车站的交通衔接设施规模和布局中,充分考虑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客流需求预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车站交通衔接设施的设置充分结合所处区位、周边用地性质、建筑规模等,体现不同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性质、不同开发程度,交通设施类型和规模不同。

通过P+R(机动车)停车场的设置,增强城市各组团联系,实现外围组团与中心区快速连接,实现城市一体化发展。轨道交通衔接对外交通枢纽,为实现交通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交通衔接从轨道线网和公交线网的协调发展角度,提出常规公交线网调整的原则。

交通衔接考虑票制票价、信息服务的一体化,票制票价与城市现有常规公交、出租车等票制票价协调,信息服务与街道标识、交通指路标识、城市景观等一体。

3.交通一体化衔接的目的

地面交通与轨道交通衔接体系的建立应以实现人的移动为最终优化目标,以较少的资源(包括土地)和能源消耗、较低限度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利用交通效益较好的交通工具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舒适和高可达性,至少应达到以下目的:

(1)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城市的公共交通客运供需体系,使该体系供需平衡、层次分明、各要素搭配得当,系统运行通畅。

(2)以有效的客运交通方式组合实现城市道路网运送人流而不是车流的最大化。

(3)指导轨道交通车站周围土地规划,使建筑发展与交通发展协调一致。

(4)在客运供需体系和宏观规划的基础上,研究地面交通和轨道交通的衔接规模和衔接布局,为设计工作提供详细的规划条件。

(5)提出具体规划方案,建立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公共交通客运体系,满足城市现代化运输需求。

(6)提供良好的换乘空间和设施,通过对车站周边衔接设施的综合规划设计,合理组织换乘客流和集散人流的空间转移,达到系统衔接的整体化。

4.交通一体化衔接的研究内容

交通衔接规划需要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交通政策等宏观层面入手进行总体研究,并结合各车站特点进行微观分析。交通衔接规划作为交通衔接工程设计的指导性文件,与轨道交通工程(尤其是出入口等辅助工程)的设计、施工紧密结合,要求具备很强的可实施性。交通衔接设施应该和轨道交通辅助工程(出入口等地面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并进行统一管理,以期达到良好的效果。

1.1.交通一体化衔接规划的侧重点

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的不同阶段,交通一体化衔接的侧重点不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阶段的交通一体化[3],从战略研究阶段进行网络关系协调,在线网布局中重点关注与交通枢纽的衔接换乘,在线网方案形成后,从与市内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上提出原则和要求。

近期建设规划阶段的交通一体化专题,重点是顶层设计,从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角度提出各种交通方式的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协调的原则,提出轨道交通沿线公交线网调整的原则,论证P+R(机动车)停车场设置的必要性和设施规模,估算各车站自行车停车用地规模。

可行性研究阶段为中观层次,提出轨道交通沿线公交线网调整的方向,计算P+R(机动车)停车场设置的理由和设施规模,计算各车站自行车停车用地规模。原则上对重要车站(必要时对全部车站)进行交通衔接设施概念设计。

初步设计阶段为微观层次,对沿线所有车站进行交通衔接设计,设计的范围是以车站为圆心300-500米半径范围,包括交叉口的渠化和交通组织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不同的轨道交通制式进行交通一体化衔接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地铁、跨座式单轨、胶轮有轨电车等的交通衔接,因敷设方式不同、城市发展的规模和居民出行特征不同,重点应不同。除此之外,各车站因处于城市中的不同区位[1]、周边建筑和用地性质不同,交通衔接重点考虑的内容均有所区别。

1.2.各车站交通一体化衔接的一般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各车站交通一体化衔接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结合城市交通发展政策、道路网络布局,分析不同区域的交通供给条件,制定相应的交通衔接原则;

(2)通过全线整体交通现状与规划分析,确定车站的类型划分,提出车站交通衔接设施配置策略[2];

(3)通过分析车站周边道路条件和用地功能,确定车站衔接方式构成和比例,依据各车站的预测客流量,进一步预测分方式衔接需求量,确定衔接设施类型、用地规模;

(4)分析周边交通衔接客流需求流向,结合车站出入口位置和车站周边用地条件,确定衔接设施规模与空间分布;

(5)结合轨道车站衔接交通方式划分与周边用地情况,提出沿线道路横断面调整建议;

(6)分析车站周边公交线路组成和客流需求,提出常规公交线路优化和车站调整建议。

1.3.轨道网、公交网两网融合

在轨道交通运营前,开展公交线网调整专项规划。公交线路的调整,要兼顾到居民出行习惯的调整、公交网络客流的整体平衡等,因此很难按照调整原则理想化实现,因此一体化衔接规划重在提出调整思路和完善建议,具体需要由公交公司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实施。

在中心城区施划公交专用道,加强管理,全面提升公交优先权,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公交吸引力。

1.4.体制机制一体化

健全协调机构,实现管理职能一体化,加强各交通运输管理机构之间的协同沟通机制,形成统一、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规定。一个统一完整的协调组织是理想的发展方向,可以有两种途径实现,一是维持现状但进一步建立一体化的协调功能,一是统一拥有更多功能的组织机构。在统一的政府机构下成立组织,建立一体化的、全面的政策指导方针来重新调整现有机构,赋予统一机构更多的权力。如果成立统一机构时间较长,应首先加强各机构之间的协调功能。

政府保留控制票价和促进票价整合的权力,或者统一收费系统,允许运营者提出具体发展建议并加以技术审核。轨道交通作为公益性事业,换乘场站设施建设应属于政府财产,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对轨道交通、地面常规公交进行行业管理调整。改变政府兜底补贴思路,研究探索“服务补贴”形式,直接将补贴发放至使用者,鼓励公交出行;评比公交企业服务,以满意度实行优惠奖励机制。

1.5.票制票价一体化

总体来说,国际上常用的交通票制有固定票价、计程票制、一票制(又分为分区票制、分时票制)、免票五种典型模式。各模式通常不是相互独立的,城市中公共交通票制票价结构通常是多种模式的组合,同时提供各种短时、长期以及联合票种。充分考虑多样化的换乘需求,完善票价票种,形成一体化的公交票制。

实行一票换乘或换乘优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主要途径之一。合理的换乘优惠,对吸引客流、增加公交收入、引导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票制票价的一体化整合包括售票服务的整合和收费体系的整合,售票服务的整合形成一站式完整服务,收费体系的整合形成综合收费方式。

票制票价整合将公共交通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可以使票制票务得到有效的监管和协调,增加票制票务的灵活性,极大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1.6.信息服务一体化

信息服务整合包括信息提示的一体化和诱导与指示标志系统的一体化。

信息提示如发车时间表、票价表等,目标是建立一个以满足乘客所需的,专门从事信息管理的群体;开发与公共交通相关的网络信息平台,如公交信息查询系统;为乘客提供电话咨询、手机信息查询服务;在车站配置信息量大、交互性好的触摸屏,提供各种公交信息。

诱导与指示标志系统如地图、灯箱、手册、电子告示板、电子查询机等。相应的导向设施包括常规公交车站与轨道车站出入口的导向设施、轨道车站出入口与站台之间的导向设施、换乘站内站台之间的导向设施、轨道车站与其它公共设施的联络导向设施等。

信息服务一体化需注重与城市无障碍设施系统间保持连续,另外,轨道车站的无障碍设施设置要保持连续。突出信息无障碍的内容,主要是指为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乘客所设置的各种标识系统以及紧急疏散标识系统。最大限度地将弱势群体与正常人群进出流线分离,并使弱势群体在车站中的交通出行行为受到最小限制。

5.结语与展望

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及服务的提升,建议开展以下工作:

(1)开展轨道交通运营后评估研究工作,重点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的客流情况,以及轨道与常规公交、步行、自行车之间的换乘接驳情况,为进一步完善轨道交通衔接服务提供基本依据,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

(2)对进行综合开发的车站周边路网开展交通承载力分析。

(3)轨道交通开工建设前进行轨道沿线公交线网调整专项规划。

(4)对轨道沿线开展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提升整治规划。

参考文献:

1.甘勇华.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规划[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12):112-116.

2.赵强,赵岩.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接驳设施配置策略——以北京市轨道交通6号线为例[J].城市交通,2018(5):43-50.

3.刘迁等.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践与思考[M].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30-137.

论文作者:赵秀颖,,,2刘民伟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一体论文_赵秀颖,,,2刘民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